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云的打法另类与西班牙足球。
苏云的打法让皇马球迷不满意。被他们认为是违反皇马的传统的。
但是尤文图斯这边不一样。
他们才不管那些东西。他们只要胜利,而且尤文图斯的比赛一向都是温吞吞的。卡佩罗的比赛打得比苏云是难看多了。
但是尤文图斯的球迷一样是支持他们。
就算比赛沉闷,苏云也没有从尤文图斯的球迷那里听到嘘声。
因此现在两球领先,他们根本不管踢得好看还是难看。他们只知道现在尤文是领先的。进入意大利杯决赛的希望大增。
“决赛!决赛!决赛!”
“呜呜呜——”
“万岁!尤文图斯!万岁!尤文图斯!”
“尤文!尤文!尤文!”
领先了打法更简单了。苏云绝对不是那种图虚名的人。
打法就更加务实了。
二比零。
客场二比零,苏云基本上是锁定了一个决赛的名额。
所以苏云打得是越来越从容。
两个球的优势,苏云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嘟嘟嘟——”
“意大利杯半决赛首回合的比赛结束了。尤文图斯客场二比零战胜了罗马,拿到了胜利。虽然罗马占据着场上的优势,可是尤文图斯靠着他们出色的把握机会能力,反而是二比零战胜了罗马。”
“从结果上看,我们或许能够在五月份的意大利杯决赛当中看到尤文图斯。”
……
苏云对结果是非常满意。
客场二比零,对于进入决赛苏云是信心满满。
另一个场地的比赛是昨天已经打完了的。国际米兰客场三比零轻松的干倒了桑普多利亚,几乎已经是确定了决赛的名额。
也就是说,尤文图斯在意大利杯决赛的对手应该就是国米了。
那样比赛就更好看了。
“苏云教练,从绝对机会来说罗马的机会更多。罗马本场比赛有三个单刀,如果把握住了比赛结果就不是这样了。您有没有觉得赢得有一些侥幸?”
苏云刚刚坐下来,一位记者就问了苏云问题。
很不客气。
苏云心中苦笑。
想起来弗格森。当年一场比赛之后,有个记者也是问了弗格森这样的问题。虽然不是一摸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的。
当时弗格森用嘲讽的语气讽刺那个记者:“你他妈也懂足球?你是娱乐记者吧。”
猛。
弗格森就是如此的强硬和不客气。
但是苏云不能。
苏云很少会爆粗口,而且也不能那么做。
问苏云问题的记者叫布特雷利。
是《米兰体育报》的记者。当然《米兰体育报》本来就记者很多,如果仅仅是《米兰体育报》的记者苏云也不会苦笑。
苏云苦笑的原因是布特雷利是一个不一样的记者。
这个布特雷利是意大利非常著名的记者。
今年都已经是六十四岁了。
在别人六十四岁早就离开了记者行列,说不定都已经退休了。但是这位不同,这位已经很少像那些小记者那样出来找新闻。
更多的是做一些评论的工作。
他从二十一岁开始进入报社工作,在意大利足坛整整呆了四十年时间。
在意大利足坛的地位举足轻重。
人脉也是非常广。
在意大利混的,没有不认识他的。
很多人看到这位记者都需要打招呼。就如刚刚斯帕莱蒂进入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看到布特雷利这样的记者在前面坐着,赶紧是上去打招呼。
其实布特雷利是来晚了。
但是其他记者看到是布特雷利,立马就让出了位置,让他坐在最前面。
地位。
这是影响力。
有件事情可以让大家知道他的地位。在米兰的赛后新闻发布会当中,安切洛蒂来早了。坐在上面,但是当看到布特雷利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他赶紧是站起来,然后走下去跟他打招呼。
握着他的手是嘘寒问暖。
这就是布特雷利。
除了布特雷利,意大利还有好几个这样的老记者。这些人一旦出现,像意大利的本土教练都是非常尊重。
甚至那些俱乐部主席看到布特雷利,都要打声招呼。
不过对于布特雷利,苏云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今天算是第一次见到他。
苏云点点头:“今天幸运女神的确在我们这边。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尤文图斯有吉安路易吉。布冯,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门将。所以单刀没进,是因为我们有世界第一门将。我们赢得一点都不侥幸,相反是实力的体现。”
没有布冯,在上半场尤文就被罗马灭了。
这一点苏云很清楚。
不过难道布冯就不是尤文图斯的球员了?既然布冯是尤文的门将,那么当然是实力的体现了。
布特雷利问问题,其他记者都没有打扰。按理说一个记者问一个问题,然后其他记者接着问问题。但是布特雷利在这里,就成为他一个人的舞台了。
听完苏云的回答,布特雷利继续道:“苏云教练,对于内德维德的使用我认为你是错误的。从尤文图斯现有的球员构成来看,你现在使用的类似4…2…3…1的打法,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尤文图斯的实力。”
然后布特雷利洋洋洒洒的指点苏云。
说的很多。
说应该怎么怎么样。想要把现在的尤文图斯发挥他的实力,应该是使用什么球员。在战术上应该是选择什么样的打法等等。
苏云是目瞪口呆。
这哥们当记者当傻了吧。真当自己是万能。你在报纸上吹嘘吹嘘战术还行,现在到自己面前还指点自己战术?
意大利记者都自诩为自己很懂行。
所以在报纸上天天谈什么战术问题。
没想到布特雷利是现场执教。对于意大利记者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苏云是很反感。当个记者好好当你的记者,写写新闻就可以了。
真当自己是学院的教授。
也不看看坐在你面前的是谁?是取得过什么成绩的教练?
因此听布特雷利唠唠叨叨的说完之后,苏云笑眯眯的道:“在我们中国有个故事。距今两千两百多年了。当时的中国有个诸侯国叫赵国。当时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能言善辩,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不仅仅是他的父亲,当时的赵国就没有任何一名将军能够说倒他。”
苏云开始慢慢地讲故事,这些人都莫名其妙。
不知道什么意思。
但都是静静的听着苏云的话。
“后来赵国打仗,赵国的大王听说这位那么厉害,没有一个将军能够难倒他。所以就任命他为大将军。但是在长平大战当中,损失四十万兵马,自己也在那场战役当中死了。至此强大一时的诸侯国赵国就开始没落了。”
“所以后来的人就说他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苏云说到了这里,布特雷利脸色铁青。而其他的记者都是看了看布特雷利。
因为再迟钝的人也听明白了苏云的意思。
他们是震惊于两千两百年前中国已经是几十万、上百万规模的战斗,但是更多的是听到了苏云的弦外之音。
苏云这是赤裸裸的耻笑人家布特雷利。
苏云继续道:“有些人如果不想让人认为只会夸夸其谈,那么有本事可以去找一个球队证明一下,也让我们这些战术能力落后的主教练们学一学。天天嚷嚷有什么用,纸上谈兵这种事情谁都会做。”
听到苏云的话,斯帕莱蒂再次看了看苏云。
他认为苏云太猛了。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规则。
而在意大利足坛,这些白发苍苍的记者代表的力量可一点都不小。在意大利足坛包括卡佩罗、里皮、安切洛蒂这些名帅,对于这些老记者都是给足面子。
从来没有听说那个教练敢这样讽刺意味老记者的。
而苏云是完完全全的嘲讽。
反正换成斯帕莱蒂,斯帕莱蒂是不敢的。
不过苏云实在是受够了这些记者指手画脚。一个个真当自己是学院教授。
讽刺完了布特雷利,看到那些记者目瞪口呆的样子,苏云没有继续完成新闻发布会。而是摇摇头,离开了现场。
苏云也不想和布特雷利这样的记者有什么大冲突,但是这些人太不懂得进退之道了。
苏云虽然和气,但是也不能忍受这些记者无休无止的优越感。
当苏云离开了现场,现场的记者才开始“嗡嗡——”的。
太嚣张了。
这是他们唯一的想法。
不管媒体之间如何竞争,但是大家可都是媒体圈当中的人。苏云不给布特雷利面子,看起来只是嘲讽他一个人。
但是自己说起来那可是不给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面子。
因此大家一下都嗡嗡的。
不过此时的苏云已经是和球队会合,准备回到都灵了。
第633章 众怒
在新闻发布会苏云倒是爽了。
讽刺布特雷利,没给他一点点的好脸色。
苏云离开之后,布特雷利是脸色铁青。他当了这么多年记者,除了刚刚开始当记者的时候受到过白眼之外,已经是近二十年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嘲讽了。
而且近十年当中,他更是意大利足坛辈分非常高的记者。
他都不需要亲自出现场。
只不过他坐在办公室很闷,因此偶尔出来散散心而已。
没想到这次被人家苏云给赤裸裸的讽刺。
老脸没地方搁了。
丢脸丢大了。
他旁边的年轻记者都是为他打抱不平。
这完全是挑战他们记者群体。
连布特雷利你都敢如此不给面子,那些小记者更不在苏云的眼中了。
完全不可忍受。
因此赛后媒体是一阵炮轰。所有的记者都是炮轰苏云,认为苏云不懂得尊重人。其实在记者当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布特雷利。
也有不少记者讨厌布特雷利这种倚老卖老的记者。
因为布特雷利有时候也会小看一些年轻记者。有些年轻记者也是受到了布特雷利这样老记者的白眼。
但是这一次他们却都是异口同声。
因为苏云挑战的是意大利足球的规则。挑战的是他们记者的权威。
苏云讽刺布特雷利是纸上谈兵,何尝不是讽刺意大利的这些记者和足球评论员都是纸上谈兵。因为在意大利足坛来说,记者、足球评论员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各队的战术。
苏云真是一竿子打翻了所有的意大利足坛记者。
他们当然是没有什么好话了。
批评的很多。
不是一个两个。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火力对准了苏云。
有批评苏云战术能力差的、有批评苏云不尊重人的。反正找毛病还不简单。
苏云苦笑。
“看看,我还犯众怒了。”
看着一个个都是批评自己的声音,苏云拿着报纸对着克拉克道。
“谁让你讽刺了布特雷利。没听过在意大利这些老记者是不能得罪吗?”
克拉克其实也没当一回事情。
在西班牙苏云甚至一怒之下选择了新闻沉默,天天有媒体批评他。几乎就没有赞扬苏云的媒体,但苏云不一样走过来了。
现在苏云虽然看似犯了众怒,但是只要有支持尤文图斯的媒体不对他落井下石,那么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苏云最在意的还是自己执教球队的球迷、媒体的想法。
在皇马主要是连皇马的报纸和球迷都不支持苏云。这才让苏云的心情变得很糟。
其实苏云在切尔西执教,特别是阿布入主之后,苏云也是成为了众矢之的。毕竟当时的切尔西成绩太好,而且切尔西是暴发户。
可以说整个英格兰足坛都在针对着切尔西。
所以虽然苏云在英足坛属于脾气不错的教练,但是依旧被很多媒体围攻。批评切尔西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