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众将领领命应道。
李密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这么说也不过是为了照顾裴仁基的情绪,裴仁基之前担任河南讨捕大使没少围剿李密等人,早已经和李密的部将惹下了仇怨。
这一次这么多人一起挤兑裴仁基,就是一个征兆。
其实在李密心中,也不认为特种剿匪部队有多么的厉害,就算他有那么一点点的厉害,在兵力上他们也比不上他的内军。
毕竟李密的内军拥有八千骁勇之士,又有秦叔宝和程咬金这样的猛将。
特种剿匪部队又有什么,霍世举不过是中等之才。还入不了李密的法眼,长安大侠史万宝,游侠之辈而已。
“有此强兵,日后天下定归我等,还望河东公和密一起努力,推翻杨广的暴政。”李密看着裴仁基郑重道。
“日后定为魏公效死力。”裴仁基高声喝道,同时大礼参拜。
“好!”李密哈哈大笑。
他却没有看到裴仁基垂下的面容上带的苦涩,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裴仁基心中冷哼:“大兴特种剿匪部队自从成军那一刻都在四下征战,而你李密成立的内军不过是护卫你自己而已。就这一点已经高下立判。
同时在他心中不由的升起一丝丝后悔。原本以为杨家的江山已经完了,哪里知道大兴城突然崛起。
偌大的关中历来都是成就王道霸业之地,要是杨广返回关中地区,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可惜他操之过急。被李密的偌大的声势给迷惑。谁知道他才投降不久。大兴方面就取得巨大的胜利,让他憋屈的很。
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大兴城的富足早已经传遍了天下。帝国银行的财富让无数人动心,再加上延安大捷更使天下认识到了大兴城强悍的军事力量。
关中无盗匪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大兴城的确是拥有不俗的军事力量,再加上百万流民,这可以培养出多少可用之兵来。
再说杨广带到江都的士兵大都是关中子弟,只要这些人一心回到关中,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
一旦杨广回到了大兴城,拥有大兴城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时候杨广再次平定天下并非没有可能。
一时之间,大兴城再一次天下瞩目。
各大势力的目光在大兴城和江都的位置上看来看去,甚至有不少人已经给杨广制定好了回归大兴城的道路。
第一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入蜀中,由蜀道进入关中。
第二路,先从江都道南阳郡,再从南阳郡横扫盘踞在那里的朱璨,由商洛进入关中。
第三部,则是沿着大运河一路逆推各路反贼,回到洛阳,在利用关中人力物力平定天下。
天下所有人都在张望,都在看着杨广的动作,各路反贼小心翼翼,各地留守的隋朝官员加大抵抗力度,拖延时间,观望风向。
然而一天天过去了,江都依然一片沉默,并没有任何的异动。
杨侑并没有关注这些,大兴军虽然胜利了,但是还是损失惨重。士兵战死三千,伤者过万。
大量的名医奔赴延安郡,名贵的药材不惜成本的使用,但是依然还是有近千名士兵,伤病过重死亡。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让所有人震惊。
然而天下人震惊的不是士兵的死亡数字,而是伤兵营的治愈率竟然达到了九成以上,这可是一个了不得成绩。
以往战争之中,士兵的死亡率很是惨重,直接战死的约占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战斗结束以后,重伤不治的约占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就是伤口感染死亡的人数。
但是大兴城拥有如此多的名医,又有了整个大隋朝最为先进的医疗条件,再加上了杨侑制定的严苛的消毒方法,这才造就了伤兵营的辉煌。
在伤兵形势稳定以后,在庞山的主持下,第一个关于外伤手术的医书很快编写完成。
庞氏兄弟先后完成各自的医疗著作,更是激发了名医们的热情。
一时之间,编撰医书的工作大大的加快了。
…………
“代王殿下,这是这些士兵的骨灰。”王喜推开一间大殿。
杨侑走了进去,只见整个房间密密麻麻的摆放着一排排的骨灰坛,每个骨灰坛前都挂着一个铭牌,上面写着将士们的姓名和兵种以及所在的编队。
杨侑进来的时候,殿门大开,此刻一阵风吹了进来,霎时间整个屋中铭牌晃动,轻轻的击打着黑色瓷釉骨灰坛,发出清脆的声音,整个房间散发出幽冷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殿下!”王喜心中害怕,轻声呼叫,声音有些发抖。
“无妨,这些都是帝国的战士,都是帝国不灭的战魂,是不会伤害本王的。”杨侑语气坚定道。
杨侑话音刚落,霎时间风声停止,所有声音消失,整个房间恢复寂静。
杨侑轻轻上前,将来到一个骨灰坛前,抚摸着黑色的骨灰坛,冰凉的感觉让人感到刺骨。
杨侑拿起铭牌,看了过去,只见铭牌上写着:王二牛,男,仁寿元年生,步兵。
“二十一岁!”杨侑低呼,这个年纪比前世的自己还要小。
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王二牛家中想必还有高堂,也许还有妻小,不知道他们听到王二牛的阵亡的消息,将会是是多么的悲伤。
杨侑感到无比的心痛,他看着几千个骨灰坛,仿佛一个个士兵之魂飘然而起全部凝望着他。
“你们为帝国效命,为帝国战死,我杨侑是不会让你们白死的,你们将得到世人无尽的敬仰。”
“你的高堂以后由本王照顾。”
“你们的儿女,由本王将其抚养成人。”
杨侑高声嘶喊,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
“喏!”仿佛听到无数士兵应诺。
这一刻,万籁俱静,天地无语,共同见证杨侑的誓言。
“请诸位英灵安息。”
杨侑大礼参拜。
三息之后,杨侑再拜。
三息后,杨侑三拜。
第一百七十六章阵亡通知书
回到东宫书房中,
杨侑虚弱的卧在椅子上,意志消沉。
四千多士兵阵亡,如此巨大的伤亡,使还没有融入这个时代,杨侑深深的陷入了悲痛之中。
可以说此刻的杨侑依旧带着浓浓的宅男烙印,哪怕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杨侑依旧会陷入自责,因为出征的命令是从他的手中发出的,是他将这四千士兵送上战场。
“慈不掌兵,古人诚不欺我。”杨侑低语,心中的伤悲无穷无尽。
杨侑一动不动,一直沉默良久,忽然他心中一动,决然站起:“我一定要做些什么!”
“殿下!”王喜担忧的看着杨侑,却不敢劝说。
杨侑在房间之中,转了几圈,慢慢停住声音低沉道:“给本王把木雕李找来!”
“是!”
王喜领命离去。
王喜离开之后,杨侑立即将桌面上东西清理,抽出一张宣纸,扑在上面。
又拿起一块墨块,添上水,杨侑亲自动手研磨,很快浓浓的墨汁盛满了墨盒。
提起孔雀翎,沾上墨汁,杨侑手指摁在宣纸上,提笔写下五个大字。
“阵亡通知书。”
看到这五个大字,杨侑心中不可抑制的一阵刺痛。
杨侑闭目,停顿了片刻。
等待身心宁静以后,杨侑再次动笔。
“尊敬的家属:
今日,我代王杨侑谨以万分沉痛的心情。令人前来转告给您一个不幸的消息,令郎(夫)……在延安一战之中,奋勇杀敌,慷慨就义。
令郎(夫)忠君报国,作战英勇,为了保家卫国,战斗到最后一息一毫,与敌同归于尽。
其行为感天动地,其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其英雄事迹流传万载。其魂永垂不朽。天地皆惊。
侑在此代表大兴城全体官兵,代表大隋王室,向您表示最深切的悼念,望你节哀。
此致
敬礼
大兴留守杨侑。
大业十二年四月二日。
杨侑停笔。泪水一滴一滴的落在宣纸上。此刻杨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是泪流满面。
他的心情悲痛至极。轻轻放下孔雀翎,整个人如同虚脱一般。
一直以来大兴城对外作战,杨侑都是集结优势兵力。重兵出击,伤亡轻微。
甚至专门组建了特种剿匪部队,在多次剿匪战斗之中,出现过零伤亡的战绩。
然而这一次如此巨大的伤亡确确实实的震动了杨侑,四千名活生生的士兵就这样消失了,这让本是宅男的杨侑,心中难以接受。
王喜感受到杨侑悲痛的心情,轻轻地走进来,小声说道:“代王殿下!木雕李已经带到。”
过了好久,杨侑才回过神来,将桌上沾满泪水的阵亡通知书交给王喜,吩咐道:“让木雕李制成雕版,暂时印刷四千五百份。”
“是!”王喜应道。
王喜将宣纸拿到手中,看到上面的内容和满满的泪水,不由得哽咽起来。
王喜一直都在照顾杨侑,对于杨侑知道甚详。
自从洛阳回来之后,代王各个方面大为改变,但是王喜并未起疑心,因为这个时候的少年正是变化莫测的年龄,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侑还是一如既往的善良。
“代王殿下节哀!”王喜捧着阵亡通知书,扑通跪在地上泣道。
“去吧!”杨侑挥挥手,话音刚落,杨侑想起了什么。
“回来!”
王喜赶紧小跑过来。
杨侑重新拿回阵亡通知书,仔细又看了一遍,觉得仿佛少了些什么,思索片刻,翻过背面,提笔写道:
“是谁浩劫催成,马革分归,虫沙竞化,更摧残瘴雨蛮烟;试回看,越裳殄瘁,汉帜苍茫,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
何处巫阳招得,关门月黑,塞上云昏,尽淹滞忠魂义魄;倘他日,三界轮回,九幽度脱,愿都为壮士,重来边塞忾同仇。”
八十八字祭祀长联,杨侑一气呵成,将这幅千古祭奠将士的挽联写上,这才将其心中的悲痛之情稍微抒发。
“告诉木雕李,把将士的姓名和本王的签名空出来,本王要亲自给每位烈士写下阵亡通知书。”杨侑语气坚定道。
“是!”王喜离去。
………………
整整三天。
杨侑一直将自己关在东宫三天,
三天内,木雕李每印刷一张,就立即送到杨侑面前。
每一张阵亡通知书,杨侑都是亲自核对他的名字,和骨灰坛,认真的签上自己的名字。
今日终于将所有的士兵的阵亡通知书写完。
“吱呀。”
紧闭三天的殿门打开。
杨侑披头散发,面容枯槁,出现在殿门口。
殿外阳光明媚,稍微驱散其身上阴冷的气息,
杨侑忍不住的低头捂住眼睛,三日不出殿门,剧烈的阳光让他感觉到格外的刺眼。
“侑儿!”
一声包含担忧的声音传来。
杨侑忍着眼睛刺痛抬头看去,只见韦妃站在殿外,满脸的担忧。
“母亲!”杨侑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韦妃上前,轻轻的将杨侑拥入怀中。
她已经从王喜口中知道杨侑的闭门的原因,知道杨侑心中的伤痛。
同时,作为皇家之人,她更知道这种事情只能由杨侑亲自来做,三日来韦妃忍着心中的担忧,一直在殿外等候。
“没事!一切都会过去的。”韦妃轻声劝慰道。
杨侑点头,三天的时间已经让他平静下来了。
“杨侑!”杨吉儿怯怯的声音传来。
在她心目中。杨侑是非常神奇聪明,还经常会有各种非常好玩的东西,各种新奇的点子、
她之前经常欺负杨侑,也没有见到他生气,她就是犯再大的错误,杨侑也没有责备过她。
但是此刻的杨侑,是她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