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有柔仪殿和春和殿两座别殿。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此外,宫城内还有祭奉朱元璋祖先的〃奉先殿〃、珍藏、修编经典书籍的〃文渊阁〃、位于奉天门之东专门为〃东宫亲王读书〃而建造的〃大本堂〃以及富丽堂皇的诸多宫廷建筑。整个皇城范围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长9公里;宫城东西宽850米,南北深807米。

  但是这座作为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明初皇宫,最终还是走向毁灭。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降为留都,由皇族和大臣驻守,以保证南京也有个形式上的朝廷。但南京宫殿渐趋冷落,数百年间,南京明故宫屡遭损坏。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殿、华盖殿等被雷电击中起火后烧毁。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刮飓风,太庙的树被连根拔起,太庙大祀殿和皇城各门兽吻被毁。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南京下暴雨,江水泛滥,整个南京城及皇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延,这时明故宫已相当破败,朱由崧只能在武英殿〃登基〃了,因为三大殿已荡然无存。

  清军平定江南以后,清政府将明故宫改为八旗兵驻防城,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达江宁(南京),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故宫大为感慨,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可见此时的明故宫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经康熙批准,又拆迁了南京明故宫宫殿琉璃瓦、九龙藻井、丹陛等物发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建成九龙大殿,目前法雨寺中还保留了原本为明故宫的丹陛、九龙藻井以及大量的屋顶琉璃瓦、琉璃构件。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以外,只剩下一片残残垣碎瓦、蛇鼠出没的废墟了。1911年,英国人法雷斯又从明故宫遗址中拆走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往下关扬子饭店进行装饰。

  到了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葬中山陵,当时的民国政府新建了中山东路和逸仙桥,中山东路横跨奉天殿广场,把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南部为白下区管辖,北部为玄武区管辖),这时的明故宫遗址仅存午门与地下柱础等少量的遗迹了。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好古玩,对明故宫和明孝陵的建筑遗址钟爱有加。1932年,他修建自己的别墅〃桂林石屋〃时,竟然从明故宫遗址上〃调用〃了一批精美石雕装饰在石屋前。

  所以,当历史走到600多年后的今天,夕日的皇城遗迹已所剩无几了,南京宫殿仅存午门、五龙桥、奉天门、西安门、西华门、东华门及零散遗迹,这些遗迹现在被统称为南京明故宫遗址。比起北京故宫,这座曾经辉煌的皇城正在被人遗忘。现在被称为御道街的地方是南京明故宫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叫千步廊,是明代进入皇宫上朝的正路,统称外朝。千步廊的南端就是皇城的总大门洪武门,当年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三孔门卷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现在南京东郊遗存的明孝陵大金门与洪武门的形制接近,尚可以想象出当年洪武门的样子。再往前走有五座并列的石桥,名叫〃外五龙桥〃。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 、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当年这里定是有条不紊的公务繁忙景象,如今千步廊遗迹全无,只有这外五龙桥依然存在,桥的基石仍是明代的基石,桥面还保留着明代的青石路面,只是现存的桥栏是〃汪伪〃时期修葺的,比较粗糙。这座〃外五龙桥〃也称外金水桥,它和北京故宫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的位置和作用是一样的。

第39节:南京:可疑的王气(8)


  过了外金水桥,原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承天门,承天门不同于洪武门,她是一座三孔门卷的城门,上面有漂亮威严的重檐歇山顶的仪凤楼,金黄的琉璃顶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斑,极为壮观。进入承天门后,又有一座和承天门一模一样的、起着礼仪作用的城门端门,这两座城门可以说是御道上最突显的建筑,在进入皇宫之前就体现了皇城无可比拟的气度。承天门与端门的位置和作用与北京故宫的天安门与端门是一样的,都是进入皇宫之前显示皇宫威严的重要建筑。在明代,北京故宫承天门一直没有改名,直到清代才被改名天安门。

  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明太庙遗址现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这里仍保留了大量的柱础与基石,与校园的环境辉映,非常协调。

  太庙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明代黄色琉璃构件,显示出这一〃深藏不露〃的皇家建筑当年的规格是多么地高。明社稷坛遗址在上世纪初还能看到一些牌坊和坛基的遗迹,但现在除了一些少量的柱础和石构件已经看不出任何遗迹了。

  端门过后就是午门,与中都宫殿一样,午门是宫城的正大门,进入午门就进入了皇宫内部。现在的午门遗址是明故宫留下的最大的明故宫实物,非常珍贵,可惜的是楼顶仪凤楼早毁,双阙在20世纪50年代又被拆除,只剩下中间的城墙。如今的午门遗址是一座十分荒凉的小公园,她的正门前开着长长的一条马路却鲜有车辆通行,两边也只望得见郁郁葱葱的树。整个公园用细细的黑色栏杆围住,古旧的城墙上覆盖着安静厚实的蔓藤植物和斑驳的苍苔,苍森森的一片,微颤颤地缠着。曾经的明故宫,曾经的午门,那一度显赫的洪武、永乐两朝,那不尽的金陵繁华,如今都湮没在荒草烟尘之中了。

  穿过午门,又见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栏早已消失,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不远是奉天门遗址,奉天门是皇帝接见大臣议事的地方,即〃御门听政〃之所。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曾在此举行国宴接见过渤泥国王一行。从奉天门遗址遗存的若干个巨大石柱础可以想象原有的建筑是如何高大,这种素面无装饰的石础与中都宫殿的蟠龙柱础相比显得朴实无华,石础底座正方形,高出部分为圆形,中间是自然的过渡形状,俗称〃镜鼓石〃,这种样式的石础被后来明清广大的官式建筑所使用,奉天门遗址还有一座原本用于装饰台基四角的石螭首,是明初石雕的典范。过了中山东路,就是宫殿的遗址,不过这些地方已经看不到什么建筑遗存了,只有留在地面上的大大小小的柱础似乎在默默倾诉着无奈的悲歌,奉天、华盖、谨身、乾清、武英、文华、奉先,一座座名宫名殿都早已长眠地下,那殿宇重重、金碧辉煌的景象则需要去遥想了。

  六代豪华春去也

  其实,南京2400多年的历史 〃沧桑〃,不仅在皇城,还在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诗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乌衣巷成了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东起白鹭洲公园,西至钞库街。据载,东吴孙权曾在此驻军,官兵皆穿黑制服,人称乌衣营,巷因此得名。历史上,乌衣巷本是东晋王谢望族居住地,豪门大宅,繁华鼎盛,而到了唐朝,繁华已逝,豪门冷落,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夫子庙则是宋元时代建康府学和集庆路学的所在。明初为国子学。清代为江宁、上元县学。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宣王庙,是祭祀孔子之地。六朝时起,这里就是豪门世家聚居区、繁华闹市区。六朝繁华,秦淮粉黛,民间商业,市民娱乐,皆集中于夫子庙。夫子庙其实是一个区片名,说夫子庙,包含的是众多零散的老地名,如贡院街、状元境等,它是城南老地名的集中地,走在其中,强烈的历史感觉扑面而来,令人怅然。

  成贤街位于太平北路西侧,以明朝国子监设在此处而得名。过去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大学等,古人认为读书人进国子监培养后即成人才,就是〃贤人〃,是做官者。明朝永乐年间规模最为盛大时,有近万人,现如今,辉煌早已不再。 

第40节:南京:可疑的王气(9)


  另外,从古今地名的变迁也可看出南京的兴衰。南京地名中保留了许多古都城的印记,作为城邑,南京最古老的地名是越城。越灭吴的次年,即公元前472年,越国范蠡率领士兵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一带高地,此后越城、越台之名千年留传。南京第一个正式的称谓则是金陵,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置金陵邑,此后历经改朝换代,或援用或别称,金陵之名沿用不废。自三国东吴建都南京后,除西晋几十年外,成为连续6个王朝的都城。然而六朝古都在589年〃平荡耕垦〃,小地名多被废,南朝的宫城荡然无存。因此,现在留存的南京老地名以明清为主,宋代也有一部分。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南京曾经街巷众多,南京的街巷数目堪称中国之最。 

  1996年出版的《地名拾趣》记载,1963年到1983年,光收集整理的南京街巷就有3402个(条),其中城区有1482个(条),郊区有1920个(条),和中国其他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相比后,南京街巷之多不仅是中国之最,也可能是世界之最。 

  南京的地名按数字分,有一人巷、二道埂子、三山街、四牌楼、五台山、六角井、七里街、八条巷、九龙桥、十字街、百子亭、千条巷、万寿村;按方位分,有东井亭、南捕门、西善桥、北极阁、上码头、下码头、中央路;按颜色分,有红土桥、黄泥岗、蓝旗街、白下路、黑墨营、紫竹林、青石街;按五行分,有金银街、木料市、水佐岗、火瓦巷、土城头。其它的,还可以按照动物、植物、花卉、名人等等命名方法分,数不胜数。 

  但是到今天许多老地名已经消失了,3402条老街巷还剩多少,无人知晓。

  在南京城里,随着老地名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古代名人宅第。

  三国时东吴谋士张昭的住宅,在中华门外,对着原瓦官寺。据记载,昭仕吴时,他的谋略不为吴帝孙权所采纳,便托病在家不上朝。孙权大怒,命人用土把张昭住宅的大门堵起来。后来,又用火烧他的宅门。这样,张昭的儿子不得不扶着他上朝去拜见孙权。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住宅,也在中华门外,位于原瓦官寺的东北。顾恺之在住宅中建有一座楼作画所。每当刮风下雨或酷寒盛暑,他都不登楼作画。只有在天气晴和的日子,他才登楼作画。登楼之后,就将活动楼梯撤掉,因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不易看到他在楼上是怎样作画的。

  越国大臣范蠡的住宅,在中华门外长干里,靠近他所筑的越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