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这样猜测;所有的人——包括约德尔将军,都认为这份报告没有特殊的价值。这或许是由于他们不赞成因失宠而被解职的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对这一情报所持的意见,或许他们还想等形势来进行验证。
为抵御盟军登陆,各级指挥部门都为防御准备工作作了不懈的努力。虽然他们认识到此次作战关系到战争的胜负,但他们的准备工作水平,也不能不与德国军事潜力在第5 个战争年头里出现的严重缺陷相适应。为了保障其他战场,希特勒不顾现实,多次横加干预命令:“利用各军兵种的火力,阻止敌人从海上或空中实施登陆。。把他们消灭在水上、沙滩或空降地域”。
然而,参加作战的部队都是未经战火锻炼的、大部由上年纪的老兵拼凑起来的、装备较差的“本地”部队。即使是那些准备在海岸和沙滩防御失利时首先投入反突击的摩托化师和坦克师,也大部都缺少战斗经验。在总共这10 个师中,有4 个直到6 月5 日还没有作好战斗准备,因为陆军总参谋部将它们从东线调来时,已经跚跚来迟。
空军的情况更是不妙。按原计划,为数不多的空军增援部队应在盟军开始登陆时飞往西线,但敌方充分利用了自己占有的绝对空中优势,夺取了制空权,使德军计划无法实施。到6 月5 日敌人空军彻底摧毁了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下游的所有桥梁,从而切断了作战地域与外界的全部联系;此外,盟军长时间使德军无法实施侦察,使在英国列岛前方的部队集结地区、港口和船只停泊区域,未遭德军一次空袭。
另外,德军没有想到,即使能够发现驶来的敌方登陆舰队,德国空军和力量单薄的海军,也至多能进行“针刺”一般的攻击,对盟军来说无异于嬉戏。
究其原因,大概是认为德军当年的优势丝毫未减,不论是德国大本营还是西线高级指挥机构都深信,敌人的登陆无论如何也是能够粉碎的。
然而,战斗一开始就不妙。
象往常一样,大本营分几部分设在贝希特斯加登。6 月6 日凌晨3 时,西线总司令部的第一份关于敌人强大兵力在诺曼底空降的报告送到了大本营。设在施特鲁布兵营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顿时忙碌起来。一系列重要报告,不断由“西部集群”的参谋们那里,通过电话传送到“小总理府”约德尔的副官处。大约清晨6 时许,西线总司令部参谋长布卢门特里特将军,首次向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报告了形势概况。他说,一切迹象表明,登陆已经开始,登陆地点显然是在诺曼底。因此,他以其总司令冯·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名义请求:让由4 个摩托化师和担克师组成的所谓“统帅部预备队”,从待机地域向登陆前线开进。
对于最高统帅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决策,瓦利蒙特立即通过电话与约德尔取得了联系,并得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对这个情报了如指掌,可是对于盟军已在此时此地开始登陆之说仍不足为信。他认为,现在还远没有到把最后的预备队放手的时候,而是命令西线总司令部必须首先尽一切努力,依靠B 军团军群的兵力,控制局势。直到此时,他还在怀疑,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是不是声东击西的佯攻,以主力掩护其在海峡最窄处的主攻。
由于约德尔将军未请示希特勒,自作主张地作出了这一决定,才引起了有史以来对“国防军统帅部”最强烈的指责:德国在诺曼底的失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首先归咎于抱住“统帅部预备队”不放。
作者认为,这些指责是不正确的,也有些是张冠李戴了。试想,倘若这4 个师真是最高统帅的名符其实的预备队,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在前线指挥部还没有完全弄清情况之前,以及在盟军登陆艇尚未将部队送上岸之前,就将手中的王牌打出去与B 集团军群相比,国防军统帅部“在最初阶段下达战役指令”的可能性更小。
事实上,德军的指挥错误是根深蒂固的。本来,这4 个师是西线总司令的预备队。6 月6 日清晨,西线总司令部手中没有任何可以迅速调遣的部队。之所以宣布这几个师为“国防军统帅部预备队”,仅仅是希特勒插手指挥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如他一贯标榜的,能作出正确决断者,非他莫属。因此直到这时,西线总司令部在权限上仍然受到这种限制,也就几乎无法指望它在盟军登陆的最初时刻所提出的请求得到批准。希特勒的犹豫不决已众所周知,但当天14 时30 分,希特勒就根据尚“不成熟”的决心,将两个战斗力最强的装甲师拨给龙德施泰特指挥,使他大感意外。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对于判断整个事件具有决定性意义,即在这一天敌方所拥有的强大空中优势,使德军大部队不可能在昼间向作战地域纵深实施任何机动。如果能进行充分的侦察,各有关方面对谍报机关提供的情报又给予高度重视的话,德国大本营则可在6 月5 日晚定下决心,命庞大的预备队在夜暗的掩护下,向受威胁的海岸开进。那样,6 月6 日清晨至下午早些时候的延误也就显然无碍大局了。然而,同样清楚不过的是,就在盟军第一天以及以后造成的一系列不尽人意的战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兵力处于劣势,这是靠任何指挥艺术和军队的骁勇都无法弥补的。
对“国防军统帅部”的另一个强烈指责的是,空军兵力的加强丝毫不符合原来的许诺。对此也需要加以澄清。只要粗略地看一看空军的指挥状况,也至少会使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惊讶不已:在6 月16 日至7 日受命前往增援的空军兵团,只有原计划兵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30 架飞机中只有10 架能投入战斗。再加上空军向西转移过程中,由于敌方的袭扰和恶劣气候的影响,也损失残重。尽管德国空军已拥有第一批少量的“喷气式战斗机”——象火箭一样被希特勒称之为“惊人的武器”,但从登陆的第一天起,在故方出人意料的强大阵容面前,德国空军显得势单力薄,这比任何弊端都更加妨碍指挥和行动。
设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分为若干分部散布在各处,然而,谁也离不开谁,否则就无法工作——约德尔大将和他的副官们住在小总理府里;后来希特勒又搬到了“山间别墅”——整个上午他们都通过电话保持着联系。在此期间,一份份不再认为是佯攻的补充报告按踵而至,而且大多数都直接涉及到约德尔和西线总司令部参谋长之间关于是否让预备队投入战斗的问题。直至中午,才在通常的范围内举行形势讨论会。这一天,由于要在克莱斯海姆宫举行欢迎匈牙利贵宾进行国事访问的仪式,与会者从各个工作点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乘车来到这里。经常,都要向来宾大讲一通形势,这次由于在西线发生的事件,只是在紧挨大厅入口处的一个房间里向他们宣读了一份秘密的形势报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被西线这一重大事件所震撼,紧张地站在铺开的地图前面,等待着希特勒的到来,以及作出下一步的决定。结果却使人大失所望。象往常一样,希特勒象一个演员,面带轻松的微笑,摆出一付等待很久、最后终于找到了与对手算帐的机会的架式,来到地图前,操着浓重的奥地利地方口音,只说了几个字:“好吧,那就开始吧”。当他听取了敌方最新动向和己方行动的报告后,接着便向曾多年任匈牙利驻柏林武官、现新任匈牙利总理斯托亚伊将军为首的匈牙利客人,介绍当前形势。这种吹嘘德方力量。对“最后胜利”深信不疑的介绍实在令人作呕。在这个令人不快的一天里,涉及到领率机构的内容,可以在约德尔的日记里找到记载。他在1944 年6 月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指他自己的参谋部),为什么还不命令第189 预备役师投入战斗?为什么还不命令党卫队第2 装甲师接近敌人?——从6 月12 日起,将由第34 步兵师代替第277 步兵师。”
仅从这几行字,便可略见一斑。
当天,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派一位年轻的总参谋部军官到诺曼底战区充任联络官。与此同时,摆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面前的问题是,鉴于形势的发展,是否还应该承担前一天他自愿申请的任务,即:赴意大利,亲自视察“亚平宁阵地”的构筑情况,为这一战区的指挥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因为约德尔也认为,罗马失陷后,德军不能再按照希特勒最初的命令行事,而应立即撤到亚平宁阵地,在那里重新转入防御。经约德尔进一步向希特勒询问,希特勒允许瓦利蒙特的此次视察。随后,瓦利蒙特不顾西线的紧张局势,于6 月7 日清晨,踏上西去的旅程,计划于12 日返回贝希特斯加登。
假如谁想在约德尔这一时期的日记中,找出大本营对西线局势作出的慎审思考和重大决策的蛛丝马迹,即是徒劳的。日记上记的都是克里特岛指挥官的报告,是些反坦克炮和岸炮兵连的数量及部署,甚至还有遥远小岛上个
别步兵连的行动,其他就是希特勒的评论。日记里还记有一份施图登特将军关于“伞兵集团军”的组建的报告,以及6 月12 日一些琐事的记录——其中有一处是对一位总参谋部军官表示不满的评论,希特勒发现这个军官是原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女婿——这些与西线局势根本没有什么重要联系。无论从约德尔身上,还是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战时日志中,都可以表明——从领率机构的角度看——在抵御盟军登陆作战的第一阶段的企图,即把敌人消灭在海岸和滩头上,阻止敌人发挥其优势的企图,在6 月9 日晚以前已宣告失败了。还有一点至少也清楚了,即从此刻起,问题是不仅要增派新的加强兵力,而且要进一步确定今后作战指挥的基本原则。
这两项任务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受着领导层对下一步敌情判断结果的决定性影响。德军领率机构以及西线总司令部和隆美尔元帅现在一直认为,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不再是声东击西的诡计,近期内敌人还会越过英吉利海峡发起第二次攻击。除此之外,希特勒对布列塔尼半岛也十分关注,他认为这个半岛同法国地中海岸一样会受到敌人的威胁。
只有隆美尔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不包括它的参谋长——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必须携手共济,顶风冒险,集中一切可能的兵力,对先期登陆之敌给予迅雷不及掩耳的迎头痛击。这就是说,将驻扎在附近的第15 集团军,从海峡沿岸运往诺曼底,并与在短期内从法国其他地区集中起来的部队一起,发动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反击。
希特勒没有准备实施如此大胆果敢的指挥。相反,他却不允许削弱第15集团军的兵力。由于所有增援部队,要在数日甚至数周之后才能到达指定地点,因此,最高统帅仍坚持他原来的决定,即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依靠现有的兵力,收复漫长的诺曼底海岸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象当时在安齐奥一内图诺那样,对敌人强大的登陆场实施局部有限的攻击,企图“各个击破,”将不会有多大意义。因此,首先应当将装甲部队及其他现有兵力集中使用,组成坚强的防御。为此,希特勒企图将这个积极防御的重点放在卡昂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