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叫曹洪回马。忽然背后喊声大震,马岱引军杀至。曹洪、徐晃急回走时,一棒鼓响,山背后两军截住: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一阵。曹洪 抵 挡不住,折军大半,撞出重围,奔至关上。西凉兵随后赶来,攻入潼关,曹洪等迫得弃关而走。
用人唯亲,其败必然
同是众寡悬殊,为何张辽出战而保住合淝,曹洪出战而失了潼关?孙权兵虽众,师出只不过是为争城夺地,且认为破合淝势在必得,有轻敌思想;张辽则趁其初至营垒未坚突然袭击,使敌措手不及,故战而胜之。西凉兵同仇敌忾,且马超世之虎将,而曹洪想凭勇而以寡胜众,其丢失潼关是势所必然。而潼关之失,也与曹操用人唯亲有关:他虽知曹洪性躁,因其是亲可信而用 之;徐晃虽是名将却非其所亲而不托以重任,仅任为副职。如守城主 将非曹洪而是徐晃,十日之内潼关可保。故潼关之失,实由曹操用人不当,说曹操失之亦可。势、人、谋不同,其守战之法、胜败之因也异。
5。老蜀兵:仲达守秦川
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屡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遣人送给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
甘受巾帼素衣之辱
司马懿拆视其书,略说: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说:“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答:“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在座将领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众将知司马懿受巾帼素衣之辱,皆愤愤不平,入帐告说:“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 雄。”懿说:“吾非不敢 出战,而甘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
众将俱忿怒不平。懿说:“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
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知其意,乃令辛毗持节至渭北传谕说:“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孔明笑说:“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
姜维问:“丞相何以知之?”孔明说:“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 因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正论间,忽报费祎到,乃请入问之,知吴兵为配合孔明北伐而进攻合淝无功而还,孔明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说:“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从此,呕血不止,一病不起。
“既生亮,何生懿?”
司马懿和孔明都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上述的故事都是引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这一回书很能反映出历史上司马懿的战略思想。孔明六出祁山,屯兵于五丈原,战略决策是以攻为守,企图在敌有变时北图中原;司马懿明知其谋,且当时灭蜀时机尚未成熟,故以防御为主,扼守秦川前线,以老蜀兵,使孔明无所作为。因此,孔明六次出祁山,最大战果只不过取得三郡,但随之复失,尔后都劳而无功。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春,孔明与司马懿相拒于渭南,以前每因粮不继,不能继续北伐,于是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但这时孔明已病入膏盲,司马懿知其“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料其将死,故甘受巾帼素衣之辱,怒而不发。其年八月,孔明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及蜀军退,司马懿巡视其营垒处所,叹说:“天下奇才也”。
孔明虽是奇才,因与奇才司马懿相遇而不得行其志,终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因此,毛宗岗为之感叹:“既生亮,何生懿?”(第五十七回回评)
九、诱 敌
孙子说:“兵诡道也。”(《孙子兵法·计篇》)又说:“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国家存亡之大事,因此为了战胜敌人采取任何奇计诈谋都行,只要能取胜便不失为智计,但如果像宋襄公那种蠢猪式的打法,虽有君子风度,却贻笑于天下。
设计以诱敌,使敌上当,是《三国演义》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诱敌之法有种种:或利用其立功心切以愚之,如周瑜伪造“降书”以骗蒋干,使其中计,导致曹操斩了其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或投其所需以欺之,如庞统献的连环计恰好治奸曹军晕船之病,操乃用其计,致使战船被烧个精光,或有意泄露军情以赚之,如张飞故意让严颜知其行军路线,乃设计擒之;或以己之弱点以诱之,如翼德假醉使张郃中计而大胜;或己计虽被彼所疑,但一再重复以骗之,如孔明“退避三舍”以诱司马懿,司马懿终信其真退兵而追击,结果中伏致败;或用假象以瞒之,如司马仲达装重病以骗曹爽,使其失去警惕,乃达到其伺机夺权的目的。从以上六种诱敌之法看来,说明“无诱不用奇”,就是说要诱敌必须用奇计。这些诱敌之计都很奇妙,故能“请君入瓮”。
1。造假书:周瑜愚蒋干
周瑜愚弄蒋干,不仅其文妙,其计也奇!
点破来意,蒋干变哑吧
曹操与周瑜隔江对阵。蒋干在曹操面前自夸说:“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归降。”可是,他见了周瑜,不仅三寸之舌摇不了,却变成了个有话说不出的哑吧:周瑜一见蒋干来便点破他的来意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蒋干听了愕然,忙争辩说:“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周瑜正欲其否认是说客,便“顺水推船”,在宴席间把他介绍给江东诸官说:“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给太史慈说,“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吓得蒋干噤若寒蝉,不敢吱一声。可怜这位说客,从过江到此,连哼一声都不敢,那里谈到说周瑜归降呢?席间,周瑜又歌又舞,蒋干呆呆地坐着,周瑜开怀畅饮,蒋干陪着饮闷酒。就这样,蒋干被折腾到深夜,乃哀求说:“不胜酒力矣。”其实,蒋干还清醒得很。周瑜才撤席,佯作大醉之状,强邀蒋干同寝,于是导演出一出绝妙的“蒋干偷书”妙剧:
周瑜诈睡,步步是密
周瑜呕吐狼藉,不久鼻息如雷,蒋干心中有“鬼”,哪里睡得着,趁着灯光尚明,偷翻桌上文书,得了蔡瑁、张允“投降书”,如获至宝,急藏于衣内,正欲翻看他书时,却见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这时,周瑜又在说酒话,口内含糊一再重复地说:“子翼……教你看曹贼之首!……”说了又呼呼入睡。干伏于床上,哪能睡得着,将及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说:
“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惊问那人说:“床上睡着何人?”答说:“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说:“吾平生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少倾,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亦无人阻挡。干慌忙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曹操得书,一时不悟,斩了深谙水战的水军督都蔡瑁、张允。蒋干确为周瑜立了一大功。
周瑜愚蒋干之妙,正如毛宗岗所评点:“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 却是梦。……周瑜假做极疏,却 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集四十五回回评)
2。献连环:庞统欺曹操
周瑜曾使鲁肃问计于避乱江东的庞统说:“破曹当用何策?”统密谓肃说:“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功可成也。”瑜深服其论。
北军多疾,“良医”开“方”
适蒋干又过江来访,瑜大喜悦:“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于是巧妙地安排蒋干与庞统在西山背后小庵巧遇,由蒋干引庞统去见曹操。蒋干第一次渡江,只是送了两个水军都督的命,这一次却断送了二十多万大军。虽说庞统计巧,亦靠蒋干“效力”。
曹操素爱才,闻凤雏先生来,大喜,亲自出迎。操请参观其军容后,置酒相待,同说兵机。统高谈妙论,操深敬服。统佯醉问:“敢问军中有良医否?”操问何用。统说:“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曹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此言,急问用何法治之。统说:
“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操大喜,请问妙策。统 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船,受此颠簸,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由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说:“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说:“愚浅之见,丞相自裁 之。”操即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 住船只。诸军闻之,俱多喜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曹操深知兵法,诡计多端,何以一献连环计便接受,难道不怕火攻?凡献计以诱人,对方要愿意听,且认为此计确对己有利,计始中之。操早闻凤雏先生大才,得其下顾,当然愿意聆其高论。当时北军经不起船上颠簸,俱生呕吐之疾,难于言战,操正为此而焦急,忽得连环计,大喜过望,故认为是破东吴妙策。至于火攻,操并非不考虑。程昱对铁索连船曾提出异议说:
“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若彼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说: “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 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后来忽转东风,则非曹操之所能料。曹操之中连环计,并非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