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
“那胡教授的意思是……”
“我是说这样以化名玩这种文章游戏,故布疑阵,故弄玄虚,非正人君子光明正大之行……”
胡适的话没说完,人们就很不赞同地七嘴八舌地纷纷议论起来。
刘半农几乎有点生气地问道:“依胡教授之见,用化名写文章,就都是故布疑阵、故弄玄虚、非正人君子光明正大之行了?”
钱玄同也忿忿然地说:“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写文章,不都是另外起了个化名吗?”
刘半农气冲冲地又说:“我们中国人除了正式名字而外,不是还有个另外起个什么什么字、什么什么号的习惯吗?这个字和号,其实也就是个变相的化名嘛!譬如我刘半农,原来就叫刘寿彭,还叫过刘复,还起了个号叫曲庵。譬如玄同先生,原名钱夏,起了字叫中季,起了号叫疑古。还有,咱们的陈学长,也起字仲甫,咱们李主任,也起字守常,咱们的这位周先生,原来起名樟寿,后改名村人,起字豫才,听说,从现在起,以后写文章署笔名为鲁迅。周先生,是这样的吧?”
周树人先生点了点头。
刘半农两眼直视胡适,接着说:“再就是,说你胡教授吧,不是也起宇为适之吗?难道说,我们这些人,也包括你胡大教授、胡大博士在内,统统都不能算作是正人君子光明正大之行了?”
教室里一阵哗然。
胡适有些语塞,白胖胖的圆脸上泛起一股尴尬的红潮,吭吭哧哧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陈独秀见这位平时恃才做物、口若悬河的文学革命的闯将很是狼狈,便出来打圆场说:
“大家不要误解!适之先生的本意,也是为了把咱们的文学革命搞得更好一些。”
就坡下驴,胡适教授一下子又神气了起来,他用手指头把架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往上推了一推,愤然地说:
“就是嘛!请某些先生不要抓住一点大做文章。我的意思是最清楚不过的,其一,这场文学革命是极为严肃的,不可以耍闹游戏之举相待之,这样有损我等的身份;其二,向封建专制文化宣战,是堂而皇之之正举,用不着旁行例进,迂回周旋,以至让那些家伙们疑神疑鬼。”
刘半农怒火中烧,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照胡大教授、胡大博士这么说,说来说去,还都是我们的不是。既然我等这些非正人君子以耍闹游戏之举,损害了堂堂留美大博士胡大教授的身份,那我等又还有什么资格在此与胡大教授争辩个什么高低呢?诸位,恕不奉陪,告辞了!”
刘半农说着,双手抱拳,向四周谢罪致礼后,就要离开,被陈独秀用手势劝止住:
“半农先生,请先慢走!”
李大钊也站起身把刘半农拉着原又坐下。
陈独秀很不自然地笑笑,说:“半农先生请勿急躁!适之先生也望冷静一些!文学革命运动乃一新生事物,怎么搞为好,都可以谈谈个人看法。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希望咱们在座的都慢慢地说说自己的看法,相互也都认真地听一下别人不同的意见。周先生,您能不能谈一下您的高见?”
周树人目光深邃炯亮,他望了望大家,沉吟了一会儿,微微笑笑,说道:
“关于化名,豫才认为,名字只是人的一种代号,不管是哪一种名字,都只是个代号而已。化名也好,笔名也好,也都是人们作文章时的一种署名的自由选择,这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所以,豫才之见,笔者署名,可任其自由,这丝毫不存在什么正人君子和非正人君子之分,当然也更不存在什么光明正大之行和非光明正大之行的争辩了。至于说玄同先生和半农先生演出的这场‘双簧戏’,豫才也认为,这也只是一种文章的表述方式,也就是说,是一种文章的作法。豫才一贯主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在这方面,也无须争执不下。眼下,当务之急,豫才倒是觉得,《新青年》应该大胆地、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仲甫先生、守常先生、适之先生以及玄同、半农等诸位先生曾大声疾呼过的白话文的写作,积极鼓励、扶持和刊用这方面的文稿。倘若可能的话,豫才建议:《新青年》从现在起,是否能一律改成白话文?这样,定将会更有利于文学革命运动的全面展开。”
说到这里,周树人拿出厚厚的一摞子抄得整整齐齐的文稿,递给陈独秀,接着说道:
“……为此,在仲甫先生的催促下,我写了一篇小说,题为《狂人日记》,完全是用白话文写的,署名鲁迅。”
陈独秀接过小说文稿,简略地翻着看了看,满怀着抑制不住的发自内心的欢欣,说:
“太好了!太好了!《新青年》从下一期起,可以专门为当代白话小说开辟一个园地。豫才先生,不,鲁迅先生的这篇《狂人日记》正可作为咱们这场文学革命运动掀起一个新的高潮的先锋之作。”
胡适这时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刚才评论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的那些话有些过分,想缓和一下气氛,陈独秀的话刚说完,胡适马上笑呵呵地接上陈独秀的话头说道:
“为了咱们的这场文学革命运动掀起一个新的高潮,也为了表示赞同半农先生的关于文章应该分成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应该用标点分隔开来的主张,我决定写一篇《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文章,争取近日内完成。我觉得《新青年》一律改成白话文,是个极好的举措。《新青年》一律改为白话文后,定将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随之而后,使用白话文创办的各类报纸、刊物,将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地破上而出,这将证明咱们共同努力奋斗的方向是完全正确无误的!那些复古派的陈腐的堡垒,定将被我们攻破并彻底摧毁!”
陈独秀高兴地点点头:“适之先生所言极是。下一期《新青年》有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又有适之先生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看吧,那帮桐城谬种、文选妖孽定会阵脚大乱,如临灭顶之灾而魂飞魄散,惶然无措。”说到这里,陈独秀禁不住朗朗笑了笑,完后,他望了望正在沉思不语的李大钊,问道:“守常先生,谈谈你的看法!”
“守常认为,文学革命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都不可孤立地进行,它的展开与推向高潮,都一定要与国内和国际上的形势密切相连在一起才行。”李大钊以一种往深处沉思的神态,语重心长地说着,“像东西洋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像欧洲大战,像苏俄劳工革命,像中日关系,都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这场文学革命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我们在座的同人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而且还要引导国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看到这一点才是。”
赵瑞芝、许德珩、邓仲澥、张国焘、宋维新等在座的同学们,都认真地听着,思索着。
三
像两颗爆发力极强的威猛的巨型炮弹轰然炸响一样,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两篇作品,在《新青年》上一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激荡起了巨大的冲击波。尤其鲁迅的《狂人日记》,这篇完全以白话文口气创作而成的小说,通过一名被封建社会制度迫害得疯狂了的病人的自白,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悲惨情状,用“吃人”两人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貌似错乱的“狂人”的语言,而实际上是条理清晰的反抗者的思想,无情地鞭挞着封建社会的血腥的历史——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
两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啊,勇猛的抨击,深刻的揭露,强烈的愤怒,还有那对未来寄予的希望……
如沉沉黑暗中的一声春雷炸响!
几天来,校园里的同学,尤其是赵瑞芝他们班上的同学们,都争相阅读着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许多人,像赵瑞芝,就反复读了好几遍,仍爱不释手。
经常到赵瑞芝他们班上来的张国焘,有时还假扮成《狂人日记》中的那个“狂人”,在教室里作即兴表演,把头发弄成乱蓬蓬的,两眼目光呆滞,嘴角一抽一抽着,喃喃自语地说: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张国焘表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很受赵瑞芝他们班上同学们的欢迎。
第十七章
林丽萍完全变换成了另外一个人。李大钊说:林丽萍也是受害者,是东洋日本人魔爪下的受害者。李大钊告诉赵瑞芝,对封建礼教、封建专制势力,要坚定不移地勇敢地抗击!赵瑞芝浑身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一
这次回来,林丽萍猛一下像是完全变换成了另外一个人。
本来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病病歪歪的她,此时就更完完全全成了病中之人了。头发蓬乱着。原本那苍白的脸,现在更显得苍白而且还微微有些蜡黄,没有了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一点光泽;脸上的皮肤,也失去了柔性和弹性,皮皮皱皱的,松弛而搭拉着。那往日虽也带有忧郁但也还有着迷人的光彩的一双大眼睛,此时整日泡在泪水里,充满了绝望的忧郁和悲凄。
残冬落日的清寒的白光,从窗户透过玻璃映照着房间,使房子里的一切都浮罩上了一层白花花的寒霜般的冷辉,整个房间里都充满着一种使人冷凛发怵的寒意。
林丽萍坐在宿舍的窗前,望着窗外远处天边上的那冰盘似的白花花的落日,呆呆地凝望着,心在一阵阵地抑制不住地打着寒战。
这已经是好几天了。
回到学校来这好几天,她一直都是这样。
那是自打结婚后的第四天,一个意外情况的暴露如同一个晴天霹雳把她猛击了一下之后,这一连好几天的时间里,她一直都是处在这全身瑟瑟寒惊的、痛悔悲凄无比的伤痛之中。她痛海地大哭,撕心裂肺、悲拗欲绝地大哭,心在滴淌着血的泪水。
那是在办完喜事后的第三天一大早,高世雄——她的世雄表兄、她的丈夫说是有事要去北京一趟,走了,说是过几天就回来;紧接着,当天下午,父亲也说有事去了上海。父亲和世雄表兄临走时都留下了话,说是等他们办完事回来后,林丽萍就可以回北京继续会上她的学。
父亲和世雄表兄离开了青岛的第二天,林丽萍想着过几天他们回来后该回学校去了,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上街去买一点回学校需要带的东西。她吃过中午饭出去,在街上转悠了好长时间,天快黑了,便急匆匆地回家。在路过一个巷口时,忽听到一个女人的凄厉的痛不欲生的惨叫声传来,紧接着,林丽萍就看到一个青年女子头发蓬乱、衣裙整个被撕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