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75年,乾隆皇帝又在曲阜孔庙中为他立碑。傅路德和房兆楹:《明代人名辞典》,第431—432页。(据现在曲阜工作人员讲,此碑已在1966年被陈伯达指使的红卫兵砸毁。美国明清史专家代表团1979年在南京得知褒忠祠也在“文革”中被破坏。)所以,在17世纪初,方孝儒是与宋代殉国者文天祥同等重要的忠君象征(1644年3月28日崇祯帝曾正式礼敬文天祥),而李自成进城后几天或数周内有许多官僚士大夫自杀,他们临死之前肯定记起方孝儒的勇气和刚毅。万言:《崇祯长编》,第90页。例如张岱,就曾多次提到方孝儒的忠贞不屈(《明纪史阙》第41、57、107页)。收有此次死难的55人传的《备遗录》一书,在17世纪也很流行。正如该书1615年版序文所说,书中记录了所有为所事之君尽忠死难的人。张芹:《备遗录》,第1页。
② 部分自杀者的名单,见谈迁:《国榷》,第6048页;顾苓:《金陵野钞》,第23—25页;彭孙贻:《平寇志》第九卷,第9—12页。徐世溥《殉难死节臣职姓名》中有一更为完整的名单。但我在上海市图书馆只能用一点时间查阅这一善本著作,来不及将名单抄录下来。范景文,直隶人,1614年中进士,后长期担任文职,政绩卓著。东林党危机期间,他也受到攻击,遂辞官还乡。1628年才回朝任太常少卿。后来他在南京任职多年,迁刑部尚书,又改工部尚书,并于1644年成为东阁大学士。《明史》,第2993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34页。
③ 计六奇:《明季北略》,第457—525页。
① 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78—626页。实际列出167人,但有5人未记其籍贯。
① 钱■:《甲申传信录》,第37—49页。
② 同上。
① 有趣的是,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欧洲人认为,明朝官僚易于变节是由于其中缺少贵族。帕拉福克斯在论述高级官员背叛明朝投降李自成时写道:“我们可以看到,封国被缩小到无法产生贵族的程度,也就是说,那里没有能继承其祖先的崇高品格,并从其爵位中获得与生俱来的忠诚的人。有些东西无论人们怎样学习,都永远无法学到。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必须从其祖先的地位和美德中继承这些东西,因为除此之外,所有后天学到的责任感,最终很难成为人们的本能,并总是极无保证的。”德·帕拉福克斯:《鞑靼人中原征服史》,第18、28—30页。
① 巩煜,陕西人,曾在河南作官;李振声,也是陕西人,曾为湖广巡按。
② 魏斐德:《1644年的大顺政权》,第57—59页。4月27日,所有因朋党罪或贪污罪入狱的官员,都集合在宫门外等候进宫,在那儿他们遇到了过去的政敌。那些走上前来向他们打招呼的人,正是从前逮捕甚至要处死他们的人。5月6日之前,李自成一直未委任这批被释放的官吏,此后,也只有四品以下的官吏得以官复原职。冯梦龙:《甲申纪闻》,第5—6页;钱■:《甲申传信录》,第79、91页;陈济生:《再生纪略》第一卷,第17页。
③ 魏斐德:《1644年的大顺政权》,第64页;钱■:《甲申传信录》,第76页;彭孙贻:《平寇志》第十卷,第2页;《国变难臣钞》,第185页。牛金星尤其乐于委任从前的同年和朋友作高官。例如,在1643年任命的颇受尊敬的翰林学士中,有一位即是河南人,又是1615年中试的举人,刚好与牛金星相同,于是被牛金星任命为直指使一类的监察官。还有一位叫何瑞徵,原是明朝国子监的一名小官,因是牛金星的同乡,被派到宏文馆中任职。第三个例子是魏学濂,他的朋友及天主教教友韩霖是牛金星过去的好朋友,魏学濂被其引荐为官。钱■:《甲申传信录》,第86页;彭孙贻:《平寇志》第九卷,第16页。
④ 这些著作很难作公正的评论。一位史学家考察了收集在三部主要丛书中的杂史和别史,发现其中1/3到2/5是出自文社及其他党社领袖之手,另有18%—28%出自或其正式成员之手,有20%出自上述人物的亲属或密友之手。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著作中,只有大约10%是与党争无明显关系者的作品。林恩·A·斯特鲁弗:《康熙年间徐氏兄弟对学者的半官方性庇护》,第35—37页。
① 此处及后面提到的有关无锡人的情况,均出自钱■:《甲申传信录》,第92—94、96—97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17、124页。
② 钱■:《甲申传信录》,第96—97页。另有一种说法是,赵玉森是被王孙蕙劝说后投降的,理由是赵玉森的祖父母需要照顾。赵玉森又说服张琦和秦汧去登记求官。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4页。
③ 赵玉森与宋企郊何时何地成为密友,史无记载。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4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17页。
① 王孙蕙带着李自成的命令,安全通过各道关卡,离开了李自成的势力范围。此后,他烧了随身携带的大顺文牒,扮成乞丐,继续南行,但最后却被土匪抓住杀了。
② 后来,赵玉森又去请求宋企郊援救秦汧,宋企郊拒绝说:“非不欲为公周旋,所托令亲一事,挽回上意,用力已竭耳。”钱■:《甲申传信录》,第96页。
③ 秦汧为推迟对他的处决,曾直截了当地提醒前来逮捕他的人说:“圣天子欲平定江南,正爱惜人才之际,倘饶蚁命,愿效死力。”钱■:《甲申传信录》,第96页。应当指出的是,在新政权中求职的也不乏北方人。宏文馆中有两位编修就是曾来求官的陕西举人,杨声华(Yang Shenghua)和王琪(Wang Qi)。另外还有大批北方举人,甚至生员,跟在大顺军后面涌入北京谋求官职。这些求官者纷纷向宋企郊毛遂自荐,致使宋企郊大声惊呼:“安用若辈?”冯梦龙:《甲申纪闻》第一卷,第11页。此外,京师附近地区想捞取一官半职的人也振奋起来,并“自是,诸生求试者比比”。抱阳生:《甲申朝史小记》第五卷,第1页。后来,李自成命宋企郊在顺天和大同府举行秀才考试,又在京师举行举人考试,题目是“天下归仁焉”。70人参加了这次乡试,50人中为举人,后来任命的58名州县官中有许多即是此次中举的。附带提一句,这58名地方官有许多实际上从未离开过北京,而在离京赴任者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设法逃跑了。余者则作了土匪的俘虏。钱■:《甲申传信录》,第95—100页;彭孙贻:《平寇志》第十卷,第9、11页。
① 山东军阀刘泽清,仰慕周钟的名望,遂馈赠黄金500两,希望将他收为自己的门生。但周钟拒绝登门,反将黄金如数退回。徐鼒:《小腆纪传》,第207—208页。
② 明太祖自己也认为他的统治是异常残酷的,因为要彻底根除前朝的弊端,必须采取严厉措施。贺凯:《明朝的兴起及其制度变迁》,第71页。在17世纪40年代,这位明王朝的缔造者是位引人注目而又深受爱戴的人物。帕特里克·哈南:《中国的白话小说》,第162页。
③ 钱■:《甲申传信录》,第76页;冯梦龙:《甲申纪闻》,第8页。
④ 周钟十分自负,他经常对朋友吹嘘牛金星多么尊重他,并看重他与复社的关系。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5页。
⑤ 陈济生:《再生纪略》第一卷,第17页;徐应芬:《遇变纪略》,第6页;赵宗复:《李自成叛乱史略》,第148页;彭孙贻:《平寇志》第九卷,第12页。此布告内容载于《平寇志》第九卷,第7页。其内容在不同史料中略有出入,我想这是因为,这些史家对这份布告的强制性,以及对那些奉命进宫的人们所进行的或温和或严厉的审判,有的希望加以强调,有的则不希望加以强调。
①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15—116页。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十九篇第一段。
② 历史学家已经指出,李自成在1636年曾修复了一处官庙,这表明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刘广京:《世界观和农民起义》,第298页。这种思想观念是深深影响李自成的农民文化的一部分;而李自成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润并非是通过研读儒学经典。据传,李自成的父亲曾责备他弃文习武,他对父亲说:“吾辈须习武艺,成大事,读书何用?”计六奇:《明季北略》第六卷,引自清水泰次:《明代的流民与流贼》,第382页。
③ 魏斐德:《1644年的大顺政权》,第60—63页。
① 钱■:《甲申传信录》,第6、11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84页;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1页;彭孙贻:《平寇志》第十卷,第3页;抱阳生:《甲申朝史小记》第五卷,第2页。
② 陈名夏躲进了北京的天主教堂。谈迁:《北游录》,引自郑克晟:《多尔衮对满族封建化的贡献》,第8页。
③ 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1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17页。
④ 据当时人讲,李自成早在攻陷北京之前就曾命几位住在北京的山西商人资助并争取周钟、陈名夏一类名士。北京陷落后,牛金星也曾大声疾呼:“新翰林尤宜速报名!”赵宗复:《李自成叛乱史略》,第140页。
① 许多中层官员的职掌有所变动,几位刑部郎中被调到户政府任要职。又有相当数量的官员被调到兵政府车驾司,在吕弼周(1628年进士)手下任从事。吕弼周是山东人,作过驿传道佥事,善于组织后勤供给。他是在河南加入李自成队伍的。事实上,明朝所有的书吏和皂吏都加入了大顺政权。其中有1000多名皂吏正式成为官府差役,即各部衙门的守门人、信使等。关于北京的皂吏,见吉斯:《明代的北京》,第176页。对大顺政权更深入的讨论,见魏斐德:《1644年的大顺政权》,第53—56页。以上各部人事问题的讨论,所据材料出自钱■:《甲申传信录》,第74—88页。
合作者中的儒生士大夫
除了出于恐惶和投机之外,合作者中也有人是出于儒学的信念。那些真正相信天命已经转移的人们——其中有些人是被自己的占星术说服的——感到有责任为李自成效力,以便教化这位义军领袖,使其逐渐成为符合儒家理想的德义之君。②不过,为使李自成相信他的确可能像其他受命于天的君主一样成为一位贤明之君,这些儒士使用了大量溢美之词,简直无异于谄媚。例如翰林学士梁兆阳(1628年进士),在文华殿的一次临时召见中,称这位义军领袖为“陛下”,并且在痛斥已故崇祯帝“刚愎自用”之后,这样盛赞其新主:
陛下救民水火,自秦入晋,历境抵都,兵不血刃,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真神而不杀,直可比隆唐虞,汤武不足道也。今适逢圣主,敢不精白一心,以答知遇恩哉?③
梁兆阳所谓的“知遇恩”,由于他的这番献媚而得以实现了:李自成将其擢为编修,后来又委任他为兵部官员。①
状元周钟也并不比这种谄媚更高明,他在“劝进表”中写道:
独夫授首,四海归心,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②
当然,即便如此,周钟仍可以为他的谀词辩解,说这是为了劝谏李自成放弃草寇之行,实行儒家式君主的德政,从而负起统治天下的重任。这道“劝进表”只是周钟精心安排的劝进活动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闯王”相信,他的合法登基将得到万民的拥戴。劝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