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苓目’露饮中石膏、滑石、寒水石这三个药都是太寒,整
个用量也占了其他药物的一倍以上,所以用来治疗夏天既受了
暑热,里边又有寒水的病症。这里说的寒水指饮冷,是进食生
冷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同名的方子出白《儒门事亲》,与
此桂苓甘露饮有~点不同。前者讲脉虚水逆,后者是烦渴欲
饮,水人即吐。这里顺便讲一下,烦渴欲饮、水^即吐的渴.
k下篇各  论
不是真渴,而是由于水潴留了,不能气化。水不得气化…律液
不得上潮,导致了口渴。所以渴还有这样一种因素,不要见了
渴,就诊断为热。固此,《懦门事亲》的桂苓甘露散中,把三
个石类药的用量都减少了.还加上了人参、葛根等。
,代妻曼惑曩鼬.,
    潸暑蓝屯砺
    (《温热经纬》)
    【组成l西洋参‘魂)石斛(150麦冬(0g)黄连(0g)
竹叶(0g)荷梗(15自)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
瓜翠衣(3幢)(原书不著分量)
    【用法】水煎服(原方无用法)。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l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
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方解】在临席上常用的是这个清暑益气汤。由于暑热所
伤,气虚得更厉害了。实际上气虚与人的年龄、体质都有关
系,当然与暑热的程度也有关系。从症状上来看,有身热、汗
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而儆言。懒言是中气虚的特征,是
肺脾气虚。还可以见到小便短赤,这是因为内热津伤。暑热通
于心,心与小肠相衷里,所阻心热盛了,就穆热于小肠,这与
导赤散的病机是一样的。但尽管是一个病机,治法有所不同。
暑热在里时,除了小便短赤以外,还可以见到气虚证,用药的
区别就在这里。
    清暑益气扬用了西洋参、麦冬、石斛,知母.这些都是清
热养阴的药物。先谈一谈西洋参。西洋参的生津、养阴的作用





井j







稿
下篇各  论一
较强,补气的作用不大。它补气的作用不如生晒参,但生津、
养阴的作用比生晒参强。在应用西洋参的隔时使用甘草、粳
米,都是为了女口重补气的作用,补养中气。从这个角度着,有
些像白虎汤,可是没用石膏。因此可以认识到,暑热伤人的特
点是气津两伤。
    清暑益气汤里用了黄连和竹叶。黄连是泻心的,竹叶也是
清心除烦的。这是治疗暑病的一个特点,清心除蝮。方中利小
便的药物用的是竹叶和西瓜翠表。俗话讲,西瓜是天生的自虎
汤,但是用以清热时,着重使用外她的青皮。瓜皮比瓜心清暑
豹力量要强,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可以祛暑利小便。
    荷梗在这里的作用是清和中焦之气。因为整个荷叶的特征
是轻清而升,可以升发^体的阳气。但是它的用嵇有几个区
别。鲜荷叶可以靖热祛暑,气睐芳香,具有透的作用。荷梗着
重于治中焦,理气升清,没有透邪的作用。
    清暑益气汤中虽然没有利小便的药,但与刚才讲的导赤散
道理相同。热在心时,用黄连去泻心。何况本方还配伍了一些
生滓、养阴和益气的药。热去以后,小肠的气化就通利了。小
肠通利后,小便短赤也就自然解除了。
    清暑益气畅在临床应用肘,可以加减变化。例如出汗太
多,不仅见懒言,而且气短,可以加五昧子,方中有西洋参、
麦冬,再加上五味子,就近似生脉敛。小便如果太困难,可以
加精石。滑石和甘草合起来就是六一散了,既可清暑,卫可利
小便。但要注意,清暑益气汤证不夹湿,这个方子治伤暑。不
是治暑湿。如果见到舌苔自腻是有湿或痰滞,见到舌苔自滑是
有寒,就不宜用本方。清暑益气汤证的身热汗多是不恶寒的,
没有恶睾的现象就用不着解表。如果有恶寒的现象,那就得加
一点辛凉透表的药.豫刚才介绍的鸡苏散,或者是薄荷。或者
是青蒿都行,以祛暑解表。
    李东垣也有一个清暑益气汤。选个清暑益气汤证,既有
L下篇各  论
暑。又有湿,属于气虚湿热所伤,这里指的热,就是署,所“
方中有补气的药,有化湿的药,有清热的药.主要用于治疗气
虚伤暑证,央湿不甚,表现为舌苔薄腻,用这十方子还挺好。
而且可眦根据症状进行适当地加减。如果气虚不重,可吼不用
五昧子。因为五味于是收敛的,在使用麦冬、人参的时候,五
昧子的酸敛可能把湿邪留在体内。靖暑时着重要注意的是在祛
暑、祛热时,用凉药而不留湿。
    刚才的王氏清暑益气汤用了石解,在舌红t首薄时可队用
鲜石斛。如果舌苔薄白,就用川石斛,而且是干的。
    化湿的时候,辛燥的药还要少用,因为暑证时已经太热伤
气,已经津伤,气津两虚了,再用过多的辛燥药,容易更加伤
气、伤津,配伍不好还能助长暑热。
    以上讲了基本的原则,临床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
化。














下篇备  论一
    温里剂是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
作用,用来治疔里寒证的方剂,是一种温法。里寒与表寒有区
别,表寒用辛温解衷法,温里别首先点出一个“里”字。但是
要与泻下剂里的温下相区别,这里指的是寒邪,不是指治寒
积、寒实,使之从下雨出。
    现在讲一下人为什么容易得寒病,得寒病以后会怎么样。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内经》土讲,“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
热”,还有“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所以里寒证的产生,
与人体的阳气盛衰是有关系的。里寒发生,就说明了阳气不
足,寒证越重.阳气越不足,所以治疗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原
则,“寒者热之,清者温之,衰者补之”}“寒淫于内.治以甘
热”,所以治寒以温、以热为主,当阳气衰的时候才朴,与
。虚则补之”不完全同。
    从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人体的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内经》
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雨不彰”。所以阳气
不能伤。阳气在人体内是阳生阴长,它不仅代表着阳气不能
伤,而且位置要在上,要在它的正常位置。所以清浊相干,阳
在阴位t都能使人的寿命夭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温里剂
在治疗里寒证的时候,意义相当太,特别是在回阳救急的时
候。因为在自口个时候,阴盛阳徽,亡阳之变在俄顷之间,更加
危险。
    温中祛寒时,由于阳气还没有大虚,里寒还没有到极点,
所以有时证候显得不严重,这也和所涉及的脏腑有关。我们讲
的温中祛寒,是以中焦脾胃之阳为主.而作为回阳救逆所适应
L下篇各  论
的证候,是指心肾之阳大伤,叉被阴寒所逼,亡阳在即。可以
看出,心与肾,一个是君主之官,一个为真阳之根本,所以到
这个程度的时候,证候就更加危急了。
    这里提出一个“辛咀润之”的问题。“热淫于内,冶以甘
热,佐Ⅸ苦辛,辛以润之,苦以坚之”,在中药教材中,对有
些药也讲了这个问题。中药中体现“辛以润之”的治法时,可
“看到很多辛热的药物都兼能补精,如补骨脂、仙灵脾、蛇床
子、巴戟天。现在仅仅是提一提,将来在补益剂中再详细讲。
在这里着重解释温里祛寒治法中的辛以润之。困为这句话用在
温里祛皋治祛中容易产生疑问。原因在于辛味本来不是用来润
的,辛是用来傲的,但当下焦虚寒的时候,水不化气,明不得
阳,就成为寒水、死水、郛水,这种水不但没有润的作用,相
反是一种病掠,应该祛除。祛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利小便,
一个就是通过温化的办法,温暖命门之火,助长下焦的气化.
使阳气蒸永化气,水只有蒸化为气以后,才能够起到润的作
用。所以中医有好多话是非常拗口的。气是怎么来的呢,是燕
水化气而来,阳蒸阴化而为气,气中就有水,两者是密不可分
的,就像刚才讲到的津不上潮的口渴、咽干,这比较好鉴别。
但是阴虚的咽干,或者阳虚的咽干,是由于气不上潮、水不化
气造成的,要联系其他的症状进行辨别。这涉及到下面要介绍
的“回阳救逆”为什么要反佐这个问题,只有把道理弄清楚
了,才能知道如何来反佐和为什
    总结温里剂的分类与临床的意义。分类的原因是由于病变
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所出现的症状也就不同,所以温量剂
有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之分。寒邪伤人后,根据所伤的程度,
分为温阳和朴阳两个级别,但并不是说只要阳伤丁就得补阳.
阳伤程度轻的温阳即可使阳气恢复。从部位来看,温阳的病位
在中焦,是温脾胃之阳,而到了回阳的时候,是圆心肾之阳。
    在用药时需注意三点。第一点,区别寒热的真假,就是真













稿
下篇各  论一
热假寒和真寒假热。不要见到热深肤深也用热药,这就六带。
在真寒假热的时候。比如阳虚而见炳躁,就是出现了假热的现
象;再如身上发热,躁动不安,反不恶寒,这也是虚阳外越出
觋假热的现象,这些问题都要注意。第_Ⅲ是病与药要相当。要
知道有多少寒,寒在哪个地方,即部位要相当,用药量要相
当,最后一个问题,用药要缓和。越是阳气虚的时候,越是在
用温阳的药回阳教逆的时候,越要注意,既要大量,叉要缓
和,即所谓甘以缓之,将来讲几个方子。拿出来一比较就知道
了。过分的使用辛热回阳之品,有时反而促使了阳气的散先。
出现戴阳、格阳、浮阳外越。所以说辛热过头了,反而起不到
回阳的作用。再一十就是要注意因时、困人、困地而制宜。比
如年轻人,本来相火就旺,虽然确有里寒证。用辛热药也要慎
重。太热天用辛热药也要注意,夏天用热药与冬天用热药的量
不同,过头了不行。“因地”就是说有的地方干燥,有的地方
潮湿,潮湿的地方,辛热的用量太一点还好,干燥的地方就要
注意,用量不可过头。还有生活习惯的问题,在西南,不仅地
湿,人都善于吃辣的.有的还爱吃附子,这些地方辛热药的用
量都比一般人的用量大。
    下面谈~诚温中祛寒。由于中焦虚寒,阳气不足,所吼四
破不温,脉缓、迟、紧,若有气虚,脉就濡弱或是大而无力,
舌苔当然是自的。
    理中克
    (《伤寒论》)
f组成】  人参(6g)干姜(5g)甘草£(6g)  自术(9g)§=目
l_f
L下篇各  论
    【用法】上四昧,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以沸汤数台,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
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
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
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
青,还用术;悸者,朋茯苓二两;渴若得水者,加术,足前成
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颐,饮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