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习禅录影-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居士问:我今天在黄昏时坐一枝香,跟杨管老的情形一样。
  师云:功用上是对了,见地上还没有透,还要多多努力用功,才可以到达杨管老这个境界。
  师谓杨管老曰:你看你前两天,气机发动了,气机窜动,气脉不能归元,所以精彩外露,面如桃花。你今晚能够大休大歇下来,气脉初步归元,所以精华内敛,气色马上就不同了。若能再退藏于密,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你了,就是一切天人也找不到你了。这时天地与你合一,宇宙和你一体,就可渐渐地与佛光相接了。
  
  第六天农历正月初七
  孔子曰:穷理(参也)尽性(了自性,圆明清净一直保持下去。)以至于命(一切万法之根也)。从何来立命呢?从混沌中立。孔老夫子是个真参禅的人。只做功夫不参此理,不能透此理。一肚子佛法的人。又要赶快把它丢掉。
  洛浦问:朝阳已升,夜月未现时如何?
  夹山答曰:龙衔海珠,游鱼不顾。
  (有人问师:“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是何境界?师答:水净沙明,一文不值。)
  夹山祖师曰:“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这几句话很重要。道家《阴符经》:“机在目”、“机在心”。古德见桃花而悟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眼睛不定,心就不定。释迦佛睹明星而悟道,佛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神光下视,永远不能得定。像电灯的开关一样,你把它插中,就对了。
  (师召某某法师对面盘膝而坐,纠正其姿势,命法师注视师之印堂部分,眼神慢慢定住。师与法师交谈时,法师二目又定不住了,师命其如前法定住:)以后说话时,行路时,看经时,一切时,一切处,均应如此定住,便有出家人的威仪了。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
  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发,平常也等于在禅堂里一样精进,就容易成功了。我今天香板一打,大家停下来,都不像前两天那样定了,都因为明天要下山了,所以不像以前那样精进了。就是开静以后,休息的时候,都未免松懈了,不如不休息的好。但是,不休息又不行,好,休息一下,轻松一下,再好好坐一枝香看。
  唐修雅法师听诵《法华经》。作了一首歌曰:“山色沉沉,松烟幕幕,空林之下,盘陀之石,石上有僧,结跏横锡,诵白莲经,从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迹狼迹,十片五片,异花狼藉,偶然相见,未深相识。知是古之人,今之人,是昙彦,是昙翼,我闻此经有深旨,觉帝称之真妙义,合目冥心仔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经之旨,可怜弹指及举手,不达目前今正是。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光辉一万八千土,土土皆做黄金色。(心地平,大地就平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如此。其实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比极乐世界更美妙。你不能入定,看不到呀!)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犹自问弥勒。我亦当年学空寂(认为空即是道),一得无心便休息;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驴乘非端的。我亦当年不出户;不欲红尘沾步武;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行行皆宝所(红尘里即是佛境界)。我亦当年爱吟咏;将谓冥搜乱禅定;今日亲闻诵此经;何妨笔研资真性。我亦当年狎儿戏;将谓光阴半虚弃;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聚沙非小事。我昔曾游山与水;将谓他山非故里;今日亲闻诵;始觉山河无寸地。我昔日猿未调伏,常将金锁虚拘束,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是心即是佛。师诵此经经一字,字字烂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齿。只在劳生方寸里。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白牛之步疾如风,不在西,不在东,只在浮生日用中,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肠,饭之腑,长者扬声唤不回。何异聋,何异瞽,世人之耳非不聪,耳聪特向经中聋,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经中盲。合聪不聪,合明不明,轱辘上下,浪死虚生,世人纵识师之音,谁人能识师之心,世人总识师之形,何人能识师之名,师名医王行佛令,来与众生治心病,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净,邪者正,凡者圣,如是则非但人恭敬,亦合龙赞咏,鬼赞咏,佛赞咏,岂特背觉合尘之徒,不稽首而归命。”(以上境界,若非大彻大悟,不能证得。)
  (下午四点)
  把初出家严肃决断的心情,永远保持下去,成佛有余。我们打七,亦复如是。为什么有的人来了七天,没有成就呢?下山以后如能永恒地细水常流,至诚精进,一定可以得大成就。释迦佛也是个人,我们也是个人,释迦佛能成佛,我们当然也能成佛。不要小看了自己,不要自暴自弃。要把自己的心量扩大。《华严经》说十方诸佛光光相通,要修华严观,证入一真法界。
  根本智(明心见性)易得,差别智(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学问知识)难求。不要着慌,不要轻慢,要发大心,恳切发心,好好求佛菩萨加庇,好好修持。你真正大彻大悟了,便什么都明白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出家修行,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去骄慢之心,一定要依师。老师并不一定比学生强,但必须依一位有行持的真师,至诚恭敬。没有怕的,硬要找一个怕的,心境就严谨起来。拜佛礼佛,亦复如是。严肃、诚敬、庄严、肃静,保持这个境界,七天一定成佛。肃然起敬,就清净了,灵明心,无妄想心,全都现前。成佛成圣贤,都是由肃然起敬做起。娑婆世界里的人都是弯曲的,所以高下不平,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人都是直的,所以地是平的。
  (下午五点五十分)
  教给你们一套调身用的拳法罢!(师示范解说)
  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至阴肃肃(如夜间山谷,有些人怕空),至阳赫赫(日光朗照)。物极必反,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一往一来之谓道,继之(阴阳)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能够发起阴阳的,是我们的自性)。显诸仁(祥和慈悲平等),仁之体(就是放下,一念不生)。藏诸用(在语默动静之间要体会)。百姓日用而不知。变通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何以谓之神?能阴能阳者,非阴阳之所能。体不可见,在用上见),源始返终,神凝气住,魂魄合一,即谓之得道,既是佛,即是仙。不能凝合,就随业流转六道。不增不减,与法界合一,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菩提)无方(不在内外中间),而易无体(说一个体,强名耳,说一个道,亦强名耳)。东西方圣人都是说这个身心。此心同,此理同,真正通达了,就无所不通。小心就是道,放心就是道,留意就是道。刹说众生说,昼夜亦然,都是法身佛对你说法,可惜你不知道。要发大心,不要小器。
  
  第七天农历正月初八
  无论公案如何熟,机锋转语如何好,若无定力总是不成。心不定,目不凝。宋儒在理上研究,亦有所得。至于鬼神,宋儒谓“鬼神者二气之良能”。神有多种,色界大神,若无大定力则不能见。无色界什么都没有,只能心电交感不能见。神亦有生死,有如气化。鬼神在人间,天堂亦在人间。鬼神无可怕处,以其无歪曲心,最可怕者乃是人,因其后天习气而生歪心思。然人可为仙佛,亦可为鬼神。鬼属阴气,神属阳气,人具有阴阳二气,只要阴阳调和感应道交,一直定下去,自有通达之一日。
  (上午九点老师评论)
  杨管老(当日)功用境界,已近破参,且程度较黄老先生深,只可惜在悟境的见地都尚嫌不足。鲁居士亦出乎意料;从来说笑指他此生无望,来世再修。不料人发狠,狠必有感应,也有所得了,但可惜般若慧力不深,下山后应更加精进,修持要紧。萧先生此次特别加紧,心已入道,但尚未破了自画的界限,应更加努力。
  (接着杨、鲁、萧三居士上香礼佛,谢师。)
  此次本来不拟真打七,只是玩玩而已,想不到收获反大,“知有”的人反多。此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功德圆满。
  (参加打七之法师在佛前发大心,为师教诲所感动,愿荷如来大法,礼佛拜师,极为虔诚。)
  下山后如何修为?因常难把持,仍须多修禅定。佛法圆融无碍,任何法只要适合自己的均可用,何有宗派可言?但在世事里打滚容易走失,最好念佛。心头烦时、身体不舒服时,一念即消。
  特别提到办教育,应发起爱心,应以佛菩萨心自居,见人即爱,不培养福德,不能大仁大慈,修持即有障碍,前程事业终有限量。发起爱心,以大宗教家精神从事教育,才能造就人才,前程事业才可无限,此理对人人均可适用。爱人之心且应平等,不论上至绸缎(富贵),下至葱蒜(贫贱),一视同仁祥和之气,自然充实。
  (十点,师带领念佛,念已,师曰:)
  此修念佛三昧,正念之时此心即与净土光光相接。什么光?无相光,常寂光。这一念即在一动一静之间,待人接物之间,亦即一念之间,用之于世法,即为世法,用之于佛法,即为佛法,此一念放下时即入大寂之境,而后起心动念,神通妙用皆由此发。下山后把持不住时,就此一念,即可调心调身。得道之人如浣垢衣,如入沐浴,一身轻快。其乐不可说,不可说,唯自知之。
  (啪!)
  牛头融禅师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念佛三昧,一香板之下,与密宗观想均是一样。念头生灭便是生死,醒与睡也是在生死,何必一定谈身体生死?一念回机,当下即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能得一念彻底清静者,则无生死可了。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寂然不动,这是体。但仍须起用,应感而遂通,要在世俗中磨炼一番,在事务中,动乱中,仍保持清净。一念回机,还同本得。这才是《华严经》中大乘境界,绝不是小乘人逃避了事的。
  (下座经行次)
  佛经最妙处说空,空是什么?即是大休大息,寂然不动,与天地合一,妄想截断。然灵明之心无位置,谓之无位真人。初时气充心定,气住,举身融融。次脉停,到此境界,有时出定须敲引磬,功夫熟了便不用了。依次渐修得四禅八定,由此再来观心,而知空有来去,神通妙用,皆从定发,亦皆无实意可得。如此专修,也须十多年。在入世中,功夫非一年两年可成,必须积功累行,妙用方能渐发起,方可得证理地。但绝非以年月计,亦非以今生来生计。如一心勇猛精进,好好干,今生必有所成。即如释迦如来,此生此世,亦须十数年修持功夫下去,然后才得大悟。故菩萨道必须具大愿心,慢慢来。
  在此七日中有境界,是逼出来的,不算功夫。必须在下山之后,在事务中去磨炼,才是真功夫。但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具有此精神,果位终可达到。
  某某法师问师:刚才坐时妄想断了,念头提也提不起来,这是不是念头将生未生之际?
  师未正面作答,但云:好!观照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