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准备。
过了一会儿,警卫人员前来接毛泽东去克里姆林宫,毛泽东只带了顾问兼翻译
的师哲,随警卫人员登上了小车。
克里姆林宫里的路全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宫对面的广场地上铺的都是方形木块。
车队顺着伊万大帝钟楼的右边,从斯帕斯门驶进去。小车经过一个很大的街心花园,
车内的毛泽东注视着前方一个很大的大理石游廊。原来游廊的顶部,全是罗曼诺夫
王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毛泽东似乎在领悟着这块土地上曾有过的古老历史,他显得
那么平静和从容,目光中透出深沉而稳健的神采。
由一座座教堂和宫殿组成的克里姆林宫庄严神秘,一条护城河与红墙护卫着这
座曾为莫斯科的公国和18 世纪前的帝俄皇宫,而今苏联党政机关的心脏就设在这
里。
毛泽东按时被送到宫内斯大林的会客厅里。这客厅十分气派,金碧辉煌,大理
石墙壁光亮照人,红红的地毯显得隆重华贵,壁炉架上端的墙上有一口老式的俄国
古挂钟。毛泽东有意识地看了看时间,5 点57 分,比约定时间提前3 分钟到达。
斯大林的秘书走出来,他请毛泽东到他的屋里休息一下,他随即进去向斯大林
通报。
客厅尽头有一条不太长的甬道通向斯大林的办公室。按规矩,以往斯大林召集
会议时所有的与会者都是从这儿进入的,而且必须正点,不能迟到,这是斯大林的
工作作风。可今天,会晤的时间马上要到了,竟然没有动静。
“当当当——”挂钟敲了6 下后,里间的大门打开了,秘书走了出来,有礼貌
地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说:“斯大林同志请毛主席进去——”毛泽东站起身来,步伐
蒲洒地大步走了进去,翻译师哲跟在他的身后。
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里,全体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排成了一排迎接着毛泽东的
到来。站在最前边的是斯大林。他沉着而坚毅,眼光深邃,热情随和,他身后依次
站着的是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维辛斯基……苏
联的这些高级领导人全都衣着一新,仪表整齐,神态严肃庄重,显得礼貌而不失风
度。
当毛泽东一跨进门,斯大林首先微笑着伸出双手迎上前来,毛泽东的双手也伸
了过去,两位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领袖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您好!”“您
好!”“我们欢迎您的到来。”“谢谢斯大林同志。”四只手紧紧地握了又握,…
…斯大林仔细地端详着毛泽东那高大的身材、红润的面容,赞叹地说:“好,好呀,
真想不到您是这样年轻,这样健壮——”“斯大林同志也很健康呀!”毛泽东回答。
斯大林回过头来,把全体政治局成员逐个向毛泽东作了介绍,毛泽东亲切地与
他们一一握手,祝愿问候,尔后毛泽东也向斯大林通报了中方随行人员的情况。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会谈桌两边坐了下来。毛泽东和师哲坐一边,斯大林和苏方
人员坐在一边。斯大林望着毛泽东,又赞叹说:“伟大,真伟大!你们取得了伟大
的胜利。您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真诚地祝您健康!”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可是长期受打击,受排挤的人喔,有话无处说……”
“不不不——”斯大林没等翻译把话说完,捏着烟斗的手习惯地摇了摇,说:“胜
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谁也不能去谴责一位胜利者。”毛泽东听了这话,深沉地笑了。
在场的苏联领导人也笑了起来,有人还轻轻地鼓了掌。
话转入正题后,斯大林的语气严肃起来,他认真地说:“中国人民的胜利,加
重了世界天平上革命力量的砝码,我们全心全意地祝贺你们的胜利,希望你们进一
步取得重大的胜利。”“我代表中国人民衷心感谢苏联人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支
持和帮助,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朋友的。”毛泽东的话很诚恳,他显得儒雅、温和,
很有分寸,言谈举止中带有浓郁的诗人气质。
毛泽东的风度吸引了苏联领导人,他们都用极有兴趣的目光注视着毛泽东,感
到坐在对面的不仅仅是一位伟人、一位领袖,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常对
毛泽东话中的旁征博引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轻轻地点起头来。
斯大林取下嘴上的烟斗,思索了一下,问道:“我们双方这次可以做些什么事
情呢?你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呢?”他最关心的还是中苏结盟的问题。
毛泽东想了想,巧妙地说:“我们这次来是要完成一些事情的,是应该搞出一
个东西来,可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他很形象地用手比划了一下。
苏方的翻译被难住了,他不知怎么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脸都急红了。毛
泽东的翻译师哲见此情景,忙把毛泽东的话做了解释:
“毛主席的意思是说,好看就是指形式上好看,应该是冠冕堂皇的才好,好吃
就是说这个东西必须有好的内容,实实在在的。”师哲解释后苏联同志还是不太明
白,他们相互看着,比比手势。有的人还觉得好笑,竟然笑出了声来。斯大林的神
情是很认真的,他在体会着毛泽东话里的含意,想弄清楚毛泽东究竟心里有什么打
算,特别是双方若要签约需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他再三地询问毛泽东的想法。
毛泽东似乎显得不那么着急,他没有直接去回答斯大林的问话,只是说:
“我打算请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到莫斯科来一趟。”斯大林抖了抖烟
斗,微微蹙了蹙眉头,说:“如果毛主席和我还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事情,周
恩来总理到莫斯科来后做什么呢?”毛泽东平静地掐灭了手上的烟头,说:“周恩
来到了就可以商量这件事了。”他接着把话题巧妙地岔到了一边。
斯大林觉得过去在中国革命的问题上犯过错误,他不便把自己的想法先抛出来,
以免造成“强加于人”的感觉。但他内心认为不管中苏双方签订什么样的条约或协
议,都应由他和毛泽东亲自来签署,可毛泽东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或者是毛泽
东根本就没有打算由自己出面来办理这件事。
尽管如此,首次见面还是令双方满意和愉快的,大厅内的气氛显得平等、轻松、
友好,说到兴致处,斯大林还不时习惯地摆弄他那精致的小烟斗,毛泽东也不时露
出了微笑。
就这样,毛泽东在苏联首都度过了第一天。
12 月21 日,斯大林70 岁诞辰的庆祝活动开始了。苏共中央在莫斯科大剧
院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富丽堂皇的莫斯科大剧院装饰一新,灯火通明,充满了喜
庆色彩。除各国代表团外,前来赴会的苏联国内代表都是精心组织的,苏联人把能
参加这一庆典看成是很高的荣誉。
当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及各国代表团一同走上主席台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
四起。容光焕发的斯大林走上台后,首先把毛泽东和各国共产党代表团介绍给了大
家。所有的人望着站在斯大林身边的毛泽东竟如此高大魁梧,气度不凡,不禁发出
一阵阵的议论和赞叹声。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祝词。祝词热情洋溢,十分精彩,自始至终抓住了全体与
会者的注意力。在费德林的翻译宣读中,场内反应热烈,气氛活跃。
费德林没想到这篇祝词竟会如此抓住人心,他自己的情绪也被感染了,当他读
到“斯大林同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
他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并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事业作了极其杰
出和极其宽广的贡献。中国人民在反抗压迫者的艰苦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斯大
林同志友谊的重要性”时,全场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台下有人挥动起了帽子和手中,场面十分热烈壮观。
斯大林也友好地侧过脸来,对毛泽东报以感谢的一笑,他轻轻地鼓起掌来。在
整个会议中,他不时和毛泽东相互交谈着,议论着。
庆祝活动安排的文艺演出开始了,斯大林特意叫人安排毛泽东同自己坐在一个
包厢内,两人又边看演出边交谈着,显得亲密友好。
精彩的演出结束了,礼堂内所有的灯火齐明,照得全场雪亮,观众们都回过头
来鼓掌,有节奏地高呼着“斯大林——毛泽东!斯大林——毛泽东!”斯大林高兴
地向大家挥动双手致意,毛泽东也起身向人们挥手表示感谢。掌声和欢呼声久久不
息,震荡着大厅……庆祝活动持续了几天才结束,各国代表团在完成使命后先后回
国了,毛泽东则按预定的安排在苏联休息一段时间和参观访问。
此时期苏联新闻机构很少报道毛泽东的活动和行踪,西方一些好事者于是做了
种种编造和猜测。有一天,工作人员把一则“毛泽东已被斯大林扣留”的西方报道
的捏造消息交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付之一笑,放下报纸说:“随人家说去吧,古往
今来总有好事者的。”然而斯大林在此期间又打了几次电话给毛泽东,还是询问毛
泽东下一步对双方结盟签约内容的具体想法,而毛泽东总是不说,当斯大林了解到
毛泽东确实在等周恩来以后,也就不再多问下去了。
1 月15 日晚,工作人员转告正在列宁格勒参观访问的毛泽东,“周恩来总理
已在赴苏的途中了——”毛泽东一听大喜,他顾不得疲劳和辛苦,当即决定:“请
通知苏联同志,我们马上返回莫斯科。”工作人员劝他再休息两天,恢复恢复再走。
毛泽东果断地一摆手:“不用了,我和恩来是有约在先的。”随即他又幽默地
说:“君子言必行,行必果啊!”1 月17 日,毛泽东一行人从列宁格勒返回了莫
斯科,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周恩来从途中打来的电话向他请示问候。电话直接接到
了毛泽东的住处,因为线路有毛病,通话声音不好,毛泽东在耳机旁听了半天,也
很难听清楚。他当即决定,请周恩来到下一站后再次通话。
毛泽东挂上电话后,背着双手在屋内踱了起来,显得有些着急。此后他一直守
在电话机附近,等待着周恩来的消息。
周恩来从斯维德洛夫斯克再次打来了电话,毛泽东拿起了话筒,直接与周恩来
通话,这次通话的效果不错。毛泽东竟然坐在沙发上与周恩来长谈起来了,他把自
己来苏后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与周恩来通了气,并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也把中苏双
方条约谈判和协议签定的一些重要问题再次向周恩来做了布置,两人在电话中谈得
十分亲切,有时还哈哈大笑。
看来,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外交才干是深信不疑的,他把几乎所有的实质性任务
都交给了自己这位杰出的助手。
两人的通话竟然讲了一个多钟头!
通完话,毛泽东显得格外轻松和愉快,他喝了一口茶,悠闲地靠在沙发上抽着
烟,欣赏收音机里的音乐。
一阵深沉雄浑的歌声在屋内响起来,缓缓地、沉重地越响越大,像一条河水,
流到了人们的面前,这是伏尔加河船夫曲。唱得那么深沉动人,像一股股激流拍打
着人们的心胸。毛泽东静静地听着听着,又渐渐地直起了身子,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