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只有这样做,才是生。   
  2万物草木如何得生?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枯槁。万物也是如此,柔脆则生,刚硬则死。 
  总而言之: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3老子说:追求“坚仞贤强”,这走的是死路;而追求柔弱微细,这走的是生路。兵强则不胜,这说的是人;木强则恒,这说的是万物。 
  所以,老子总结说,“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二,通行本问题: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1帛书本“坚仞贤强”,通行本改成坚强二字。 
  2通行本删掉曰字,删掉也字。 
  3帛书本“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通行本改成“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显见修改者错解了原本文义,才这样修改的 
  4帛书本“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通行本改成“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42(通行本第七十七章):天下之道,酉张弓者也。 
  〖经文——译文〗 
  天下之道, 
  (大道运行在天地间。这说的是道用), 
  酉张弓者也。 
  (就如同拉弓之人。酉:通犹)。 
  高者印之。 
  (人在上,弓要拉开的话,就需要向下印弓。印:做动词用,“下按”意)。 
  下者举之。 
  (人在下,弓要拉开,就需要向上举弓)。 
  有余者隥之。 
  (有余的,隥之,就是变狭,减损其余。隥:〈说文〉仰也。〈广韵〉都邓切,去嶝端。〈玉篇〉险阪也。显见,道德经中的隥字,有“狭窄”义,相对于益字,隥字可以理解成“减损”。因此,帛书乙本才修改成“线”字;通行本,在线字基础上参照益字,把线字修改成损字)。 
  不足者补之。 
  (不足的就要补之)。 
  故天之道,隥有余而益不足。 
  (因此,大道在天运行,有余的要减损之;而补不足的)。 
  人之道则不然,隥不足以奉有余。 
  (大道在人运行,则不是这样的,是减损不足的,用来献给有余的)。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 
  (谁能是有余后拿出来,奉献给天以补不足的人呢)? 
  唯又道者。 
  (唯有道的人!又:通有)。 
  是以圣人为而弗又, 
  (所以,圣人为而无为,也就是看上去是有为,实际则无为。又:通有), 
  成功而不居也。 
  (成功而不居功)。 
  若此,亓不欲见贤也。 
  (象这样的圣人,他是不欲显露其贤的。见:〈廣韻〉露也)。   
  【笔记】 
  一,本章核心:不得,圣人之行也。   
  二,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 
  老子说,道行天下,就如同拉开弓的“人”。这个比喻本身,透漏出道之本体:我也,心也。人在上的,弓要拉开的话,就需要向下印弓;人在下,弓要拉开,就需要向上举弓。万物运行在天地间,本来便是这样的,即上者令其下,下者令其上。“隥有余而益不足”,就是天道。 
  三,人之道,隥不足以奉有余。 
  大道在人,是减损不足的,用来献给有余的。三才之人,追求生生而拒死,高者还欲其高,这是违背天道的。   
  四,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 
  老子回答,也只有在道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为此,圣人为而无为,成功而弗居,守弱不争。圣人乃是奉于天者,其言其行符合天道。象这样的圣人是不欲显露其贤的。   
  五,通行本问题: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帛书本“天下之道,酉张弓者也”,通行本改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通行本把“天下之道”改成“天之道”,是注意到后文有“天之道”,前后照应。张弓,和张弓者,区别很大。 
  2帛书本“高者印之”,通行本把印字改成抑字,比原本好懂。 
  3帛书本“有余者隥之”,乙本把隥字改成线字;通行本改成损字。损字固然好,但隥字也能解通。 
  4帛书本“故天之道,隥有余而益不足”,通行本改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5帛书本“隥不足以奉有余”,通行本改成“损不足以奉有余”。都是隥字改动造成的。 
  6帛书本“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通行本改成“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比原文简练合理。 
  7帛书本“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成功而不居也。若此,亓不欲见贤也”。通行本改成“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3(通行本第七十八章):故柔胜刚,弱胜强。 
  〖经文——译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 
  (而攻坚,再强也没有胜过水的), 
  以亓无以易之也。 
  (因为水守弱不争,任谁都无从去治它。易:治。〈禮…檀弓〉易墓非古也。「裕А挂字^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疇。「裕А挂祝我病N蓿鹤秩⊥ㄐ斜尽2榧妆咀肿笸跤铱崴贫髯帧:笪乃形拮郑敬硕矗!
  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 
  (水能胜过刚,弱能胜过强。胜:字取通行本。乙本酷似左王,右啤去口), 
  天下莫弗知, 
  (天下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 
  而莫之能行也。 
  (但只能说,却不能去行)。 
  故圣人之言,线曰:(因此,圣人出言,细说如下。之:出。线:细。《说文》线,缕也。缕:一条一条地,详尽地。葛洪《抱朴子》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线曰和缕举,含义相同。甲乙本都酷似线繁体字。所以,暂时取线): 
  “受邦之莜,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 
  (一邦之莜,能受者,这是社稷主人;一邦之不详,能受者,这是天下之王。受:忍受。莜:取甲本。〈玉篇〉莜,草田器也)。   
  【笔记】 
  一,本章核心:守弱不争。依旧宣扬不得之德。   
  1水最柔弱,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因为水守弱不争,任谁都无从去治它。这告诉我们,柔胜刚,弱胜强。 
  2天下莫弗知,而莫之能行也。 
  谁肯学水?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个愿意守弱不争? 
  3关键是忍受。 
  故圣人出言,线曰也即细说守弱不争的不得之得:“受邦之莜,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 
  受字,是关键。要忍受。忍受柔弱,忍受低下。能忍受一身者,便是一身之主人;能忍受一村者,便是一村之主人;能忍受一邦者,便是一邦之主人;能忍受天下者,便是天下之主人。 
  老子说“受邦之莜,是胃社稷之主”。一人之莜,那种地位低下,身心劳苦,有多少人肯忍受呢?更何况一邦之莜,这不是常人所能受的。能够如此忍受弱小者,就是社稷之主。同理,“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   
  二,通行本问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1通行本删掉所有也字。 
  2帛书本“以亓无以易之也”。通行本删掉以字也字。 
  3帛书本“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通行本改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4帛书本“天下莫弗知,而莫之能行也”。通行本改成“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帛书本“故圣人之言,线曰”,通行本改成“是以圣人云”。 
  6帛书本“受邦之莜,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通行本改成“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莜,百姓受;不仅地位低下,而且劳心劳力。能受一邦之莜,那正是以百姓心为心,以天下为身,正是社稷之主。诟字,没有这样深刻含义。                    
44(通行本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经文——译文〗 
  正言若反。 
  (正言和不正言是一样的。敌对双方立场不一样,你认为正言,从对方看就是不正言。所以,言,是不可靠的)。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那么,敌对双方的大怨,想“讲和”,必然留有余怨。这样的“讲和”,怎么可以当成好的办法呢)? 
  是以圣右介。 
  (所以,解决大怨,圣人尊介为上,也即尊以甲兵防守为上。右:〈增韻〉人道尚右,以右爲尊。〈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裕А箮煿旁唬河乙嗌弦病=椋罕疽澹侯住R恢钟美捶郎淼奈淦鳎!
  而不以责于人。 
  (而不以介向他人索取。责:索取。〈吕氏春秋…慎行论〉往责于东邑)。 
  故有德司介, 
  (因此,有德的也就是无为的,掌管甲兵防守。无为也), 
  无德司彻。 
  (无德的也就是有为的,掌管甲兵剥取。有为也。彻: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彻:字取通行本。帛书本字上竹头,下左双立人右冬)。 
  夫天道无亲, 
  (天道没有亲疏之分), 
  恒与善人。 
  (永恒之道,赐予那些善于无为者。也就是说,善于无为不争的人,就能近道得道。善人:老子道德经中的善人,指“善于某某”的人。不同章节中,有不同含义。本章善人,指善于天道者,也即能做到无为者,也就是有德者)。   
  【笔记】 
  一,本章核心:要重积德,葆此道。以“不得”结束德经。   
  1言语靠不住,正言若反。 
  正言和不正言是一样的。敌对双方立场不一样,你认为正言,从对方看就是不正言;你认为是不正言,在对方看就是正言。各有各理。所以,言语是靠不住的。   
  2圣人“右介”。 
  和大怨,讲和,这是读书人第一能想到的。老子说,讲和是靠不住的,因为正言若反。讲和的话,就必然留有余怨。所以,圣人“右介”,也就是把甲兵防守尊为上策。但并不使用甲兵去夺取他人。在第七十一章,老子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芮尺”。拿出你的实力守护好自己,这就是圣人“和大怨”的无为之行。   
  3介,很重要。 
  无为固然重要,乃是重中之重。但在防守中,那个“介”也很重要,没有介,也即没有实力的话,一切都是乌有。所以,老子才一再强调,要“重积德”,在生活中,要“鄧之又鄧,以至于无”。只有这样,才能归根,归静,不盈,才能葆此道。   
  二,能想到离道是真正大怨,才是修行者。 
  大,道大,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