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太过于小看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对象来评价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低估自己。性格较内向的人,一般愿意接受他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意接受他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做往往产生和加重自卑感。
  2.消极的思想影响了自信。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感。
  3.受挫折的原因。
  部分人神经过程在感受性高但是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工作单位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因此,就会形成人格障碍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
  治疗方法
  对回避型人格障碍须及时的治疗,只有这样才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着:
  1.消除自卑感。
  (1)正确看待自己。形成自卑感的主要因素就是把自己看得太低,所以想要消除自卑心理,必须重新认识自我。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正确正确评价自我,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有些人总是把自卑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所以而感到悲观失望。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这不但不利于消除自卑心理,而且还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份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这就是自卑的优点,这不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使他们明白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些优点可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打下消除自卑心理的基础。
  (3)进行积极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自己在信心不足时,不妨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所以,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第一星期,每天与身边的人聊天十分钟。第二星期,每天与身边的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并试着与陌生人交谈。
  一般来说,以上叙述的任务看似轻松,但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觉得很难,并无聊,但你只要能够坚持,那么自卑的心理障碍自然就会消失。
6.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自疗
  癔症型人格被心理学家称为表演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心理发育不成熟,特别情感方面更加明显。这种人格的人具有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大多数年龄都在25岁以上。
  癔症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素,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惩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此外,有癔症型人格障碍的人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这就是此类型人格产生的主要因素。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有浓厚的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的表现往往过分夸张和做作,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重。
  3.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4.达自我目的不择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我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则不顾他人的利益与需要。
  2.有强的暗示性与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5.感情善变。这类人有丰富的情感,热情有余,但往往不会维持长久;情绪炽热,但不深,所以他们的感情往往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另外,这类人的性心理发育不是很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来诱惑或勾引他人。
  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定为以下项目中的症状;
  1.表情十分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3.暗示性高,总是很容易使别人受影响。
  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7.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8.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一般来说,患这种疾病的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但这并不能保证这类人完全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还有可能发生癔病症状。
  发病原因
  之所以会发生癔症型人格障碍,大多都遗传因素、个性特征有关,可概括为:在某种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病,就可在躯体疾病基础上发病:
  1.遗传因素:国外资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症发生率为1.7%~7.3%,较一般居民高。女性一极亲属中发生率为20%。可见,大多此类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2.精神因素:大多数由于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也可因长久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造成的。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
  3.病态人格:癔症性病态人格是指癔症病人的情绪与性格表现,这种病态人格特征于病后显得更加突出:
  (1)高度自我显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
  (2)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当时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示。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则易受暗示。
  (3)高度情感性:平时情绪偏向幼稚、易波动、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带有夸张性的色彩,对人或事也是易感情用事。
  (4)丰富幻想性: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实现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
  4.躯体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对此类疾病不可长久地拖延,要及时地治疗,或许还能够找回以往的健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治疗:
  1.提高患者的认识,帮助其了解人格中的缺陷。
  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加重病情的变化。
  2.将其缺点变成优点。刚才已说过,癔症型人格患者具有某种艺术表演才能,所以,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所以,患有此类症状的人,不妨将自身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为自己表演艺术找一条很好的出路。
  3.对自己的情绪,要加以调整。
  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往往使别人不能坦然接受。因此,想要改变此种人格,首先就要做到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另外,还要请朋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自己,或让好友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应的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