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另类西安事变-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 序
  尽管,不能解释一系列自然现象,但是人类历史上,曾确确实实有过年代。在那年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确信地球是平(方)的,不是圆的。
  同样,尽管西安事变的起因是〃爱国抗日〃,与史实不符,且解答不了西安事变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但是目前海峡二岸,以及海外学者(几乎)都认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为了〃爱国抗日〃。'*注'
  笔者独排众议,正如当年科学家彻底否定,提出全新的那样;彻底否定了不能自圆其说的〃爱国抗日〃说,提出了能合情合理的解释西安事变研究中,一系列无法解释问题的全新看法。
  事实早已证实,国难家仇不能使是张学良矢志抗日,这是因为对张学良最具震撼力的国难家仇,并不是发生在西安事变前夕,而是发生在张学良仍在东北时,那时张学良目睹日寇在东北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甚至早在一九二八年,日军就惨杀他的父亲,如此奇耻大辱,尚且未能触动少年盛气的张,使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将领奋起抗日。张的不抵抗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在中日力量相差悬殊,以当时的中国军队,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当时世界上一流军队——-日军作战,必败无疑。对张学良这类军阀来说,如此睹搏,除了拼光他的全部家档外,他本人甚么好处也捞不到,正如他本人所说,是毫无意义的〃瓦碎〃。因而,既是像杀父之深仇,被赶出家园之巨恨,以及随后的不抵抗之奇耻。这样人间少有的〃强烈风爆〃袭击下,也丝毫未能动摇他不抵抗的决心,仍然不战於锦州、不战於一二八、不战於热河,〃疾风知劲草〃,张学良是最坚定的不〃瓦碎〃(不抵抗)主义者。到一九三六年,张好不容易找到西北这块远离日本人,可从此不再受日寇之气的好地方。并在平凉大兴土木,作久留计,正可重温昔日据地称雄美梦的时候,八年前的的淡淡记忆,怎能触动已步入中年的张学良呢?张真的有一腔热血的话,早就洒在东北,何须等到一九三六年。
  西安事变乞今仍是一个谜,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有人隐瞒了事实真相,但笔者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方法论的失误。发生在资讯已相当发达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且广为报导的西安事变,并不是资料太少,而是人们用了不严谨的的推理方式,推导出错误的结论。就以认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爱国抗日,所用的推理方法为例,人们竟认为张学良劫持自己祖国的元首与军队统帅的目的与动机,是事实早已证实,根本就不能激发张学良的国难家仇。
  诚然,国难家仇是拼死反抗的重要原因,但是人世间,既有〃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者;也有血海深仇,仍不思图报,而苟安偷生者。因而,深仇大恨,既不是产生抗暴行为的充分原因;也不是必要的原因。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爱国献身者,并不决定於深仇大恨。而主要决定於,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如遗传因子、家庭影响、生长环境、教育等。为了让人们看清西安事变的真相,将与张学良同年代的东北籍真正抗日英雄赵洪文国,与张学良做一比较:赵洪文国虽与日寇没有杀父之深仇,但真的有一腔爱国热血,就在张学良将他家在东北的数千万元资产,以及大量黄金和许多古董,悉数送给日军作军饷,连沈阳兵工厂也悉数给日寇的几乎同时,赵洪文国不仅变卖家产充作抗日经费,还带领全家抗日,为了国家的主权与民族的尊严,赵洪文国家族三十多个成员为国壮烈牺牲;相比张学良,尽管他自称与日寇有着〃杀父之深仇,夺家之大恨,且负不抵抗之奇耻〃,但张家巨大的家族成员中,从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到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的十四年抗战中,不但无一人敢於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军真刀真枪的拼杀,更不要洒血抗日疆场。相反,张家大公子张学良〃一枪未放,空国而逃千里〃;张家二公子张学铭,更在〃母亲送子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全民抗战中,投日叛国,出任日伪要职,这一无情的事实,清楚的证明:国难家仇,与爱国抗日,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少人无视此一基本事实,把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原因与结果,当成必然的逻辑规律,仅仅凭〃国难家仇〃,就得出张学良连劫持自己祖国的元首也是爱国抗日,这样既在理论上站不住脚;更完全背离事实的结论。用如此不严谨的推理方式,所推导出的结论,自然顾此失彼,不能自圆其说,致使西安事变成了疑团重重的历史之谜。
  在西安事变研究中,此类不严谨的推理方式,比比皆是,又如把张学良在九一八时耻国丧地的责任,推在根本就不存在的不抵抗令上,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方法论失误的另一例证。尽管有人散布种种流言,有意杷水搅混,以能蒙混过关,但是人们完全可以绕过这些人为的障碍,根本就不需要根据张学良的自辩,来写中国现代历史,或〃改写中国现代史〃。就以〃不抵抗〃为例,众所周知:〃抵抗〃与〃不抵抗〃不是英雄与狗熊的分水岭。如越王勾践,在不适於抵抗的情况下,果断的决定不抵抗,越王勾践不仅不是狗熊,而是能忍他人所不能忍的超级勇士,他的〃卧薪尝胆〃,也成了著名的成语。相反,〃发愤图强〃与〃苟安偷生〃倒是英雄与狗熊的分水岭。这是因为人世间,还没有在国家民族处於万分危急的时刻,把国家民族的灾难置於脑後,仍毫不振作,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痛失战机,能成为英雄的。因而,只需认真地考查张学良在九一八前後,是〃发愤图强〃呢?还是〃苟安偷生〃呢?就可给张在九一八的功过,做出结论,根本就不需浪费时间,追逐所谓不准抵抗的密电。早在一九二八年,日寇就惨杀了张学良的父亲。杀父之深仇,竟未能触动张学良任何一个神经细胞,使张振作,张在他在父丧期间,仍毫无心肝的纵声色,〃吃喝嫖赌,无一不来〃,且妒忌贤能,惨杀杨宇霆等,致使九一八前夕,再无像杨宇霆那样,曾多次化解危机的良材,应付危急。张学良本拟於一九三一年九月十日回沈阳,张作相与张景惠先後来北平请张学良速回东北,应付一切。可张学良仅仅听说土肥原着手组织暗杀团,日军枪声未响,就已吓得张学良称病躲进北平协和医院。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卫懿公饲养的〃鹤将军〃外,还没有敌军未动,就已吓得称病躲起来的将军,张学良创下了我国历史之最,是我国历史上,最贪生怕死的将军;最窝囊的耻国丧地的边防大员。这些既不是伪造的〃不抵抗令〃所能推诿的;也不是〃估计错误〃之类的托词所能掩饰的。
  再如不少人仅仅根据张学良〃与蒋敷衍,免其猜忌〃的言论,就得出:张学良对中央〃赤胆忠心〃,与蒋的关系〃情同骨肉〃,的结论。其实从:〃张及其代言者,以九一八後节节退让不抵抗之罪恶诬加於中央,吾人应要求张氏公布中央命令其不抵抗,放弃四省之确据;又大扣军饷,私自移用於东北大学等,召收不良分子,制造反中央力量,坐使官兵给养缺乏,更以待遇不公诬中央,欺煽部下。〃可看出,南京中央政府和蒋公,早就知道张学良把〃比挖祖坟还厉害〃,〃最使他难堪〃的不抵抗失东北,耻国丧地的恶罪,嫁祸於蒋公和中央。就在张学良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蒋公对良特殊优遇,有三事没齿不能忘者。一、蒋公令良同车,住见汪兆铭於其宅,汪不在,而蒋公亲告其阍者,嘱告知汪,言张付司令曾亲来拜访,此等苦心,良深为敬感;二、某日同车,蒋公戒良勿再事荒嬉;三、任良选择某项工作,挽回国人之观感,以增声望。此三者已超越部属关系,非骨肉者何能至此〃的几乎同时,张学良已在密谋反蒋,徐永昌一九三五年八月三日:〃胪初(姓黄)来悉,刘定五与阎锡山先生谈极洽,大意谓,今日一通电,蒋即下野,张汉卿已与西南同意,至时张电蒋同引罪下野,再由西南政务会留张逐蒋。〃早在张学良旅欧期间,获悉福建事变爆发後,〃张学良决定东归〃,并派〃陈博生赴闽表示支持〃。〃张学良抵达上海後,为了躲避特务的注意,於深夜在一个外国人家里与胡汉民派来的刘震寰(显丞)密商反蒋计划。〃由於张学良积极主动与西南反中央集团密谋反中央,以及在张在他们密谋中所表现出的诚意,使西南反中央集团於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在广州召开的西南联席会议上,接纳张学良为他们反中央的忠实的盟友,西南政治家们经过他们严格的政治审查,认为张学良对他们忠诚可靠,而接纳为盟友的决定,是对张学良政治态度的最权威的鉴定。清楚的证明了张学良一直都与中央离心离德,并视蒋公为他权力路上的最大障碍,一直都在密谋反蒋,只是表面装出对中央〃赤胆忠心〃,与蒋的关系〃情同骨肉〃。
  同样大量的、无可争辩的事实证实:张学良及其核心成员,在日军面前的表现,不仅乏善可陈,且劣迹斑斑,不是怯儒如鼠,吓得称病躲入医院;就是投日叛国,可耻的民族败类,如〃抗日的激进分子〃之首孙铭九,就投日叛国,官至日伪山东省保安司令;劫蒋急先锋白风翔也投日叛国,充任日伪〃东亚同盟军〃司令,统率八个师的伪军,为日军侵略中国开路,……。如此群类能爱国抗日吗?可直到现在,仍有人认为,此类人劫持国家元首的目的与动机是爱国抗日,既不合逻辑,又为他们的真实计划、来往密电、密谋内容、真实行动所否定。如此结论,怎能向社会、历史、後代交待?西安事变研究工作远没有完成,仍是我们广大历史工作者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尽管西安事变是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其後的〃合纵〃与〃联横〃,虽苏秦、张仪在世,也会瞠目结舌,惊叹不已,更给西安事变研究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因而包公、福尔摩斯这些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破案大师,能根据案犯留下的蜘丝马迹,凭他们过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侦破种种奇案。此外,要解开西安事变此一著名的历史之谜,先对张学良的人生哲学、道德观念、意志、气质,以及具如此品德的人行事规律,做一翻透彻的研究,是有益的。这样我们可以站在理论高度,像胡适先生当年那样,站在哲学的高度,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像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说的那样,站在理论巨人的肩上,开拓新视眼。总之,要侦破西安事变此一历史奇案,解开此一著名的历史之谜,需在方法论上,下一翻功夫。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如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西安事变的诱因,是中共的〃二个口号〃、〃一支流亡曲〃。但若对张学良的行事规律稍加考查,就会发现,连杀父之深仇,尚且未能触动张学良,使他矢志抗日,更何况区区几句口号,九一八,特别是一二八上海抗战,那样高涨的全民救亡运动中,多少抗日爱国文章、口号、歌曲,何曾感动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