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是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只有 1.9 平方公里,而且被夹在阿尔卑斯山及
地中海之间。又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全国总人口达 3 万人。要扩张
领土,该国除了向地下发展外,只有向海上要地了。
为此,不久前摩纳哥决定在地中海海岸兴建一座“海上城市”。海上城
市的建造方法是先在海中建筑起支架,然后放上一套连结的“沉箱”,再在
其上面装置整个城市所在浮台,填海造出 0.16 平方公里的土地,然后在这块
土地上建造一座能容 2000 人的海上城市。这座海上城市除了浮在海面的楼宇
外,还设了一个“水底”停车场以及诸多停船的泊位。居民甚至可以把船只
系在屋宇的大门前。预计这座海上城市将在 2005 年才能建成。届时,这座海
上城市会变成一座名符其实的永不消失的海市蜃楼。
童话之路
德国人酷爱旅游,有“世界旅游冠军”之称。二战后,德国有关部门先
后公布了多条旅游线路,将德国的天然美景、人文景观编织在“莱茵河之旅”、
“阿尔卑斯山之游”、“浪漫之道”、“童话之路”等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游
览专线之中。以德国语言学家和童话家格林兄弟的不朽名作命名的“童话之
路”,年复一年,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
童话之路始于德国中部城市哈瑙,向北延伸,一路穿过许多天然公园、
山林湖泊、平原沼泽,最后抵达北海海滨城市不来梅,全长 600 多公里。
在童话之路上,你从格林兄弟的诞生地——哈瑙出发,可以到达施泰瑙。
那是格林兄弟度过幸福的少年时代的地方,格林家族的故居今已被辟为“乡
土博物馆”,被称做“德国国民的童话之家”。这里闻名遐迩的马利欧奈特
剧场几乎每天演出改编出自格林童话的木偶戏。你折向西北继续前行,穿过
绿色森林,能光顾“小红帽的故乡”——施瓦尔姆。格林兄弟最初编篡的童
话有一半以上来自这个景色优美的绿色山乡。你还能看到格林兄弟编篡童话
的“根据地”——卡塞尔。格林兄弟在这个中型城市里度过了 30 个春秋。1812
年在此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在这条有趣的童话之路上,还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城——明登。城中最
有名的要数“铁胡子博士”。在明登兰格大街博士的故居前,立有一座手持
巨大注射器的博士塑像,人们还特意在基座上刻下博士“并不是谣言中所说
的那种人”字样,以为它正名。尽管如此,描写“铁胡子博士”这个童话传
说中的庸医的话剧,仍脍炙人口。每逢夏季的星期天,市政厅的广场上都要
演出以博士为主人公的话剧,有趣的情节、幽默的台词、滑稽的动作令观众
捧腹不止。
童话之路的大学城格丁根是个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城。格丁根老城中心
集市广场上的提鹅少女,据说是世界上被亲吻次数最多的“人”。原来大学
城有个习俗,顺利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都要到广场行“格丁根式吻礼”。年
复一年,随着一届届学生毕业,少女不知被多少人吻过。
哈默尔恩市是格林兄弟笔下的童话“捕鼠人”的发生地。相传 1284 年这
里鼠患严重,危及人畜。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声称能灭鼠除灾。市民
允诺以重金酬谢请他消灾。陌生人吹起魔笛,老鼠纷纷出洞,尾随笛声掉进
威悉河,全部淹死。哈市居民见灾难已过,竟然食言反悔,一毛不拔。第二
年 6 月 26 日,陌生人重返这里,趁人们正在做礼拜,吹响魔笛,将全城的小
孩统统引出家门,在山谷中消失。今天,这里每年都举行“捕鼠人节”纪念
活动,再现昔日情景,以教育后人。
不来梅是童话之路上的最后一站。在不来梅不少地方都可以见到“街头
音乐家”的雕塑。童话“街头音乐家”讲述了驴、狗、猫、鸡的悲惨遭遇,
以及它们齐心协力智胜强盗的故事。市中心广场一隅的一座雕像再现了格林
童话中的生动情景:驴驮着狗,狗驮着猫,鸡高高站在猫背上。四位“街头
音乐家”好像在齐声向游客们致词:喂,欢迎大家到我们童话般的家乡来,
我们为你们放声歌唱……
老 桥
位于意大利中部大平原上的佛罗伦萨古城,有“文艺复兴”摇篮的美誉。
美丽的阿尔诺河穿越佛罗伦萨,河中古桥众多,造型迥异,蔚为奇观。在众
多的古桥中,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桥梁要数“老桥”了。该桥建于公元 1345
年,距今已有 600 多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诺河上的桥梁大部分
被毁,只有“老桥”幸免于难,成为佛罗伦萨坎坷艰难岁月的见证。
“老桥”共有 3 个拱孔,整个桥身由花岗岩砌成。桥面两侧商店鳞次栉
比,兜售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地摊遍布桥面,熙来攘往的游人竞相购买纪
念品。“老桥”的中部,坐落着该桥的设计者建筑师菲奥拉万特·内里的雕
像。有趣的是,桥的两侧还建有 2~3 层的居民住宅,远处看去就像挂在桥身
上,宛如“空中楼阁”一般。“老桥”上方还有一条“空中走廊”,将乌菲
齐美术馆与比蒂宫连成一片。乌菲齐美术馆是意大利最大的博物馆,珍藏着
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瑰宝。比蒂宫则建于公元 1458 年,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建
筑师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相传,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曾漫步在阿尔诺河畔,
在“老桥”边巧遇妙龄少女贝阿特丽丝,被她的美貌英姿所吸引,不禁一见
钟情。可是,当他 9 年后第二次再见到娇美艳丽的贝阿特丽丝时,她已经出
嫁。但丁自此郁郁寡欢,在巨著《神曲》中写下了他的爱慕之情。从此,“老
桥”又增添了感人肺腑的诗情画意。
石头河
山里有城,山在城中。保加利亚人喜欢这样形容自己的首都索菲亚及其
城南美丽的维多莎山。索菲亚城与维多莎山犹如一对孪生姊妹,亲如手足,
相互依偎。如同巴黎人赞赏埃菲尔铁塔、华沙人赞赏美人鱼一样,索菲亚的
人民衷心赞赏堪称一绝的维多莎山。维多莎山整个山地面积近 300 平方公
里,峭峻嶙峋,巍峨秀逸,夏天清冽,翠色入云,冬天却是银砌玉琢的世界。
山上有多处胜景,但最为神奇的要算石头河了。
沿着弗拉达依河顺流而下,便可以到达这里。在这里,大自然显示了它
神奇的力量:无数巨大的岩石紧紧偎依,从山顶直泻山腰。这些巨石低的约
2 米,高者达 5 米,它们不规则地紧紧依偎着,裹着苔藓,覆盖了蜿蜒的弗
拉达伊河。形成一条石头河(又称“金桥”)。石头河最窄处有 5 米左右。
一般在 25 米上下,最宽处刚超过 50 米。游人可从一块巨石踏上另一块巨石,
犹如走过金桥,但只闻水声潺潺,却不见泉溪面貌。这一大自然的奇景吸引
着无数游客,不论是冬天还是夏日,石头河左右总是游人如潮,人声鼎沸。
人们在这里贪婪地呼吸着洁净的空气,愉快地聆听着淙淙流水的欢唱,悠闲
地欣赏着诱人的无限风光。
特别的纪念碑
垃圾纪念碑 在意大利菲腊奥市,有座独特的“垃圾纪念碑”,碑上刻有
令人深思的碑文:“保护大自然。”这里展出的所有废物,都捞自海中。碑
身四周还堆满了空盆、空瓶子以及各式各样的废物垃圾。原来,该市位于利
古里亚海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
游客。但是许多游客在尽情享受日光浴和海水浴之后,却将各种饮料、食品
空瓶废盆随手弃入大海,造成了令人烦恼的垃圾污染。为了告诫人们保护环
境,菲腊奥市政局特意修了这座“垃圾纪念碑”。
麻雀纪念碑 这是耸立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座奇特的纪念碑。在公元 1860
年以前,美国没有一只麻雀,农作物常遭受虫害。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波士
顿人特地从欧洲引进了一批麻雀,终于治住了害虫。人们为了感谢麻雀的恩
德,建立了这座麻雀纪念碑。
海鸥纪念碑 美国西部犹他州是个内陆州,又是山间大盆地,距大洋很
远。然而奇怪的是该州的州鸟却是“海鸥”。传说有一年,当农作物快要成
熟时,忽然无数蟋蟀漫天飞来嚼食作物,大片农作物不多时即被吃光,后面
还有大批新蟋蟀飞来。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大群海鸥遮天蔽日而来,抢
食蟋蟀,倾刻而尽,这大批海鸥又飞走了。农民大喜,剩下的一小部分作物
还可以维持生活。因这一奇迹的出现而使海鸥成为犹他州的州鸟,并修建了
海鸥纪念碑。
鸽子纪念碑 此碑位于巴黎,是人们为了感谢鸽子而建的。1942 年,法
国一艘船在海上出了事故,船上一切通讯设备都失灵了,幸好有一只鸽子把
遇难的消息传了出去,使船上的人得以营救脱险。
“活化石”剧院
位于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以西大约 12 公里的马拉湖畔,有一座闻名
遐迩的欧洲古典剧院——朱廷霍尔姆剧院。从 1922 年 8 月 19 日起,该剧院
以一副“全旧”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不但演出的剧目是古典的,布景是旧
的,乐队也穿着当时的服装,甚至在观众席里服务的男女少年也都穿着 100
多年前宫廷侍者的绸格衣服、头戴假发。应邀前来看戏的观众常常会感到历
史的时钟仿佛向后拨转了 150 年,备感新奇、有趣。
公元 1792 年 3 月 16 日,在瑞典皇家夏宫朱廷霍尔姆的这家剧院里,正
在举行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剧中扮演了一个角
色。这位国王在瑞典历史上是一位开明君主,他不仅有政治远见,在文艺上
也锐意改革,因而遭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当演出进行到高潮,突然在
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并非剧中人物的蒙面人,他手执利刃对准古斯塔夫的胸膛
猛刺,国王顿时倒在血泊中。
这位瑞典民族戏剧倡导者的殒没,使瑞典民族戏剧的创作演出进入了低
潮。朱廷霍尔姆剧从此冷落下来,整个 19 世纪只在这里举行过 3 次演出,后
来干脆把它封闭了。里面是破损的家具,杂物上落满了灰尘,整个舞台和观
众厅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堆。
1921 年,一个名叫阿格尼·贝杰尔的瑞典皇家图书馆助理员为了寻找一
幅油画,偶然来到这里。当他壮着胆子在昏暗的、堆得横七竖八的各种道具、
布景和破损的家具之间摸索的时候,惊异地发现这个被足有 1 公尺厚的尘土
埋没了的垃圾堆,竟然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典剧院!沉
睡了 100 多年的朱廷霍尔姆剧院终于重见天日。贝杰尔整理了从 1766 年剧场
建立到 18 世纪朱廷霍尔姆剧院所使用过的布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