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看本书1056b28—30、1063b28。

 13

    形而上学。

    1。

    床,青铜不能自造象,这演变的原因只能求之于另一事物。找寻这个,就是找寻我们所说的第二原因①——动因。那些初作这类探索的人们,说宇宙“底层”

    出于一因,②颇为自得;有些人则虽已由这第二原因引起考虑,而却又象未能找到,而仍还执持于全宇宙在成坏论上是一个不变的“元一”

    ;于其它演化而论,亦复如此。

    ③(这种原始信念为初期哲学家共通的思想)。这就是他们所特有的观点。凡专主宇宙为元一的人们,除了巴门尼德以外,都未能找到这另一类原因,巴门尼德亦仅说在某种含义上,原因不只一,可有二。

    ④但那些主于多元素的人⑤比较可能涉及这第二原因,他们于冷热,于土木,均一例的作为元素;他们就认为火是能动的,而水、土等则列于被动类中。

    即便在杂说繁兴的时代,人们就已觉得这些,思想还未足阐明万物的创生,为了真理还得再探索我们上述的其次一项原因。

    事物在方生方存之际,或达其善,或成其美,总不能迳指如火如土以及其它类此之元素为使那些事物成其善美之原因,宇宙也不曾照这些思想家的想法而演化;若说或善或美,

    ①亚氏常将动因列为第三原因。这里因跟着上文述各家所主物因,列为第二。

    ②指米利都自然学派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547)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85—525)

    与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470)。

    ③指埃利亚学派(Eleatics)

    巴门尼德(Parmenides)

    等。

    ④参看第尔士编“残篇”

    8。

    ⑤似指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元前490—430)。

 14

    。

    21。形而上学

    并无所因,而只是些自发与偶然景象,这也不似真理。于是有人起来说,这由于“理性”

    ①——在动物中是这样,在全宇宙也一样。万物的秩序与安排皆出于这个原因,这么,他比他前人的虚谈确乎较为明朗。我们知道这明朗的主张出于阿那克萨哥拉,但据说克拉左美奈的赫尔摩底谟②更早发表过这种主张。这主张说明了这一原理:事物所由成其善美的原因,正是事物所由始其动变的原因。

    章 四人们或可推想希萧特,或其他如巴门尼德,是第一个找寻“情欲”

    这样一事物为现存万物的一个原理:因为希萧特在叙述宇宙创生时这样说:——“爱神是她计划成功的第一个神祇”。

    ③

    希萧特又说:——“最初是混沌其次是宽胸的大地,……

    在诸神中爱神位在前列“。

    ④

    这暗示在现存万物中最先必须有一个引致动变的原因,

    ①指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

    ;参看“残篇”

    12。又参看柏拉图“斐多”

    (Phaedo)

    97B,98B。之俗用字义,泛指心、意志、理、知等。

    阿那克萨哥拉所引用F H K I此字或译为“天心”

    ,或“自然之心”

    (mindofnature)

    ,兹译作“理性”。

    ②赫尔摩底谟(Hermotimus)

    生卒年月不详,传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师博。

    ③见于“残篇”

    13。

    “她”

    当指亚英洛第忒(Aphrodite,金星,据辛伯里丘[SimLpli-cius],盛年约公元533年)。希萧特(Hesiod)

    ,盛年约公元前776年。

    ④见希萧特“原神”

    (Theogony)

    16—120。

 15

    形而上学。

    31。

    而后事物得以结集。

    这些思想家们谁先提出这个道理,让我们以后再加考定①。但大家可以看到自然间种种形式往往包涵着相对的性质——不仅有齐整与美丽,还有杂乱与丑陋,而坏的事物常多于好的,不漂亮的常多于漂亮的,——于是另一个思想家引进了“友”

    与“斗”

    作为这两系列不同素质的各别原因。我们倘跟踪恩培多克勒②的观点,了彻其嗫嚅的词意,照他的实义来解释事物,则我们当可确言友〈爱〉为众善之因,而斗〈憎〉乃众恶之因。这样,我们若说恩培多克勒提出了(或是第一个提出了)

    “众善出于本善,众恶出于本恶”

    的善恶二因为世间第一原理,当不为误。

    我们在“论自然”

    ③中所曾辩明的四因之二,——物因与动因——这些思想家虽已有所领会,却还是阴晦而不透彻的;那些论辩象未经训练的拳术家之行动,他们绕转对手的周遭,有时出击,也表现了好身手,但总不能算高明的拳术,这些思想家也与此相似,于他们自己所说的道理未必湛熟;因为,他们一般并不引用,或者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引用,自己所说的原因。阿那克萨哥拉引用了“理性”

    作为创世的机括④,可是他平常总不用理性而用别的原因来解答问题,只在辞穷语尽,无可

    ①后文未见此“考定”。

    ②“物学”

    卷四中亦述及恩培多克勒的两仪思想。参看第尔士编“残篇”

    17,25。恩培多克勒之“友爱”

    (ρω)

    异于上文希萧特所举“情爱”

    (ψια)

    ,而与柏拉图E I M“会语”

    所畅论之“友爱”

    相同,兼有仁爱、情爱、友爱之意。

    ③“论自然”

    即“物学”

    ,指卷二章三与七。

    ④“劳伦丁A抄本”

    (LaurentianMSS。)

    多一短语,引悲剧中常出现天神以扭转剧情或解决艰难。贝刻尔本未有此短语。

 16

    。

    41。形而上学

    奈何的时候,他才提示“理性”。

    ①恩培多克勒于自己所主张的原因,虽或引用稍广,亦不充分,而且在引用时也不能免于祇牾。至少,他曾在好些地方将“友”

    用作事物离散的原因,将“斗”

    用作事物结合的原因。

    如说宇宙万物由憎斗而解体,还原为各个元素,那么从另一方面看来,火即由此而重复集结在一起了,其它元素亦然;它们倘又因友爱而重聚为万物时,那几个元素集团该又分散到各物中去了。

    与他的前人比较,恩培多克勒该是第一个将动因分为相异而相对的两个来源。

    他也是第一个主于物质元素有四;可是他实际上,往往将四元素当作两元素,把火列在一边,土、气、水作为同类性质,列在相反的一边。我们可以在研究他的诗句②时,看到他这些意绪。这一位哲学家所讲的原理就是这样,其数则或为四或为二。

    留基伯与他的同门德谟克利特以“空”

    与“实”

    为元素,他们举“实”

    为“是”

    ,举“空”

    为“无是”

    :他们并谓是即不离于无是,故当空不逾实,实不逾空;③他们以此为万有的物因。

    那些以万物出于同一底层物质的变化的人认为“疎”

    与“密”

    为变化

    ①参看柏拉图“斐多”

    98BC,“法律”

    967B-D。

    ②参看“残篇”

    62。

    ③留基伯(Leucipus,盛年约公元前460)

    与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370)

    之空实论大意如此:如一立体六面,六面内为实,其外为空,然吾人试想其以空围实耶,以实围空耶,面内为空耶,面外为空耶,亚氏于留基伯及德谟克利特原子理论在“成坏论”

    卷一,“说天”

    卷一、卷三,“物学”

    卷八一再涉及。

 17

    形而上学。

    51。

    之本,他们同样认为在元素上的诸差异①引致其它各种的质变。他们说这些差异有三:形状,秩序,位置。他们说一切“实是”

    只因韻律,接触②,与趋向三者之异遂成千差万别;韻律即形状,接触即秩序,趋向即位置;例如A与N形状相异,AN与NA秩序相异,Z与N位置相异。至于动变的问题——事物从何而生动变?

    如何以成动变?——这些思想家,和其他的人一样,疎懒地略去了。

    关于这两因,早期哲学家的研究似乎就发展到这里。

    章 五在这些哲学家以前及同时,素以数学领先的所谓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但促进了数学研究,而且是沉浸在数学之中的,他们认为“数”

    乃万物之原。

    在自然诸原理中第一是“数”

    理,他们见到许多事物的生成与存在,与其归之于火,或土或水,毋宁归之于数。

    数值之变可以成“道义”

    ,可以成“魂魄”

    ,可以成“理性”

    ,可以成“机会”

    ——相似地,万物皆可以数来说明。

    ③他们又见到了音律的变化与比例可由数来计算,——因此,他们想到自然间万物似乎莫不可由数范成,数遂为自然间的第一义;他们认为数的要素即万物的要素,而全宇宙也是一数,并应是

    ①“诸差异”

    (διαψρ)

    系指各元素中“原子”

    (αμα)

    形状、秩序与位置之G H I H I G H差巽。

    ②διαθ,亚斯克来比注释谓非雅典文,为德谟克利特的阿布德拉E K(Abdera)

    方言,义为“相互触及”。

    ③亚历山大诠疏: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四为二之乘方,取其方意为“道义”

    之值。灵魂或理性,其数为一。

    “机会”

    之数为七。又可参看第尔士编“残篇”

    ,卷一,303,15—19。

 18

    。

    61。形而上学

    一个乐调。

    他们将事物之可以数与音律为表征者收集起来,加以编排,使宇宙的各部分符合于一个完整秩序;在那里发现有罅隙,他们就为之补缀,俾能自圆其说。

    例如10被认为是数之全终,宇宙的全数亦应为10,天体之总数亦应为10,但可见的天体却只有9个,于是他们造为“对地”

    ——第十个天体——来凑足成数。

    ①我们曾在别篇②更详明地讨论过这些问题。

    我们重温这些思想家的目的是想看一看他们所举诸原理与我们所说绪原因或有所符合。这些思想家,明显地,认为数就是宇宙万有之物质,其变化其常态皆出于数;而数的要素则为“奇”

    “偶”

    ,奇数有限,偶数无限;“元一”

    衍于奇偶(元一可为奇,亦可成偶)

    ,③而列数出于元一;如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