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带去来了赵岩的命令——夺取巴拿马地峡,修筑巴拿马运河。
这个年代的巴拿马运河还未出现,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必须从南美洲以南海域绕过,这对于加州殖民地来说,难以染指东海岸的富饶。
整个美洲在资源的分布上,东海岸的土地明显比西海岸更适合发展农业,因此东海岸的原材料远比西海岸的产量高得多。
要想染指东海岸,就必须开凿出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的扩张则先不忙,把西班牙人控制的中美洲打下来再说,而主要攻打的地区就是巴拿马地峡和生产白银的墨西哥地区。
来到美洲已经两年的加州殖民地,对中美洲的瘟疫和雨季做了大量的调查,经调查发现,中美洲的瘟疫其实并不是太可怕。
霍乱和黄热病是主要的两种瘟疫,只要在饮水和防止蚊虫叮咬上下功夫就可以避免,另外一个瘟疫高峰期就是中美洲的雨季。
每当雨季到来,就是瘟疫肆虐的高峰阶段,这个时候不适合在中美洲作战。
西方人之所以容易得传染病,这和他们喝生水有直接关系。
薛青此次前来美洲,船队带来了一种将人全身罩住的防蚊服,这种防蚊服外面有许多小洞可以通风,同时还带来了许多的万金油和治疗瘟疫的草药。
准备可谓是十分全面,考虑也十分周全。
就算是在雨季,配备了各种瘟疫防御手段和拥有许多医师之后,同样可以在中美洲作战。
而且所有来美洲的士兵和百姓,在山东都种过牛痘,对天花有绝对的抵抗能力。
薛青的美洲步兵旅同样配备了秘密武器——重机枪。
同时薛青到来时还传达了军部的命令,将那三万乡勇抽调回山东,不过加州总督显然不愿意将这些年轻人放走。
这些年轻人来美洲并没有多久,只有大半年而已。相反那些之前到达美洲的陆战队已经两年了。
刘源写了份报告,把之前的七千多名陆战队士兵召回了加州,然后让他们坐船回家,而那三万乡勇大部分依旧留在加州,只有一万余人乘船回家。
理由很简单,这三万名乡勇足以应付欧洲殖民者,无需调回山东进行编练,不过作战人员的确太多,以现在加州殖民地的扩张,用不上这么多人了。
因为美洲舰队已经足够控制海面,不太可能让人登陆到殖民地来,因此殖民地无需保留这么多人。
而在扩张方面,目前商船依旧不足,就算打下地方,也没有足够的商船进行运作,因此在扩张上适当便可,人太多也没什么用。
刘源打算先把这些乡勇留在加州两年再送回山东去,因此违抗了军部的命令,做为海外殖民地的总督,他有权利根据殖民地的情况修改军部的命令,然后上报军部。但若是被军部否决,就必须原令执行。
把这些年轻人留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情理上也说得通,这些年轻人来加州不过大半年,就这么送回去,人员调动太频繁了。
倒是原先的陆战队士兵,他们的家属没有一起前来美洲,个个都想家得很,乘这个机会让他们回家一躺。
在矿产的开采方面,加州殖民地的黄金部队今年开采了30万两黄金,以及100多万两白银。
阿拉斯加的黄金部队开采了50多万两黄金,而且产量还在扩大,明年预计能达到上百万两的开采量。
全面下来,加州殖民地所创造的利润,包括贸易方面,已经达到9千万两白银的纯利润。
这数目虽然看起来比较吓人,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已经开采了一个世纪的黄金白银,其攫取的贵金属数量是十分恐怖的。
而这些贵金属并不是全在西班牙人手上,西班牙人的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的贵重金属都外流了。
就以目前来说,世界白银开采量绝对已超10万吨(中美洲有大量露天金银矿),1万吨白银大概等于3。2亿两。
而加州所获得利润并非全部都是银子,很多都是货物,实际运回山东的白银只有5000多万两,与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开采的贵金属总量多出一些。
而大部分利润是在大明内进行循环的。
这些利润陆陆续续的上缴到国内,年底又上缴了黄金部队开采的金银和最后一批金银后,利润上升到了九千万两白银。
已经到年底查账的时候了,赵岩在赵家堡可谓是数钱数到手抽经。
今年在全面扩张之下,各行业的利润可谓有了长足的增长。
增长最快的还是贵重金属开采和海洋贸易方面。
赵岩到处派遣专业的黄金部队对贵重金属进行开采,在亚洲地区开采了20万两黄金和300万两白银,在美洲地区开采了将近90万两黄金,和100多万两白银。总共盈利上千万两。
海洋贸易方面在亚洲地区赚取了将近三千万两,其中两千万两是在日本赚取的,不过日本的经济已经被搞得快背气了,大量商品涌入日本,造成日本失业率高居不下,各地起义频繁,同时贵重金属流失严重,这头奶牛到明年的时候就挤不出多少奶了。另外一千多万两是和葡萄牙、西班牙人贸易所得。
美洲地区殖民经营加海洋贸易,上缴的利润达到八千余万两,另外还有将近上千万两的货物没有销售出去。
这些收入加起来,就达到1。3亿两的收入了。
大明内部的收入除了抄家外并不高,玻璃产业收入为600余万两。
纺织业让赵岩大赚了800万两,纺织厂的盈利和海洋贸易是分开的,海贸的棉布是按市场价先买,然后免税出口,是海贸商品的主力,但不算如纺织厂的盈利,这个盈利是国内的盈利,海外的棉布价格虽然高,但数量没国内的大。
钢铁、水泥等建筑产业盈利上千万两,不过这些钱要用来扩大产能和研究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是抽调不了的。
银行盈利了300多万两,大部分投资还未见回报,而且这些盈利也无法抽调。
在税收方面,海关及山东陆上的进口税创下500万两的记录,在原材料的进口上是不收税的,商业部的海洋贸易船队在进出口上也是不收税的。而南方的海关刚创立,能有500万两已是非常高的了,其主力还是对日贸易和山东的进口税。
农业税方面倒是不多,整个山东也就300多万两,农业税主要留给地方政府使用。
商业税和盐税还在统计之中,商业税可能不是太多,但这盐税肯定数目不错。
今年收入了这么多银子,赵岩发现自己的发展模式很有问题,那就是太依赖海外利益了。
' '
第241章:海洋霸主计划
第241章:海洋霸主计划
赵岩蓦然发现,在自己的引导下,山东正走向未来欧洲列强的发展模式。
穿越前的历史,欧洲人的经济十分依赖海外殖民,殖民地是他们倾销商品的重要地区,一旦殖民地出现问题,经济也就会跟着出现问题。
那是一种出口型经济,一旦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经济大萧条。同时贫富差距也会不断拉大,然后变成一个极为不均衡的状态。
几次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工人剥削太严重而导致内需不足而造成的。
这样的萧条赵岩并不想经历。
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不能太过于依赖出口,而应该多依赖内需,当然不是说不出口,出口还是要的,只是没有内需的情况下,出口再高都是浮云,一旦出口地出现问题,那经济链条就会迅速瓦解,然后产生恶性循环。
事实证明,市场自动调节能力并没有那么强,一旦进入恶性循环的经济萧条,没有政府干预是无法在短期内复苏的。美国在二战前的经济大萧条就是典型例子,最后在政府的干预下才出现复苏。
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有问题的,赵岩断定。
不能依赖出口,必须把内需带动起来,要想有内需,就必须消除贫富差距,培养中产阶级。
其实消除贫富差距最简单的调控方式就是——遗产税
某人死了,遗产达到一定数额,就要交多少多少,而遗产没有达到那个数额的则不收,也就等于是劫富济贫。
不过这个遗产税目前还不能收,毕竟影响太不好了。
而且遗产税这东西,估计人们会想出很多方法规避,必须弄个规避不了的法案出来,所以现在征收遗产税并不是时候,得等到完全掌控了局面,才能征收遗产税。
贫富差距消除后,培养出大量中产阶级,如此就能有很高的内需。内需的商品类别方面,应该限制对生态有太大影响的商品和奢侈品。
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若一个国家内每个人都拥有高尚的品德,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一定是非常光明的。
出口型经济倒是可以暂时维持,毕竟世界殖民地还有很多。
印度、欧洲,都可以做为大明的殖民地,出口型经济可以发展好一段时间,内需型经济的转变上倒也不用那么急,工人待遇方面目前倒是没提升的可能,因为各地都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目前大明的劳动力还是充足的,工资就算提上去了,但工厂未必按这个标准来支付,等工业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提工资就具备条件了。
……
到了年底,商业税和盐税已经统计上来了,今年商业税收了1280余万两,相比去年800万两的商业税来说,并未增长太多,这些银子将交由内阁使用。对赵岩来说,内阁的就是他的,他的还是他的。
而盐税方面,渤海湾的海盐统治了整个北方市场,今年武警部队到处派,让渤海湾食盐打入了南方市场。
全年下来,盐税收取了三千余万两。
“今年可以预算的资金甚多,除了教育、医疗、科研、基础设施等必要的预算,其他预算则用来完成明年的目标。”赵岩在预算会议上对着众人拉开一副巨大的全球地图,说道:“首先明年我们要确保粮食生产足够供应,同时要对天灾拥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
“在北方的扩张上方面,奴尔干都司继续向西推进1000公里,漠西方面暂时先停止扩张,明年将加强对漠北、漠西、奴尔干都司的移民和基础建设,意在彻底占领这一地区。”赵岩给奴尔干都司定了个推进1000公里的计划,而漠西方面则停止继续推进。
目前北方的扩张比较快,但后方毕竟不稳,铁路起码得两到三年才能修完,此时进行推进的话,后勤方面损耗比较大,军费开支也比较大。
已经推进到贝加尔湖西畔的奴尔干都司再向西推进1000公里,正好把前线推到漠西北部,与漠西的前线相连。
“同时我们抓紧修筑京轮铁路和沈西铁路,争取三年内修完这两条战略铁路,这就是整个北方的目标。”
赵岩说完指向南方,在南洋画了个大圈,说道:“明年我们要控制马六甲海峡,并且把整个东南亚的欧洲人驱逐出去,同时要在印度开设贸易据点,并且控制南非好望角,把黄金部队派到南非去。”
“若是驱逐了那些欧洲人,我们的出口贸易会受到一些影响。还会影响到我们在美洲与欧洲人的贸易关系。”刘恒说道。
“这个无妨,明年我们在美洲会向西班牙人发起进攻,以夺取中美洲,并开挖运河,美洲的贸易受的影响是肯定的,但我们和英法荷三国已签订和解协议,总会有人与我们贸易。”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