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光潜谈读书-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性,大部分记录都还没有整理发表,他自己认为还要经过更缜密的搜索和
更成熟的思考。我个人所特别惋惜的是他对于陶诗下过那么多年的工夫而没
有写下他的意见。前两年我写过一篇《陶渊明》就正于他,他回信说在大体
上赞同我的看法,但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他的结论不同,希望将来有机会详
细说出,可是至今没有说出而就长辞人世了。这只是一个事例,他的像这样
留着没有说出的话还不知凡几。此后十年二十年应该是他的秋收时期。可是
老天偏吝惜这十年二十年不给他,这犹如秋收前的风雨灾害,叫辛辛苦苦培
养起的东西一旦化为乌有。我们所应追悼的不仅是从私交方面追悼他个人,
尤其是从学术方面追悼他的著述没有时间完成。我想趁这个机会挑出他的最
近的一部学术著作《诗言志辨》来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使读者对于他治学方
面所表现的谨严的精神和缜密的方法可以约略窥见一斑。
《诗言志辨》原拟名为《诗论释辞》,后来因为书中四篇论文全以《诗
言志》一个意念为中心,所以改用今名。它是对于文学批评史的一种重要的
贡献。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很出了一些文学批评史的书籍。这些著述大半以
时代为中心,把每时代的文艺主张和见解就散见于当时文献中的七拼八凑地
集拢起来,作一个平铺的叙述。这种体例有两个大毛病。第一,就横的方面
说,它不分主宾正侧,不能抓住每时代的几个中心问题,更不能见出关于这
些中心问题的思想对于当时文艺创作和欣赏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二,就纵
的方面说,它不穷原委线索,没有指出每个重要的文艺思想如何起源,如何
生展,如何转变,如何与其它思想交接离合。因为有这两大缺点,许多文学
批评史都只是一些没有真知灼见的材料书。而且就材料而言,它们也是陈陈
相因,不完不备,甚至断章取义,来附和作者的歪曲的见解。每部值得读的
历史都是一个纵断面或横断面的解剖,都是一种凭作者理解的再造,想把历
史的立体相和盘托出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这样办,结果必是囫囵吞枣,或是
造垃圾堆。许多文学批评史就失败在这种和盘托出的企图上面。佩弦先生的
《诗言志辨》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因为它替文学批评史指点出
一个正当的路径和一个有成效的方法。第一是他能从大处着眼。在中国和在
其它各国一样,诗是最原始而普遍的文学体裁,重要的文艺思想都从诗论出
发(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主要的批评著作都是诗论),佩弦先
生单提出诗来说,正是提纲挈领。再就诗论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几个中心观
念——或则说基本问题——在历史过程中生展演变,这就成为所谓“传统”
——或则说文艺批评者的传家衣钵。比如在欧洲,古希腊人形成一些中心的
文艺观念,如“摩仿”,“整一”,“诗的真理”,诗的功用在“教训”在
“娱乐”,抑在“健康”之类,二千余年来欧洲文艺批评家的思想就都抱着
这几个中心问题打转。懂得了这些中心观念的来踪去向,其它的一切相关的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佩弦先生看清了这个道理,在中国诗论里抓住了四大中
心观念来纵横解剖,理清脉络。这四大中心观念就是(一)诗言志,(二)
比兴,(三)诗教,(四)正变。在表面上他虽似只弄清楚了这四大问题,
在实际上他以大处落墨的办法画出全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轮廓。
诗的问题——也可以说一切文艺的问题——用浅显的话来说,就不外这
四种:(一)它本身是什么?为何而作?(二)它是用什么方式作成的?如
何而作?(三)它对于人生有什么效用?影响如何?(四)它与时代社会背
景有什么关系?怎样演变?中国古圣先贤对于这四个基本问题早已有很确定
的见解。就本质说,“诗言志”,这就是说,心里有话要说,诗就把它说出
来。就技巧说,诗的作法不外“比兴赋”三义,比是显譬,兴是用隐喻从旁
引起,赋是直陈其事。就效用说,诗是教化的工具,它归本于“温柔敦厚”,
所以“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最后,就关
系说,诗是时代社会的反映,观诗不但可以知个人的心志,也可以知一国的
政俗。时代盛衰造成诗的正变,所以周当至盛有“风雅正经”,衰微之后乃
有“变风变雅”;正变随时,变是不得已的,“穷则变,变则通”,知人论
世,正不必拘于一成不变之定律。这是我个人对于这四个基本观念的了解,
与佩弦先生的不必全同,不过佩弦先生抓住这四点来谈,确是独具卓见。就
提出问题说,他是大处着眼;就处理问题说,他却是小处下手。他自己在序
文里表明他的意旨说:
现在我们固然愿意有些人去试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但更愿意有许多人分头来搜集材
料,寻出各个批评的意念如何发生,如何演变——寻出它们的史迹。这.个.得.认.真.的.仔.细.的.
考.辨.,一.个.字.不.放.松.,像.汉.学.家.考.辨.经.史.子.书.。这是从小处下手。
引文旁圈是我加的,这几句话足见本书的特色,也足见佩弦先生治学的方法
和精神。他要用汉学家治学的——这就是说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来治文学批评
史。姑拿头一篇——《诗言志》——为例来说,他把“诗言志”这句话溯源
到《尧典》,再引《左传》襄二十七年“诗以言志”一句旁证,于是就许氏
《说文》“诗志也,志发于言”的解说,谈到“志与诗原来是一个字”。这
个字义确定了,他于是进一步从《左传》、《论语》、《檀弓》诸书讨探“志”
字的意义,大体说来,“志”与“情”“意”同义,就是“怀抱”。这整句
话弄明白了,他于是从《诗经》搜求证据解释古人作诗的用意,发见这不外
乎讽与颂——刺讥和赞美——大半与政教有关,由公卿列士“献”上去的。
在“献诗陈志”时代,诗与乐还是合在一起的,书里引了好多证据。“献诗
陈志”之后继以“赋诗言志”时代,邻国聘问,友朋宴享,赋诗是一个重要
的礼节,虽断章取义,而尚未离乐。诗与乐离在春秋末年,儒家论诗已偏重
诗的意义,孔子所谓“兴观群怨”,孟子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都只顾到意义,这可以说是,“教诗明志”时期,当时“诗以
读为主,以义为用,论诗的才渐渐意识到作诗人的存在”。战国以后,从荀
卿起,便进入个别诗人“作诗言志”时期,“缘情”(源于陆机文赋“诗缘
情而绮靡”句)的意念便逐渐抬头,有代替“言志”意念的趋势。“缘情”
便不涉政教,至于“言志”诗的余波则演成六朝“因文明道”一个意念。这
只是头一篇的轮廓,当然不能尽原文的意蕴,但是从此可知佩弦先生如何小
心翼翼地搜罗证据,证明“诗言志”一个意念如何起来,如何由“献诗陈志”,
经过“赋诗言志”与“教诗明志”,以至于“作诗言志”,再由此由“言志”
而演变为“缘情”与“明道”。这个“诗言志”的意念经过这一番汉学家的
“认真的仔细的考辨”,于是现出它的“史迹”。其余三篇也是同样的方法,
产生许多同样的新颖的见解,我在这里不敢再做复述原书那个劳而无功的工
作。我只说我从原书中得到很多的启发。
我对于原书所陈的见解也还有一些疑义,主要的有两点:头一点是关于
佩弦先生把“言志”与“缘情”对举,认为春秋战国以前,诗以讽颂为主,
“缘情”的作用不著;到了汉魏六朝“作诗言志”时代,“缘情”才掩盖了
“言志”。我认为古代所谓“志”与后代所谓“情”根本是一件事,“言志”
也好,“缘情”也好,都是我们近代人所谓“表现”。《左传》昭二十五年
子太叔语的孔颖达《正义》说“此六志《礼记》谓之六情,在己为情,情动
为志,情志一也”。佩弦先生引用此语,并未加反对。其次,说《诗经》里
诗篇多是讽颂,与政教有关,那是汉人的说法——毛序郑谱是代表——未见
得可靠。依我们用常识看,国风多为歌谣,第一义正是言情,到后来聘享赋
诗引用来暗射当时政教问题,已是断章取意。这就是说,讽颂已是歪曲义。
较早的论诗语如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也正由“情”字着眼。这“情”也
实在就是“志”。
第二点是关于佩弦先生的比兴的解释。这观念起于毛公的《诗大序》: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颁。
这六义中风雅颂指体裁,比兴赋指作法,钟嵘刘勰都是如此看法,我认
为大致不差。风雅颂三名较古,《诗经》原来就依此分题。比兴赋连举不见
于汉以前的著作,只是汉儒诂经的用语。就毛传来看,我以为“比是显譬,
兴是隐喻旁引,赋是直陈其事”的解释大体可靠。佩弦先生看到六义平列,
以为它们都指乐声上的分别:
风赋比兴雅颂似乎原来都是乐歌的名称,合言六诗,正是以声为用。(81 页)
大概赋原来就是合唱。(82 页)
比原来大概也是乐歌名,是变旧调唱新辞。(83 页)
兴似乎也本是乐歌名,疑是合乐开始的新歌。(78 页)
这是一个很新颖的看法,但是可惜没有充分的证据。佩弦先生连用“大概”
“似乎”字样,足见他的谨慎处。
以上两点关系颇不小。不过我的疑义也许竟是一个不学无知者的疑义,
安得起死人而问之?朋友死了,一切就归于沉寂,疑无从质,质之无从得回
响,令人不能不为之怅然。
原载《周论》2 卷7 期,1948 年8 月,据《朱光潜全集》(9)
莱辛的《拉奥孔》
关于德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者莱辛的《拉奥孔》,我在选译其中主要章
节之后所写的译后记里,已作过粗浅的评价,还有些未尽之意,现在补写在
这里。
读任何一部古典著作,我们要经常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部著作对作
者本人的时代有什么意义?其次,它对我们现在还有什么意义?对于《拉奥
孔》,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检查一部古典著作对我们现在的意义,
为的是批判继承,而《拉奥孔》本身所要解决的也正是批判继承问题,它要
研究像雕刻作品《拉奥孔》和维吉尔描述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毒蛇绞住
的诗那样的古典文艺,对于启蒙运动中欧洲文艺有什么意义。
《拉奥孔》的结论是:雕刻、绘画之类造型艺术用线条、颜色去描绘各
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不宜于叙述动作;诗歌(推广一点来说,文学)
用语言去叙述各部分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不宜于描绘静物。从表面看
和从局部看,这个结论是对法国古典主义影响之下的侧重描写自然的诗歌以
及企图描绘动作的寓言体绘画所进行的批判;或者说得较广泛一点,它是对
欧洲十七八世纪之交所流行的矫揉造作、浮华纤巧的“螺钿式”(rococo)
的艺术风格所进行的批判。莱辛要扫除宫廷艺术的影响,为启蒙运动所要建
立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