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报;一面为在中国传教进行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出版中文书刊,用中文著
述传播基督教教义,兴办新式学校和西医院。
在搜集情报方面,郭实腊 (又译郭士立、郭甲利)起的作用最大。郭实
腊是普鲁士人,受荷兰传道会派遣到远东,1829年后成为自由传教士。他自
己表述说:“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
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
①
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为了实现这一信念,他10次深入中国东南
沿海,搜集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情报。他发现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技术非常
落后,防备松懈,简直不堪一击。他预计如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
很快就会屈服投降。“英国兵只要一个团就可以击退他们几个省的军队。”
竭力鼓吹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向西方打开闭锁
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传教士竭力为英国侵略者出谋画策。郭实
腊和马礼逊之子马儒翰担任侵略军的翻译,从战争开始到签订《南京条约》,
他们参与了每一次侵略活动。在战争中,美国传教士雅稗理和文惠廉直接参
加了英军在厦门的侵略活动。英国传教士麦都思被派到舟山,在英军的司令
部里担任翻译。美国的传教士伯驾竭力向美国总统、国务院和国会鼓吹美国
应乘机参与对华作战。另一传教士裨治文担任了加尼海军司令的翻译和助
手,在《南京条约》刚一签订就怂恿加尼向清政府勒索最惠国待遇。1844年
2月美国政府派遣顾盛抵华时,伯驾、裨治文,卫三畏成为顾盛使团的重要
成员,直接参与了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
① 《中国丛报》1837 年8 月号,第140 页,转引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29 页。
… Page 41…
1844年10月24日,在法国传教士的策划下,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
法《黄埔条约》。在条约第22款中规定法国人可在五口建造教堂,“倘有中
①
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基督教会借
西方在军事上的胜利打开了在中国传教的一个缺口,也可以说是传教士为侵
略战争服务得到的回报。
基督教传教士借助不平等条约,得寸进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终于在
1846年迫使清政府解除了“禁教令”。道光皇帝在上谕中说“天主教既系劝
人为善,与别项邪教迥不相同,业已准免查禁。……所有康熙年间各省旧建
之天主堂,除已改为庙宇民居者毋庸查办外,其原旧房屋尚存者,如勘明确
实,准其给还该处奉教之人。”但仍然规定“外国人概不准赴内地传教,以
示区别。”在“给还旧址”交涉中,天主教传教士擅自跑到各省地方,任意
指控,恣意讹诈,以还堂的名义非法强占房地产,甚至煽动教徒用暴力驱逐
旧址上的大批中国居民。甚至一些绅民的华丽居室,也被传教士、教徒硬指
认为当年的教堂,勒逼老百姓归还。一些受当地居民尊敬的与国家体制和文
化传统有关的地方,如会馆、公所、庵堂,也被强迫抵作教堂。传教士在外
国列强使馆的直接支持下,向清政府地方当局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使这种
交涉持续了二十年之久,制造出许多事端。传教士的这种强盗行径,激起了
中国人民强烈的抵抗情绪,中国老百姓对传教士均“怒目相视,俨若仇敌”,
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同时,各国传教士违反清政府的规定,纷纷潜往中国内地,发展教徒,
进行种种不法活动。法国传教士马赖不顾中国政府的规定,1852年擅自潜入
广西桂林传教,进行不法活动,1856年2月被地方当局逮捕法办。法国勾结
英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及于1856年10月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发动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中国活动多年的传教士成为侵略军最好的参
谋,他们为侵略军提供清政府内部的情报、军队设防情况的情报,使侵略军
对清政府的态度和实力了如指掌。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清政
府被迫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在与这些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
均有关于传教的专门条款。在与法国签订的条约中,第13条规定:“凡奉教
之人,皆全获保佑身家,其会同礼拜诵经等日,概听其便。凡…备有盖印执
照安然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奉天主教而循
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向来所有或写、或刻奉禁天主教各明文,
无论何处,概行宽免。”在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中文本中,担任翻译的
传教士艾美擅自加入“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的条款。
这样通过武力和欺骗,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教士也获得了在中
国全境自由传教的权利。传教士对此既意外,又欣喜若狂,他们迫不及待要
利用这一权力去扩展基督教的范围和势力。一位在中国的传教士给国内写信
说:“中国几乎出乎意料之外地对传教士、商人和学者开放了。这个国家事
实上已经落入我们手中,一切早已在中国的传教士和各自国内的差会,如果
他们不去占领这块土地,不在18个省的每一个中心取得永久立足的地方,那
将是有罪的。” 《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政府立即派海军司令何伯和巴夏
礼等乘军舰于1861年2月从上海出发,溯江而上到镇江、南京、九江、武汉
①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改编》第一册,第62 页。
… Page 42…
等地,同去的有好多名传教士,为向内地传教作准备。借助不平等条约的保
护,各国传教士纷纷行动起来,进入中国的内地旅行和传教。
(2)太平天国运动与基督教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不同,它以一种
衍变了的基督教教义作为组织发动农民的主要手段。这种利用外来宗教作为
起义理论构成了中国近代史极为独特的现象。
洪秀全第一次与传教士接触是在1836年,当时他在广州参加乡试,走出
考棚时传教士向他说教并赠送给一部梁发所著的 《劝世良言》。直到1843
年,洪秀全再次赴考不中,在家乡教馆时“潜心细读之,遂大觉大悟”,受
到启发,自行洗礼,开始拜上帝和反对崇拜偶像。随后洪秀全首先向他的亲
友宣传崇拜上帝的教义,吸收冯云山和洪仁邮芟蠢瘛�1844年春,洪秀全、
冯云山离开本乡在广西巡回传道。洪秀全根据《劝世良言》和他的梦幻,再
加上一些儒家的思想写了很多宣传拜上帝教的文章、诗歌,主要有《百正歌》、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1847年,洪秀全为更全面地掌握基督教
教文,加入基督教成为真正的教徒,他和洪仁焦阒荩虼淌柯扌⑷А�
习基督教教义。洪秀全在罗孝全处学习基督教教义约2个多月,查考了《圣
经》的汉译本和传教士写的劝世文,参加了礼拜,了解了基督教的仪式和组
织,但是罗孝全没有给洪秀全施洗。洪秀全从广州回到广西后,决心利用拜
上帝教组织和发动一般民众,推翻清朝的统治。此间他又先后编写了《原道
觉世训》、《太平天日》等宣教小册子。在这些小册子中,洪秀全改变基督
教教义以适应中国的情况,他把基督教的“十诫”改为“十款天条”,确定
自己是上帝之子,耶稣基督之弟,下凡人间,来拯救世人和杀死阎罗妖的,
借此神化自己成为民众 崇拜的对象。他还借用基督教的某些组织形式和崇拜
仪式作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天规”。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在洪秀全的率领下,对清军的作战节节胜
利,于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建立,引起了外国传教士的极大兴趣。他们为太平
天国所颁发的文件诏书中所表现出的基督教感情欢呼,对太平天国充满了希
望,他们认为“这个革命运动是大有利于基督教的”。在太平天国建立初期,
除了天主教的传教士之外,大多数新教传教士对太平天国均同情。他们一方
面寄望于通过太平天国扩大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如果洪秀全推翻了清王朝
统治了中国,那么不言而喻,基督教将在中国成为统治宗教;另一方面,他
们企图说服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改变革命的方向,信奉真正的基督教。他们纷
纷进入太平天国统治地区进行活动,搜集有关情报。根据传教士意见,英、
法、美等国宣布在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之间采取中立的立场。由于太平天国境
内战事不断,传教士希望在太平天国的辖区内增设教堂,进行大规模传教的
希望落空,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也并未改变革命的方向,因此从1855年到1859
年,传教士没有去天京活动,对太平天国持观望态度,他们忙于鼓动和跟随
各国公使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更多的传教特权。
1859年4月,洪仁酱锾炀艿胶樾闳闹赜茫环馕赏踝芾沓�
政。洪仁痛淌棵怯泄铣な奔涞慕哟ィ�1853年正式接受洗礼成为基
督教教徒,因此,传教士对洪仁囊云谕:槿诗到达天京后,在上海的
外国传教士又分批地前往太平天国地区进行说教,认为“干王经过几年基督
教传教士的指导和影响之后来到南京,可能对洪秀全的思想起点作用。”“他
… Page 43…
的职位,将使他可以纠正天王的谬误。”但是,洪仁⑽绰阃夤淌俊�
的愿望,传教士并未得到在太平军控制的范围内自由传教的允诺。洪秀全坚
决主张按照他自己的方法以达到在全国传教的目的,而且认为不需要外国传
教士,中国人自己可以做好传教这件事。对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不接受《圣
经》的召唤,传教士们感到非常失望。此时他们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了
在中国内地传教的权力。他们转而支持清政府,敌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支
持外国军队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传教士一直希望洪秀全能够接受完全意义的基督教教义和仪式,放弃将
中国农民的平均主义、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基督教的部分教义和仪式揉合在一
起的拜上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