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氏三兄弟-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有戒,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因此,她除经常到佛祖那里烧香念佛,田地里的重活也干少了,为的是保证孩儿的顺生顺产。如今,文七妹有了这个体格健壮、声音洪亮的婴儿,真像自己的心肝宝贝一般。做“三朝酒”的那天,一位学富三车的长者,给这个男孩取了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毛…泽…东!根据旧时的习俗,还要取一个表字,叫咏芝,后改为润之、润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下润之后的文七妹还是心存余悸,生怕毛泽东“根基不稳”,到了孩子满月之后,就带润之回到湘乡娘家。因为她知道母亲是一个有经验的人。她相信母亲要大于相信自                  己。    
        外婆文贺氏是个十分喜欢孩子的女人,她十分疼爱这个宝贝外孙,请算命先生看了润之的生辰八字,说是小官人命大福大,将来大有造化,要拜个长寿的干娘,才易成人。    
        谁的寿年最长?外婆想了半天,认为村后龙潭山脚下,有一块拔地而起的天然巨石,村人称石观音。石高两丈八,宽一丈余。石后,有一股终年不涸、长流不断的泉水从山洞中潺潺流出,名曰龙潭。传说,曾有一条作恶多端的妖龙卧于洞中,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危害乡民。为了使妖龙“安分守己”,不兴风作浪,人们除了每年杀猪宰羊供祭之外,还在石头上修建庙宇立“杨四将军”以镇妖孽。从此,妖龙不再做祟,人们将这块巨石称为“神石”,远近的善男信女纷纷前往敬香朝拜,这里香烟缭绕。    
        深信“八字”和命运的毛泽东的外婆、母亲,自然看中了这块“神石”,认为要说长寿,千年万年,恐怕算数那块“大石头”了,于是决定让毛泽东拜其为“干娘”。于是,外婆选了个黄道吉日,备齐了香烛酒醴,抱着刚满月的毛泽东,帮他向大石头作了三个揖,于是这块“大石头”就有了不同凡响的身价,成了毛泽东的“干娘”。外婆又为毛润之取了个乳名叫石三。人们按当地习惯,叫他石三伢子。直到毛泽东离开韶山冲才没有人叫他的乳名了。后来,毛泽东在革命活动中或者写文章时还用它做过化名,有时用“石山(三)”做笔名。看来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土得掉碴的乳名。    
        外婆文贺氏很迷信天王菩萨,拜过“干娘”之后,她自己还是不大放心。当石三长到百天那天,欢欢喜喜的毛顺生从韶山冲起大早赶到湘乡来接石三娘俩回韶山。可是被丈母娘挡在了门外,说出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韶山冲上屋场的风水不好。要不,为什么前面两个外孙都没有保得住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不放石三伢子回韶山去。    
        就这样,石三伢子寄居在唐家  外婆家,没灾没病地长到了4岁。    
        人们惊奇地发现:石三伢子有过人的聪明。    
        是过年的时候了,外婆给他换上了一套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在禾草堆里玩耍。唐家  有一位白胡子老阿公,喜欢跟小孩子们逗乐。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不准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吓得飞快跑掉了,只有戴红风帽的石三伢子不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白胡子老阿公奇怪地打量着他:圆圆的脸庞,高高的前额,清亮的眼睛,很逗人喜爱,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你不怕我割掉你耳朵么?”    
        “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小石三一点也不怕,反问他一句。    
        老阿公还是不笑,瓮声瓮气地说:“我喜欢呀!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一个人要讲道理。”石三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没有道理呢,我就扯掉你的白胡子。”说着,就笑眯眯地望着老阿公,并且主动地把红风帽的扣子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阿公大吃一惊!这个4岁的细伢子,有过人的智慧和胆量,确实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亲热地把石三伢子抱在怀里,连声说:“从小看大,这伢子不是凡夫俗子。”    
        毛泽东出生3年后,文七妹生下泽民、12年后又生下泽覃。当时韶山有句俗语:“三儿三只虎,亦祸亦是福。一虎变成龙,三湘不平静。”特别是毛泽东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后,这句民言在韶山疯传开来,一直到今天,包括那山那水。


第一章 韶山家谱精明、严厉的父亲毛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兄弟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上升的中农。    
        在毛顺生年轻的时候,家境并不好,只因父亲分家后,不善于经营,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因此毛顺生只读了两年私塾就随父亲下了田,挑起了家庭重担。后因债务累累,为了躲避追债人,家中已经不能呆了,不得已之下毛顺生去长沙投军从戎,当了一年多的列兵,眼界大开。后来回到村上,凭着他的见识和关系,靠着他的过人精明,一方面务农一方面做着贩卖粮食和生猪的生意,再加上他的节省持家,到长子毛泽东出生的时候,除还了债务外,还有了剩余。他用剩余的钱款赎来了15亩良田,这样每年可以收获60担稻谷。除去全家5口人一年的口粮25担,每年还能剩余35担。应该说毛家到了毛顺生这一代,不但翻了身,还成了韶山冲数得着的小康人家。因此毛顺生也成为了韶山冲数一数二的精明人。    
        1896年,到毛氏二兄弟毛泽民出生时,毛家更上“一层楼”,毛顺生又买回七亩良田。用毛泽东的话说:    
        这时“我家达到‘富农’状态,我们可以每年在田里收获八十四担谷……在他(父亲)成为‘富农’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多半花在这个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把自己的儿子们都放在田里做工。我在六岁时便开始耕种的工作了。父亲的生意并不是开店营业的。他不过把贫农的谷购买过来,运到城市商人那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在冬天磨米的时候,他另雇一个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时他要养活七口。我家吃得很节省,但总是够饱的。    
        ……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了。他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在晚间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懒惰,如果没有账记,便要我到田间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打我和我的弟弟们。他一个钱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粝的东西。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雇工是吃鸡蛋和咸鱼片,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则既没有蛋也没有肉。”    
        在三兄弟眼里,父亲传统而又传统,封建而又封建,家长而又家长,作子女的,只有听喝,不得违抗。他脾气不好,动辄打骂。他常用他的成功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如何做人,殊不知他那一套在孩子的眼里,也是过时的“产物”。    
        那是小泽覃出生的一年。毛家的家境如果说在毛泽东出生时是个中农,毛泽民出生时是个富农,那么这时已达到了高于富农的家境。小泽覃出生自然是一大喜事,喜事要按喜事操办,当然少不了请客,做“三朝酒席”。    
        毛家院子里,靠在池塘边挖掘了炉灶,架起了大锅,杀猪宰羊,又请来了厨子。临近中午时,毛家小小的院落中便热闹起来。客人开始陆续到场,毛顺生自然忙得不亦乐乎。板凳不够,需要借板凳。毛先生先是喊泽东,泽东不应,泽民却跑出来了:“喊我哥干么?”    
        “板凳不够,快去邻居家借板凳!”    
        泽民一听求人借板凳,立时把头缩了回来:“叫我哥去吧!”    
        “你哥呢?”    
        “在屋里看书呢!”    
        “快喊他来。”    
        毛泽民飞快地跑到屋里,把事情告诉哥,泽东一听翻眼道:“你没看我在看书吗?”    
        “哥,算我告诉你了,去不去由你。”泽民玩了个鬼脸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泽东走出了自己的屋,爸爸直冲他喊:“你看爸爸忙成什么样了,你还有心在屋里看闲书!那书能顶吃还是能顶喝啊!”    
        “书中自有黄金屋。”毛泽东引经据典。    
         “你真是个不孝子孙?还顶撞老子!”毛顺生此时气不打一处来。    
        毛泽东声音不高,又是引经据典道:“儿不孝父之过。”    
        “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    
        毛泽东高声道:“儿不孝父之过。”    
        “我打断你的腿,你这个懒惰无用的!”毛顺生大光其火。    
        “你不能骂人!”    
        “我不能骂人,我还要打人呢!”毛顺生说完随手捡起来一根棍子,直向毛泽东头上劈来。客人们拦了过去。    
        “你打!你打!这个家我也不呆了!”毛泽东说完扭头跑出了院子。任凭母亲如何喊叫,他头也不回。    
        父亲一看孩子跑了,他的心猛地一沉,觉得心里没有了底,也追出了院子,紧随在妻子后面,不一会儿便超过了妻子,在一个山下池塘边追到了儿子。    
        “你给我回家!”父亲命令道。    
        “我不回家!”儿子边回答边威胁道:“你不要前来,如果你再逼我,我就要跳塘!”    
        “使不得!使不得!”母亲也赶了过来,挥着手道。    
        “妈妈,你也不要过来!”儿子道。    
        “孩子,快给你爸爸赔个礼,磕个头,这事就过去了!”妈妈喊道。    
        “好,我不逼你,但是你一定要给我跪下磕头!”父亲也道。    
        儿子道:“好,我可以给你跪下磕头,但是我不许你今后在众人面前打骂我!”    
        “好,我保证今后不再打你!”父亲当即保证道。    
        这时,毛泽东便向父亲跪了下来,低下了高贵的头。母亲上前扶起了儿子,一场“战事”就这样息事宁人了。    
        后来,父亲有几次要撕破脸皮,不执行诺言时,在一旁的妻子就用当初的“老底”臊他羞他,使他欲罢不能。    
        从这一次事件中,毛泽东也得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对父亲这样的人不能软!它像弹簧一样,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若不反抗,他的拳头更重。    
        同样,毛泽民也有这样的回忆,他说父亲的脸在他们兄弟们记事时起,就像谁欠了他八串大洋一样,没有笑过。我们三兄弟,除三弟外,都对他敬而远之,每逢走到他身边的时候,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对三弟毛泽覃,父亲则有爱备加。不但不训斥,还常常听之任之。我们很羡慕三弟,有人疼有人爱,我和大哥则没有这样的待遇。


第一章 韶山家谱仁慈、善良的母亲文七妹

        如果说父亲是一位严厉、精明的硬汉,那么母亲则是慈善、怜悯的女人。    
        如果说父亲是一座高高的山峰,那么母亲则是山峰中的潺潺溪流。溪流能让高山低头。    
        这是三兄弟共同对父母的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