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学方面,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同时还采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记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

  殷墟陶器制造业发达,技术臻为完善,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是刻纹白陶的主要产地。这种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缕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杰作。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的代表,晚商青铜工业主要由王室贵族所控制,因而在王都殷墟集中了更多的作坊,成为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例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花纹精美,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奇迹。在妇好墓出土的铜器有460余件,不少是精美瑰丽的艺术珍品。此外,从出土的遗物反映出当时在玉雕、牙雕、纺织、酿酒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都已达到世界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商王朝后期都城内集中了大批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人才,创造了灿烂的殷墟文明。 

  辉煌的还有商业。殷墟彝器金文中出现了〃市〃字,甲骨文中也有〃贝〃字。殷墟晚商墓葬中出现过大量殉贝。大司空村发掘的165座殷墓中,有83座有殉贝,共得贝234件,其中两座墓内有铜贝3枚。在殷墟西区墓葬发掘出342座有殉贝,妇好墓中殉贝近7000枚。这些大量殉贝都是以贝币形式随葬的。《尚书o酒诰》说,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甲骨文中又出现过〃车〃、〃舟〃等文字。这些产于东海之滨的殉贝,无疑是通过商业贸易,作为货币交换而带来的,说明殷墟还是当时全国的商业中心。 

第85节:安阳:童年中国的荣光和惆怅(6)


  而所有这一切灿烂的文明,在今天都只能以碎片或传说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甲骨文的重量

  清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9世纪末的1899年。金石学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无意中从患病所服用的中药'龙骨'上看到了一种奇异的刻画甲骨文字被发现了。

  作一个假设:假如甲骨文没有被发现,安阳也许真的只能够残存在历史的底稿里,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陪都。但是甲骨文改变了这一切。有了甲骨文,三皇五帝的种种丰功伟业不再是空口无凭的稗官野史。甲骨文,那些刻在兽骨龟壳上的文字所记载的,是中国真实历史的开始。

  但是,历史是什么,历史的表象是什么,历史的底蕴又是什么呢?在今天,我们要说,历史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过去,历史的表象是亭台楼榭、刀剑鼓角,是掩盖了一切的四海升平,是被发现了的烽烟战火,是王侯将相、盗贼寇虏。历史的底蕴是什么,历史的底蕴是那些端端方方毫无生气的文字记载的文明。

  而甲骨文,应该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开端。

  联合国曾经这样评价安阳:这里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1/4的人口使用。甲骨文就像一把金钥匙,为今天的世界打开了中华上古社会神秘的大门,使人们洞察到那几近失落,曾经屹立在世界东方泱泱大国的文明与辉煌。

  甲骨文是早于篆籀、青铜铭文的古文字。作为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该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千年神甲、文字始祖〃,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如今,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骨文,在失传近3000年后却神奇再现。

  甲骨文的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应用和艺术的双重性。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所以,甲骨文虽说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古文字,但已是成熟的形体兼备的文字,可称得上是书法。不妨这么说,甲骨文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是书法艺术迈出的第一步。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如《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所以,甲骨文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古老以及与现代汉字的一脉相承,更是因为由于发现了甲骨文,才使得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多年的都城重回人间。

  这是一个都城的荣光和惆怅。当废墟与文明同在时,对于一个古都而言,它已然有了深刻的悲剧美。

  古都之父

  所以,安阳,绝非一个寻常的都城。

  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一个都城在贡献了独创的文字之后还能贡献独创的思想,仅就这一点而言,它可称得上是中国古都之父。

  〃易〃可谓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一向以神秘和博大精神著称。而传说中文王演易的地方,就在今河南汤阴的羑里城,这里因此被认为是《周易》的诞生地。

  史载,殷末,纣王荒淫残暴,民怨沸腾。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治理下,实力日渐强大,于是引起了殷商王朝的猜忌,纣王就找个借口在羑里城其实是个土台画地为牢,将姬昌囚禁起来。囚禁文王的地方,即羑里城,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后的第一座国家临狱。

  羑里城位于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处于殷都(殷墟)和行都朝歌之间。明嘉靖《彰德府志》载:〃羑里盖商狱名也,夏曰夏台,周曰囹圄,皆环土也,纣尝囚文王焉。〃《史记》、《水经注》等典籍也记载,文王曾被囚于此地七年。在被囚禁的七年时间里,姬昌韬光养晦,究天人之变,潜心演易,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进而推演成六十四卦并系以卦爻辞,使《易》最终定型。姬昌之子姬发后来推翻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昌被谥为〃文王〃,他推演的《易》就被后世称为《周易》。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说的就是这件事。

  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明《河南通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北八里羑里城中,昔文王演易之所,后人因建庙焉。岁时有司致祭,三岁一遣使祭享。〃清乾隆《汤阴县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羑里城。元大德年间,邑人许仪重修。〃之后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县尚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巡抚魏有本、天启三年(1623年)知县杨朴、清顺治八年(1651年)知县杨藻凤、雍正九年(1731年)知县杨世达均有修葺。

  今天羑里城遗址,是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刻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块。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六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共77字,其书法似篆非篆,颇为奇特。

  拾级进入山门,参天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是演易台,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相传这里就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东侧是重修的〃玩占亭〃。

  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刻《周易》六十四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殿(含拜殿)位于羑里城正中,歇山重檐式建筑,规模恢宏,气势雄伟,是文王庙的主殿堂。演易台后有一土冢,名吐儿冢。相传周文王在羑里演易时,被殷纣王得知,为试其真伪,竟残忍地将其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肉汤逼其吞食。文王明知是亲生骨肉,却强忍悲痛将其咽下,尔后含泪到演易台后吐出。后人因在此堆起一个土冢,取名吐儿冢。这个传说是如此的凄惨,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周易》是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是讲变通的哲学,但是它却没有推测出其诞生地的兴衰荣辱。现如今,在中国八大古都中,只有殷墟消失得最彻底。所谓大道无言,想来真是不无道理的。 

  参考书目

  杨典诰《庚子大事记》

  仲芳氏《庚子记事》

  爱新觉罗o溥杰《醇亲王府的生活》

  CoPo菲茨杰拉尔德《为什么去中国》

  王 军《城记》

  奥斯伍尔德o喜仁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贾平凹《秦腔》

  余秋雨《文化苦旅》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李叔同《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李思聪《堪舆杂著》

  范 强《一座塔与一座城》

  柯立希(Vrnish)《大国都》

  左 思《魏都赋》

  郦道元《水经注》

  夏 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