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游八戒传-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僧正在那里担忧害怕,一见孙悟空等人进来救他,顿时欣喜不已。尤其是看见老朱更是惊喜莫名。未等老朱等人走到近前便在那里忍不住喊了起来:“八戒你回来啦!实在是太好了,你这几年不在,都想死为师了。”
    老朱抢步上前一把扯断唐僧身上的绳索,随后俯身跪倒向唐僧拜道:“师父,俺老朱数年不归,让师父您挂念了。”
    乍见老朱归来,唐僧激动莫名,忍不住喜极而泣,抚摸着老朱的脑袋颤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为师知道你也是被逼无奈,事情我已经听悟空说过了。怎么样,如今事情可解决了?”
    由于怕唐僧担心,所以老朱并没有细说,只是说事情已经解决了。否则要是让唐僧知道他还被一个高阶大巫惦记着,只不过暂时没有被发现,还不定得怎么忧心忡忡呢。
    师徒久别重逢,自有说不尽的话语。不过考虑到身处妖魔巢穴,确实不是一个好的讲话之所,所以师徒四人稍叙离情之后便起身离开了竹节山九曲盘桓洞,一路赶回了玉华州亲王府。
    玉华州亲王见孙悟空等人得胜而回,还多领回一个长老来,顿时大为欢喜,设宴庆贺。饮宴之后,老朱也和孙悟空和沙僧两人一起简单的教了玉华王的那三个小王子几手功夫,传了一点简单的炼气法门,至于小王子拜师的请求他却没有答应。那几个小王子也知道老朱等人都是神仙之辈,非是等闲中人,见老朱不答应也不敢过于勉强。
    当日老朱与唐僧等人便在那玉华王的安排下在王府住下,叙话半宿,后来唐僧困倦了这才睡下。第二天一早,师徒四人起身洗漱,吃过早饭之后便向玉华王辞行。那玉华王自然是百般挽留,毕竟像老朱他们这些神仙之辈岂是那么容易遇上的?要是能够多留些时日,让自家儿子多得一些指点,便是以后成仙得道也未尝不可能。只是唐僧等人去意已决,任这玉华王如何劝说,依然是一心辞去。后来玉华王见实在留不住了,只好遗憾送行。
    辞别了玉华王之后,师徒四人继续沿大道向西行,又走了十几日,迎面又见一座城池。唐僧师徒进了城门之后,只见那两边茶坊酒肆喧哗,米市油房热闹。市井之中有些无事闲游的浪子,见唐僧师徒俊的俊,丑的丑,纷纷大感好奇,都拥拥簇簇争上近前观看,只不过看孙悟空和沙僧两人长相怪异凶恶,心中好奇的同时也有几分害怕,这才不敢上前来搭话而已。
    唐僧见此情景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脾气不好的孙悟空惹祸,忙催促急行。老朱等人依言快走,只是那些闲散之徒仍然尾随不去,孙悟空有些恼了,猛然站住转身向着那些跟在身后的浪荡闲散之人呲牙,做了个鬼脸。顿时将那些人吓得惊呼一声连连退去,不敢再跟,唐僧师徒这才摆脱了围观。
    唐僧师徒四人又走过几条巷口,忽见有一座山门,门上有慈云寺三字,老朱道:“师父,咱们走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饿了,不如进这寺中歇歇人马,求顿斋饭吃吧。”
    唐僧此时也有些疲累饥饿了,闻听老朱所言当即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当下师徒四人推门而入,只见这寺内珍楼壮丽,宝座峥嵘。佛阁高云外,僧房静月中。丹霞缥缈浮屠挺,碧树阴森轮藏清。真净土,假龙宫,大雄殿上紫云笼。两廊不绝闲人戏,一塔常开有客登。炉中香火时时爇,台上灯花夜夜荧。忽闻方丈金钟韵,应佛僧人朗诵经。
    师徒四人正在四下观看,忽见廊下走出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不知这位长老从何而来,来此有何贵干?”
    唐僧道:“贫僧乃是东土大唐的和尚,奉我大唐天子诏命前往西天灵山佛土拜佛求经,途经贵地,见贵寺之中香火鼎盛,想要在此歇一歇脚,讨顿斋饭吃,顺便也问一问地方,不知僧友能否代贫僧向贵寺主持问上一问,可否行个方便?”
    那和尚笑道:“贫僧不才,正是本寺的主持。长老既是从东土大唐上邦而来,正是我等请都请不来的贵客,怎好怠慢?里面请,里面请。”
    师徒四人受邀,孙悟空在院中把马栓了,随后师徒几个便随着那寺院主持一同进入奉客殿中就坐。主持命人奉上香茶,又命人准备斋饭,好不热情。
    待到坐定之后,唐僧忍不住想那主持问道:“借问主持,不知贵处是何地名?距离那西天灵山还有多远?”
    那住持道:“好叫唐长老得知,我们这里乃是天竺国外郡金平府。从我们这里到我国都城还有二千余里,这是我等走过的,所以知之。可从都城再往西去到那灵山佛土之路我们就未曾走过了,不知还有多少路,不敢妄言。”
    唐僧虽然未从这主持口中得到他最想得到的信息,不过还是礼貌称谢道:“如此也多谢主持了。”
    时间不大,有寺中僧人将斋饭摆上桌来。唐僧师徒几个当即开动,吃喝起来。时间不大,师徒四人吃罢,斋饭撤去,唐僧便起身向慈云寺主持告辞。慈云寺主持殷勤挽留道:“圣僧不必如此急行,如今元宵佳节将至,几位长老不妨且在本寺中住上几日,顺便赏玩一下我们本地的喜庆元宵,待到佳节过后再走不迟。”
    “都快到元宵了么?”唐僧闻言不由得惊声问道:“贫僧这一路上跋山涉水,越岭攀峦,整日里只怕逢魔遇怪,却是把时间都忘记了,不知几时是元宵佳节?”
    主持笑道:“圣僧拜佛与悟禅心重,所以才会忽略时日,实在是可敬可佩。今日乃是正月十三,到了晚上就开始试灯,后天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直至十**,方才谢灯。我们这里人家好事,本府太守老爷爱民,各地方俱高张灯火,彻夜笙箫。还有个金灯桥会,是早年间流传下来的习俗,至今仍然丰盛不衰,乃是本地一大胜景,路过此地不可不看。几位长老只管宽心在此留住几日,待到赏完了元宵灯会再走不迟。本寺虽然不大,香火倒也兴盛,几位长老的斋食还管待得起。”
    唐僧听了慈云寺主持的话也有些心动,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自从踏上取经之路,一晃已经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唐僧大半时间都在跋山涉水,往往几个月时间才能遇上一座市镇城池,而像元宵佳节这等热闹之事更是已经十几年没有碰上了,即便唐僧自幼修持佛法,也有些荒寂难耐了。所以此番听那主持一说唐僧却是有些动心了。
    当然,这也是明知灵山将近,唐僧心态有些放松的缘故。如果是在西天灵山遥遥无期之际,唐僧满心里想的都是早日到达灵山,哪有心情去看什么热闹。
    孙悟空这人最好热闹了,一听说有元宵灯会可看,就向唐僧撺掇道:“师父,反正灵山已经不远了,咱们这些年都走过来了,休息个三天两日的也不算耽搁。不如咱们就留下来看完了灯会再走吧。”
    原本唐僧就有些动心,再一听孙悟空的撺掇,也就不再坚持,便点头同意在慈云寺中住了下来。如此在寺中宿了两夜,到了第三天正元十五上元节,正是灯会的正日子,到了晚上,寺庙众僧邀请唐僧师徒前往街市之上观看灯会,唐僧几人本就因此而留下,当即欣然应允。
    唐僧师徒随着慈云寺众僧人来到街市之上,但见千灯映照,玉壶光转,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
    灯火璀璨,百样千种,有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街市之上游人如织,宝马雕车香满路,街边楼台之上可见有俏佳人红妆彩扮,倚栏嘻笑。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好一个热闹欢庆的上元佳节,唐僧几人沿街赏完,不觉陶醉其中。

第二百五十四章 乐极生悲妖孽现(第一更)
    唐僧师徒几人与慈云寺众僧一路游玩来到一座桥边,远远看去桥上金光辉耀,灯火通明。《》。。/《》。。/旁边的慈云寺的僧人便向唐僧等人介绍道:“几位圣僧长老,可看见那桥了么?那就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金灯桥。我们这元宵灯会之所以被称为金灯桥会,就是因为这座金灯桥。”
    唐僧等人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赶到近前观看,只见桥上摆放着三盏巨大的金灯。那灯有水缸大笑,上照着玲珑剔透的两层楼阁,都是细金丝儿编成;内托着琉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喷香。
    唐僧向随行众僧问道:“这灯用的是什么油,怎么这等异香扑鼻?”
    众僧道:“圣僧不知,这油不是寻常之油,乃是酥合香油。这油每一两值价银二两,每一斤值三十二两(过去算法,半斤等于八两)银子。三盏灯,每缸有五百斤,三缸共一千五百斤,共该银四万八千两。再算上其他杂项话费,只点着三盏金灯每年就要话费将近五万两白银。每年州府举办元宵灯会,倒有一大部款项都花费在这三盏金灯上了。而这重金打造的三盏金灯也只点得三夜,过了今夜就看不到了。”
    孙悟空闻言疑惑问道:“这么多的灯油,我看就是点个十天半月也不成问题,三夜如何点得尽?”
    众僧道:“长老有所不知,这金灯在前夜开始点燃,一直照明到今夜。按照风俗惯例,每年的元宵夜都会有三尊佛爷现身显露神迹,等佛爷走后,这灯中的灯油也就没了。没了灯油,金灯自然也就熄灭不亮了。”
    沙僧闻言一笑道:“想来是佛爷连灯油都收去了。”
    慈云寺众僧道:“正是如此,所以我们这里满城里人家,从古至今,都是这么传说的。金灯之中的灯油干了,人们就都说是佛爷收了灯明年便会保佑我们,自然五谷丰登。但若是哪一年灯油不干,就是佛爷没收我们的灯,也就不肯保佑我等届时年景荒旱,风雨不调。所以我们这里的人家有一户算一户,每年都要向州府奉献钱财,以作采买灯油之资。虽说这灯油钱耗资甚多,摊派到各户头上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可只要能够保佑年景顺利,百姓们也都是肯掏的。”
    听了慈云寺众僧的诉说老朱心中不禁一动,后世记忆再次浮上心头。如果他记得没错,这年年来金桥灯会摄取灯油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佛陀,而是三头号称辟寒大王,辟暑大王和辟尘大王的犀牛精。他们假扮佛陀,每年前来摄取酥合香油回去享用。
    说起来这三个妖怪也算胆大包天,因为这里已经是天竺国地界,距离灵山佛土甚近可以说是佛门的眼皮子底下。而就在这等地界,这三个妖怪还敢顶着佛门的招牌招摇撞骗,骗吃骗喝。说好听点是胆气十足好说难听点就是不知死活。也难怪会被佛门拿来凑九九八十一难的劫数,跑到佛门眼皮底下阄事,不拿他们开刀拿谁开刀!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