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酷热难熬。东方某国一位12岁的瘦弱少年,正气喘吁吁地砍伐着粗大的树木。持续一个星期的卖命,他得到的报酬是5角钱。一接到这点血汗钱,这个孩子发疯似的奔下山去,冲进商店,举着这张被汗水浸透的纸币为妈妈买了一把篦子和一面镜子,接着走几十里山路向家赶去。当母亲知道这两样东西的来历时,心如刀割一般,看着身旁又黑又瘦的儿子,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滚落了下来……这位7岁丧父,受尽磨难,但却非常懂得孝顺的孩子,在50多年后,成了这个国家的第13任总统。
孩子的孝敬观需要父母的培养,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家教专家骆风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即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未成年的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变成了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里逞能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自己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使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不要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0)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此事使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也因此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谓之吃“人民公社”,这就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享天伦之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还有一个看起来平常,但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母难日”。在为孩子过生日的问题上,我们有些当父母的走入了误区:一年又一年,花那么多钱为孩子过生日,把孩子放在餐桌的首席上,供着、哄着。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日本孩子就称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过生日时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因为自己出生之日,正是母亲最痛苦、最艰难的日子,也是父亲最担心、最紧张的日子。做了妈妈和爸爸的都有亲身体验。
其实,把生日称为“母难日”的说法,源于中国,在元代就有记载。现在重提“母难日”只不过是为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逐渐形成孝顺的观念。
孩子爱说脏话
有时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些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天真可爱的孩子,谁都会从心底里滋生出一股爱怜之情。如果孩子开口就是满嘴脏话的话,那马上就会使人感到惊讶和讨厌,真是徒有其表,不知孩子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教育的。所以家庭管教严厉的父母初次听到孩子说脏话,确实会大动肝火,为此会严厉责备孩子。但是,父母亲还需冷静下来,考虑该如何禁止孩子说脏话,切不可以同样的方式反骂孩子,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因为你们大人也在骂人嘛!其实3岁前的孩子突然间讲脏话或骂人,大多数是无意识的。他们根本还不明白这些脏话的真正含义,只不过是从小朋友或成人口中学来的,觉得好玩,现买现卖罢了。但父母应立即纠正,不能让孩子习以为常,否则大了再纠正就不容易了。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1)
讲脏话的最早根源,与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长期对性的避讳和禁锢有关,与有关“性”的问题变得非常的神秘分不开。而且,脏话之所以成为脏话,也由于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不允许人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有关“性”方面的某些语言。讲脏话的人,不论其语言形式是怎么样的,其本质都是指向“性”,强迫他人听到这种“性”的语言,以此而达到羞辱对方的目的,获得自身心理上的满足。所以,讲脏话其实是对他人意念上的“性施淫”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为了正确地教育说脏话的孩子,家长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孩子刚开始说脏话和骂人时,父母应先让孩子明白:从小学讲脏话,骂人是不好的;好孩子是从来不说脏话、不骂人的;小朋友之间说这些脏话是极不文明的,更不能到处乱说。
2。要阻止孩子与爱讲脏话和爱骂人的同伴来往,或当孩子与讲脏话、爱骂人的孩子一起玩时,可叫孩子讲:“骂人、讲下流话不是好孩子,我不和你玩了。”杜绝孩子受不良习气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
3。同时,也不可否认,孩子讲脏话和爱骂人,有些是受自己父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所致。有些父母由于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文明习惯差,在家动不动就责骂孩子,在公共汽车上不是与同车乘客吵架、谩骂,就是在市场上和售货员吵骂,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长大,自然容易学会讲脏话和骂人,以致到后来满嘴脏话,使人听了不堪入耳,等大了想纠正也难了。为人父母要使孩子成为一个讲礼貌、讲文明、有教养的人,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讲礼貌、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在学前儿童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的侵犯行为,如打人,骂人,用东西砸人,毁坏别人的物品等。对孩子这种行为若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任其发展,等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成为一个骄横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人,严重的还会出现反社会行为,对孩子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极为有害。
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束手无策,不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往往使用责备、打骂来教育孩子,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
儿童侵犯行为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幼儿的社会性模仿。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最富于模仿的生物,人是借助于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如在一个家庭中,若家庭成员间经常吵架、打架,父母也经常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一个居民区斗殴成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就极富侵略性、攻击性。另外,孩子接触到渲染暴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等)较多,也极易产生侵犯行为。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2)
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96名幼儿分为四组,每组24人,男女各12人。让第一实验组的幼儿看人们真实的打架,让第二实验组的看打架的录像,让第三实验组的看描写打斗场面的连环画。第四组为控制组,什么也不看。然后将这4组的幼儿带到一个放有许多玩具的房间中去,并先让他们受到一些轻微的挫折。观察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实验组中有88%的儿童对玩具施加破坏行为,以发泄其侵犯欲。第三实验组中有79%的儿童这样做。控制组中却极少。这说明儿童对侵犯行为模仿意识是多么的强烈,而且被模仿行为越是直接、形象、具体,模仿的比例与程度就越大。
二是幼儿的挫折感。所谓挫折感就是一个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目的不能达到所产生的一种失败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曾著有《挫折与侵犯》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挫折——侵犯”假设。假设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就往往通过侵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就是上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中,为什么在让几组幼儿进入放玩具的房间,要先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的原因。这样能将幼儿的侵犯行为激发出来。
三是不正确的强化作用。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幼儿侵犯行为的结果对其侵犯行为的过程来说,是一种奖励性强化。如幼儿通过侵犯行为,达到了一定目的,满足了某些要求的话,那幼儿还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的。有的父母对与邻居孩子发生的纠纷中占上风的孩子得意地夸奖,这也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还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骂出一句脏话,受到人们的注意,引起伙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训斥,都会增强其自我表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