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宫紫宸阁,这里一直就是大唐皇帝办公之处,它意味着君权所在,但从这两天开始,紫宸阁又重新翻修了,琉璃瓦被全部卸下,那些年久腐烂地木头被抽出。巨大的柱梁也要更换成新的。从早到晚,数百名工匠总在丁丁咚咚地忙个不停。
紫宸阁既然在翻修。那里面也自然不能办公了,所以在大明宫中书省内,原来右相裴俊的朝房便换了新的主人,张焕从兵部暂时搬到了这里,等待紫宸阁的修复。
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下旨免除李勉代理右相国之职,但实际上,张焕的搬来就等于向朝野宣布,这里已经没有李勉地位子了。
大唐对相国的定位是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因为重要,所以从来不会专给一人,以至于建国以来就没有专职相国,而是一群相国,比如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这里面的关键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获得这个资格,也就可以被称为相国,一直到唐玄宗后期,大唐的相国之权一直是一种集体执政的过程。
相国办公地点在政事堂,政事堂是个流动的场所,有时在门下省,有时在中书省,政事堂内的执政事笔也就是相权地标志,各个相国轮流进政事堂办公,轮流掌握执政事笔以行使相权,而唐玄宗后期,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之所以能大权独揽,也就是因为他们长期窃据执政事笔的缘故。
世家朝政后实行内阁制,内阁大臣也就是从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为了适应各大世家对权力地诉求,大家均列相位,集体决策,可执政事笔却掌握在右相之手,只是大家轮流做右相罢了。
在裴俊执政后期,世家开始衰败,内阁制又演变为三大势力的权力平衡,但右相掌握执政事笔的根本点还是没有改变。
而现在,随着相国党和太后党的消亡,原本的权力架构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了,但不管怎么,在新的权力构架没有出台之前,右相依然是掌握着天下大权。
张焕此时并没有一步登基,他而是采取了一种较温和的过渡办法,以监国的身份行使军国大权,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张焕究竟是君还是臣,如果是君,那么他的办公地点就不应该是中书省。应该在紫宸阁,或者直接在大明宫麟德殿内,那他全家也应该搬进大明宫,可是事情又似乎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但如果他是臣,那监国与右相地权力又该如何划分,所以在这个君不君、臣不臣地尴尬局面下,张焕便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技术手法,他首先关闭大明宫后宫,将名义上地君主赶走了,这是告诉朝野。他才是大唐真正的君主,其次翻修紫宸阁,既避免了他立即登基造成的不利影响,又可以趁机搬进中书省办公,夺取右相大权。使监国和右相能够合二为一。
可谓一箭双雕之计,所以,他现在既是君,可又是臣,将君权和相权独揽一身,至于代理右相国李勉只能回到礼部,做他的礼部尚书。
此刻。在中书省张焕的朝房内,张焕、裴佑、崔寓、卢杞、韩、元载六人正在秘密进行一次紧急磋商,磋商的内容是刑部尚书楚行水迟迟不肯回京,他不肯回京的理由很简单,据他本人称,是因为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欲进攻淮南,他必须要留守广陵防备。但张焕得到了情报却是李希烈部正在发生内讧,他手下大将梁崇义和刘洽各占一郡,不买李希烈的帐。有自立倾向,李希烈手中的兵力实际上只有两万人。
李希烈已经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再进攻淮南,那么楚行水防备淮西的借口就是假地了,他真正想防备的,或许是驻扎在余杭郡的蔺九寒部。
张焕万万没有想到楚行水居然会成为最后一个世家堡垒,裴家放弃兵权了,崔家也放弃了私兵,原本是最容易解决的楚家反倒变成了刺头。诚然。一方面是张焕无法给予楚家更大的权力,左相和右相他已分别给了崔家和裴家。对于楚行水,他原计划将吏部尚书给他,但条件是楚家弃兵,可楚行水显然不满意这个条件;但另一方面,是楚行水不愿放弃楚家对淮南地控制,他希望维持原状。
但张焕担心的并不仅仅是楚行水不肯弃兵,他更担心被楚行水私下接收的李师道,那才是一头狼,是崔庆功第二,楚家稍有大意,就会被他吞掉,江淮尤其是淮南,已是大唐的粮仓和经济中心,是大唐复兴的希望,一旦那里发生兵乱,对大唐将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据我所知,楚行水对李师道也防了一手,将他的濮阳军打散混入淮南军中,李师道现任宝应兵马使,手下有兵不过五千人,而他地心腹亲兵只有两千人,暂时翻不起什么风浪,倒是楚行水手中有十万大军,为养活这十万大军,每年至少要百万钱粮,这样一来,他必然会侵占朝廷的利益,使朝廷的漕运收入大为减少,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严重后果。”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韩,他最后是王昂心腹,后来成为太后党骨干,在明确张焕的皇族身份后,他便看清了大势,毅然投靠张焕,并主动将手中掌握的数万浙西团练兵交给了兵部,因此也深得张焕地器重,他已经明确表态,如果楚行水执迷不悟,就将由韩接任刑部尚书,直接主管刑部。
同时,韩因长期做浙西观察使兼余杭郡刺史,他对楚家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所以当他起来发言时,众人皆十分专注地聆听。
“楚家自开元初崛起以来,一直在淮南苦心经营,他们虽然没有插手盐铁监的税收,但他们却几乎垄断了广陵最赚钱地营生且并不缴纳一文税负,不仅如此,楚家数十年来在广陵郡、晋陵郡、丹阳郡、吴郡等最丰腴之地占有上田二十万顷,每年获粮数百万石,皆囤在丹阳郡的仓库之中,我曾经亲眼看过,那里所囤的粮食少说也有千万石,所以崔庆功才一心一意要攻打淮南,也是有这个原因在内。”
韩说到囤粮千万石,众人皆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低呼,谁也没有想到,一向低调的楚家竟然是这般富可敌国,此刻众人的眼光一齐向张焕望去,关键就在于他,楚行水是他的亲舅父,首先他的态度如何,才能决定众人的思路。
张焕也没有立即回答,他召唤众人开会的本意是如何解除楚家地兵权,但韩地一席话使他意识到楚家不肯放弃军权的原因远远不是权力难平那么简单,而是他们要维护楚家巨大地经济利益所需,事情变得复杂了。
此事他需要再好好考虑一下才能决定下来,张焕沉思了一下便道:“我召大家来商议有些仓促,没有给大家深思熟虑的机会,现在我给大家一晚的时间考虑,希望各位回去再想一想,楚家之事我想连同李希烈的问题一并解决,明日卯时三刻,我们在此重聚,现在已过了下朝时间,大家就直接回去吧!”
众人见说,便纷纷站起来和张焕告别,张焕却叫住了最后要走的韩,“韩使君,我想再了解一些楚家的情况,请韩使君到我府中一叙,吃顿便饭,可愿意赏脸?”
韩连忙深施一礼,“监国之请,韩荣幸之至,怎敢不从!”
张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那好,咱们这就一同回去。”
第三百六十九章 重镇兴商
(下载小说到 。 。 )
丹凤门的侧门缓缓地开了,数百骑兵护卫着张焕的马车从大明宫内疾驶而出,向朱雀大街方向方向驰去,马车内,韩坐在前排,扭着身子向后排的张焕讲述楚家的渊源,“楚家向来家风强悍,从开元年间楚明元时代起,楚家便在吴越招收民风彪悍的民众建立田庄庄丁,据说最多时曾到三千人,但这些家丁散布在各个田庄,也未能引起朝廷重视,到了楚家第二代楚檀
说到这里,韩迟疑了一下,楚檀可是张焕的外公,如此直接称呼名讳是否会引起他的不快,他偷偷看了一眼张焕,只见张焕正闭着眼睛听自己述说,对提到楚檀的名字他没有任何表情,韩心里才慢慢定下,又继续道:“楚家的兴盛就在第二代楚檀的手上,到天宝十二年时,楚家的庄丁大为增加,据说已经超过了两万余人,后来安禄山造反,楚檀又设计杀掉了贺兰进明,兵力一下扩张到八万人,楚行水当时是楚檀的长子,他受命率军北上救援陈留,也就是此战,奠定了楚家跻身七大家族的基础
韩很简洁地介绍了楚家的发家史,他知道张焕更想知道的是楚家的现状,他又略略叹了口气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用在楚家身上最是恰当不过,当年楚家的崛起是何其血性,但天下承平后,楚家占据了大唐最富庶的淮南一代,人口迅速繁衍,家富敌国,楚家也就迅速软化了,如果说人才,楚家确实是人才辈出,楚家的第四代个个才华横溢。÷云∴轩↑阁∴ unХUNе。сò连我那儿媳楚明珠也写了一手好字,更不用说楚潍、楚淮、楚漳这几个楚家的子弟,被誉为广陵天骄,只可惜他们才华虽横溢。却是沉溺于诗书歌赋,在政治方面毫无建树,更不用说军事作战,若不是这次中原之乱楚家得了数万李师道的濮阳军,恐怕他们淮南军的战斗力连我的团练兵都比不上。”
“我听说广陵郡刺史叫做赵严,此人如何?”张焕忽然插口问道。
韩并不知道张焕与赵严地关系,他笑了笑道:“这个赵严的父亲只是个小吏,却能在短短的七八年内做到刺史之职,着实不简单。且不说他为政才能如何,有一点我就很佩服他,当年赵严做金陵县令时,楚行水之弟楚行云想把自己的嫡女嫁给他,命他休掉发妻,他地发妻姓林,听说只是一个医生的女儿。一般人而言,这种事求都求不来,可他倒好,说做妾可以,发妻绝不休掉,这份骨气着实令我佩服。”
张焕点了点头,赵严从来都是侠义心肠。为自己甚至连命都肯付出,现在看来他的人品还是如旧,并没有被官场所污。广陵郡刺史,张焕微微地笑了,或许解决楚家的危机,就在赵严的身上。
“监国,我对解决土地问题一直有一个想法。”韩终于抓住了和张焕独处的机会,他小心翼翼道。
“你说!”张焕一下子坐了起来,土地问题一直就是他心头大患,虽然他手中尚有余田,可以暂不触动各大世家、贵族的利益。但现在是大唐人口稀少之际。一旦人口滋生,和各大世家的矛盾将不可避免。而且废奴制又事关各大世家及权贵的切身利益,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推行,虽然可以依仗武力强行推行,但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这段时间张焕一直就是在为此事而殚精竭虑,现在久在江南为官地韩居然有想法,怎能不令他惊喜交集,一时间,楚家的问题也暂时被他束之脑后。
韩沉吟一下才缓缓道:““其实我的思路就只有四个字:重镇兴商。”
“重镇兴商!”张焕心中闪过一丝明悟,他不露声色继续问道:“请韩使君说明。”
“这是我几十年来在江南为官的体会,也亲眼目睹了江南的发展,无不是因城而起、因利而聚,且不说大唐第一商业都会广陵,商肆之盛,延续百年,东有日本、新罗倭贾至,西有大食、波斯胡商来,天下珍玩,汇聚于此,京中权贵高门在江都开店者更是不计其数,故有大唐商税,七分取自扬州的说法,江南除广陵外,更有润、苏、杭、常等数州,东吴繁剧,首冠江淮,复迭江山壮,平铺井邑宽,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这是指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