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看到,桂林起义是在庞勋等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得不为求生存而发生的。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官逼民反。水能载舟,又能覆舟,唐太宗认识到的经验子孙们没有长期恪守,最终,百姓的滔滔之水只能将这个王朝倾覆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庞勋起义是雇佣兵与农民的同盟,虽然这种联盟是暂时的,庞勋义军也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对唐朝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廷的胜利只是下一次更大失败的前奏。庞勋起义拉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不久,就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散居“兗、郓、青、齐之间”的庞勋余部,又重新加入到王仙芝、黄巢的队伍里面去了。
从后面将会看到,黄巢之所以能成功地进入长安,是因为他在全国大面积地游走,流动作战,后来进入长安后,也跟庞勋得到徐州一样,有固守一隅的心理。从军事上来说,二人的失败是有相同之处的。
王仙芝起义(1)
僖宗继位之时,年龄尚小,军国大政多听从臣下。南衙朝官和北司宦官为争权互相攻击,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州县兵少,加以承平日久,人不习战,一与盗遇,官军多败”。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王仙芝,濮州(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人,贩私盐出身。当时,盐税是唐朝廷的重要收入,盐的经营由官方所控制,对民间的盐禁极重,贩盐一石以上即处死。但也有许多胆子大的人,靠私人贩盐来牟取暴利。贩盐者大多拉帮结伙,真刀真枪地武装贩盐。王仙芝贩私盐时奔走各地,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了一身好武艺。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这一年,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百姓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徭役、赋税仍未减轻,逼得百姓无法生活。愤怒的群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聚集王仙芝周围,拿起武器进行斗争。于是,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起义,传檄诸道,“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资治通鉴考异》引《续宝运录》)。次年,王仙芝率部将尚君长等攻破濮州、曹州(两州均在今山东省),并且打退了前来镇压的唐官军。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所到之处,都开仓放粮,百姓欢呼震天。
这时,黄巢与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思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县)聚众数千人起义,以响应王仙芝。
黄巢,山东曹州(今山东曹县)人,“(黄)巢少与(王)仙芝皆以贩私盐为事,(黄)巢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二》)。可见黄巢与以往的农民军领袖不同,他兼有士人和豪侠的双重身份。即使是在代表正统的《新唐书》中,黄巢也被归在《逆臣传》中,与安禄山等叛臣并列,可见传统的作史者也没有将黄巢当成一般的流寇。黄巢还与王仙芝一同组织过武装盐帮,同唐官府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斗争。长期的冒险生涯,养成了黄巢负气仗义、好抱打不平的性格,有许多人愿意追随他。毫无疑问,黄巢身上有着明显的枭雄气质。
黄巢决定起义前的心理,现在已经很难揣测。以他不顾官府禁令贩盐的经历来看,他应该全身充满了江湖习气,有着极端冒险的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他是在名落孙山的情况下,才满怀愤慨地写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从这点上来说,他潜意识中的愿望其实与庞勋是一样的,都有着等待招安的心理。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这句气挟风雷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黄巢表现出长安不同寻常的喜爱。正如作者在前面《黄巢的理想》一篇中所分析的,他内心深处有深沉的“城主”情结。那么,有没有可能,黄巢决定起兵,是不是因为神迷于长安,甚至视其为灵魂的归依,所以才不惜与他本来一直想效力的唐朝廷对抗呢?至少,在很久之前,他迷恋长安,迷恋长安无以伦比的壮丽,迷恋长安至高无上的政治意义,甚至想要有一天能够拥有它。当然,长安是帝国的首都,只有天下之主,才能拥有长安。这种野心勃勃的愿望在当时看来是可望而不及的,于是蛰伏在黄巢的内心深处。这种愿望虽然潜伏了很长的时期,在特殊的环境下却会激发起来。有了这样的前提,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黄巢进入长安后,突然不思进取,心满意足地偏安于长安城内。一个英雄人物的心理演变,本身就是一页意味深长的历史。
还是先言归正传。黄巢起义后,数月间队伍也发展到几万人。之后,王仙芝赶来与黄巢汇合,两支义军合在一起,声势更加浩大。
唐朝廷见王仙芝与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节度使进击义军。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唐天平节度使宋威在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城下大破王仙芝军。宋威听说王仙芝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得意非凡,竟然不辩真伪,立即上书唐朝廷,说王仙芝已死。于是,“百官皆入贺”,唐朝廷下诏遣散了诸道兵。
然而,没过几天,王仙芝、黄巢便转战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之地。唐朝廷见王仙芝“死而复生”,急忙重新下诏发兵。如此反反复复,各道士兵怨气冲天,“士皆忿怨思乱”。诸道本来就各有私心,这下更是难以齐心了。
农民军随后攻陷了汝州(治梁县,今河南临汝县),活捉汝州刺史王镣。汝州离开洛阳只有一百六十里地,汝州的陷落,使洛阳震惊,士民纷纷挈家外逃。
汝州刺史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蕲州刺史裴偓是王铎知举时的门生。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裴偓,表示王仙芝愿意接受“招安”。裴偓据以上奏朝廷。宰相王铎眼见堂弟在农民军手中,力排众议,固请“招安”,终于说服僖宗。僖宗便任命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
王仙芝十分高兴,决定接受。黄巢却十分愤怒,说:“当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如今你去左神策军做官,众多士卒将何处安身?”此时群情激愤,人人责骂王仙芝,怒不可遏的黄巢还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唐朝廷只有给王仙芝一个人的任命,其他人只字未提。鉴于黄巢之后数次请求招安的经历,他此时意志坚决地表示反对,应该只是因为唐朝廷没有给他官做。倘若唐朝廷策略一些,在招安书上列上义军主要将领的名字,哪怕是虚职,这次招安多半就成了。不过只需要简单的一纸文书,为何唐朝廷偏偏不做呢?这其中大有文章。
昔日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三名勇士是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以勇力搏虎闻,为齐景公所宠信。晏婴认为三士不懂得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所以想除掉他们。刚好有一天,鲁昭公和大夫叔孙婼到了齐国,齐景公设宴招待,晏婴陪坐,田开疆等三士带剑立于阶下,昂昂自若,目中无人。酒喝到一半,齐景公对鲁昭公说:“我园子里种了一棵‘万寿金桃’,长了三十多年了,一直只开花不结果,恰好今年结了几颗果子,我想请您品尝品尝。”鲁昭公听了很高兴。晏婴便去摘桃。一会儿,端来了六个大如碗、香气扑鼻的桃子,晏婴说:“还有三、四个没熟,我就先摘了这些熟的。”客气了一番后,齐景公和鲁昭公各吃了一个桃子,叔孙婼和晏婴也各吃了一个桃子。晏婴说:“这里还有两个桃子,主公可传令诸臣自表功劳,功劳最大的两人便可以吃桃。”齐景公同意了,还让晏婴当评委。公孙捷第一个走上台说:“当年我跟主公去打猎,赤手打死了一只猛虎,救了主公一命,这功劳大不大?”晏婴连忙说:“这个功劳很大,可以喝一杯酒,吃个桃子。”古冶子立即跳出来说:“杀个老虎算什么,我曾经杀了黄河里一个妖鼋,救了主公一命,你说我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若不是古将军,我早已葬身鼋腹了,古将军盖世奇功,可以吃桃。”晏婴一听,赶紧给古冶子递桃。这时,田开疆站了出来:“我曾经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使诸侯震惊,推举公主为盟主,这个功劳不知大不大?”晏婴连忙说:“田大将军的功劳比公孙将军和古将军大十倍,只是金桃已经没有了,请大王赐给他一杯酒,等明年桃熟后再给田将军桃子。”田开疆一听,热血上冲,说:“我功劳不小却吃不上桃子,反而在两位国君面前受这种侮辱,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到这世上?”说完就拔剑自杀了。公孙捷大吃一惊,持剑说:“我功劳小吃了桃,田史功劳大反而吃不上桃子,他死了,我又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大声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他俩都死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也拔剑自杀了。晏婴洞悉人性,用两个桃子做引子,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掉了三名勇士。
王仙芝起义(2)
唐朝廷的招安只任命王仙芝一人,也有“二桃杀三士”的嫌疑。分配不公,必然引起内讧。唐朝廷想用一纸任命书来离间农民军将领关系的目的,也如愿以偿地达到了。
在黄巢和众部将的坚决反对下,王仙芝被迫放弃了唐朝廷授予的官职。当时的局势应该是相当紧张的,大有王仙芝不同意就会血溅当场的意思,因为之后王仙芝和黄巢就公开分裂了。他们不但是同乡,还是曾经在私盐贩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好伙伴,如果不是无法弥补的矛盾,二人不会冒着被官军各个击破的危险分道扬镳。这矛盾,一定是黄巢用武力逼迫王仙芝不敢当场接受招安。义军因招安一事分化,三千余人跟从王仙芝及尚君长,二千余人随黄巢北上。
为了泄“招安不成”的愤怒,王仙芝纵部在蕲州大肆剽掠。蕲州城内的百姓,一半被赶出城外,一半被杀死,百姓的房屋被焚毁。在中间斡旋的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前来招安的宦官逃奔襄州,王镣被农民军扣留。
黄巢挥兵北上,乾符四年(877年)正月,攻克郓州(治今山东郓城),杀天平节度使薛崇;三月,又攻破沂州。黄巢虽连下二州,但仍是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这时王仙芝部将尚让(尚君长弟)屯兵嵖岈山(今河南遂平西),黄巢便与尚让会合,共保嵖岈山。这样,在形势的逼迫下,黄巢不得不与老搭档王仙芝再一次走到了一起。
黄巢与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进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企图切断运河交通。由于唐廷调来大批援军,农民军作战失利。于是王仙芝率原班人马南下,再次与黄巢分裂。黄巢折向南略蕲、黄(州治黄冈,今湖北新洲县),北扑濮州(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滑州(治白马,治河南滑县东),进攻洛阳外围的叶(今河南叶县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唐朝廷为了保卫东都洛阳,调动重兵来东都一带布防。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