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在《韩非子》特别提到以荒淫奢侈闻名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则恰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不过《札记》上说:“羹之有菜者用祛,其无菜者不用梜。”而从造字法来看,“梜从木”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木头筷子。回想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还是可能的。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才普遍使用筷子。后来,“箸”又演变为“筷”,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饭时离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后来为了和常说的“快”区分开来,便加上了竹子头。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
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
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这种声音确实有些让人振聋发聩,不过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却有失科学了,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叉种类较多,属于专用工具,但由于这种“专”往往表现出“大巧若拙”而被国人忽视。回到餐桌上,也许应对炖得稀烂的黄豆猪蹄,筷子还能游刃有余,一旦碰上牛排,恐怕筷子就要自惭形秽了,刀叉这时表现出它们的专业特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筷子和刀叉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很难得出结论。不过关于使用筷子更有利锻炼思维能力的说法却着实有科学依据。科学家们曾从生理学的观点对筷子提出一项研究成果,认定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让人动作灵活、思维敏捷。而筷子中暗藏科学原理也是毋庸置疑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时,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因为中国人进化了。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哲学思维。
两根竹子打天下,什么都能夹。
三大用餐方式中,
手抓是公论最原始的。
筷子和刀叉的先后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
中国人也是先有刀叉,再而发展为筷子的。
因为古人都用刀子割肉、切肉、片肉,
然后再用刀尖叉起来吃(只是没专门发明个叉子,但作用是大同小异的)
根据这种分析,
刀叉先进还是筷子超脱?
你说呢?
=
为什么钟表的指针从左向右转?
古时候人们没有钟表,只能靠太阳的高度来大致判断时间。后来人们发现阳光在一块大石头上慢慢移动,而且每天移动的位置都一样,于是他们在大石头上立了一根棍子,并他们在大石头上立了一根棍子,并在棍子周围刻了一些线,阳光走出哪条线上,就知道做工或吃饭的时间到了。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钟,叫日晷。
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日晷上阳光的影子也每天以棍子为中心向右旋转。后来人们根据日晷批示时间的方式发明了机械钟,用指针代替了阳光的影子。所以钟表指针也像阳光影子那样,从左向右转来批示时间。
=
为什么子弹头的直径比枪的口径大?
枪膛内有四条右旋的螺旋线,叫做膛线。凸起的膛线叫阳膛线;凹下的叫阴膛线。如果子弹头的直径与枪的口径相同,当子弹被装进弹膛后,在弹头壁与枪膛的阴膛线之间就形成了空隙。子弹一发射,一部分火药气体就会从这空隙中溜掉,这样子弹头尾部的压力就要减低,弹速不快,飞得不远。把弹头的直径做得比枪的口径大一点,火药气体才能充分地作用于弹头的底部,保证弹头在空中高速旋转向前飞行。
=
为什么自己胳肢自己不觉得痒?
人脑能提前意识到一些不重要的感觉,比如来自自身的触摸等,因此它就可以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一些更重要的外界接触上。而这一结论也就能对为什么人们胳肢自己时感觉不到痒的现象做出解释。
不被大脑重视的自我拍打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6月28日报道,在研究过程中,30名参与者用右手的一个手指,通过轻拍放置在左手一个手指上的装置去触碰左手那个手指,而该装置可以立即对这种拍打作用进行传递。在左手手指被拍打之前,这个由电脑控制的装置可以带来不同时间长短的延迟。而研究人员会使用另外一个按钮来引起外部产生的拍打。
根据接受该试验人员的讲述,在间隔的时间内,左手的感觉会较少集中在任何自我拍打可能自然发生的瞬间。
其关键之处即是,当人脑预见到了这种拍打时,而这种拍打又按照预期的发生,这时脑部对其注意的程度就减弱了。
对此,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UCL)神经学研究所的保罗·贝斯表示:“这一发现对‘脑部经常会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和将要收到的感觉进行预测’这个理论提供了支持。”
科学家剖析其中的原理
为什么我们的脑部会如此工作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其实,人们感官接收到的信息经常是有点“过时”的,这是因为从我们的手指、耳朵或者眼睛向脑部传导电信号是需要时间的。
贝斯说:“尽管这种延迟只有不到一秒的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已经长得足以产生任何牵涉到精确控制我们身体或是移动物体的事情,比如接住一个球等。”他还说:“通过把感官告诉我们的信息和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测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得到一幅显示目前自身身体状态及外界环境的精确画面。”
=
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不会倒?
自行车只有2个轮子,却为什么可以保持平衡呢?甚至,高手在骑车的时候,可以双手离开车把,任由车子向前走而不担心摔倒(但要担心前面呼啸而来的汽车)。物理学家拿出一个陀螺,放在地上转一下,并开始用鞭子使劲抽打它,随着陀螺越转越快,陀螺也像不倒翁一样,虽然只有一个尖着地,却左右摇摆而不肯倒下。这就是陀螺效应:旋转的物体有保持其旋转方向(旋转轴的方向)的惯性。
陀螺只有一个旋转方向,已经很稳定了。而自行车有2个轮子,显然自行车轮子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会使自行车更稳定。因此,骑车人撒开车把也不会倒下。
但遗憾的是,这并非一个合理的解释。
陀螺效应在保持自行车稳定中也许起到不可忽略的效果,但是,如果自行车单单凭借陀螺效应保持稳定,那么,初学者也应该在高速骑车时不会倒下。但是,2个陀螺似乎并不足以支撑骑车人重达几十公斤的身体的倾斜。刚学习骑车往往会摔得很惨。从另一个方面看,骑独轮车的杂技演员由于车速很低,甚至车轮完全停止转动,则基本无法依靠陀螺效应保持平衡。
自行车的平衡首先来自于骑车人腰部的肌肉。熟练的骑车人,其身体形成自动的条件反射,当自行车稍微倾斜倒下时,人的身体会感受到,腰部肌肉会自动动作,把身体拉向另一侧,形成的反向力矩促使车身抬起。我们学习骑自行车,也就是训练身体的肌肉完成这种条件反射,而一旦学会,这个控制回路就保持在小脑中,随时可以启用,许多年也不会忘记。
但是高速骑车时,会感觉车子比刚刚起步的时候稳定,这又是为什么呢?
自行车本身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