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哲学思想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16—217页)。 

     阿伯拉尔用理性,怀疑检查信仰的主张是同他在神学中运用“辩证法”, 

即经院哲学的逻辑学的主张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除圣经外,“辩证法” 

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逻辑学是一门神圣的基督教科学。他是中世纪经院 

式逻辑学的最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是与否》就是运用这种逻辑学方法检 

查信仰的典范著作。他首先把需要讨论的问题确定下来,然后摆出不同教父 

们对这同一问题的对立的观点,使之处于相互冲突的地位;但他自己并不解 

决矛盾,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只是提出一些讨论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是与否” 

或“赞成与反对”的意见的一般原则,而让读者自己去解决问题。他所提出 

来讨论的论题都是涉及天主教信仰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人类的信仰是否应当 

根据理智,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是否为实体等等。虽然阿伯拉尔没有对这些 

问题作出结论,但他的这种探讨本身,在当时对于反对盲目崇拜和盲目信 

仰,鼓励人们大胆运用理性方面,显然起了引导作用。教会曾对他这部著作 

下过禁令,反对用这种“辩证法”来讨论教会的信条。但是,阿伯拉尔确切 

加以制订的经院式的逻辑方法,由于其形式主义的性质,归根到底是有利于 

为教会服务的。因此,为时不久,到了13世纪初期,经院哲学家们就又开 

始全面地运用阿伯拉尔的这种纯粹形式主义的方法,来讨论天主教的正统教 

义了。 

     阿伯拉尔在自己的学术活动中,雄辩地批判了实在论者认为一般先于个 

别而独立存在的观点,但他不赞成其老师罗瑟林的极端唯名论,因为他认为 

一般不是空洞的名称或记号,而是有一定思想内容的词。这个思想内容即是 

人类思维通过抽象而形成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某种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概念,而 

词则是用以表达或标志这类概念的。例如,“人”作为一个一般或共相,在 

罗瑟林那里只是代表许多个别的人的词或名称,其他什么都不是了;而在阿 

伯拉尔看来,“人”不但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用以表示人的相似性或共 

同性的一般概念。他的观点之被称作“概念论”即由此而来。 

     阿伯拉尔还认为,一般以两种方式存在:第一种是表示一类客观对象中 

相似的性质,是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的理智中; 

第二种是这种相似性在任何个别事物中都完全个别化了,它们与个别事物是 

完全同一的,因此不能说它们是一般。客观存在的只是个别,一般只存在于 

个别之中。 

     阿伯拉尔试图从观念怎样形成这个途径,解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提出 


… Page 42…

一般是人的思维把许多个别的相似性抽象出来从而形成的概念,它们只存在 

于人的理智当中。他的解释虽然没有真正解决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但却 

成为以后几个世纪哲学家讨论的基础,也有助于托马斯·阿奎那综合体系的 

完成,他在哲学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在伦理思想方面,阿伯拉尔强调道德的主体是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类,所以不存在原罪的说法。他说,不可能设想,上帝会因为一个人的父母 

犯罪而惩罚这个人。他主张从个人出发来确定道德行为的规范,认为行为的 

道德与否决定于行动者个人是否根据良心,即是否按照他认为正确的东西而 

行动。如果行为者根据良心去行事,他既使犯了错误,也不算犯罪。一个人 

明知故犯,才是真的犯罪。这种伦理观虽然把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割裂开来, 

片面地强调良心和动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有反对宿命论的道德观,强 

调个人信念,倡导个人自主、个人独立的积极意义。对后世康德“道德律令” 

的提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 Page 43…

                          四、经院哲学的繁荣 



     12至13世纪,罗马教廷与皇帝、国王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教廷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教会的统一有利于神学学说的进一步系统化。面对这一时 

期各种异端的盛行,教廷强化内部的控制,弗兰西斯教团和多米尼克教团① 

应运而生,并成为教会镇压异端的别动队。它们主持的宗教裁判所更是镇压 

异端的工具。但在客观上,这两个教团也促进了教会内部对经院哲学的研 

究,中世纪晚期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大多数都出自这两个教团。此外,自 12 

世纪开始,在欧洲还先后出现了一批大学,这里也很快成为经院哲学家进行 

研究、讲学、争论的场所。这些都为经院哲学的繁荣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哲 

学内部,重要的契机则是阿拉伯哲学的传入。在这之前,西欧人则只知道亚 

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和《解释篇》。12世纪初,阿拉伯哲学开始传入西欧, 

西欧人由此而认识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其它著作,尤其是他的 《形而上学》、 

 《物理学》、《论灵魂》、《尼可马可伦理学》、《分析篇》等。亚里士多 

德 

    ①弗兰西斯教团由意大利修道僧弗兰西斯 (Franciscus,1181—1226 

年)于13世纪初创立。该教团自我标榜以基督为榜样,以爱为结合,在行 

乞生活中进行传教,教团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多米尼克教团由西班牙神 

甫多米尼克(Domoncus,1170—1221年)于1216年创立,该教团实行行乞 

修道制度,宗教为“铲除异端,消灭邪恶,宣讲信仰,培养道德。”这两个 

教团在当时的西欧社会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宗教势力。哲学的传入,触动了 

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的奥古斯丁主义经院哲学传统,引起了教会的惊恐。在 

1209年的宗教会议上,作出了一个决定:任何人不得转录、阅读或以某种形 

式保存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违者革除教籍。但这并不能遏止亚里士多德哲学 

的传播和发展。短短几十年后,亚里士多德被认作是哲学和科学的最伟大的 

权威。从 1366年起,罗马教皇的两个使节、红衣主教以命令规定必须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后来又规定必须研究他的《形而上学》和《物理 

学》,否则就得不到优等学位。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或多或 

少地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弗兰西斯教派坚持奥古斯丁主义传统,但也 

在形式上采用了一些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内容。多米尼克教派则力主研究和利 

用里亚里士多德,改革神学体系,用亚里士多德取代柏拉图,最终成为经院 

哲学的正统。阿拉伯哲学在西欧的支派——拉丁阿威罗伊主义,作为正统神 

学的反对派也加入了论争。这三股思潮之间的激烈斗争,把经院哲学推向繁 

荣。 



                      1。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数百年间,当西欧社会停滞不前,文化发展水平还很 


… Page 44…

低的时候,东方阿拉伯区域的一些国家却有了相当繁荣的独特的文化。信奉 

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早在7世纪就开始接受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的 

影响,出现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家以及许多哲学家。他们建立了伊斯兰 

哲学。一般说来,伊斯兰哲学可分为两大派——东方派和西方派。东方派最 

著名的哲学家是伊本·西拿,西方派最著名的哲学家有伊本·巴哲、伊本·图 

斐利和伊本·路西德。他们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对 13世纪的西 

欧经院哲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 

      (1)伊本·西拿的共相论哲学 

     伊本·西拿(拉丁文名阿维森纳980—1037年)出生在古波斯的布哈拉 

城附近。他不仅是一位被称作“阿拉伯哲学之王”的哲学家,而且是政治家、 

医生、自然科学家、诗人。伊本·西拿幼时在布哈拉求学,17岁时已成名医, 

因治愈苏丹曼苏尔(976—997年在位)的重病,被聘入宫,并特许在王宫图 

书馆博览群书。萨曼王朝(874—999年)覆亡时,逃至花剌子模从事研究和 

著述。因政治动乱,后辗转多处,在哈马丹时期一度被苏丹任命为大臣,并 

在伊斯法罕继续从事科学活动。伊本·西拿著作上百种,涉及哲学、医学、 

数学、天文学、音乐、诗歌、语法等诸多学科,同时代人把他和亚里士多德 

相提并论。其主要著作有《治疗论》、《医典》、《知识论》、《指导与诠 

明之书》等。 

     伊本·西拿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喜好亚里士多 

德的著作,据说他把亚里士多德的 《形而上学》一书读了40遍,几乎能把 

它背下来。他的哲学是采取带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伊本·西拿追随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的永恒性。但他同时也吸取了新柏拉 

主义的泛神论思想,承认真主的永恒,真主是第一原因,第一发动者,从真 

主那里流溢出“原初理性”,从“原初理性”依次产生各种形式,形式与物 

质结合而产生具体的万物。真主并不是在时间上先于世界的原因,他是外在 

于时间的,他的创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因而,世界并不是根据真主的随心 

所欲产生的,而是决定于真主本性的必然性。真主并不参预个别事物的运动 

和发展,而只是关心普遍的东西。 

     在对共相的理解方面,伊本·西拿甚至先于阿伯拉尔提出了共相的三种 

不同存在方式。他认为:一是共相“在物之先”,存在于真主的智慧之中, 

即作为创世的蓝图,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二是共相“在物之中”,即作为 

个别事物的本质而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三是共相“在物之后”,即作为人 

心中的概念,作为理性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东西而存在于事物之 

后。伊本·西拿的这种说法,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折衷产物,可以说它 

是一种“温和的实在论”,它深刻地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 

     在认识论方面,伊本·西拿具有感觉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们对于存 

在于主体之外和不以主体为转移的对象的知觉是认识的基础,感性经验为理 

性反映客体的形象准备先决条件。不过,他也肯定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 Page 45…

此外,伊本·西拿还以他的“二重真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西欧中世纪哲学。 

他认为宗教和哲学是可以各自独立的。他承认真主的直接启示,认为它高于 

认识的真理。但是他又认为,宗教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因此有助于发现真 

理和获得幸福的哲学,归根结底是高于宗教的。 

      (2)伊本·巴哲的理性哲学 

     伊本·巴哲(约1098—1138)是阿拉伯中世纪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 

家、医学家、音乐家、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