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陈之后,隋文帝为破坏所谓的〃金陵王气〃,下令〃建康城邑平荡耕垦〃。刘禹锡只会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却不知有多少寻常百姓的家早在战火中化为灰烬,那些百姓家檐下的燕子,又不知该驻足何方。之后,〃破城记〃在南京一演再演:南京的历史上曾先后遭到过五次大规模的屠城,屠城者分别是丧尽天良的东瀛屠夫,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后的清军,刚刚破关后急于为镇压明朝留都而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的满清,更有隋朝虎狼之师焚化烧抢六朝烟粉,萧梁侯景叛乱血流成河,尸骨成堆……南京一次一次经历灭顶之灾。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南京往事吧。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秣陵关一带),次年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呼声中,孙权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孙权以其 兄孙策的长沙恒王故府为皇宫,规划并建造了 周长约11公里的建业都城。

  自东吴开始,南京从地方性城邑一跃而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朝的建康,在方圆20公里的区域内,聚居着28万户,若按每户5口计算,竟超过140万人,相当于现在南京人口的一半。

  建康是当时佛教中心,梵刹林立,释子成行。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南史o郭祖深传》有〃都下佛寺500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记载。唐杜牧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589年,隋文帝灭陈后荡平建康城邑,摧毁六朝宫苑,南京遭受重创,后在石头城置蒋州。唐代,置蒋州为升州。

  北宋时南京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金兵于1130年火烧建康城,城内建筑大都化为灰烬。南京再次遭受重创。

  南京地区的再度繁荣是在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称南京。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可谓浴火重生。明代的南京城,称得上是古代世界第一大城。其外郭城周长60公里,18个城门。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开13座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为最大。

  但是,就在南京蒸蒸日上时,明成祖朱棣突然迁都北京。因为当时北方的蒙元残部,是明王朝最大的劲敌。出于国防考虑,朱棣决定采取〃天子守边〃的方式,用行政手段将全国的人力物力向北方边境进行集中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好在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明代两京之一,府部犹存,地位仍是重要。明南京的城市建设,无论是城垣、宫廷、陵寝,还是官衙、寺庙、街市,都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迁都北京后,应天府作为南都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并一度成为南明的首都。

  清代南京改江宁府,驻两江总督,设江宁织造,是东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丝织业、造船业、印刷出版业居全国首位。南京云锦名闻中外。设立在鸡笼山南麓的国子监,中外学生多达万人。

第34节:南京:可疑的王气(3)


  可以说近代史上的中国政治是从南京开始又从南京结束的。满清一朝踏平南京为江宁,希求江南安宁也希求南京不要给它作乱,可最终清代遭遇了无数次生存危机依然逃不开南京。大清被欺负始于南京的江宁条约,大清被严重衰弱来自于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大清被终结是开始于南京的中华民国。

  不妨先来说一说南京宿命中的1853年。这一年太平天国革命军攻克南京后,在此建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在天京前后十一年,洪秀全利用清两江总督旧址建天王府。那么太平天国为何把都城定在南京?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吧,从地理上来看: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扼长江的门户,沿江而上,可控制长江中游地区,溯江而下,可控制江浙一带,且南京位于长江南岸,长江可作为抵抗清军的天然屏障。从政治上考虑:占领南京后,建立都城,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克服当时流动作战的不利局面,以便集中力量与清政府对峙。从经济上考虑: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相对比较富庶,在此建都,可使太平天国获得有力的物质支持。从历史上看: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在此建都,是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都条件优越。但是太平天国的这一举动却为南京带来了浩劫。1864年7月天京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南京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这是南京第三次遭受重创,诸多名胜古迹毁于战火,可谓〃东南文物,尽付劫灰〃,以至于今天我们只能从《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窥见盛时南京的繁华。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清军攻克江宁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如总督署、布政使司、鼓楼、文庙、武庙等一些重要建筑得以恢复,又新建了一些近代建筑,如汇文书院、咨议局等。1912年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设于清末的两江总督署内。民国定都南京后,开始了首都建设计划,修筑中山路等通衢大道,兴建了数量可观的民族形式建筑和其他标志性建筑,如以行政院、外交部、考试院为代表的政治建筑和以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中央美术陈列馆为代表的文教设施。

  那么南京被中华民国定为国都,原因何在呢?孙中山说:〃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这是南京的短暂复苏。可惜好景不长,随后日寇入侵,南京再遭血洗。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12月16日,日军在中山码头集体屠杀5000余人,并抛尸江中;12月17日,日军将3000余人押至煤炭港枪杀,并用火焚烧;12月18日,日军将难民、俘虏57000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据史料记载,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1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以上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老妇,都难逃摧残。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大肆纵火,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被烧毁,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1949年之后南京又因为政治原因成了废都。

  哎,王城唱晚,最后的忧伤应该是那些千百年来无言的城墙吧。南京明城墙有着无可企及的辉煌,也沉积着诉不尽的沧桑。

  南京明城墙,以其占地区域广、坚固、雄伟而著称于世。后人对此不仅有〃高、坚甲于海内〃之感慨,就连十六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也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京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发展史的深厚基础。南京明城墙原长33。67千米,直至今日,它仍保存着21。35千米;它非方非圆,依地形和山势而建;它的底部用大块石条砌成,非常坚硬,可抵御比较严重的破坏;上部砌城的青砖也十分坚硬。这些砖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销蚀,却依然不减它当年的风采。

第35节:南京:可疑的王气(4)


  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明城墙如此坚固的构筑,是有当年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的。当年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便决定修建一座可抵挡强敌入侵的城墙,墙外还修了护城河,为他今后的称王和定都提供条件。但是建文四年时,为夺王位,朱棣由南京城北面的金川门攻入了南京城,南京城终于被攻破。城墙依然在,而主人却换了个主人。

  几百年过去了,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以为凭借坚固的城墙作屏障,天下唾手可得。于是他们关起了城门,全然忘记了城墙外面还有兵强马壮的清军正虎视眈眈。曾败于太平军手下的湘军,利用太平门附近一段没有护城河的城墙,挖地道,将炸药埋在了太平门下,炸出缺口,攻入南京城。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南京沦陷了。当日军来到南京明城墙最大的瓮城中华门时,他们畏惧了,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三道瓮城,可以〃瓮中捉鳖〃;这里有27个藏兵洞,可以屯兵三千。心虚的日军不仅观察半天,还放狗进去探测才胆敢进入南京城。但最终,中华门上雄伟的镝楼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只剩下了残壁断垣。

  历经沧桑的南京明城墙尽管坚固巍峨,却抵挡不住热兵器时代的枪炮和杀戮。城墙表面上让古都有了固若金汤的安全感,但砖石砌成的城墙再高再坚,最后只能沦落成一道风景。这是一个古都的宿命和悲哀。

  王气与历史悲喜剧

  都说南京是有〃王气〃的,风水好,那么所谓的〃王气〃和风水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气〃是古代中国人解释事物变化的一个特殊概念。古人认为,万物的存在变化不过是〃气〃的作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抽象的〃气〃被广泛用于解释宇宙起源、社会变迁、人的生存等各个方面。 

  古人认为,天道与人事互为影响,即〃天人感应〃,为了把握天的意志,用以作为人的行为的指导,便有了占卜、占星、占候、风水、望气等术数形式。所谓术数,是指推演之术,用数字组合或自然现象推测往来,预言吉凶。术数所推出的结论往往要用〃气〃来解释,操持这行的人被称为术士,在古代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诸葛亮就是三国时著名的术士,而张纮则是早于诸葛亮的著名术士,不过,他们都是以政治家而知名的。 

  风水是选择阳宅和阴宅地址的方法。托名为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术也是望气术,气是风水术的核心,它认为山水组合会生成某种〃气〃,〃气〃成为风水术判断地形优劣的结论。风水在古代称堪舆,〃堪〃指天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