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一卷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作者:刘红林-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稳ɡ运凇断堤ū奔嘤芬皇谢褂小敖袢詹奚磙榛ⅲ:硎朗挤置鳌钡氖洹!�
  而第二次入狱是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当天,赖和没有前兆地突然被捕,不被告知理由,也没有同案的狱友,甚至连审讯都很少,就那么不明不白地被关押了五十余日。在巨大的精神折磨下,赖和显得彷徨、苦闷,又极度担心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妻儿的生活来源,由是度日如年地捱过狱中的每一天。百无聊赖中,他用铅笔在粗纸上记下了当时的心情。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窥见他在失去自由的强大压力下,以及生命受威胁、家庭受连累时的彷徨无告、进退失据,甚至比其他作品更真切地揭示了所谓日本现代法律的虚假伪善,更整体地反映出殖民地人民朝不保夕、任人宰割的生存处境,也更详尽地吐露着被压迫者的痛苦心声。 
  《狱中日记》从1941年12月8日起,到次年1月15日止;共有三十九篇日记。每篇没有具体的日期,仅标以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实际上,日记是从第八日才开始写的。因为此时赖和在自己随身带的杂记账中发现一枝铅笔,在尘纸(草纸)上试书,可以书写,才开始记日记,前七日“当回忆录之”。(赖和《狱中日记·第八日》,《赖和全集》第3卷第11页,(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狱中日记》之名也不是赖和所亲定,而是战后初期,杨守愚整理赖和的遗稿,在苏新主编的《政经报》上发表时所用的名字,也就这么沿用下来。 
  赖和平素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狱中日记》完全是他为了排遣狱中无奈的岁月,记录的都是他狱中的生活和心情。冷热失衡、蚊虫叮咬、疾病缠身,虽难忍受,也倒罢了,最令赖和受不了的是,他对这场飞来的牢狱之灾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不知罪名,没有期限,就这么在惴惴不安中苦撑苦熬。他非常担心自己久在牢中,家庭经济无人支撑,父母妻儿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员工的薪水是一大笔开支。他家又刚刚贷款建了新房,银行方面须每月还款,再加上他的三弟新丧,孤侄也要抚养。他在此关上一个月,就要生出一千元的债务,“若继续到明年三月,则家将破灭,那能不愁苦?要解脱,不知将何解脱起。一家破灭的事实,呈现在眼前。我想什么哲人对此亦不能不悲观”。(赖和《狱中日记·第十七日》,《赖和全集》第3卷第24页,(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赖和也是血肉之躯,是人而不是神,他的这种焦虑是很正常的。他并没有为了自己和家庭去充当殖民者的鹰犬、忠仆,而一直充满着抵抗精神,否则也不会先后两次陷狱。从一些资料还看到,赖和即使不在牢中,平素里也有专人负责监视,他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是十分清楚的。 
  有人可能认为《狱中日记》中有几处显示出屈服、妥协的迹象,这是不确切的。比如,其中有一段话: 
  当国家非常时,尤其是关于国家民族盛衰的时候,生为其国民者,其存在不能有利于国家民族,已无有其生存的理由。况被认为有阻碍或有害之可虞,则竟无有生存余地。但国家总不忍剧夺其生,只为拘束而监视之,已可谓真宽大,仆之处此,又何敢怨。赖和《狱中日记·第十二日》,《赖和全集》第3卷第16—17页,(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这里的国家民族显然不是中国和中华民族,而是台湾的宗主国日本和大和民族。这并不是赖和的真实思想,而是记在“再录”的标题下,说明是把在别处说的话记录在此处。有论者说:“身在牢中为求脱困,在记事的‘再录’中写下这些谴责之词,不能当真(注意是写在‘再录’中,是对日本官宪的辩解),相反地更显现了统治者的横暴。台湾人究竟不是大和民族,国家更是被迫不得不接受的国家。”林瑞明:《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赖和研究论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第279—280页。 
  再如,《狱中日记·第二十八日》里有一首旧体诗,前四句是: 
  竖垒已收马尼拉东亚新建事非难 
  解除警戒容高枕囚系哀愁亦少宽 
  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好像赖和在为日军占领马尼拉高兴,其实不然。他是认为,既然你日本人打了胜仗,总该放了我吧?对被释抱有一线希望。日记中也说:“皇军已据了马尼拉,警戒也已解除,我是有释放的可能了。”但他最后又说:“近三点,闻军乐乐队声,知是举行庆祝游行,使我哀愁愈多。”可见,他并非真心地为日军祝贺。 
  第33日的日记中还有四句诗: 
  忽闻街上有游行说是军人要出征 
  好把共荣圈建设安全保护我东瀛 
  “说是”两字透露出这几句是记录别人的话,并非赖和放弃了反抗精神,拥护日本人的战争政策。细读一下,犹觉得其中暗含讥讽意味:出兵霸占别国的领土,说是建设“共荣圈”,却只为了“东瀛”。赖和曾勉励民报“当事诸君的妙笔,要使所发表的能够通过检查,而又不至于全部抹杀我们的意志”,在这里,赖和很有可能也使用了“妙笔”。 
  杨守愚在整理《狱中日记》并于《政经报》上发表的时候,曾作了一篇序言,有助于我们对此作品的阅读、理解,现全文录于下: 
  这一篇狱中日记,是大东亚战争勃发当时,先生被日本官宪拘禁在彰化警察署留轩置场所写成的。可以说是先生献给新文坛的最后的作品。在这里头,我们能够看出整个的懒云底面影,这一篇血泪染成的日记,就是他高洁的伟大的全人格的表现,也就是他潜在的热烈的意志的表现。 
  身犯何罪?姑勿论先生自己不知道,试一问当时发拘引状的州高等课长,怕也挪不出明确的答案吧!“莫须有”,还不是宋时三字狱的巴戏把戏。?因为先生生平对于残虐的征服者,虽然不大表示直接抗争,但是他却是始终不讲妥协的。即当时一部分人士所采取的,所谓“阳奉阴违”的协力,他都不屑为的。他这一种冷严的态度,我想,就是他被拘的理由。 
  先生生平很崇拜鲁迅先生,不单是创作的态度如此,即在解放运动一面,先生的见解,也完全和他“……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他们(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然要推文艺”合致。所以先生对于过去的台湾议会请愿、农民工人解放……等运动,虽也尽过许多劳力,结果,还是对于能够改变民众的精神的文艺方面,所遗留的功绩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先生觉得,只要民族意识不灭,只要大家能够觉醒起来,不怕他帝国主义者的强权怎样厉害,他是相信我们总有一天是会得到出头的。 
  不是么?台湾已经是光复了!被压迫的兄弟都得到自由了! 
  在这万人欢呼之中,反而使我不禁流出眼泪来。很遗憾的,着力于改变民众的精神的懒云先生,他不能等着这光明的到来,他不能和我们一齐站在青天白日旗下额手欢呼,便被凶暴的征服者压迫而死了! 
  虽然,我相信他在天之灵,一定在慰安地微笑着啊! 
  先生的肉体虽然是与世长别,但是先生伟大的精神,是永续地在领导民众,在激励省内的文学同志呢! 
  当着这历史的转换期,为纪念故人生前的功绩,为激励文学同志的奋起,这一篇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懒云先生的遗稿的刊载,是有着多大意义的。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光复庆祝后二日守愚志 
  这里高度评价了赖和的这部日记,也高度评价了赖和为台湾新文学、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 
第五章 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赖和新诗  
  赖和的新诗和他的小说一样,占有奠基者的地位,而且在发表时间上还要早于小说。笔者认为,平心而论,赖和虽然以小说奠定他在台湾新文学史上崇高地位,但就他本人的作品来讲,文学性最成熟、艺术水准最高的,当推他的诗歌。这应该得益于他的旧诗功底。 
  从现有的资料看,赖和的新诗有整整六十首。其中,有新体诗,纯用白话,也有民歌体,使用方言。最早的创作约始于1922年,1924年至1932年间是其高峰,尤以1924年至1925年数量最大,1935年以后,就很少了。这六十首新诗,有的曾经发表在各种新文学报刊上;有的则只见于他的稿本中,上面还有许多修改的痕迹,以及向诗友请教的记录,尤其是早期的创作,改动更多,可见他用心之深、用功之力,同时,也说明在台湾当时的环境中,学习新诗写作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一节 有巨大思想含量和丰富内容的诗歌主题  
  这六十首诗,数量不算很多,但所包含的内容颇为丰富,且有巨大的思想含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锋利的匕首和嘹亮的号角 
  作为一个被殖民者,赖和最深切地感受到日本当局及其走狗对台湾人民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压榨,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对此,他表现出永不妥协的抗议精神。可以说,赖和新诗有两个最基本的主题:一是批判,批判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二是激励,激励民众起来斗争,从殖民者的铁蹄下解放自己。他的多数新诗,都是从各种角度围绕这两个主题,传达出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心声,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以民众为对象”,反映“现社会急待解决,顶要紧的问题”,“忠忠实实地替被压迫民众去叫喊”,而成为“民众的先锋,社会改造运动的喇叭手”,“嘹亮地吹奏激励民众前进的进行曲”。这也是赖和文学乃至台湾新文学的基本主题。 
  1。 “雷霹雳似的愤怒着” 
  “雷霹雳似的愤怒着”,是赖和新诗《生活》和《现代生活的片影》中的诗句。这两首诗,内容基本雷同,语句稍有变化,看得出,是赖和研习新诗过程中的自我训练。类似的情况在赖和作品中还有不少,小说、散文都有,传统诗则多作修改,他的创作态度是十分严谨的。这诗句,是作者检讨自己空有喜怒哀乐几种感情,而却“只是吃着睡着/无味地过着”的诗节中的一句。作者严于律己,但“雷霹雳似的愤怒着”的确是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来的感情。尽管这感情在那种年代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他也无所畏惧一再诉诸读者,因为他有太多愤怒的理由。在这诗节的后面,作者写道: 
  更思想到世间 
  纭纭总总 
  只可怜劳动者们 
  用尽气力流尽血汗 
  过他困苦的日子 
  仅能得不充分的睡眠 
  胡乱的三餐 
  一部分幸福的人 
  整日里追寻快乐 
  靠着那不劳而获的物质 
  怡娱他的精神 
  过着他奢侈淫纵的日 
  还欺着小百姓抵抗 
  仗着没有出处的权威 
  肆意凌辱压迫 
  威风地 
  亦自 
  享受着无愁与安适 
  吾们人——辛苦劳力 
  把那些血汗所得 
  供献做一部的牺牲 
  培养它横逆的威权 
  增长它凶恶的势力 
  只尝着生活的苦痛 
  丧尽了乐生的希望 
  ——(《生活》) 
  如此恶劣的“世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