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奇案演风雷-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埂! �
  不知道打哪儿冒出来的,“呼啦啦”又拥过来几个便衣,把欧阳亮和英豪围在中间。  
  且说此便衣儿,却不同于日伪时期的那些汉奸白脖儿,眼前的这些便衣儿,全都是正规国军化装的,也都是受过训练有两下子的。英豪不管那个,难得有了撒欢的机会决不会放过,把两把手枪放在椅子上跳起来,拳脚并用上来一个击倒一个。别嫌这里罗嗦,英豪不容易露一手,得简单说一说花朗道是怎么回事,别把人家的真功夫淹贱了。  
  再说一遍,花朗道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渐风靡开来的跆拳道,不过现在还得叫花朗道。二十世纪初叶,小日本霸占朝鲜半岛,禁止这项把式的活动,艺人们就把它带到中国和日本,结合中国武功和日本的空手道,反而发展了这项把式,这就是花朗道的来历。英豪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花朗道正是发展到顶峰时刻,所以说,英豪的功夫不但一般人很少见,而且还是真正有两下子。  
  内行人说,花朗道对拳脚的利用,非常适合东方人的体形,耍把起来强调平衡感,透着一种流线美。果不其然,英豪暂且把刁福林少校晾在一边,百般柔姿身段,搪手、托肩、劈掌、盖顶,其手法流畅娴熟,加上临场任意发挥,端的是批亢捣虚,击打点尽在对方薄弱部位,国军便衣不及提防迷迷糊糊被撂倒一片。  
  不论是竞技比赛还是真的武林交恶,实力相当打起来并不好看,你来我往相互制约功夫的发挥,只求战胜对方很少考虑造型美,这就影响了观赏性               
正文 五十八回酒馆密商布大局;玛丽接头上小舟一         
  发生在玉清池的这场冲突,并非完全出于误会,何太厚的出现亦非出于偶然,这还得从昨天晚上说起。 
  鸽子塘战斗产生的影响,刘神钟无论如何想不到会被传成神话,老百姓把刘神钟传成姜子牙再世了。把苇子城说成姜子牙布下的迷魂阵,说是当年协助武王伐纣就是用的这种阵法。  
  为嘛本地人对姜子牙这么崇拜呢?这是因为静海县有个子牙乡,子牙乡坐落在子牙村,子牙村边有个土方台,传说就是姜太公的钓鱼台,因此子牙村又叫钓台村。在静海县,钓台村还有多处,如东钓台、西钓台、小钓台、谭家疙瘩等等,子牙河正是因与姜子牙的存在而得名。 
  世人皆知,姜子牙乃周代齐国始祖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担任过武官太师,也叫师尚父。辅佐武王灭纣有功,封于齐。后因多次出现在《太平御览》、《六韬》、《金匮》、《搜神记》等典籍中,太公逐渐被神化。至明代,根据《武王伐纣平话》敷衍而成的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姜子牙便成了神话人物。 
  谁都知道姜太公渭水垂钓,似乎渭水应在陕西境内,岂不知古渭河系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水乃古之黄河之谓也。中古人善隐喻。姜太公采用直钩垂钓的怪异方式,考验文王是否真心请他出山,这才谓之“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他的协助下,果然灭了纣王平了天下,文王感激他的功绩,欲封他朝廷为官,姜子牙坚辞不就,遂带一哨人马到山东建了齐国。因他时刻不忘发迹的静海西钓台,便把此地划归齐国管辖。 
  姜太公先生对本地最伟大贡献,是多次“缚住苍龙”免除了水患,古代人说话跟现代人有差别,实际上就是多次带领民众抗洪救灾治理了水患,老百姓就拿姜太公当庇护神。至今在静海县,家家户户习惯在门楣上贴“太公在此”的红符,说是可以祛邪避灾。 
  取得一场小小的战斗胜利,刘神钟就被老百姓封为姜太公,归根结底还是因了那口锈疙瘩铁钟,那口铁钟到了新世纪成为国家文物,经专家鉴定还真是商周时期的东西。 
  乡下有句话,叫做“枣儿越捎越少,话越传越多”,鸽子塘战斗传到县城的时候假设装满一挂大车,传到独流镇的时候就够一列火车了。 
  悦来酒馆最近的话题整天就是这一段,天黑了,掌灯了,酒馆的酒客座上满了,主讲依然还是酒馆老板。今天说到敲响第一通神钟了,“……只听那神钟一响,你们猜怎么着?”开场采用的设问句,这叫无疑而问,答案就在他肚子里面装着呢,设问一下为得是引起听众的关注。听众,就是那些求知欲极旺盛的酒客们,果然支棱起耳朵齐声发问:“啊,怎么啦?” 
  老板端起柜台上的茶壶,对着壶嘴儿飮了一下嗓子,手巴掌代替醒木,“啪”的一声进入情境之中,完全跟说评书的一样,“但听得那钟声颤巍巍儿响起,整个的鸽子塘任嘛别的响声都听不见了,霎时间一块黑云彩遮天蔽日罩在鸽子塘上头,紧接着平地起旋风顿时飞沙走石,连几里地开外的铁道上的道蹅石头子儿全都卷起来了,就跟下雹子一样‘噼里啪啦’砸向鸽子塘。你们说怪不怪,这么多石头子儿落下来全不见了……” 
  讲到在这儿,有酒客插话:“那是怎么回事?” 
  老板再拍“醒木”,“那是刘神钟使法撒豆成兵,石头子儿落下来全都成了八爷,顿时把鸽子塘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细心的酒客为老板更正,“那叫撒石成兵!” 
  老板继续说道:“对对,撒石成兵。回头咱再说鸽子塘里面的还乡团……” 
  酒馆里面酒客如云,门口听众如堵,外围有位听众恰是当事者刘神钟,他听着实在太离谱,捋着山羊胡子背起双手走了。他有要紧的事情要办,这种根据他的事迹编撰的民间故事,这还是第一次亲耳听到,图新鲜耽误了一小会儿,他实在没有闲工夫再耽搁,而且环境也不允许他在此久留。肖四德为了控制地面,在许多乡镇设立了警察所,独流镇的警察所就在附近不远。 
  还记得鬼难拿赴任当天传达上级的三点指示吗?一、减租和生产,保卫解放区;二、以自卫战争粉碎敌人的进攻;三、关于本地区内线斗争的具体意见。现在要说的,是关于第三点的工作,也就是所谓内线斗争的问题。这一点,鬼难拿传达的比较笼统,为此,战斗结束作完战斗总结,刘神钟就急着汇报请示工作,今晚何太厚特意到独流镇跟他见面。 
  谁也想不到,他们见面的地点竟然就在悦来酒馆,老板在前面照常营业胡白话,就是为了这次见面打掩护。如今何太厚的行动,比在日伪时期还要慎重,表明形势的严峻和斗争环境的变化之大。 
  酒馆的后门在运河边上,刘神钟本身就是农民打扮,因此他不用化装也不显鼻子显眼。刘神钟摸到后门,后门自己就开了,强子和赖五在院里担任警戒,待老刘进来强子关上门眯到暗处去了。赖五拉住老刘的手摸黑往里走,“你老留神脚底下,跟我来!” 
  别忘了悦来酒馆最早是开旅店的,后院是非常宽敞的,不管生意怎么艰难,经过长期的经营还是有了不少积累。现在的院落布局房屋结构变化很大,远不是当年李元文在这住店耍钱时的样子了,黑灯瞎火没人领着还是真不好走。 
  若干年来,来来往往经过悦来酒馆无数次,也跟酒馆老板也打过无数次的交道,可是对老板的了解至今仍然停留在表面。既然何太厚启用这里做秘密接头地点,就应该借这个机会简单说说老板其人,因为老板和他的酒馆,将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况且,老刘向何太厚汇报鸽子塘战斗这块儿没必要再重复,先让老刘汇报着,正好说说酒馆老板。 
  酒馆老板姓舒,本镇有名的舒记小酥鱼儿就是他们家叫得响的吃食,这片土坯宅院是从祖上继承下来的,仗着有个好地势生意做到今天也算不含糊。至于老板本人今年五十多岁了,并没有特别的地方,而是从来没有露面的老板娘,倒是有些经历。所谓的有些经历,并非像花筱翠哪样,经历了多少风雨命运多么的起伏跌宕,无非曾经在古宅当过老妈子,还曾经一度充当过女管家的角色。 
  怎么后来回家不再抛头露面了呢?这事还要回到民国十四年说起。提起这个日子,人们马上会联想到曾经投河自尽的可怜杏儿,也就是肖四德生母。               
正文 五十八回酒馆密商布大局;玛丽接头上小舟二         
  杏儿是酒馆老板娘亲眼见着买回来的,最初只是当丫鬟使唤,每天的活计也是老板娘分派的。当时老板娘虽然充任女管家,仅仅照料安排老爷太太的衣食安寝之类,简单的说就是洗洗涮涮的琐事,安顿好了每天还是要回家去住。 
  杏儿肚子怎么大的,怎么生下的孩子,这些老板娘全都清楚,可是回到家里,连自己的男人都不吐一个字,这是吃这碗饭的规矩。就在孩子快到过百岁的时候,上房传出喜讯,太太邢夫人也有喜了。也就在传出喜讯的这一天,古典亲自告诉老板娘,“不要分派杏儿的活计了,打发她回家吧!”杏儿家在哪里没人知道,只知道从大城县人贩子手里买来的,杏儿没哭没闹只求再看一眼孩子,上房的邢夫人死活不肯,杏儿出来就投了运河的冰窟窿,这一天正是腊月初三。 
  接下来,太太逼着古典把孩子送人,肖四德就是由老板娘抱着送到德旺柴禾垛的。孩子送走后不久,邢夫人诈称有了身孕的把戏暴露了,可是古典并不揭穿,而是每天亲自监督给太太喝滋补汤药,不消半年就把太太“滋补”死了。邢夫人死后,古典借口暂时没有家眷伺候,一番好言好语也把老板娘辞掉了,“你的嘴严实,将来需要人手了,还要你来当这个管家。”可是后来请的管家是李元文,老板娘再也没登古宅的大门,但是,从那以后古宅烧锅的老酒把悦来酒馆的生意捧火了。 
  刘神钟调查杏儿的死因找到老板娘,发现悦来酒馆是个好地方,不但把酒馆老板发展成自己的交通,还秘密把这里打造成联络站,以及监督古宅的理想观察站。 
  现在说说这个院子的布局吧,悦来酒馆坐落在镇子北头,以前书中暗表已经交待过,距离古宅大约百步之遥,只是门脸与古宅遥遥相对,古宅大门对着运河,而酒馆后门则临运河。当年开店的时候,出门尚有一块空地,李元文当年就是从这块空地溜达到古宅门前上吊的。现在这块空地没了,老板的女儿出嫁了还有儿子,那块地界儿子垒了自己的窝,还占去半个院子的地皮。这样,出了后门需要拐个弯才能到河边。刘神钟正是看到这个后门的隐蔽性,才花力气利用这个地界的。自从看上这个地界,根据老刘的建议,河边上拴了一条小划子。一条小划子不值几个钱,过河省却了再绕大桥的路程,儿子不乐意继承父业,有了这只小划子当摆渡,多少也算有了进项。其实,老板心里明白,这条小船实则是应急所需必不可少。 
  院子的面积虽然小了不少,实用性增强了,原来一半的客房改成居室和伙房,另一半存放烧锅老酒和酒馆必须的储备。现在除了养着一个小伙计,厨房全由老板娘照应,但她不管前面多忙从来不与顾客照面。 
  在存放老酒的那个房间下面有个地窖,在北方乡下挖个地窖存放食品菜蔬不算稀罕,可是在屋里挖地窖的少有,当初老板出于什么考虑就不管了,现在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