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呕实酆λ!
为此遵守古制的提倡者孔融很是觉得没有面子,曹操向他问起妲己的事情出自哪个典故也就没有给曹操面子,说是“以今推古,想当然耳”,可能曹操当时也是喝多了,把惦记大桥的事情也跟孔融说了,让孔融很鄙薄。碰巧不久孙权派使者来朝见皇帝,想来是为攻破黄祖的事情表功,孔融当陪客,酒喝得有些高,想起了曹操的心里话,就说曹操是个好色之徒,让孙权小心些。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曹操觉得孔融太不够朋友,把这种做得说不得的事情说给外人听,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就大骂孔融造谣诽谤,侮蔑大臣。旁边的御史大夫郗虑借机说如果真是诽谤大臣可是死罪,何况还在孙权使者面前诽谤?曹操在气头上有为了表白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就说,不错,实在该杀。郗虑得了话,就带兵去杀素不相能的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算是正宗的圣人之后,出名很早。后世《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孔融。当然让孔融真正成名的还是庇护逃难的张俭,就是晚清谭嗣同绝命诗里“望门投止思张俭”的那个清流。张俭是那个当年吃大梨的哥哥孔褒的朋友,被通缉逃到圣人门下的时候偏偏孔褒不在家,孔融接待了他。后来事发,孔融说是他收留的愿意承担刑事责任,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他的应该他承担,他们的母亲说自己是一家之主理应承担全部责任,一门争相就死,最后是孔褒给办了。可见孔融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史书上说他有逸才,在学问上应该和曹操很投缘。袁绍曾经来信让曹操帮他杀孔融,曹操没同意,为此还把袁绍给得罪了。
孔融倒未必是真看不起曹操,不过是有时候找找平衡,捉弄捉弄这位权臣以显示自己的脑袋的聪明和身份的不一般,就和当年的祢衡一样。祢衡骂曹操也不过是想以此获得曹操的重视而至于重用。孔融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被杀,留下一句有名的话,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曹操也未必一定要杀孔融,不过是一时下不了台,再加上旁边的讨厌孔融的人一挤兑,就下了令。荀彧之流也因为孔融的朋友祢衡骂自己只配吊丧,就没有劝。杀完孔融一家之后,曹操很心虚,还专门发了个文件让大家学习,说孔融是很不孝,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其实后来曹操肯定是后悔了,后悔了可能还怪孔融玩笑不该那么开,但是有苦说不出。
后悔之余,曹操决定找些事情干,于是在这年的七月去征讨荆州的刘表,顺便收拾大耳朵。不知道这位和孔融一样有名的东汉名士是不是吓的,八月就一命呜呼了。留下次子刘琮接班,讨论对策的时候谋士们提出了两难论:如果和刘备联合打不过曹操则不能够打;如果联合刘备能够打过曹操则事后刘备肯定要夺荆州。当然这个两难论的基础是刘琮肯定打不过曹操,东吴是不能联合的,因为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死在刘琮的父亲刘表手里,双方是世仇。想到这,刘琮想通了,不能为刘备而战,就遣使者向曹操请降。
刘备知道刘琮降曹的时候,曹操大军已经到了宛城。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个馊主意,就是攻打刘琮,趁机占有荆州。刘备估计当时很想骂诸葛亮混蛋。荆州的蔡瑁、蒯越等人早就对他有防备了,偷袭肯定是不成的,要是被粘在荆州城下的话,曹操大军一到就包饺子了。就算侥幸能够拿下荆州,肯定是众心不附,比当年杀车胄占徐州的时候还不如,曹操大军一到还要完蛋。不过刘备到底是奸人,没有说,只是推说不忍心。然后说曹操是坏人,到处杀人放火,共产共妻,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蹂躏,咱带上老百姓去江陵吧。实际上刘备是要抄曹孟德延津南破文丑的故伎,让老百姓给他挡灾。
江陵是个好地方,曹操不可能不知道,于是曹操又演出了一个长途奔袭经典,尽弃辎重,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从襄阳一日一夜强行军三百余里,在当阳长阪追上了刘备的逃难军。刘备这回估计又是看到了曹操的旗号了,别说跟随逃难的老百姓,连老婆都不要了,不向东南了,转头向东跑,倒是侍卫长赵云拼死把他的儿子阿斗给救出来了。靠着老百姓隔离了曹军,诸葛亮和他们带着几十个残兵一起跑到了汉津,上了关羽的船,顺汉水而下去夏口投刘琦。
曹操得意有些忘形,就写了一封信给孙权,扬言要和他会猎于吴,以为孙权一吓就能够投降了。在得到回音之前,看着明月乌鸦,曹操写下了《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后世有人说里面引用的那段《诗经》里的“青青子矜”,指的是郭嘉郭奉孝,笔者以为,就酒友来说倒很有些象怀念被曹操杀了的孔融。郭嘉心思缜密,不是率性之人,也少文采,与曹操是在臣在师的关系。孔融是好酒之人也是率性之人,在曹操宣布禁酒(当时可能是因为缺粮,当在建安六年天下大旱的时候),给曹操写信道:“天上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孔融的率真的调侃何尝不是曹操得以忘却官场和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杜康。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孔融曾经在曹操要杀杨彪的时候说:“假使成王欲杀召公,则周公可得言不知邪?”,却是把曹操比成周公的。“乌鹊南飞”一句更见悼亡之作,不是心怀悔意,曹操在饮马长江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可断绝的忧从中来呢?
第十六 速胜本难为
赤壁一战,主角是周瑜周公瑾,不是曹操,也不是诸葛亮或者刘备。故此,就不在这里写赤壁之战的精彩了,以后谈到周公瑾的时候再细细道来。
看着樯橹灰飞烟灭的曹丞相大大地后悔是肯定的,不过他比袁绍强也是肯定的,弃军逃走不是曹操的作为。曹操是率军而退。黄盖二十几条船上是硫磺鱼油之类的燃料不假,但是究竟不是现代的汽油什么的,烧得绝对没有《三国演义》等作品炫耀的那样快。况且有火船阻隔,东吴的士兵又没有神话小说里的避火诀,即刻上岸追杀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在夏口的大耳朵倒不是曹操说的“见机迟”,而是没有安着好心,在看着周公瑾和曹孟德赤壁鏖兵的时候也没有打算东吴就一定能赢。刘备和诸葛亮都不是什么仗义的人,憋着要是东吴败了就趁机占有东吴地盘的主意,至少为了一旦东吴失败好撒丫子跑,也要远离主战场,因此是首鼠两端。
再说曹操带的军队数量,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月到十二月之间,赤壁的曹方水军很可能都是刘表当年的老部下。曹操用兵有个特点,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留下大量的预备队,这样能够保证一线挫败以后能够由二线、三线逐次抵抗,不至于一下崩溃;或者再一线部队陷入苦战的时候能够注入生力军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此次赤壁之战,曹操在江陵留有曹仁部,襄阳留有乐进部,所以在兵败的情况下,曹军并没有崩溃,在江陵的曹仁部还整整扼守了一年。襄阳乐进部可能主要是镇守的作用,毕竟荆州新降,政局还不是很稳定,两处的留守兵员肯定不少。再就后来曹操的统治区不但没有发生什么动乱,建安十四年春马上就有兵力屯兵谯,随后进军合肥来看:第一,在赤壁的曹军不多,最多可能就在七、八万左右;第二,曹军损失不大,损失的也主要就是原荆州的部队,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集中兵力和分兵确实是一对矛盾的事情。分兵可以使胜负取决于一场战斗的事情不大可能出现,降低了战争中不确定因素的危险性,颇有些象现在股市里的半仓策略。但是分兵确实也有被各个击破的弱点,不象集中兵力那样可以在局部战场拥有绝对的优势。一般来说分兵多是实力比较强的一方的做法,而集中兵力是实力比较弱的一方的打法。可能是中国共产党取天下是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因此现在很多军事著作多宣传集中兵力的好处,好象分兵就是一种错误似的。其实战争远不象这样简单,分兵还是集中兵力正是体现一个军事家指挥艺术的重要方面。如《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在曹操撤退的路上,一会是张飞,一会是赵云。一会是关羽的,那刘备和诸葛亮的智商也太低了。因为曹操当年不单能够夸于禁“乱而能整”,就是他自己对待张绣和刘表的联合追兵也一样能够以少胜多,要是分兵追击,正好给曹操以反败为胜的机会。
赤壁之战后,荆州地区形成了曹军以江陵、襄阳、樊城、江夏为据点的防御态势。荆州不再是曹操统一的主战场。提到江夏,是刘表的旧将文聘驻守,《三国志》上记载文聘先和曹操一起追刘备于长阪,后“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这里面让文聘率领的肯定是曹操的老部队,就不用担心文聘会叛变。后来曹操对孙权的打击就主要放在合肥一线。
曹操在赤壁的失败来源于战略上的错误判断,原因就是降刘琮、破刘备后曹操对于形式估计不足。对待远离根据地且实力有限的刘备固然可以速战速胜,对待刚死了父亲自己有没有什么本事的刘琮当然可以诱降。东吴的孙权不但是百战得江东,手下有一帮精兵强将,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打击,相反是在以逸待劳,想速胜是不可能的,况且孙权接替孙策已久,绝对不会象刘琮那样轻易投降。同时荆州新降,政治上还没有完全的稳固,牵制了曹操大量的兵力也是曹操兵败的重要原因。
失败后的曹操肯定对自己战略上的失误进行了反思,在第二年把对于东吴的进攻点选在了合肥的同时,实行的不是大举进攻的方略。而是“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采取休生养息的政策,按照《孙子兵法》的战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静观待变。曹操选合肥作为攻击点确实是抓住了东吴的七寸,让东吴始终必须在自己的腹地留下重兵进行防守,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东吴这条长蛇斩为两段;对于地形相对复杂的荆州则取守势。
对内曹操则下了著名的《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这正是曹操的高明处,用人唯才,何况是在乱世?他手下的谋士程昱就曾经有把人肉干当干粮往军粮里混的劣迹,但是好几次在最关键的时候都是程昱帮了曹操的忙。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