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敲裰鳎磺〉薄K滩辉悦裰魑瘢趾卧宰ㄖ莆瘢俊∈率瞪弦嘈聿幻庥谧ㄖ疲欢欠撬疽狻4悠浔疽獗硐值煤芎弥保憔哂懈叨戎硇裕还簧醵嗉G霸抵泄缁嶂刃蚝阕远郑粑藜俸跚恐浦Γ侨酚衅涫拢蟹俏餮笊缁崴苊渭5问郎俣沂蓝啵裎髋饭铱梢越倌晡弈诼艺撸址俏颐撬苊渭恕L钢泄幕懿荒芤云渎沂雷鞔恚倨渲蔚乐问览此怠5庋担窒永硐胗杏啵率挡蛔恪S治页K担褐泄裰鞔嬗诶恚ɡ砟睿餮笾裰鞔嬗谑疲ㄐ问疲4嬗诶碚撸淅硭浼涫莆闯桑萑桓呙鳎荒苈涫怠4嬗谑普撸涫萍瘸桑淅硭瓜裕浠蛄宋奚钜澹唇衔仁怠U饩臀餮笫谴酉质担ɡ肓Γ┲蟹⒄钩隼硇岳吹模泄巳椿溲粤Γ苎岳肓坏闷浞⒄埂@胂质刀牙硐搿W渲硐胱岳硐耄质底韵质担展盼徊宦涫档奈幕!�
(四)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途——与其不落实之病相连者,尚有一病,就是落于消极。政治为力之事,然而不独为力之事,没有一点理性是不行的。经济为利之事,然而不独为利之事,亦恒必有理性在其间。总之,凡是人的事缺不了理性,只是理性多少问题。人类文化渐高,原是利、力、理三者循环并进,然人的理性日启,则利与力的地位随以递降,这是一面。又一面,利发达了,人之所需无不给,则利亦不足重;力发达了,人人有力,则亦难以力服人。末后经济上完成社会主义,政治上完成民主主义,那便是利、力、理三者同增并富,而理性居于最高,以决定一切。西洋循现实之路以进,自能渐次达此一境,其文化都是积极的。中国理性早启,以普其利于伦理而经济不发达——经济消极,失其应有之发展进步;以隐其力于伦理而政治不发达——政治消极,失其应有之发展进步。它似乎是积极于理,而不积极于利与力,然理固不能舍利与力而有什么表现。卒之,理亦同一无从而积极,只有敷衍现状,一切远大理想均不能不放弃。中国文化多见有消极气味者以此。同时,它亦再没有什么前途。
(五)暖昧而不明爽——以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类如西洋文化)——相对照,令人特有“ 看不清楚”“疑莫能明”之感。例如在宗教问题上,西洋有宗教,是很明白的,中国却像有,又像缺乏,又像很多。又如在自由问题上,西洋人古时没有自由就是没有自由,近世以来有自由就是有自由,明朗而确实。中国人于此,既像有,又像没有,又像自由太多。其他如:是国家,非国家?有阶级,无阶级?是封建,非封建?是宗法,非宗法?民主不民主?……一切一切在西洋皆易得辨认,而在中国则任何一问题可累数十百万言而 讨论不完。这一面是其内容至高与至低混杂而并存,一面是其历史时进又时退往复而不定。盖暖昧不明之病与其一成不变之局,原为一事而不可分。
第十四章 结 论
一 讨究特征之总结
第一章列举中国文化十四特征,经过许多讨究到现在,约可结束。归根结蒂,一切一切,总不外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个问题而已。兹就各章所论究,贯串起来以明之。
(一)很显然地,其中第十二特征所谓“无兵的文化”,是源于第十一特征“不像国家” 而来。第九章具有解答,可不烦多论。
(二)而中国之所以不像国家,则为其融国家于社会了此亦见第九章。设更问其如何竟可把国家消融于社会呢?第一层是因为:家族生活与集团生活同为最早人群所固有, 而中国人浸浸家族生活偏胜,与西洋人之集团生活偏胜者,恰各走一路。从集团生活一路走去,即成国家;从家族生活一路走去,却只是社会。第三第四两章即系论证此议。然而其社会生活若仅止于为一种家族生活,或其社会不外一家族本位的社会,则既不能强,尤不能大,缺点甚多,必将无以自存于竞争之世。换言之,在于演淘汰中最能见优胜者应该是强且大之集团。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不难,难在其缺乏集团组织而竟能长久存活,不被淘汰。相反地,他并且能有极大之发展。此诚何故?于是继第一层之后,就 要说出第二层。第二层是因为,理性早启,周孔教化发生,使古代一般之宗法制度转化为吾人特有之伦理组织,以伦理本位代替家族本位。伦理始于家族,而不止于家族,规模宏远,意识超旷,精神大为提高。家族本位社会是不能存在到今天的,伦理本位社会却前途远大得很。凡此均详见于第五、六两章。然中国与西洋分途虽早,而在早期还不能分得甚明。周孔教化发生于封建之世,那时还像国家。战国七雄一面更像国家,却一面亦正是国家要被消融之始。必到周孔教化收功结果之时,封建既已解消,阶级化为职业,国家永被涵容于社会。此看第八第九两章可以晓得。
(三)就在解答中国所以不像国家之时,便亦同时解答了中国人的家之所以重要第七特征。盖正唯其是从家人父子兄弟之情放大以成伦理社会,所以不成阶级统治之地缘国家。又正唯其缺乏集团组织以为其生活之所依靠,乃不得不依靠于伦理作始之家族亲戚。除上面所说几章外,其在前之第二章在后之第十章亦皆所以解答此问题,参看自得。
(四)近代西洋之所谓民主,要在其人对国家有参政权,有自由权,这是在集团生活中个人地位提高之结果。所以中国之缺乏民主第九特征乃是从缺乏集团,不像国家而来,不可误作压力太强之没有民主看。此其理,具详于第十二章。
(五)集团生活与家族生活,此重则彼轻,彼松则此紧,二者不可得兼。像在中国那样家人父子情谊之重,西洋人没有,像在西洋那样国民对国家观念之明强,中国亦没有。然中国西洋在此之所以分途,却端为周孔教化与基督教之相异。故我郑重指出宗教问题为中西文化之分水岭。以上见第三、四、五、六各章。一般说来,文化都是以宗教作中心而发展,中国独否。中国文化第六特征,宗教乃被非宗教的周孔教化所代替。宗教乃为感情之事,不出于理智,抑且颇远于理智。周孔教化自亦不出于理智,而以感情为其根本,但却不远于理智此即所谓理性。理性不外乎人情。而宗教感情却总见其激越偏至,有时不近人情。因此周孔赞美人生,敦笃人伦,与宗教之倾向出世常要离弃家庭者就刚好相反。宗教之动人,恒在其不平常,而周孔之教化则于平易切近之中深有至理,不必动人而人自不能出。当其代替宗教位居中国文化中心而为之主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是以道德代宗教了。见第六章,第七章盖一面说明了第六特征“缺乏宗教 ”,又一面说明了第十特征“道德气氛特重”。
(六)西洋中古社会靠宗教,近代社会靠法律。而中国社会如吾人所见,却是以道德代宗 教,以礼俗代法律。此即是说:在文化比较上,西洋走宗教法律之路,中国走道德礼俗 之路。宗教自来为集团形成之本,而集团内部组织秩序之厘定,即是法律。所以宗教与 法律是相联的。道德之异乎宗教者,在其以自觉自律为本,而非秉受教诫于神。礼俗之 异乎法律者,亦在其慢慢由社会自然演成,而非强加制定于国家。其间精神正是一贯的 。中国古人之迥出寻常者,即在其有见于人心之清明正直,而信赖人自己。所谓一贯精 神非他,即是倚乎自力,而非如西洋之必倚乎他力。我所云理性早启者,正指此点。… …凡此请看第六、七及第十、十一、十二各章。唯理性为道德在人类生命中之真理据, 故第十特征之确切解答应此。
(七)云何为自觉自律?好好恶恶而心中了了,是曰自觉;基于自觉而行吾所好,别无所 为,是曰自律。如我好分平而恶不公平,我本此而行,非屈于力或诱于利而然,亦不因 屈于力或诱于利而改,即是其例。说理性,即指自觉自律之条理天成而言,说无对,即 指自觉自律之浑然不二而言。道德根于理性无对而来,为人类生命之最高表现。却不料 中国古人直欲将社会秩序依托于此,而不尚政刑(1)(《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如孟子所说“无为其所不为,无 欲其所不欲”,其信赖人而爱人,爱人而信赖人,旷观世界诚所未有。由此端萌开展去 ,三千年来中国文化遂以大异于他方。他方文化发展,总不出乎力与利之间,以力量求 得利益,利益则培养拓大其力量,力量又求利益,利益又培大其力量。如是循环推进不 已,利与力二者互通为一。盖从生物之生存发展以来,原来外此一回事,人类文化最初 从身体出发,正亦莫能外也。所谓中国之大异于他方者,第一表现在政治消极上,其次 表现在经济消极上。
表现在政治上者,即缺乏集团,不像国家,根本消极于政治,不向此方面发展。此何以故?集团生于斗争,国家起自武力。政治上一事正要从“力学”上了解才得。中国人虽 然亦跳不出利与力之循环圈,而不能无事于力。但它却于人身之外直揭出人心来,每在有对之中表现无对,遂使政治力学上骤乱其例。这在远古至战国以前,即是阶级不甚凝固,缺乏封畛;在战争国以后至清季,即是化阶级为职业,以相安代统治。所有近两千年来之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政治永无进步,盖在此。请参看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各章。
表现在经济上者,即农工商业一切不入于学问(士人不讲求这些),学术思想与社会经济有隔绝之势,鲜相助之益。二千年经济上停滞不进之直接原因在此。说见第十一章。然其间接原固,却更具有决定性。此即科学在中国之夭折无成。科学何以无成?科学 在人类生命中之根据是理智,而道德在人类生命中之根据则是理性。道德与科学不冲突,理性与理智更无悖,然理性早熟却掩蔽了理智而不得申。说见第十三章。
于此可以看出,前所列第五特征“文化盘旋不进,社会历久鲜变”,及第八特征“缺乏科学”,其关键皆在道德之代宗教而起太早。一般说,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并依宗教作中心而发展,道德视宗教远为晚出,而此独不然。此其所以为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一章所列举十四特征中,第五至第十二之八点,曾在本书各章予以讨究者,已为贯串如上。还有其后之第十三第十四,其前之第一至第四各点,书中论究未及,但这里却已不难把它亦贯串起来
(八)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此不唯中国人的孝道世界闻名,色彩最显,抑且从下列各条看出它原为此一文化的根艹/亥所在:一、中国文化自家族生活衍来 ,而非衍自集团。亲子关系为家族生活核心,一“孝”字正为其文化所尚之扼要点出。它恰表明了其文化上之非宗教主义因宗教总是反对这种家族感情的(见第四章)。它恰表明了其文化上之非国家主义因国家都要排斥这种家族关系的。中国法家如商鞅韩非皆曾指斥孝友之违反国家利益(1)(韩非《五蠹篇》尝论君之直臣,父之暴子,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以明孝友与国家利益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