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带主力先行;某随后跟进;但你切记;不要急于进入侯城战场。”段达郑重告诫赵十住;“一定要徐徐缓进;要静观其变;要看清楚战局再出手。

“临清贼王安突然攻打侯城的背后肯定有玄机;河北人的目标肯定是我们;所以这一仗的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掌控主动权;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总之一句话;宁愿撤离清河战场;宁愿背上戡乱不利的罪名;也不能打败仗;不能损兵折将。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圣主和卫府的底线;超出了这个底线;我们就有性命之忧;头颅必然难保。”

赵十住暗自惊凛;态度这才有所转变;由原先的骄狂变得谨慎了。河北叛贼是不可怕;可怕的是河北贵族;如果河北贵族在背后下黑手;就算自己有三千幽州精锐的强悍实力;恐怕也要挨上一刀;血流如注。

很快;从侯城就传来消息;临清贼王安包围了侯城;并在第一时间发动了攻击;侯城求援。

赵十住雷厉风行;即刻率军出发;但急行三十里后便停下了脚步;做出观望之态;而正在四十里外猛攻侯城的临清贼王安却视若不见;夷然不惧;继续挥军猛攻;打得有声有色;气势如虎。

赵十住察觉到了异常;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如果王安没有“后手”;没有对付官军的办法;而且还是很有把握的办法;即便他敢捋一下“虎须”;打一下距离官军近在咫尺的侯城;但一旦官军主力飞奔而来;他绝无可能继续攻打侯城;除非他一心求死;不想活了。

赵十住命令帐下斥候;扩大探查范围;看看能否找到埋伏在侯城周边地带的其他叛军队伍。

第二天;段达也出城了;与赵十住会合。同一时间;斥候纷纷回报;他们搜遍了以侯城为中心的大约四十里范围内的所有地方;没有发现任何其他叛军队伍;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段达和赵十住疑惑了;难道临清贼王安饿极了;失去了理智;于是做出了攻击侯城的疯狂举动?

两人反复商量推演后;认定侯城是个“陷阱”;河北人已经磨刀霍霍;就等着“杀猪宰羊”了;于是愈发谨慎。当日下午;赵十住率主力向前推进了五里;徐徐进逼。

王安视若无睹;继续攻城;而且不顾严寒和疲劳;连夜攻城。侯城在叛军潮水般的攻击下;岌岌可危;摇摇欲坠;好在段达留在侯城看守粮草辎重的三百卫士发挥了作用;而以侯氏宗团为主的地方武装也坚信官军马上就会杀到;大家齐心协力;浴血奋战;暂保城池不失。

第三天;赵十住再度推进五里;距离侯城只有约三十里路程了;瞬息可至

段达随后跟进;不紧不慢;然而;坏消息突然来临;侯城失陷;临清贼王安竟然在第三天的中午攻陷了侯城。

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以王安的薄弱实力;根本不可能攻陷侯城;所以唯一的解释只有一个;侯城这座堡垒是被叛贼从内部攻破的;城里的内应乘着城内守军伤痕累累、精疲力竭之时出手了;结果城池失陷。

战局突变;形势对官军非常不利;因为官军失去了粮草辎重;失去了清河官仓;也失去了军心和士气;反之;叛贼因为有了粮草武器;有了侯城这座堡垒;再加上恶劣的天气;士气高涨;完全可以坚守足够长的时间;而战斗时间一长;官军的优势会一一丧失;最终陷入没有粮草武器、没有援军、将士疲惫且士气低迷的困境之中;到那时;高士达和张金称诸贼如果从永济渠南北两岸夹击而来;则官军必然大败。

段达进退两难了;打还是不打?打有败北之危;不打则戡乱失利;会遭到东都的惩处。

与此同时;义军将士却在侯城欢呼雀跃;但他们并没有大肆洗劫侯城;而是抓紧时间加固城防;轮班休息;为接下来的守城大战做好准备。

王安跟在李风云后面巡视城防;魂不守舍;犹如梦游一般;强烈的不真实感让他心情激荡;犹自沉浸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无法自拔。

这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胜利;之前如果没有李风云强悍的实力做保证;没有他决心借此良机发展壮大的豪赌心理;他不可能跟随李风云攻打侯城。而在攻打侯城的过程中;重点不是攻城;而是阻击支援官军;为此李风云把一半的兵力放在了阻击战场上;准备打一场血战;但匪夷所思的是;官军竟然在几十里外迟滞不前;这简直就是“奇迹”;不可思议的“奇迹”;结果就是李风云攻陷了侯城;一举逆转了战局。

现在头痛的是段达;他太被动了;不得不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惨重代价。王安可以肯定;李风云已经“吃定”了段达;就等着段达来攻城了;而段达根本不知道他的对手是李风云;是当今中土第一叛贼白发贼;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段达的惨败已成定局。

李风云站在城墙上;渊淳岳峙;白发在风中狂舞;黑氅猎猎作响;气势非

王安敬畏地站在一旁;顺着李风云的目光望向城外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

“将军在等待段达的来临吗?”王安没话找话;瞎掰了一句。

李风云摇摇头;反问道;“高士达和张金称听说你攻陷了侯城;是否会日夜兼程;疾驰而来?”

王安呆了一下;蓦然想到什么;眼前顿时一亮;“将军算无遗策;犹如天人。”

李风云微微一笑;“螳螂失策;掉进了陷阱;能否杀死它;就要看那两只黄雀飞得快不快了。”



第两百九十八章段姥

王安在攻打侯城之前;接受了李风云的建议;向高士达和张金称遣使求援;如实相告;李风云渡河北来;与其相约攻打侯城;请两位豪帅相机给予支援

李风云来到河北;来到永济渠;这对河北豪帅们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喜的是可以借助李风云的力量抗衡官军;转嫁危机;忧的是局势改变之后;如果李风云占了上风;则东都必然增兵;这对河北义军非常不利;反之;如果李风云败北;一怒之下从大河以南调来更多军队;把熊熊战火点燃永济渠两岸;把河北各路义军全部卷进战场;则河北必定烽烟四起;生灵涂炭;这就是一场噩梦了。

所以;可以肯定;高士达、窦建德和张金称、张金树兄弟闻讯后;必定以最快速度逼近侯城;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只待李风云与段达打得两败俱伤;他们就出手趁火打劫;一箭双雕;一战解决所有难题。

清河两股实力最强的义军从永济渠南北两岸夹击而来;段达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他还会猛攻侯城吗?答案不言自明;除非段达失去理智;否则绝无可能在内外粮草外无援兵的恶劣局面下;与李风云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局势的变化与李风云预料的并不一样;段达表现得太过谨慎;谨慎得近乎怯战了。之前段达顾虑太多;没有在第一时间支援侯城;给了李风云充足的攻城时间;现在段达依旧踌躇不定;大军停在距离侯城三十里外的地方迟滞不前;结果让侯城内的义军将士获得了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从永济渠南北两个方向飞奔而来的高士达和张金称获得了充足的行军时间。

段达帐下的将士们对自己主帅的“畏怯不战”也是议论纷纷;很多人鄙视段达;甚至有人私下呼其为“段姥”;认为他像个老奶奶一样瞻前顾后;胆小如鼠;然而段达立场坚定;在没有弄清楚叛贼的目的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对手之前;没有绝对致胜把握的情况下;决不出战;至于损兵折将的攻城大战;更是坚决不打。

戡乱剿贼对官军来说;实际上等于“发福利”;杀贼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以杀贼为借口;大肆掳掠地方上贵族富豪们的财富。官军说你是贼;那你就是贼;而所有与贼有关联者;或者可能有关联者;或者于脆直接诬陷为有关联者;都是官军的掳掠对象。所以到目前为止;官军对戡乱剿贼一事;还停留在杀人和掳掠上;没有提高到国祚存亡的高度。也正因为如此;段达的“怯战”;等于断绝了麾下将士们的财路;损害了将士们的利益;理所当然招来了将士们的谩骂和怨恨。

同样;正在侯城严阵以待的义军将士们;看到官军迟迟不来攻城;当然也将其理解为怯战;也以谩骂和嘲讽段达来舒缓紧张的心情;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义军将士也称呼段达为“段姥”;如此默契堪称一绝;而“段姥”的大名就此渐渐传开。

段姥荣辱不惊;不为所动;对敌我双方将士以呼其“段姥”来羞辱他的幼稚之举;更是嗤之以鼻。

联盟将士新来乍到;不知道段达的厉害;以为段达在三十里外裹足不前是畏怯不战;这可以理解;但王安亲身体验过;他知道段达的厉害;为此他特意找到李风云;向其发出了告诫。

如果段达故意以侯城的粮草为诱饵;在侯城战场上设下陷阱;那么他此刻的举动;就是有意等待河北各路义军聚集而来;然后毕其功于一役。

说白了;王安对李风云的实力并没有直观认识;到目前为止还是道听途说;而道听途说大都言过其实;水份太大;虽然他亲眼看到联盟将士全副武装;士气高昂;但有武器;有士气;并不代表就有与官军抗衡的战斗力。决定战斗力大小的条件很多;其中军官和士兵的个人素质至关重要;而一群杀人越货的盗贼带着一大群农夫;即便有武器;有士气;也没有战斗力;所以王安先入为主;以己推人;严重怀疑联盟军队的战斗力;即便现在联盟已经攻占了侯城;但他依旧不相信李风云拥有击败段达的强悍实力。

李风云对王安的告诫不以为然;亦没有解释的心思;但考虑到王安是自己进入河北战场后第一个合作对象;而且此人有想法;有胆量;果敢决断;若能加以拉拢;对自己将来雄霸河北或许有所帮助;遂不厌其烦;从政治层面向王安详细分析和推演了河北局势。

若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王安的告诫非常有道理;以段达和三千幽州卫士的力量;足以与聚集在侯城的河北各路义军进行一场生死决战;不出意外的话;他的胜算很大;当然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但是;假如从政治层面分析;段达此举明显就是向以清河崔氏为首的河北贵族集团发出了妥协讯息。

河北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与河北贵族集团的操纵和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河北贵族集团的目的是以河北的稳定和永济渠的安全来胁迫东都;牟取政治利益。

当前河北人迫切需要谋取哪些利益?东征大败;圣主和改革派遭遇重挫;面对东都保守势力的“强劲反攻”;他们步步后退;这时他们若想以最快最犀利手段逆转局面;就必须立刻发动二次东征;就必须向东都保守势力妥协;但妥协有原则;有底线。圣主和改革派为坚守妥协的原则和底线;就必须最大程度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与关陇人斗争激烈的山东人和江左人;就成了圣主和改革派的拉拢对象。

山东人和江左人并不都支持改革;并不都是改革派;甚至与圣主和改革派还存在尖锐的利益冲突;但为了在政治上抗衡关陇人;他们唯有借助圣主和改革派的力量;与关陇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就只能以支持圣主和改革派来换取政治利益。东都每一次政治斗争;每一次政治风暴;都是山东人和江左人谋取政治利益、积累政治力量的机会;亦是他们一步步实现三足鼎立政治构架的机会。

“你知道河北局势为什么随着段达的戡乱而越来越严峻?段达在戡乱战场上高奏凯歌;而永济渠的安全却越来越没有保障;这是为什么?二次东征在即;开春过后;军队和物资都要急速北上;永济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此刻段达处理危机的时间已越来越少;如果他继续与河北人对抗下去;他就无法完成圣主和中枢的重托;无法确保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