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罗诺夫果然很有信心,他很轻蔑地说道:“我有信心,彼得留拉不过是癣疥之患而已!”
这话李晓峰愿意听,不过马上他不愿意听的话就从米罗诺夫嘴里冒出来了:“要解决乌克兰的问题,不在于彼得留拉,那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已!如果您能允许我同马赫诺接洽,我有信心在半个月内荡平彼得留拉,收复基辅!”
马赫诺!李晓峰重重地啧了一声,他就怕从米罗诺夫嘴里听到马赫诺这个名字,一旦米罗诺夫这个作死的家伙又一次对马赫诺同情心爆发,那神仙都救不了他。
“对于马赫诺,中央已经定了性质,这个人就是个无政府主义的匪徒,是无产阶级中的反革命。”
李晓峰一张嘴就给米罗诺夫的想法否决了,顿时米罗诺夫的脸色不太好看。不过李晓峰却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可不想费了老大功夫又让米罗诺夫往死路上走,他警告道:“中央绝不允许任何同志去接洽那个无政府主义的反革命头子,谁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那结果只有一个!”
米罗诺夫流露出了深思的表情,他并不是政治白痴,上一次叛逃的经历给了他一个重大教训——有的时候某些人、某些事恐怕只是看上去很好而已。他无法保证马赫诺不会又是下一个看上去很好实际上却很糟糕的选择。尤其是在某人严厉地警告了他之后,他必须仔细地掂量了。
在米罗诺夫陷入思考的时候,李晓峰继续说道:“你绝不能在马赫诺的问题跟中央唱反调了,你上一次的叛逃,已经让中央的很多同志十分不满,他们一直在质疑你对革命和党的忠诚,一直都在试图挑刺,说实话,我这边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你如果再搞出了什么幺蛾子,到时候倒霉的不仅仅是你,连带着我都要一起陪绑!所以,米罗诺夫同志,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我,我希望你理智的处理这个问题!”
布尔加宁一直在旁观某仙人和米罗诺夫的对话,说实话,他一开始并不知道某仙人为什么要启用米罗诺夫。这个年月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能打仗的军人到处都是,何必在米罗诺夫这个危险份子上下注呢?
不过后来米罗诺夫的表现确实让他刮目相看,独立骑兵旅在上马乌基尼亚战役中的表现是有目共睹,对于刚刚上任的米罗诺夫来说,这样的表现足够评一个优秀了。
而后来,当部队抵达西乌克兰的时候,米罗诺夫的表现才叫布尔加宁大吃一惊,这个家伙很轻松地就获得了西乌克兰人的认同,很快就同这些原本还敌视布尔什维克的家伙打成了一片,获得了他们的充分信任,然后轻轻松松就恢复和壮大了部队的实力。
讲心里话,这样的能力,布尔加宁自认为是没有的,他不得不承认,米罗诺夫还是很厉害的。从那开始,他就更加仔细地观察米罗诺夫,研究这个有些奇葩的家伙的思路。
两个月后,布尔加宁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货是个军事天才,但政治上幼稚得可笑,不客气地说就是一个直来直去很是任性的二杆子。搞清楚了米罗诺夫二杆子的属性之后,布尔加宁就知道该怎么跟这货打交道了,要想打动米罗诺夫这样的奇葩,就别跟他玩虚的,别跟他拐弯抹角地打机锋,那货不光听不懂还有可能误解,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晓之以理不行就动之以情。
说实话,总结出这一套同米罗诺夫打交道的行为准则后,布尔加宁还有点得意和骄傲。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弄懂一个人,看穿他的内心,这份观人的本事在党内恐怕也不会有人比他强多少吧?至少布尔加宁认为年轻一代之中,能比他强的就不多。
而刚才,李晓峰却颠覆了他的印象,某人一上来就是直来直去,几乎就是很不客气地告诉了米罗诺夫:“你小子悠着点,否则你挂了不要紧,还会连累老子。老子怎么说都是你的救命恩人,你不能恩将仇报!”
这样的说话方式,放在别人那里,恐怕立刻就翻脸了。但是放在米罗诺夫这个二逼身上却是再合适不过。跟米罗诺夫说话就得这么直接,这么不客气。这样他反而会觉得你是真性情,是拿他当朋友,他也愿意听这样的话(贱骨头不是)!
果不其然,米罗诺夫果然皱了皱眉头,问道:“马赫诺就没有一点儿挽救的余地呢?”
李晓峰依然很直接地告诉他:“这么跟你说吧,消灭马赫诺已经是中央的既定共识,谁帮他说话,谁就跟他一起完蛋。你如果想死,就只管大嘴巴好了!到时候我是没办法救你的,说不定还得往你这里落井下石,痛打你这条落水狗!”
布尔加宁微微摇了摇头,当然,他不是觉得某仙人说得太直接了不好,而是他觉得小看了天下英雄,连比他小几岁,还没有跟米罗诺夫相处过几天的某人都能找到把米罗诺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办法,他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和得意的呢?
布尔加宁认为自己小觑了天下英雄,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某仙人之所以会找到“驯服”米罗诺夫的办法,原因是他是穿越者,知道米罗诺夫的二逼驴脾气,对于这样的奇葩就得用奇葩的方式,反正作为一个曾经的二逼,某仙人多少还是了解二逼的内心世界,正所谓能读懂一个二逼的必然是另外一个二逼,从某个角度说,某仙人和米罗诺夫也是一类人,能臭味相投也不值得奇怪。
米罗诺夫最后认可了某人的说辞,他虽然二逼,但不是不知道好歹。某人甘冒奇险拉了他一把,他再怎么也不能恩将仇报。而且他也不是真正的白痴,历史上他之所以一再的为马赫诺说好话,除了跟马赫诺之间惺惺相惜的战场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告诉他,为马赫诺说情的政治风险有那么大。
如果米罗诺夫知道那是一条死路,他真心不会那么积极地往上凑,当时坏就坏在没有一个身份足够的人告诉他这一点,而且布尔什维克消灭了邓尼金和弗兰格尔之后,也有了卸磨杀驴的想法。反正米罗诺夫不讨人喜欢,而且也不需要他了,杀了也就杀了!
而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作为米罗诺夫的救命恩人,作为布尔什维克候补中委和列宁派的红人以及大特务头子,李晓峰的话是相当有分量的。米罗诺夫不得不好好掂量一下轻重,而且这个时空里,米罗诺夫和马赫诺之间的交集很少,他们没有一起并肩作战,顶多只能算有点神交而已。这点儿交情完全不够驱使米罗诺夫为了马赫诺冒险!(未完待续。)
517老托的代理人
只要米罗诺夫不主动作死,李晓峰就可以放心了,乌克兰有他跟伏龙芝在,不管是彼得留拉还是马赫诺都不足为惧。所以某仙人是匆匆的来了,然后又匆匆的走了。
一天之后,李晓峰出现在了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这座城市在一战和二战历史上也算是声名赫赫。1918年2月,德奥集团同苏维埃俄国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布列斯特合约》,而二战爆发时,守卫这座要塞的苏联红军用不朽的意志告诉了德国人俄罗斯将战斗到底。
不过在1919年的9月份,这座后来守卫苏联边境的要塞此时还不属于苏联,甚至不属于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达最后的势力就盘踞在这里,对于白俄罗斯“征服者”图哈切夫斯基来说,拿下这座要塞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确实,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白俄罗斯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光复”白俄罗斯之后,该怎么走下一步就是大问题了。
托洛茨基的意思是,拿下布列斯特之后,白俄罗斯方面军应该直指波兰,用摧古拉朽之势踏平波兰,不光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新波兰,还要继续向西进发,让革命的火焰重新在德国燃烧起来。
说一句打岔的话,卢森堡和李扑克内西领导的德国共产党如今已经是丧家之犬,巴伐利亚的起义被扑灭,德国的革命高潮才刚刚露一个头,就被无情的按了回去。这个结果对于托洛茨基来说,真心是不太好。
于是老托有些着急了,德国的无产阶级歇菜了,奥地利也歇菜了,只剩下匈牙利无产阶级和捷克斯洛伐克无产阶级这两根独苗在东欧苦苦支撑。再不赶紧的去支援,他的世界大革命构想真心会破产!
所以,托洛茨基是希望图哈切夫斯基的动作越快越好,但是党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他的看法,列宁派就不用说了,导师大人更关心乌克兰的问题,什么时候能收回这座大粮仓,关系到俄罗斯一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在饥荒愈演愈烈的今天,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所以导师大人更希望图哈切夫斯基的白俄罗斯方面军不要急着东进,先南下,帮帮伏龙芝,尽早的搞定乌克兰再说。
导师大人的意见是很有分量的,尤其是当前被粮食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布尔什维克中央领导层,大大小小的几十双眼睛都直勾勾的盯着粮食,都恨不得出去抢粮食才好。
比如说托洛茨基的铁哥么布哈林,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就没有完全同托洛茨基站在一起:“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没有粮食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甚至都不能稳定苏维埃的政权。从今年五月份开始,从彼得格勒到莫斯科,从北到南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暴动,曾经跟我们布尔什维克站在一起进行革命的农民兄弟因为饥饿,跟我们是渐行渐远……在这么下去,工农兵联合的基础将被彻底摧毁!”
布哈林望了托洛茨基一眼,这一眼的意味很深长,然后他继续说道:“九月、十月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从1918年开始,我们就失去了乌克兰这个宝贵的粮仓,没有了乌克兰的粮食,我们已经饿了一年的肚子。此时此刻,绝大部分民众已经消耗完了本来就不多的存粮,正嗷嗷待哺!我们现在迫切地需要乌克兰的粮食,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否则,继续让乌克兰这么混乱下去,这些宝贵的粮食很有可能会落在敌人手里,我不是在危言耸听,如果彼得留拉按照协约国集团的要求,让乌克兰所有的粮仓付之一炬,那么革命很可能遭到致命的打击!”
布哈林每说一句,托洛茨基的脸色就难看一分,尤其是当布哈林将粮食问题和革命的未来画上等号的时候,老托的脸色比锅底还难看了。
托洛茨基很生气,觉得布哈林目光太短浅,诚然粮食危机很严重,但是这个问题难道只有收复乌克兰一种解决办法吗?
托洛茨基认为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不是乌克兰,而是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他认为如果世界革命取得胜利,在欧洲范围内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政权,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那时候,俄国缺少粮食,完全可以让兄弟一般的西欧和中欧国家予以支援,以西欧和东欧的生产力,解决俄国的吃饭问题很难吗?
托洛茨基认为列宁和布哈林太短视了,只知道围绕老俄国的圈子打转转,相对于西欧和中欧来说,区区一个乌克兰算得了什么?毛毛雨啦!
那么托洛茨基这个答案真的比列宁和布哈林的答案好吗?不见得!诚然西欧和中欧地区生产力更发达,但是也必须看到,经过漫长的世界大战消耗,上述地区跟俄国相比也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别。
如果西欧和中欧的日子那么舒坦、那么好过,威廉二世怎么被迫下台,奥匈帝国怎么自我瓦解的?很显然,这一片地区的日子也不好过,或者说也过不下去了,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有革命和造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