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供给开始出现困难。为了迅速结束战役,11月11日,保卢斯集结重兵发动最后一次严厉攻势。苏军在被分割的困难条件下继续坚持战斗。这时,德军虽已占领斯大林格勒大部分市区,但在苏军不断打击下,已经精疲力竭,只得逐步转入防御。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屯兵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陷于困境。
正在此时,苏联最高统帅部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在认真分析战役进程的基础上,由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主持制定出详尽周密的反攻计划。随即,苏军迅速调遣100万兵力在顿河中游和斯大林格勒四周集结待命。11月19日,苏军按照最高统帅部的作战计划开始反攻。各路苏军相互配合,频频得手。22日,苏军对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保卢斯部实施钳形包围。保卢斯在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以研究对策。会议决定第6集团军坚持固守并呈请希特勒迅速加强空中补给。然而日益严重的局势迫使保卢斯及其将军们考虑突围。于是,保卢斯电呈希特勒,陈述突围理由,希望希特勒批准。但希特勒仍旧命令固守。保卢斯不敢违抗希特勒的旨意,只好再次征求下属的意见。大多数将军坚持认为突围势在必行,纵使违背希特勒的严令,也必须突围。但保卢斯根据希特勒关于固守的命令表示,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服从命令,而且他相信希特勒关于空中补给的许诺 。
以后情况表明,纳粹德国空军根本无法对保卢斯部实施补给。几周以后,空运补给的行动几乎完全停止,饥饿和寒冷严重威胁着德军被围部队。德国最高统帅部为了挽回德军在南方的败局,加紧组建顿河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划归顿河集团军群序列。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斯坦因计划打开一条通道,帮助保卢斯部死里逃生。12月12日,曼施坦因指挥的救援行动开始实施。23日,德军竟推进到离斯大林格勒仅40公里的地区。
第一部分保卢斯 元帅(4)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实施巷战
苏军顽强地顶住增援德军的进攻,迫使曼斯坦因不得不放弃解救第6集团军的计划,第6集团军渴望解围的梦想完全破灭。显然,第6集团军的前景是灾难性的。但是,迷信希特勒并坚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保卢斯既不敢自作主张地突围,也不愿向苏军投降,惟一能做的就是要求补给和增援。而保卢斯所盼来的,只是希特勒授予的上将军衔。
1943年1月8日,苏军正式向第6集团军劝降。保卢斯不敢自作主张,请示希特勒却遭到严词拒绝。就这样,保卢斯及其第6集团军的最后机会失去了,等待他们的是彻底灭亡的命运。1月10日,苏军发起最后的攻击。德军的防线立即土崩瓦解,被苏军分割成两个包围圈。1月26日,保卢斯急电陆军总司令部要求投降,希特勒再次拒绝,并命令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人一弹。1月31日,保卢斯接到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的命令时,只是平静地叹息道:“元首真是慷慨。”此时保卢斯的部下开始陆续投降。保卢斯终于下定决心向苏军投降。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结束。在这次战役中,苏军俘虏9万多名德军官兵,其中包括以保卢斯为首的24名将军。保卢斯本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位被俘的德军元帅。
保卢斯被俘后,起初拒绝了苏军让他对德军进行反法西斯广播的要求。但到1944年,保卢斯接受这个要求,并加入德国军官反法西斯联盟和“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的“德国军官同盟”,公开反对希特勒及其指挥下的战争。结果,保卢斯在德国的家人遭到希特勒的逮捕。
1946年,保卢斯奉召前往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作证。1953年,保卢斯从苏联的战俘营被释放,并定居于东德的德累斯顿。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因长期患病而去世。
(刘新)
第一部分贝当 元帅(1)
亨利·菲利普·贝当(Henri Philippe Petain,1856—1951),法国元帅、政治家。维希政府的首脑,法兰西民族的罪人。
1856年4月24日,贝当出生在法国加来海峡省考奇拉退尔小镇的农民家庭。早年丧母,由外祖母和舅舅抚养。贝当从小立志从军,在当地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岁便考进圣西尔军校,毕业后以少尉军衔在阿尔卑斯山服役。1888年,贝当进入法国军事学院深造。从1900年起,到国家射击学校任教官,后来又在军事学院担任步兵战术学助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贝当是驻阿腊斯的一个步兵团的上校团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贝当在马恩河战役中脱颖而出,很快晋升为将军,先后担任第6师师长、第33军军长和第2集团军司令。1916年,贝当因凡尔登战役的胜利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1917年5月,贝当取代尼韦尔将军担任法军总司令。针对士兵中日益增长的反战情绪和层出不穷的逃亡哗变事件,贝当采取镇压和怀柔的两面手法进行整顿。1918年11月,贝当晋升元帅。战后,贝当先后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陆军总监和防空总监等职。
1934年2月,贝当出任杜梅格内阁的陆军部长,涉足政界。任职期间,贝当没有把握时机有效地提高法军的作战能力。1939年至1940年,贝当出任法国驻西班牙大使。
第一部分贝当 元帅(2)
法军总司令甘末林 上将在讨论战局
1940年5月,德军开始进攻法国,作为永久性防御工事的马其诺防线不攻自破。先后由莫里斯·甘末林和马克西姆·魏刚指挥的法军节节败退,国内政局混乱。保罗·罗诺总理为控制局势,建立最广泛的民族团结,罗致了国内的各种力量,贝当也应召回国出任内阁副总理。结果,在继续作战还是通过求和结束战争这个问题上,法国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以雷诺总理为首,另一派以贝当元帅为首。在6月13日至16日为期4天的戏剧性讨论之中,贝当公开而毫无保留地出来当了主和派的领袖。贝当向内阁宣读了一份备忘录,排除了在法国本土以外继续战斗的任何想法,而在本土以内他又坚信法国业已战败,剩下的只有设法缔结一项体面的和约。贝当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吻说,法国的复兴不可能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而应是“祖国及其子孙承受苦难”的结果。停战并不是对战败的惩罚,而是一个新的开端,即“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贝当甚至以辞职相威胁。16日晚,在迫不得已情况下,雷诺辞去总理职务,阿尔贝·勒布伦总统任命贝当组阁。贝当发表广播演说:“我把本人献给法国,来减轻它的痛苦。”就在16日夜间,贝当即请求西班牙政府充当法国与德国谈判的中间人。第二天,贝当下令法军停火,这就等于承认放弃战斗,从而使法国在同德国谈判停战与议和条件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法国政府拒绝或商讨敌方所提条件的任何可能性。6月21日,希特勒亲自来到1918年法国人接受德国投降的贡比涅森林接见法国谈判代表团。22日,经贝当同意,法德停战协定在当年的“停战车厢”里正式签字,法国被迫接受十分苛刻的停战条件。法国分为两部分,包括巴黎在内的3/5的国土(主要是北方工业区)归德军占领,占领军的费用由法国负担。南部和西部(主要是农业区)为自由区;法国的空军、陆军裁到10万人;最重要的是,贝当政府要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同德国“合作”。
第一部分贝当 元帅(3)
战败的法国被迫在“停战车厢”里签署屈辱的停战协定
1940年7月1日,贝当政府迁到维希。10日,国民议会以569票赞成80票反对通过决议,授予贝当制定新宪法的全权。新宪法以“法兰西国家”代替了“法兰西共和国”,以“劳动、家庭、祖国”代替了自1789年继承下来的“自由、平等、博爱”。贝当被授予“国家元首”的称号并兼任总理,拥有召开国民议会、制定行政立法、指挥军队、任命或撤换部长等多种权力,几乎比路易十四的权力还要大。当时在政府公报上发表的许多条例都是以君主政体的格式开始的:“本人,菲利普·贝当,以法国元帅、国家元首名义宣布,云云。”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为往昔的声名所累,一时得到了许多法国人的支持。其实在政治经验方面,贝当是初出茅庐,很不成熟。贝当不是一个政治家,只得请皮埃尔·赖伐尔作为代理人。维希政权的第一时期从1940年7月10日至12月13日,可称为贝当—赖伐尔时期。1940年10月24日,贝当和希特勒在都兰的蒙都瓦的列车车厢里进行会谈。此后,贝当声称,为了法国的“荣誉和尊严”,法国必须寻求对德合作政策。从此,“合作”两字就像标签一样,烙在贝当的身上。应该指出,贝当碍于体面,和德国人的合作多少有些羞羞答答,不时使出他惯用的两面手法。当他和赖伐尔赤裸裸的亲德卖国行为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时,1940年12月13日,贝当下令拘留他的“皇太子”(制宪法令规定,在贝当元帅去世后,由赖伐尔继任),并且派一支可靠的队伍把赖伐尔护送到他的私人住所里去。对于这个相当令人吃惊的事件,德国当局并不知道。于是,从1940年12月13日至1942年4月18日开始了维希政权的第二时期,称为贝当—达尔朗时期。原海军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变成维希政权的第二首要人物。贝当合作主义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战争的进展和德国的胜利,或者相反地,同德国失败的最初迹象密切相关的”。贝当企图在外交上采取中立和拖延政策,并曾与佛朗哥会晤,劝他拒绝德军经西班牙开往北非。但赖伐尔在德国人的支持下于1942年4月19日重新执政,开始了维希政权的第三时期。这时又颁布了新的制宪法令:“法国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实际领导权全部授予政府首脑(即赖伐尔),政府首脑由国家元首任命,并直接对国家元首负责。”实际上把贝当变成壁炉台上的一件小摆设。1942年11月8日,美军在北非登陆。贝当命令在阿尔及利亚的达尔朗与盟军配合作战,同时又发布电文抗议盟军登陆。法国人在阿尔及尔的抵抗是象征性的,事实上已经向盟军打开了北非大门。德国人因此认为停战条款已经不起作用,因此于11月11日出兵占领了法国南部地区,维希也变成德国人公开当家做主的地方了。
尽管如此,贝当的投降主义和合作主义,对法国丧失民族主权独立,蒙受德国侵略者的欺凌和蹂躏,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贝当政治上的软弱无能使他不能阻止赖伐尔之流彻底的卖国行为,有意无意地扮演着“合作”的主角。贝当镇压统治区内的任何反德活动。贝当提供原料、商品支付德国的占领费用,从3亿到5亿,1944年7月又增加到7亿。贝当在广播中号召为德国招收劳工,设立强制劳动局。在德国出兵占领法国南方时,许多法国人希望贝当离开维希,但是他没有离开,仍然留在那里,仍然忠于一个过于简单的政策概念:在祖国受难的时候,不应该抛弃本国的土地和自己同胞。这是贝当个人的悲剧。
贝当在完全成为傀儡之后,仍然执迷不悟。1943年12月18日,贝当还写信给希特勒表示:“今后占领当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