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强,但完全无法和巫族争锋,而准圣级别的高手更是只有帝俊和太一两人而已,便是那所谓的妖师鲲鹏都还没有加入天庭。
人偶尔狂妄一下就可以了!而帝俊和太一显然意识到自己两人狂妄的过头了,他们两人看着对面十二祖巫的强大气势,可谓是心头百般滋味,而下面巫妖可谓是分庭抗礼之势,然而要论谁死的多,那绝对是妖族,因为他们人多高手少,而巫族却正好相反啊。
看着这似乎一面倒的战争,躲在天空中的三清等人高兴了。狂啊,我看你们还狂,现在傻了吧!不过很快,这些人都皱起了眉头,虽然巫族打妖族也算是为他们出了口气,可巫族实在太好杀了,看看下面的不周山,腥风血雨,哀鸿遍野,怨气煞气直冲九霄,天地间黑气弥而不散,许多人更是被蒙了心智,只知道杀戮。
悲天悯人的心思谁都有,只是随着修为的提高这心思越来越大了,就像皇帝和普通人一样,一个普通人在他面前死了一人,他都觉得难受,可一个皇帝呢,都说天子一怒,浮尸百万,这话却不是作假的。
而对于这些神仙们呢,那就更多了,在他们眼里普通人就如蝼蚁,而那些小妖们也自然不会放在眼里,所以你死就死吧,可随着死的越来越多,他们也站不住了。如今的不周山附近可谓是血流成河,尸体残肢到处都是,即便已经是准圣了,可三清等人依旧胆战心惊。
相比他们这些曾经见过三族大战的人物,悟道就更加不堪了。虽然他来到洪荒后也经过一些杀戮,不是曾经的菜鸟了,可如此激烈可怕的大战,他却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次见,这可比电影恐怖多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染的他眼前一片血红。
不对,也许是他的眼睛本来就红了,因为漫天的煞气对于他的影响很大,他感到自己的心在躁动,血液在,全身似乎因为激动而在颤抖,他感到自己的理智有些不清楚了,身体也开始慢慢的不停使唤。
猴子,本来就跳脱好动,在正常的种族中,他们也算是好战一类了,更何况以混世而称的六耳猕猴呢。
今天的一切都悟道的冲击太大了,残留的神志一直都让他保持着平静,可眼前无尽的血光却告诉他,杀戮吧,发泄吧!
心里痛苦的挣扎慢慢的体现在他的脸上,悟道整个人的气势都在慢慢变化,身体透出的杀气却是很快惊动了三清。看到悟道此时的样子三清都是微微一惊,老子更是皱了皱眉头,想都没想便大手一挥把悟道收了。
' '
第二十四章 八卦炉内炼真身
巫妖大战很是惨烈,不过只是对妖族来说,现在的妖族根本就没有和巫族一战的实力,不仅下面的那些小妖,就是帝俊太一也只有被十二祖巫压着打的份,如果不是太一有至宝东皇钟,恐怕他们两人也要陨落了。
当然了,即使有东皇钟他们俩也不行,还好咱们的鸿钧老祖计算的准确,在最后关头跑了出来。
对于鸿钧,十二祖巫并没有什么敬意,毕竟他们不修元神,鸿钧那一套对他们也没有,所以他们并不买鸿钧的仗,还和鸿钧大战了一场,并召唤出盘古法相,只不过鸿钧的强大他们根本无法体会,仅仅一击,不仅击碎了盘古法相,还让十二祖巫重伤。
到此,巫妖初战收场。
不过这些东西悟道就没福分看了,因为受煞气侵扰,悟道心神不清,被老子收了,而此时,他正在昆仑山,老子的八卦炉里呢。
西游记中有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炼孙悟空,如今正是八卦炉里炼悟道啊!
老子一向都讲究清静无为,同时他也喜欢那种清静无为心情的人,悟道恰恰相反,如果不是他练就了九转元功,老子恐怕连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不过这个世界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偏偏悟道成了老子的徒弟。
身为师傅,老子再怎么无为,也不会不管自己的徒弟。巫妖大战煞气侵蚀悟道神志,使其陷入杀戮之中,以老子的修为自然可轻轻松松的就救下他,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就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和自己一样,心性平淡,清静无为。
所以,他要炼悟道,一面就是炼其心神,锻其精神,一面就是帮助他凝练体内元力,成就金刚不还之身,就如后世的孙悟空一样。
八卦炉的火乃纯阳三昧真火,可烧万物,遇水也不灭。西游记中也曾有红孩儿烧孙悟空的桥段,要灭这种火貌似只有芭蕉扇和观世音瓶子里的三光真水。
深处八卦炉之中,悟道身上的煞气很快就被炼去了,开始的时候他只感觉到舒服极了,可慢慢的,火势越来越盛,而他身上也越来越热,舒服也开始变作痛苦。
“放我出去,师傅,您老行行好快放我出去……”
炉子中悟道狠狠的锤砸着炉壁,只不过这八卦炉也是一件难道的宝物,悟道的锤击根本就不能撼动其分毫。
‘M的,老子这家伙是要把自己当孙悟空炼了啊!’
悟道心中大恨,一双铁拳毫无顾忌的砸向炉壁,只不过不管他怎么用力,根本就无法破开八卦炉。
时间慢慢的过去了,悟道也许累了,再也没有力气去锤砸炉壁,而是痛苦的在炉子里打起滚来。后世八卦炉练就天下各种仙丹,威力无比,悟道现在虽然不弱,而且连的又是九转元功,但也坚持不住八卦炉的锤炼。
“三清你们这群老不死的,想炼死小爷啊!”悟道很恨的大骂,不过马上就停了一下,一脸的奇怪之色,‘不对啊,西游记中虽然太上老君炼孙悟空,但是为了帮助他炼化体内药力,成就金刚不坏之身。猴爷怎么也是老子的徒弟,他不应该活活炼死自己啊,难道也是要为了帮助自己修炼。’
心中有了想法,悟道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再一想到后世的孙悟空,一出来就利害的不得了,他马上就强忍身上疼痛,盘坐在八卦炉底修炼了起来。
天地自然,万事万物,对于修士来说都是一种锻炼,痛苦亦是其中之一,它是最难也是最容易渡过的一种感觉。在痛苦之中磨练毅力,显然是很困难的事情。
悟道在八卦炉中不知道修炼了多少年,一开始全心全意的修炼使得他忘记了疼痛,可慢慢的,疼痛再次袭来,而且越来越痛苦,他感到自己的神志也越来越模糊,只有仅留的一点点的神念在坚持着。
‘师傅不可能这么炼死自己的,一定要坚持住。’
抱着心中的一点希望,悟道很快就默念其九转元功里的清心决。清心决,清静自心,抛却自身所有杂念,沉浸于无物无我之境。
一次次的默念使得悟道很快就再次冷静了下来,而且随着他越念越深,整个人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同一时间,外面的老子看着八卦炉脸上露出丝丝微笑,嘴中轻呼:“孺子可教也!”
九转元功的真正作用三清可能不知道,但身为盘古所化的三清不可能不对九转元功进行深一层次的研究,再加上他们有一些盘古的记忆,自然就能够了解到清心决的功用。老子炼悟道,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凝练心神,希望他能够不再受外物影响。
八卦炉的火有多强,老子自然知道,只不过他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坚持,所以一直没有提醒,如今悟道却是自己默念清心决,却是让他很是高兴,这也让他对悟道的观感有了些许改变。
不说老子了,还是说我们八卦炉中的悟道吧。默念清心决确实是一件好事,四周的痛苦在他进入忘我境界后便已经不存在了,但别的事情又发生了。
前面就已经说过了,悟道夺舍了六耳猕猴的身躯,成为了现在的六耳猕猴,可他并没有获得六耳的传承记忆。原因嘛很简单,一就是六耳的魂魄散了,所以他无法吸收六耳魂魄中的记忆;二嘛,他实力不够。
其实传承记忆,不是传承在灵魂之中的,而是隐藏在识海深处。就像悟道一样,他的实力不够,又因为灵魂并不是六耳,所以他无法读取六耳的传承记忆,只是能够凭借这具身体运用一些六耳的天赋神通而已。
不过现在改变了,三味真火的凝练让悟道的灵魂更加的精粹,他的实力在八卦炉中不知不觉的提升中,先是突破到太乙后阶,接着又到了巅峰,直到这时,他一身实力才停止不前。但也正是此时,他识海中发出了剧烈的震动,一丝丝金色的河流开始出现,涌进了悟道的元神之中。
这是来自上天的记忆,正是六耳猕猴的传承记忆。
' '
第二十五章 三讲
昆仑山老子草屋之中,八卦炉之火已经淡去了,古铜色的八卦炉安安静静的坐落在老子身旁。
“千年时间已过,却是该去紫霄宫了。”
老子轻缕着胡须淡淡自语,同时扬手打出一道法决,八卦炉上的盖子碰的飞了起来,而被关在里面的悟道也随即飞了出来。
“啊……太爽了!”
经过千年的火烧,虽然他进入忘我之境,但醒来后依旧感觉自己身体奇热,一出来周围清凉的灵气却是涌进体内,让他整个人都舒爽的大叫了起来。
融合六耳记忆,开启传承之路,悟道可谓真正的融进了六耳猕猴之身,其有关混世四猴之事也都被他一一知晓。就如后世说的那混世四猴不可相见,在他的记忆中,不是他们不能相见,而是这四个家伙都是暴虐的家伙,而且互有联系,如果能够杀死对方,取得对方本源的话,那就可让自己更进一步,所以就有了那个所谓的混世四猴不可相见的说法。
当然了,这些东西并不是他看重的,他真正看重的是自己如今完全可以使用六耳神通。
六耳猕猴,混世四猴之一,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可以说,六耳猕猴天生就是一个先知智者,其六耳神通之术,更是听便天上地下。像那西游记中,一个小小谛听就可凭借其天赋能力听出六耳猕猴之事,强过无数大神,更别说身为混世四猴的六耳了。
经过八卦炉煅烧,悟道并没有像西游记的孙悟空一样,给熏出一个火眼金睛,不过却是让他的耳朵听力打进,此时他恢复六耳真身,头颅上六只大耳闪烁金光,却是耀眼异常。
“哼!”
看悟道独自在那里高兴大笑,老子不高兴了。把悟道放进八卦炉就是为了锻炼他的心性,让其能够控制自身,不然以后还不知道这家伙会闯出什么祸来,如今到好,一千年的时间,这家伙的性子竟然还是如此随意。
“徒儿拜见师尊,多谢师尊千年锻炼,徒儿感激不尽。”
看老子一脸不渝之色,悟道也没有好怕,反而是一脸感激的跪拜下,算是真正的开始认同这个师傅,毕竟一开始这家伙只是打着找个靠山的意思。如今老子助其修炼,还护持千年,却也让他感动不已。
“嗯,起来吧。”老子看悟道的知礼才满意的点点头,“道祖三次讲道却是要开始了,这是最后一次讲道,你叫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多谢师尊!”
悟道高兴了,这次可真是太高兴了,不仅修为大进,老子竟然还要带他去紫霄宫,他不高兴才怪呢。鸿钧讲道讲得那都是天地至理啊,能够听他讲道,修为想不大进都难。
‘难道猴爷我刚刚进入太乙巅峰,就又要进军大罗了。’
脸上平静,心里臭屁的悟道乖乖的跟着老子,很快他就汇合了元始和通天二人,四人一路直奔不周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