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四章 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
陈国持续大半年的西北叛乱终于平息了,以一种让人速度和方式!从汨罗江畔通往京城的各条官道重新变得畅通无阻,遭到破坏的县城乡村也立即恢复了生产,甚至连引发暴乱的重筑江堤工程也重新开始,朝廷下旨免了陕宁地区一年的钱粮,之前逃出去的难民也都陆陆续续的返回了。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就好像之前那场叛乱从来也没有发生过。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铁鹰国,形势却已变得空前的紧张。以帝都为中心的京畿地区聚集了大量军队,每日枕戈达旦的操练演习;而好几个大的部落也开始招兵募马,更有大量斥候在这些部落之间往来奔驰,没有间断的传递信息。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大战已是一触即发!
铁鹰国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长年与陈国争执不断,却从未发生过内战!铁鹰国民族众多,除去最大的乌兰族,其他大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只因帝国幅员辽阔却人口稀少,所以国家中枢有许多控制不住的地方!因为当年立国时,由淳于、拓跋、端木三大世家倡导,共同拥戴耶律氏为帝,其余几个大的部落,比如纳仁氏、弩族、钦察族,其地位等同于陈朝的藩王,除去上交赋税和按节上贡,他们都允许保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按照各自的族规与传统行事,甚至还可以拥有私兵!
在所有这些蠢蠢欲动的部落里,以纳仁族与弩族地表现最为活跃。纳仁族是铁鹰皇后的母族。家大业大,实力雄厚。当初耶律氏建国铁鹰,确立了乌兰族的绝对统治地位,但考虑到人心,特指定纳仁族为后族,想通过联姻来换取朝政安宁。以至于除去开国皇后,铁鹰国历任皇后皆是来自纳仁族!铁鹰国老皇帝长年疾病缠身,皇后一手遮天。纳仁族也因此水涨传高。铁鹰国南边的富庶之地皆在纳仁族的管辖范围内。因此甘州之战后。两国硝烟平息,又互通商贸,纳仁氏获利最大。
而弩族却是铁鹰国所有族群中最为奇特的一族!这一族不过区区数万人,一直生活在陈朝与铁鹰边界一带的重山峻岭中。这一区域最大的特点就是疆界模糊,尤其是那些大山,往往绵延数百里,无论是陈朝还是铁鹰。对这一带都有些束手无策地感觉。而弩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山中,既可以算是陈朝人,也可以算是铁鹰人!这使得他们国家地观念极其单薄,只知道部落、不知道国家;只知道首领头人,不知道皇帝官府。
他们独自群居,信奉山神,因为长年在山中攀爬跳跃,人人身轻如燕。在山川间行走如履平地。又因为他们以打猎为生。山中毒虫猛兽极多,因而弩族人都擅长制毒,他们自己制作地毒箭、毒弩极为可怕。有传言道弩族的毒箭,仅一支就可以将一头猛虎在瞬息间置于死地。而他们的连珠弩更是了得,利用机关,可以用一把弩连续射出五支毒箭,更因人人都懂得弯弓搭箭,是以得名“弩族”!
一个月前,铁鹰国三皇子耶律瑾,公然率兵逼宫,并迅速控制了京畿重地。曾经反对他的皇后纳仁氏与四皇子耶律璋当天即被处死,老皇帝也被抬入冷宫,只怕也就是在等死了。三大世家同时宣称拥护耶律瑾登基,虽迟迟不见新皇下诏,但铁鹰国人人都知耶律瑾称帝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耶律瑾称帝还是耶律璋继位,都没有什么区别!但对于皇后的母族纳仁氏来说,一旦耶律瑾登基,那么他们这一族将会无法避免的走向衰亡!
人人都知道耶律瑾憎恶先皇后到了极致,以至于逼宫成功地第二天便处死了这个女人,身为皇后母族,纳仁氏从上到下都感到了深深的耻辱,而接下来的则是更多的恐慌。有耶律瑾当政,还有他们纳仁氏的活路么?
纳仁氏认定了绝不能让耶律瑾坐稳龙庭,遂决心当个出头鸟!但他们并不傻,知道仅凭一族之力绝不会是耶律瑾的对手。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就在他们犹豫不决时,两块从天而降的大馅饼促成了他们的决心!
大陈朝地睿亲王派人送来密信,表示愿意支持纳仁氏对耶律瑾用兵。密信上地内容直截了当,坦言对于陈朝而言,有耶律瑾这样一个极富侵略性的对手实在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宁愿辅佐其他氏族、比如纳仁氏为铁鹰之主。
纳仁族首领接到密信后怦然心动,立刻派人与睿王取得联络,睿王特使非常坦诚,言道因为睿王有志于夺得帝位,所以短期内根本不会对铁鹰国有任何野心,而只要纳仁氏保证,事成之后将整个银月湖全部让给大陈国,则睿王龙承御会毫无保留地支持纳仁氏!
割让土地的确是丧权辱国,可总好过被耶律瑾当成砧板上的肉――任他宰割的好啊!更何况有了陈朝的支持,纳仁族将取代乌兰族,一跃成为铁鹰第一大族!当皇帝还是当部落首领,这笔账纳仁族的长老们还是算得过来的。
而与此同时,那些生活在群山之中、与猴子没什么区别的弩族人也开始不安分的起来。自从他们族里来了几名有识之士,并带去一大批山外的丝绸与器皿,弩族人突然发现自己既不知道山珍海味,又不懂得豪奢生活,只晓得祖祖辈辈窝在穷山沟里,这岂不是太冤枉了么?而有识之士更叹息,凭借弩族人的天生悍勇、人人皆兵,只要肯出山,在任何一国中抢得自己的地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弩族人急了,就好像拉紧了弓弦的利箭,却硬是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瞄!有识之士又说啦,如今铁鹰国内一片混乱,正是扯起大旗抢地皮的天赐良机,不如与纳仁氏联手进攻帝都,以后纳仁氏称帝,弩族便是仅次于纳仁氏的铁鹰第二大族啊!
只要心动,便好办事!弩族与纳仁氏很快就接上了头,一番商谈之后,双方都有了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当下一拍即合,共同商议出兵大计。
于是纳仁会同弩族几大长老经过好几天的密议,终于在耶律瑾逼宫的一个月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讨伐耶律瑾!
他们的理由充分至极,耶律瑾公然勾结外臣逼宫,将老皇帝视若无物,又杀母弑弟,凶狠残忍到了极点,此等不忠不孝、无耻狠毒的奸贼,怎能做得一国之君?
更何况老皇帝眼下还生死未卜,纳仁氏世代与皇族联姻,其血缘关系早已纵横交错,自当负起这剿灭奸贼的重任;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弩族虽出身山野,却知礼不可废,当出头时不会有半点退缩,今决定响应纳仁氏的号召,两族合兵于一处,即日便要誓师祭旗,弯刀出鞘,毒箭上弦,目标直指奸贼耶律瑾!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高门大宅的帝都端木府,这几日夜夜灯火通明。纳仁氏与驽族已经扯起大旗声言要与讨伐耶律瑾,为老皇帝与皇后、其他皇子报仇。端木措身为禁军统领,又是久战沙场的老将,耶律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京畿地区的防务工作全都交到了端木措的手里。而耶律瑾本人亦是长年出征的将帅,如今铁鹰国接近七成的兵力都被他掌握在了手中。
端木措得到了耶律瑾充分的信任,其他两家可就有点着急了!淳于野也就罢了,他一向是三皇子一系的,无论如何也没胆子跳出来说上一句不满。可耶律瑾急功冒进,等不及老皇帝驾崩就先行逼宫夺取京师,他可是一力反对的!明明再等上个十天半月的,就能够名正言顺的登基继位,现在平白的坏了自己的名声,落得个杀母弑弟的罪名,大大方方的给纳仁氏送去一个起兵的理由,这真是何苦来哉!
不过既然这事儿已经做了,那他淳于野怎么也该算是有功之臣吧?谁知耶律瑾只让他与拓跋宗庆共同管理朝政运转,连个实际点儿的爵位也没给一个,倒是端木措那老东西运气好,不管是谁当皇帝,他横竖是手握重兵的禁军统领,任他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啊!由不得他淳于野不心生嫉妒。
最近耶律瑾与端木措走的很近,倒是疏远了他这个老臣,淳于野有点摸不清楚耶律瑾的意思,他这人野心不大。只要能够将帝都以南地五万亩优质草场划给淳于家就行!其实他也不想去催耶律瑾,可他不仅仅代表着个人,他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呢!
拓跋宗庆转的那点儿心思,跟淳于野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之前他虽说一直没有表态支持耶律瑾,却也帮着他哄骗了纳仁皇后,令她打开皇宫大门,诱得端木措进宫,使得耶律瑾顺利的控制了皇宫。可以说。耶律瑾兵不血刃的拿下帝都。他拓跋宗庆功高至伟。
原先耶律瑾答应会迎娶他的侄女儿拓跋烟云为正妻。那么等耶律瑾继位后,拓跋烟云就是理所当然的铁鹰国母,她自幼丧父,拓跋宗庆虽是叔叔却胜似亲父,也就是堂堂的国丈!以后若他再略施妙计,哄得耶律瑾将他拓跋世家指定为后族,那可不仅仅是实权在握了。就是对于拓跋家来说,这也是光宗耀祖,功利后代地大事啊!
可现在他地如意算盘似乎有点落空了!
耶律瑾取得帝都与京畿地区地控制权后,就再也没有提过娶妻纳妾的事情!起先拓跋宗庆以为耶律瑾现在要专心应付纳仁氏与弩族的叛乱,便想着先去问耶律瑾讨一句话,好让自己和族人吃上一颗定心丸。谁知上午进宫见到耶律瑾,话说了才一半,耶律瑾就冷冷的掼了一句“本王目前没有打算迎娶正妻。”便到此为止了。
拓跋宗庆急了。耶律瑾这句话等于是什么也没答应啊!这不是过河拆桥么?没有他拓跋宗庆。耶律瑾这小儿能一点儿伤亡也没有的拿下帝都?何况当初明明说得好好的,怎么这会儿又赖了?
于是淳于野与拓跋宗庆一个要钱、一个要名,着急之下两个人全都跑到了端木措的府里。淳于野想打听耶律瑾地下一步动作。三大世家向来成鼎立之势,端木措便是调节两头的杠杆,如今耶律瑾对他这个中立派最是亲厚,反正三人也是多年相熟,干脆坐到一起盘算一下究竟该怎么做。
端木措听完他俩各自的苦经,摸了摸鹰鼻下的短髯,沉声道:“淳于王爷的事情不用着急,等天下定了,新皇登基,自然就会大封功臣!你淳于家追随殿下多年,到时候自然会大有收获的,何必急于一时?”
他又转向一脸不忿的拓跋宗庆,摇头叹道:“册立后妃原就是殿下的私事,何况咱们殿下跟老皇上可不一样,他地性子没有人能猜透,也别妄想有谁能够影响到他地决定。所以……拓跋老兄啊,这事儿我看你还是不要太过执着了。
“嗤……“淳于野不屑的笑出声儿来,刚才拓跋宗庆在抱怨的时候他没插上话,这会儿忍不住道:“我说拓跋王爷,你还是像我一样,寻思个实际点儿地东西吧?依我对殿下的了解,他一定是肯娶你侄女儿的,但是封后也是绝不可能的!”淳于野最郁闷的莫过于这两家还都有适龄女儿能嫁给耶律瑾,回头有裙带关系撑腰,那还指不定怎么横呢!尤其是这个拓跋宗庆,真要让他成了国丈,他还能把谁放在眼里!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拓跋宗庆“噌”的一下站起来,“莫非你指望着你淳于家的姑娘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