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峰道:“大帅误会了,下官并非了为了封赏才为大帅出谋划策的!“
“哦!是吗?”耿炳文惊异的望了眼前这人一眼。声音陡地变得锐利起来。
“是的!”萧峰不卑不亢的应了声。随即又道:“如今,燕王挥兵南下,士气如虹,大帅分兵滹沱河两岸,本来是进可攻、退可守、遥相呼应,进退自如的,只可惜如今燕王连日夺了雄县,莫州,粮草和兵力大为补充,且士气大盛,一旦挥兵下来,属下以为,那燕王纵使英勇善战,但兵力毕竟有限,若是手下估计的不错的话,估计燕王眼下兵力不足五万!”
耿炳文心中对燕王的兵力也估计在这个数字,一听萧峰这般说,心中顿时点了点头,心道:“看不出这个小兵还有点见识!”他没答话,继续听萧峰说道:“燕王兵力不足五万,大帅且有十三万兵力,一旦分开,兵力相差无几,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是以分兵不如合兵,眼下只需大帅合兵一处防御燕军的进攻,以将军多年防守的战绩来看,区区燕王五万兵马岂非是大帅的敌手!”萧峰一双眼神丢溜溜的『乱』转,眼看耿炳文被自己说得心动,心中一阵冷笑,继续道:“别的不说,就算大帅,昔日对抗叛贼张士诚的那一战,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当年耿炳文和父亲耿君用一起追随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多年,后来父子二人随朱元璋渡过长江。耿炳文的父亲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力战而死。耿炳文承袭其父的管军总管之职,继续统领其部众。至正十七年二月初一耿炳文从广德攻长兴州,恰好碰上了张士诚守将赵打虎以三千精兵,那张打虎岂是耿炳文的敌手,几个回合下来,赵打虎的三千精兵被耿炳文打得落花流水,主帅赵打虎灰溜溜的逃往湖州。
主帅既逃,剩下的虾兵蟹将自不是耿炳文的敌手,仅过了两天,耿炳文便攻陷长兴,获战船三百多艘。生擒长兴守将李福安等,名声大振朱元璋闻之大喜,当即改长兴为长安州,在县署内设立永兴翼元帅府,命耿炳文任总兵都元帅。岂料,这主帅一当便是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他所面对的确是一代枭雄张士诚,此人比之赵打虎厉害的多,昔年大元朝的丞相脱脱亲自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青,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终能逃出生天,率一股人马逃出高邮当了流寇,但很快张士诚东山再起,并迅速占领了江南最富庶的常熟、平江两个重镇。平江即苏州,粮仓,衣仓,钱仓,真正的大富之地。而后,张士诚势力发展极为迅速,湖州、杭州、诸全(诸暨),绍兴、宜兴、常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泗州以及朱皇帝的老家濠州,全部被其所占领。刘福通如此勇武之人,也被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包围于安丰(寿县),出战时被杀,如此人物,耿炳文自是不敢小视,小心应对,但该来的终究是来了,不久,张士诚派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大军来围攻,耿炳文率军出击,大败张士诚部。耿炳文料定,张士诚肯定还会来抢夺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便加紧备战。果然没多久,张士诚再次率兵来攻,耿炳文利用长兴城楼坚固,坚守不出,以城楼之利,多次以少御多,以弱胜强,和张士诚的大小仗打了数十次,每次都把张士诚打败,可谓战无不胜,张士诚的目的始终没得进入长兴半步,此后,长兴侯坚守的大名闻名宇内。
这段昔日的辉煌此刻被萧峰娓娓道来,耿炳文的脸上多少也『荡』漾出了淡淡的笑意,他细细一思索,点了点头道:“萧百户所言极是,本帅就听你一言,将滹沱河两岸兵力合二为一,在此防御燕军的进攻。”说着,耿炳文一声暴喝:“来人!”
“是!父帅!”说话的是耿炳文长子耿璿。大将军行辕原本戒备森严,一般非耿炳文亲自召亦不得入内。不过耿璿是耿炳文儿子,自不在此例。耿璿本来院外巡视,见程济带着两个陌生的面孔冲了进去,生怕是『奸』细,便忙跟了过来,耳听三人商议国事,一颗心也放了下来,此时耿炳文一声令下,不由自主的应了声。
见是自己儿子,耿炳文点了点头道:“传我命令,马上命扎在滹沱河南岸的军队立即北渡过河,合军一处防御燕军的进攻。”
“是,父帅!”耿璿应了声,自地上爬起,转身出了大将军府。
萧峰和段誉相视一望,段誉面含忧『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更了,各位大力支持,请支持首订,订阅虽不理想,但各位还是要支持哦,争取能上风云榜哦!拜托各位了!
第17卷 一世枭雄
庙钟山黯夕阳,
一龛犹自祀张王,
吴中花草怜焦土,
海上风云忆故乡;
霸略已销黄蔡叶,
盐徒曾起白驹场,
行人掬取春泉奠,
疑带当年御酒香。
这就是张士诚一生的写照,对于这个人,小景还是很有好感的。恰好这几日小景趁着假期去了一趟苏州,并专程去拜祭这位元末一代枭雄,但走到张王殿前,但见殿中供张王二像。前一尊龙目海口,身着龙衣,腰系玉带,手执纸扇,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坐像后一尊在砖台上,容貌与前一尊相同,为“坐像”。像后砖台更高处有三尊女像,为张王的三个妃子——刘妃、郭妃、梁妃。整座庙宇很大,但我所见的景象,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前些时日,虽不是五一长假,但苏州游人虽少,但张王庙前却是游人不少,极为热闹,不少人游客正在向张士诚的像鞠躬,顿时让我大吃一惊,心道:“这个家伙,不是反贼么,怎么这么多人来瞻仰!”
就在我惊讶之际,一个游客恰好在身旁,不免心中好奇,就上前询问了一番,这才知晓,他们乃是江苏的大学生,学的是历史系,这些时日恰好在读书时看到了这段历史,对这位昔日的枭雄好生敬仰,特意赶来瞻仰。说完便不再理会我,巴拉着手中的相机频频按快门,一时庙宇内电光闪闪。
趁着这些游子拍照之际,我在庙宇内好生观望了一番,但见庙宇的后面有一块石碑,那石碑高约4~5m高,宽约2米,我见这么大的一块石碑,心中好奇,不免上前望了望,却见上面用正楷的大字刻着这位昔日枭雄的生平事迹。这里有幸就附注出来,让各位书友们一目究竟,也好生看看这位昔日一代枭雄的风范。
张士诚,小字九四,乃泰州人。他自年轻时代起,就做当地盐场的帮闲记账一类杂差,很能损公肥私,凭关系让三个弟弟干上『操』舟运盐的营生,顺便走私贩盐。这『性』质与现在派出所所长让亲戚开歌舞厅按脚房一样,不算什么大恶,却无职业“道德”可言。当然,盐铁在封建社会一直是国家严管专卖产品。由此,利润颇丰。手中有了钱,张士诚自然轻财好施,很似《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颇得当地老百姓欢心。从人品上讲,张士诚为人是元末群雄中数一数二的“好人”,不『奸』险,能容人,礼待读书人,但『乱』世大伪,既然他没有杀妻灭子的“气魄”,根本就熬不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
由于张氏兄弟向寿州附近诸富人家卖盐期间多受凌侮,不少大户还欠钱不给,加上盐场一个保安(弓手)丘义没事就辱骂张士诚,惹得张氏兄弟杀心顿起。恰值当时天下已『乱』,于是他们便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夏天,忽然起事。加上张士诚和他三个弟弟,以及一个名叫李伯升的好汉,当时一伙人一共才十八位,起事时,他们并无远大理想,只是杀人泄愤而已。就这十来号人,先冲进盐场保安室把弓手丘义『乱』刀剁死,然后遍灭周围诸富家,放火烧掉不少大宅院。由于当时盐场工厂生活极其艰辛,苦大仇深,见有人带头挑事,纷纷报名加入,共推张士诚为主,百多人聚集一起,一下子就“攻克”了泰州。接着,他又破兴化,占领重镇高邮。胜利如此容易,张士诚便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开始过称王称帝的瘾。
转年,张士诚树大招风,大元朝的丞相脱脱亲自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青,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终能逃出生天,率一股人马逃出高邮当流寇去也。
在天下大『乱』的“革命”形势下,张士诚很快东山再起,并迅速占领了江南最富庶的常熟、平江两个重镇。平江即苏州,粮仓,衣仓,钱仓,真正的大富之地。而后,张士诚势力发展极为迅速,湖州、杭州、诸全(诸暨),绍兴、宜兴、常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泗州以及朱皇帝的老家濠州,全部被其所占领。刘福通如此勇武之人,也被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包围于安丰(寿县),出战时被杀。如果朱元璋不来救,连小明王韩林儿也会被张士诚军队活捉。
有一点要弄清,张士诚打韩福通,不是所谓的“起义军”内讧,这两个人根本不是一个派系。
江南群雄,分为两大派系,即刘福通和徐寿辉的红军系,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的非红军系。红军系又分东西两派,东派名义上以“小明王”韩林儿为其主,实由刘福通掌握,郭子兴、朱元璋这一支其实就是东派红军系,在淮水流域四处闯『荡』。西派红军包括徐寿辉、陈友谅以及日后割据四川的明玉珍,他们的活动地点主要是汉水流域。“红军”之间,平时互相争得你死我活,所以,张士诚打刘福通(又是从开封被赶跑出来的败寇),可称是天经地义之事。而且,张士诚和元朝的关系也很好玩,起事当年他就受朝廷“招安”,还弄了个官做。但当元廷要他出兵去打濠州等地红巾军时,老张怕吃亏,推托不去,而是径直占了高邮当起自封的王爷来。脱脱丞相大军百万来攻,张士诚差点就被抓住碎刀凌迟。时来运转后,他改平江为隆平郡,开弘文馆,招贤纳士,提前干起“贤德”帝王的营生。后来受苗军杨完者部的打击和朱元璋的挤兑,老张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木儿的“劝告”,再次投降元朝,当起大元的“太尉”来。扯虎皮做大旗,老张在几年间据地两千余里,北逾江淮,西至濠泗,东达至海,南连江浙,俨然江南一国。再往后,张士诚要当真王爷,元朝不答应,老张就自立为“吴王”,和元朝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