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鲁迅写作《略论》的另一重要原因。
1896年,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侵略机构福公司成立。1897年,刘鹗
(即《老残游记》的作者)被聘为华人经理。经由刘鹗的中介,帝国主义先
后掠夺了我国山西、河南等地的矿产开采权。在此之外,自1898年起,刘鹗
又与浙江官僚买办候选道高尔伊勾结,向帝国主义借款500万两,成立所谓
③
“宝昌公司”,企图为帝国主义攫取浙江矿产。1903年,这项卖国活动被
揭露,这就激起了我国、特别是浙江人民的巨大愤怒。
8月20日,《浙江潮》第6期发表《刘铁云欲卖浙江全省路矿乎》的时
评,指责刘鹗之流将国家矿产“暴于外人之膝下而跪献之”。
9月11日,《浙江潮》第7期发表《卖浙江全省路矿者非刘铁云一人也,
别有人也》一文,点出和刘鹗勾结在一起的还有“吾浙江之官”。
10月3日,在日本东京和横滨的全体浙江人士于东京上野联合召开了特
别同乡会,议决两事:一、致书国内,请浙江绅士责问高尔伊,令其废约;
二、揭告日报,声讨高尔伊盗卖矿产之罪,表示留东同人坚决不认之意。会
后,《浙江潮》第8期发表了《致高尔伊书》、《浙江人听者!卖我浙江矿
产者听者》等文,指出高尔伊“举亿万年无穷之宝藏以为献媚外人之贽见金,
图博他日一高等奴隶之位置,真是狗彘不食之徒”。文章号召浙江人民奋起
抗争,“断不能任断送吾侪祖宗坟墓、宗族聚居之一幅锦绣江山于高鼻红须
儿之手”。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浙江人士也发表了《为杭绅高尔伊盗卖四府矿产事
敬告全浙绅民启》,表示抗议。
鲁迅曾经参加了在东京上野召开的浙江特别同乡会,《中国地质略论》
就是在会后写作并发表的,文中所指“浙绅某”就是和刘鹗勾结在一起的高
尔伊。
值得指出的是: 《略论》的发表距大阪《朝日新闻》刊登揭露沙俄掠夺
我国东北矿产的消息只有9天,距浙江特别同乡会的召开只有7天,和《斯
巴达之魂》一样,鲁迅也是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迅速完稿的。
在 《略论》结尾,鲁迅说:“吾知豪侠之士,必有悢悢以思,奋袂而起
者矣。”《略论》发表后,东京中国留学生和上海、杭州等地掀起了规模更
大的护矿斗争热潮。
10月10日,陈叔通、孙翼中等浙江人士在西湖会议,对高尔伊进行了
①
面对面的斗争 。
10月12日、16日,上海《中外日报》发表《纪浙江矿务》、《论高尔
伊擅售浙矿事》等文,谴责高尔伊的卖国行为。
10月19月,上海《国民日日报》发表《恐怖时代》一文,严正声明:
“誓不容贼人擅卖我祖宗一片土。”
斗争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1905年,东京中国留学生还在召集会
③ 《外务部收候选道高尔伊禀(附合办章程)》,《矿务档》,1977 页。
① 《国民日日报》,1903 年10 月13 日。
… 56…
②
议,“筹议对付方法”。1906年,鲁迅则进一步与人合编《中国矿产志》
一书。在《征求资料广告》中,鲁迅等指出,近年来,护矿运动急遽发展,
“争条约,废合同,集资本,立公司”,“以求保存此命脉”,这是大好事。
为了进一步保护祖国矿产资源,“为吾国民后日开拓之助”,鲁迅等要求开
展广泛的调查工作:
惟望披阅是书者,念吾国宝藏之将亡,怜仆等才力之不逮……凡有知某省某地之矿产所在
③
者,或以报告,或以函牍,惠示仆等 。
鲁迅等特别提出,要着重调查,有无“外人垂涎”,以期引起国人注意,“不
④
致家藏货宝,为外人所攘夺” 。
护矿运动是近代反帝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质略论》
的写作情况表明,青年鲁迅是这一运动中的一员积极的战士。
继护矿运动之后,护路运动也在全国各地掀起,它们共同促进了辛亥革
命高潮的到来。
② 《警种日报》,1905 年3 月16 日。
③ 《中国矿产志》三版封底。
④ 马良:《〈中国矿产志〉序》。
… 57…
鲁迅早期的几篇作品和
《天义报》上署名“独应”的文章
1907年《天义报》11、12卷合刊上有篇文章,题为《论俄国革命与虚无
主义之别》,署名“独应”,内容是根据克鲁泡特金的《自叙传》,分析屠
格涅夫 《父与子》一书中的巴札洛夫形象,说明俄国革命源于“苛政未熄,
天灾流行,民困莫苏,丧乱遂亟”;文章并指出虚无主义和恐怖手段有别,
虚无党人不是“唯以喋血为快”的暴徒。文章说:“虚无党人一语,正译当
作虚无论者。始见于都介洛夫名著《父子》中,后遂通行,论者用为自号,
而政府则以统指畔人。欧亚之士,习闻讹言,亦遂信俄国扰乱悉虚无党所为,
致混虚无主义于恐怖手段,此大误也;是无异以哲学问题混入政治,如斯多
噶宗派之与共和主义,相去不知凡几矣。恐怖手段之作,每与时势相缘,应
时而生,已复寂灭,后或重现,亦不可知。盖纯为政界一时之现象,非如虚
无主义根于哲理,趋势所及,远被来纪也。”文章还分析了虚无主义产生的
社会根源:“俄国历世以来,家庭专制极重,盖以久用奴制,积习甚深,莫
可挽救,有虚无主义起,将冲决而悉破之。”
据周遐寿的 《鲁迅与日本社会主义者》一文所述,在日本留学时,鲁迅
曾嘱他将克鲁泡特金的《自叙传》节译出来,送给刘申叔,登在《天义报》
上;又据《知堂回想录》,周遐寿为《天义报》写稿时所用笔名为“独应”,
因此,本文应为周遐寿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跋:
且虚无主义纯为求诚之学,根于唯物论宗,为哲学之一枝,去伪振敝,其效至溥。近来吾
国人心虚伪凉薄极矣,自非进以灵明诚厚,乌能有济!而诸君子独喜妄言,至斥求诚之士子为
蠢物,中国流行军歌又有詈“印度、波兰马牛奴隶性”者。国人若犹可为,不应有此现象。
这里,有些观点和语言与鲁迅次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等文很相近。
如:《跋》谈到“求诚”,而鲁迅则表示:“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
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坟·摩罗诗力
说》)
又如《跋》批评“人心虚伪凉薄”,而鲁迅则说:“近世人生,每托平
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
(《坟·文化偏至论》)
再如《跋》批评中国流行军歌中的“印度、波兰马牛奴隶性”一语,而
鲁迅则说:“今试履中国之大衢,当有见军人蹀躞而过市者,张口作军歌,
痛斥印度波兰之奴性”。(《坟·摩罗诗力说》)后来,鲁迅进一步说:“其
时中国才征新军,在路上时常遇着几个军士,一面走,一面唱道: ‘印度波
兰马牛奴隶性……’我便觉得脸上和耳轮同时发热,背上渗出了许多汗。”
(《随感录》)
这种情况之所以形成,当然是由于此文是鲁迅“嘱”周遐寿“节译”的,
周遐寿听取过鲁迅的意见,甚至,鲁迅动笔修改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天义报》上还发表过“独应”的其他几篇文章,它们和鲁迅的同期作
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例一,在 《妇女选举权》一文的按语中,“独应”说:“顾比者女子为
学,仍以物质为宗,冤哉!” (留学生亦多营营于铁道工艺,嗟夫!是攘攘
者,皆杀吾族精神之虫害也夫!)
… 58…
例二,在《读书杂拾》(二)中,“独应”说:“中国比来,人多言学,
顾竞趋实质,凡有事物,非是以和用厚生、效可立待者,咸弃斥而不为,而
尤薄文艺,以为文章者乞食之学,而美术利细,弗轨矿若也。虽然,明达之
士于物质之足蚀精神亦既有知者,而或乃仍斥文章为小道,此故亦惑也。”
例三,在同文中,“独应”说:“实之为害,每至保其躯体而失其心灵,
虽欲及今药之,第吾观中国,比走孳孳于实业商工者众,窃深为寒心也。”
显然,上述三例和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所主张的“掊物质而张灵明”
的观点是一致的。
“独应”还有一篇文章,系有感于留日中国学生纷纷翻译“监狱学”一
类的书籍而发,中云:
顾吾适市,乃见有书累累,标志狱务,皆留学生之所为,抑又何耶?国人远适求学,不有
大愿,流连荒亡,及于殂落,斯亦已耳,何监狱之足道!
这不正是鲁迅的观点吗?《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就曾愤激地批判某些留日
中国学生不去“介绍”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有益的“新文化”,却热衷于翻
译所谓“守囹圄之术”!
在 《中国人之爱国》一文中,“独应”评介俄国诗人莱蒙托夫时说:
俄有勒孟埵夫,生为诗人,挚于爱国,顾其有情,在于草原浩荡,时见野花,农家朴素,
颇近太古,非如一般志士之为,盲从野爱,以血剑之数,为祖国光荣,如所谓 ‘兽性之爱国者’
也。
这同样是鲁迅的观点和语言。《摩罗诗力说》中,鲁迅说:“来尔孟多夫亦
甚爱国,顾绝异普式庚,不以武力若何,形其伟大。凡所眷爱,乃在乡村大
野,及村人之生活”。又介绍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观点说:“惟武力之恃
而狼籍人之自由,虽云爱国,顾为兽爱。”在《破恶声论》中,鲁迅也表达
过同样的思想,他激烈地批判那种依靠“甲兵剑戟”侵略他人,“喋喋为宗
国晖光”的所谓“爱国者”,斥之为“兽性爱国者”。
此外,“独应”对裴彖飞(裴多菲)的介绍和鲁迅也很相似。
1907年,鲁迅正和周遐寿一起读书,研究文艺,筹办《新生》杂志,因
而,在“独应”的文章中反映出鲁迅的某些思想和观点并不奇怪。此外,鲁
迅早年的著作有时用周遐寿的名义发表,因此上述文章中是否有部分出自鲁
迅手笔,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59…
“咸与维新”的来历
鲁迅的名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有一段话:“革命终于起来
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