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陈满树想要去镇上做什么,张采萱也不想知道,一口回绝,“没必要,你做好家中这些事就行了。”
陈满树有些不甘心,张采萱已经不想再听,转身就想要进门。他一着急,忙道,“东家,大丫好像有孕,我想要带她去镇上看看大夫。”
张采萱惊讶回头。
想要看大夫,老大夫的医术在欢喜镇连着都城都是有名的,不过是把个喜脉,何必跑到镇上去?也就是说,他想要去镇上,不只是为了看大夫,里面还有别的事,但他可能不好说,当然了,很可能就是为了想要帮村里人买东西赚点银子和粮食。
心念电转之间,张采萱也想了个七七八八,含笑道,“如今大丫有孕,往后你们有什么打算?”
陈满树一愣。
张采萱面上不变,继续道,“大丫有孕,现在还好,她还能干活,等她临盆,干活只怕是不行了……”她和陈满树夫妻签的是长工契约,如今更是契书都没重新签了,随时都能解除。可没有买下他们夫妻,如果卖身契,张采萱管他们生孩子甚至是孩子的吃食还差不多,如今这样,不过是干一天活吃一天饭,大丫要是不能干活了,张采萱这边可没有白养着她们的道理。
“你们好好想想。”张采萱又道,“要我说,如果有了孩子,其实不合适再做长工,对孩子不好。如果不想做了,可随时来跟我说,等我重新找了人,你们这边就可以走了。”
陈满树帮张采萱他们家干活的这段日子,日子过得平静,不愁吃穿,哪怕村里为了税粮勒紧裤带,也根本不关他们夫妻的事,粗粮馒头照样吃。但张采萱说的这话也对,他们不是卖身,孩子要是真落了地,不懂事的时候还好,真要是懂了事他们夫妻还是长工,名声肯定不好,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他现在刚知道大丫有孕,正是兴奋的时候呢,根本没想到这些。如今张采萱提醒他了,他不得不仔细想想。
无论什么人什么样的身份,对于孩子的期待都是很高的。陈满树也不例外,他愣怔着应了两声,说了些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很明显张采萱的话对于他的冲击不小。
陈满树这个人虽然老实,但却不笨,两天之后主动找到她,“东家,您说的话我回去仔细想过了,确实不能让孩子长大后我们还只是个长工,村里的那些妇人……好说不好听。所以,实在对不住,您这边好找人吗?”
张采萱对于他的回答不算惊讶,毕竟寻常人都会为了孩子避讳,那些下九流为何干的人少,不都是怕名声不好吗?当下的许多人都觉得儿子很重要,再有就是还得有个好名声。陈满树当初之所以会做长工,主要是没地方住,权宜之计而已。
张采萱应了,陈满树帮他们家干了这么久的活,情分还是有些的,如果可以,她还是想好聚好散。“我试试。”
张采萱家要重新请长工了。
消息一出,村里好些人蠢蠢欲动,过来询问的人不少,主要是问工钱。
当下的世道,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张采萱并没有想付多少酬劳,还是和以前一样,包吃包住,一年五两银子。再有就是,她还是想要请夫妻,毕竟她独自带着孩子,家中又那么多活,请女人是不行的。要是只请一个男人,对她名声也不好。
刚走一波过来问工钱的人,进文架着马车过来了,先是打了招呼,然后去后院卸了马车,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一回他还带了秀芬过来。
秀芬看着进文去了后院,笑着道,“采萱,我也不扯那些乱七八糟的,今天我来,是听说你们家想要请长工?”
请她们母子也不是不行,就是当初秀芬拎刀砍人的事挺狠的。张采萱如今家中可有两孩子,如何哪天一言不合她又拎刀,张采萱可没把握护住两个孩子。
她这边沉思,一时间没答话,秀芬一想就大概明白了她的心思,“采萱,我和进文这段日子过得苦,我并不是来跟你诉苦的,只是想跟你说,只要有我们母子一口饭吃,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至于我以前做出的那些事,我到现在也能坦然的说,我不后悔。无论什么时候,我的刀子也不会对着孩子和你。你若是信我,往后我肯定听你的话!”
她眼神毫不避讳对着张采萱,里面满是坦诚和期待。
如果秀芬不再拎刀,请她们母子其实也挺合适,进文今年十五,完全可以当成大人来使。还有就是秀芬对于地里的那摊事也清楚,请了她之后,家里家外的好多事张采萱都不用操心了。
张采萱家中的长工很快就换过了。这本也没什么奇怪的,长工嘛,之所以不愿意卖身,不就是为了来去自由些,陈满树眼看着就要有孩子了,不想做也正常。自己寄人篱下矮一头不要紧,孩子可不能。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那边秀芬母子从村口看门的房子里搬到张采萱对面的院子里。村口那边各家又开始轮流看守。
这边陈满树夫妻搬回村里陈氏家中。二丫的婚事如今还没定下来呢,又是适婚之龄,还有陈氏在家,不过刚回去几天,村里就有不好听的话流传出来。当然了,不相信的人占大半。但是陈氏受不了这个。她寡居这么多年,最怕的就是流言,所以,很快陈满树就去了村长家中,接下了看守村口大门的活。本来秀芬母子看大门,村里人就不用轮流了,现在她们不看了,重新轮流之后好多人还不习惯了,如今有陈满树愿意接下,村里好多人都愿意。很快,他们夫妻就搬到了村口的屋子里。
等于是陈满树夫妻和秀芬母子换了住的地方了。
这么一看,陈满树怎么看都像是个傻的,好好的房子不住,非得去住村口那小屋,帮着看大门还没有酬劳,还得自己吃自己。
再多的流言,也随着时间渐渐地沉寂。还有就是,流言嘛,本就是村里妇人的闲聊,几天之后就有别的新鲜事了,谁还记得这个。
作者有话要说: 这本文连载几个月了,可能快要完结了(就这几天了)。其实过年的时候就该完结的,只是那时候太忙了没能加更。谢谢大家几个月以来的陪伴,有了你们我才有更新的动力,过年的时候几次差点断更(一想到你们等着我就不好意思断更),好在都坚持下来了。
再次谢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鞠躬~
忘记说了,12点还有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再征
张采萱觉得; 村里的这些人无论请谁,都挺省心的; 因为他们似乎对于地里的活都能上手。秀芬母子一来,暖房里面的活计差了些; 但是后面地里的活就很熟练,拔草除虫根本不需要张采萱吩咐; 而且秀芬比起大丫又有所不同; 她格外珍惜这份工,每天天不亮就起身了; 还主动跑到张采萱这边来打扫院子。
以前大丫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张采萱说什么她做什么,或许是陈氏太过严厉的缘故,大丫就少了些灵活,秀芬就不会这样,张采萱在她来的那天就说了; 她们母子三人住的那边不需要她打扫,但她得空的时候还是会过去打扫; 但都是白日里过来; 而且不进门; 分寸把握得很好。
反正张采萱挺满意的,得空就去暖房指点一下他们母子。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好; 大概就是后院的兔子秀芬不会养。不过在她的指点下,秀芬学得挺快。
仔细论起来,只要帮过他们家的长工都是学了手艺走的,虽然没拿到多少工钱; 但学了东西是能带走的。比如当初胡彻学的暖房里种菜,大丫学的养兔子。如今陈满树夫妻没有做长工,收入来源就只有陈氏带回去的兔子了。
张采萱倒是无所谓,能够在他们家做时间长还能学到东西的,性子都不会太差,当然了,小心思避免不了,人都是自私的,她也没办法请一个人就全心全意为了她不是?
转眼过去了半年,七月中,眼看着就要秋收,最近天气不错,不过村里人却时不时抬头看天,就怕像去年那样突然下雨,然后地里的粮食收不回来。
这半年来,一开始进文还能抽空去镇上帮众人带东西挣些银子和粮食,后来众人发现去镇上实在没什么危险之后,就不需要进文了。村里人去镇上也渐渐地寻常起来。
最近天气炎热,到了午后夕阳西下的时候,村口那边纳凉的人都挺多的。等闲张采萱也不往村里去,去得最多的就是老大夫家中,有时候骄阳学医理她也会在一旁旁听,普通的药材能认个大概,都是无意间学的。
这日午后,村口那边突然就有了动静,她在老大夫家中正纳闷呢,虎妞娘就跑过来了,“又来征兵了。”
听到这话,张采萱心里只觉得无力。“大婶,我们这种怎么算的?还需不需要交粮食?”
如今家中可再没有合适的男丁了,骄阳还是小孩子呢。
虎妞娘叹口气,“我们这种没了男丁的,只交两百斤粮食就得,主要是……”她眼神担忧的落到老大夫身上,张采萱惊讶问道,“不会是老大夫这样的也要征?”
话出口她就了然了,如她一般家中没有男丁的都要出粮食,老大夫好歹也算个男丁。
虎妞娘满脸都是压抑的怒气,“不止如此,老大夫是大夫,今天来的那些官兵特意问了村里有没有大夫,都已经说了,大夫想要免丁,得四百斤粮食。我们村只有老大夫一个人需要交四百斤……”
每户人家两百斤,家中如果从未征过兵的,得再加三百,如果愿意报效朝廷,则一斤都不需要交。
无论多少粮食,现在就要交的话,村里大部分的人都拿不出来,好多人家中如今粗粮糊糊都吃不上,都指着地里的粮食收回来解饥荒呢。还有好几户人家家中的喜事都往后推了,准备挪到九月去。其实就是到了那时候才能办出来喜宴。
现在是一年中最难的时候,别说两百斤,就是一百斤也大部分的人家拿不出来。官差走后,村里许多人就去了顾家门口。
张采萱看到这样的情形,赶紧进了老大夫的院子带着骄阳回家,临走前道,“大夫,你这边粮食如果不够也别着急,你是骄阳的师父,我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官兵把你带走的。”骄阳还得跟他学医术呢,关乎孩子的前程,老大夫就算是一斤粮食都没有,张采萱也要把他留下来。
顾家门口吵吵嚷嚷,张采萱紧闭大门,根本没打算借粮食,她也不想和顾家一样赚村里人的粮食。顾家的大门这一次却没打开,当然也有人跑到张采萱家门口来敲门。她没去开,进文在问过张采萱的意思后也没去。
他们母子却还能有一点粮食的,都是进文上半年跑去镇上帮村里人买东西时存下的,紧接着他们母子就做了张采萱家的长工,存下的粮食自然就存着了,如今拿出来交粮正好。不过也没有两百斤,全部称完,只有一百七十五斤。
缺了二十五斤,秀芬没办法了,只能求到张采萱的面前。表示愿意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省出来。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了,顾家这一次真的就一点借粮食的意思都无,一开始众人还好声好气的求,后来见他们根本不搭茬,干脆就在院子外面咒骂,只想着逼了人出来再说。
办法用尽,顾家只派了顾棋出来交粮食,真的就一点粮食都不往外借。
这一次收拾了包袱跟着官兵的人是最多的,基本上的每家每户都跟着官兵走了一人,浩浩荡荡的看起来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