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荩宦酚嗡担虿幻髡嫦嗟母刹可⒉忌倨妗⒍骼赐镜幕祷啊K担泄锩拇笳呈蔷陨剑≌呈巧卤保衷谏倨嬗幸桓鋈θΓ骼从幸桓鋈θΓ勖歉阋桓鼍陨酱笕θΑK⒉肌扒垢俗由铣龅场保档呈蔷哟丛斓模上衷诘澈凸伊斓蓟氐娜θ凑莆赵凇鞍浊牡场钡娜耸掷铮Φ背沟赘淖椤?家欢胃吒诘恼婷婺炕姑挥斜┞叮蠹乙蚕氩坏健I倨嫱咎蹈吒诙运行┮饧芴谷唬怪鞫腋吒谔富埃髑笠饧湃ス酱巍?筛吒诘泵婷凰党鍪裁蠢础5吒诘幕疃挥型V埂K美5陌旆ㄈフ业诵∑酵荆瞪倨嫱静怀墒欤∑酵竞退黄鸸暗股倨嫱尽P∑酵镜背〔党饬苏庵炙捣ǎ魅繁硎痉炊浴8吒谟秩フ页略仆咎福嗦懵愕厮担焊慵父龈敝飨阋桓觯乙桓觥P∑健⒊略仆揪醯酶吒诘恼庵只疃徽#倚灾恃现兀芸烊ハ蛎飨髁朔从常鹆酥飨木酢8吒诘幕疃诹斓几刹恐忻挥卸嗌偈谐。雌玫搅艘桓鋈氖南煊ΑH氖盏街醒胱橹浚推炔患按靥羝鹗露耍⒍猿N窀辈砍ぐ沧游牡亩氛W橹渴巧倨嫱痉止艿摹H氖吡Ψ穸ㄗ橹康墓ぷ鳎褂吧涔セ魃倨嫱尽;漆浚喝氖皇巧倨嫱镜睦喜肯侣穑坎簧偃硕季醯茫倨嫱�1942年离开华中调中央工作的时候,委以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代理新四军政委的重任,应该说是很器重他的。为什么他也同高岗一唱一和呢?王光美:饶漱石大概以为少奇同志靠不住了,高岗要上升,就赶紧投靠。饶漱石在中组部斗争安子文同志,就是有意配合高岗。因为他曾经是少奇的老部下,少奇把他找来谈话,批评了他,好心好意要他冷静从事,不要在组织部内部继续争吵。饶漱石听不进去。他受到高岗的影响是明显的。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下少奇同志和饶漱石的关系。在一些人心目中有一个印象,就是饶漱石是少奇同志提拔起来的,甚至是破格提拔的。还有人认为1942年少奇同志离开华中调中央工作,让饶漱石而不是让陈毅同志代理华中局书记,这个安排有点问题。我认为这是对少奇同志的误解。在华中工作期间,少奇同志对陈毅同志是很信任的。少奇同志刚到华中时,陈毅同志还在江南,职务是新四军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但不是副军长或副政委。在党内,陈毅同志是中共东南局委员。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同志任指挥。后来陈毅同志率部北渡长江到苏北,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同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兼政委。少奇同志到华中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打开了局面。这时在华中活动的党领导的部队已经不少,主要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武装三部分,除陈毅、粟裕同志领导的苏北指挥部外,还有张云逸、徐海东、罗炳辉同志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李先念同志领导的豫鄂挺进纵队,彭雪枫同志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黄克诚同志领导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等。由于部队比较多,少奇同志几次向中央发电报,要求尽快确定负责军事上统一指挥的人选,并具体提议由陈毅同志或八路军三个师长中来一个。当时中央没有同意,要少奇同志先统一指挥。少奇同志继续竭力向中央推荐陈毅同志。他甚至采取了这样的办法:1940年8月,少奇同志直接给陈毅同志发电报,说,苏北各部队将来由你担任战役上的统一指挥,请立即进行准备工作。同时,他把这份电报抄报毛泽东、朱德同志,目的是希望中央批准这一安排。苏北黄桥决战后,少奇同志到苏北同陈毅同志汇合。11月5日,少奇同志再次正式向中央发电报,“提议由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各部之总指挥”。因为当时皖南事变还没有发生,新四军军长叶挺(字希夷)同志还在,所以少奇同志在电报中又说:“如叶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陈毅副之”。两天后,党中央正式批复,同意以叶挺同志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少奇同志为政委,陈毅同志为副总指挥,叶挺同志未到前由陈毅同志代理总指挥。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部全军覆没,中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遇害,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少奇同志积极向中央建议: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并由陈毅同志代理军长。中央采纳了少奇同志的建议,毛泽东同志亲笔起草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少奇同志为新四军政委。在党内,中央又正式任命,少奇同志为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那时少奇同志负责全面工作,陈毅同志主管军事,两人配合很好。黄峥:我去苏北盐城看过新四军军部的旧址。军部设在盐城泰山庙的一个大殿里,少奇同志的办公室、宿舍在大殿的东侧,陈毅同志的办公室、宿舍在大殿的西侧。可见当时两人可以说是朝夕相处。饶漱石就是那个时候来到苏北的吧?王光美:是的。应该说,饶漱石在皖南事变中表现不错,在形势危急、项英擅离职守的情况下,主动站出来指挥部队。事变后,又尽可能将一些失散的干部带到苏北找党。1941年春,党中央决定东南局合并于中原局,成立新的华中局,任命少奇同志为华中局书记。由于饶漱石原来在东南局就是副书记(东南局书记是项英),所以在新的华中局里,饶漱石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在华中,饶漱石作为副书记,在政权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从1941年10月起,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多次发电报,要调少奇同志回中央工作。可少奇同志是华中党、政、军领导核心,既是华中局书记,又是新四军政委、军分会书记,工作安排不好很难离开。所以去延安的事一直拖了好几个月,直到1942年3月才动身。其中最慎重的一件事就是领导班子的安排。少奇同志为此反复考虑,找干部征求意见,向中央请示,最后决定:他走后由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由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并继续代理新四军军长。少奇临走前还专门召集华中局、新四军的负责同志谈话,郑重交待,今后华中局书记由饶漱石代理,但华中局的领导工作仍依靠陈毅。但少奇同志和饶漱石毕竟有过这么一段工作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一点,所以当饶漱石1953年到中央组织部后挑起事端,少奇同志找他谈话,批评他。但看来饶漱石没有听进去。1953年12月下旬,毛主席准备去杭州休假和主持起草宪法。临走前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提议在他外出期间由少奇同志代理主持中央工作。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少奇同志提出由书记处的同志轮流负责。其他同志都同意仍由少奇同志主持,只有高岗坚持说:“轮流吧,搞轮流好。”这就把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暴露出来了。1954年2月6日,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召开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少奇同志主持会议。会上进一步揭露和批判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我记得会议期间,少奇同志和毛主席用热线电话直接联系。在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根据毛主席来电指示,少奇和周总理、小平同志一起,找高岗谈话,一方面当面批评他,一方面挽救他。连着谈了两次。也找饶漱石谈了。四中全会后,为了彻底查清高岗、饶漱石的反党阴谋活动,中共中央书记处分别召开了高岗问题座谈会、饶漱石问题座谈会,揭发和查证了他们搞阴谋的大量事实。高岗见阴谋败露,大势已去,在东交民巷8号住处自杀。第一次是他自己触电,没有死。第二次是8月17日,他服了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高岗死后,毛主席亲自草拟电报,将这件事通报苏联。黄峥:1955年3月,党中央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报告中说:“高岗的全部活动是为着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可他是一个阴谋家,而阴谋是见不得太阳的,因此他故意装成好像他并没有反对毛泽东同志,而只是反对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等人。他懂得过早地反对毛泽东同志,是对他的阴谋不利的。他认定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是他为了夺取权力必须首先冲破的主要障碍。按照他的打算,如果从党中央和政府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两个亲密战友而由他自己代替他们的地位,那么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也就可以更进一步公开反对毛泽东同志了。大家知道,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的最优秀的、久经考验的领导者,他们多年来就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并担任着党中央的重要领导工作。毛泽东同志不在中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是委托刘少奇同志代理中央主席的职务的,这就是为什么高岗在攻击中央书记处和整个中央的工作时特别集中地攻击刘少奇同志的缘故。”代表大会最后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将高岗、饶漱石开除党籍并撤销了他们党内外的一切职务。王光美:高岗原来经常在家里举办舞会,影响很不好。这种行为在处理高饶事件中遭到了批评。但也提出一个问题:高级干部之间除了开会、工作,能不能比较随意地相处接触呢?这期间也有同志给少奇提意见,说他接触人不够广泛,和同志交往少,干部有重要事才来找他汇报,小事就不来了。少奇很重视这个意见,为此专门找小平同志商量,说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或者提供一个场所,让高级干部们能休息休息、活动活动,又能比较随意地接触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小平同志也很同意。这样,就在中南海北侧的文津街建了个干部俱乐部。俱乐部建起来后,小平同志去得多一些,毛主席、周总理都去过,但少奇一直没去。刘少奇、王光美和孩子们在北戴河(1954年8月)。
关于高饶事件(2)
少奇当选全国人大首任委员长王光美:高饶事件解决后,很快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幕的时间是1954年9月15日。那时还没有人民大会堂,会议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开的。刘少奇、王光英在怀仁堂。
有一张少奇和我哥哥光英在一起的照片,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他俩在怀仁堂的走廊里说话,记者照下来的。这是惟一一张少奇和光英两人的合影。虽然这前后他们见过几次面,
但都没有合影留念。两人的工作都很忙,每次见面都很仓促,再说那时候人们照相很少,也想不到要留个影什么的。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毛主席致开幕词,少奇同志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整个会议开了将近两个星期,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听取了周恩来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大会闭幕的前一天,举行了选举。选举的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副委员长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