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
■ 详细叙述了卡耐基不断奋斗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成功企业家 不平凡的业绩和史实,也为我们通览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同时,林肯、艾文·巴林、辛克莱·路易士等三十八位被卡耐基推崇备至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顶尖级人物,也在这里登台亮相,一展风姿。
■ 卡耐基是一位贫穷的农家之子,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并 没有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不辞
辛劳,以迄成功。他曾做过销售员,也投身过演艺事业,并尝试过创作小说?? 后来,由于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具有“卡耐基风格”、绽放着人性光辉的
写作和授课,又随着岁月的演进逐渐充实和发展。从此,卡耐基及其组织激 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因此,卡耐基获 得了“20
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的美誉。书中的卡耐基思想精华,可以让我 们更真实地窥见卡耐基的心灵世界;书中的卡耐基和林肯等事业巅峰上的群
像,将永远被读者所钟爱和崇拜,他们的名字将震撼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前 言
戴尔·卡耐基的名字,早已举世瞩目,以至于畅销全球的美国《时代周 刊》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或许,除了自由女神,他就是美国的象征”。
《卡耐基成功全集(第一卷)·卡耐基其人》详细叙述了卡耐基不断奋 斗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成功企业家不平凡的业绩和史实,也为我们通
览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林肯、艾文·巴林、辛克莱·路 易士等三十八位被卡耐基推崇备至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顶尖级人物,
也在这里登台亮相,一展风姿。
卡耐基是一位贫穷的农家之子,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并没有 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不辞辛劳,
以迄成功。他曾做过销售员,也投身过演艺事业,并尝试过创作小说??后 来,由于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具有“卡耐基风格”、绽放着人性光辉的写
作和授课,又随着岁月的演进逐渐充实和发展。从此,卡耐基及其组织激励、 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因此,卡耐基获得了
“20 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的美誉。书中的卡耐基思想精华,可以让我们更 真实地窥见卡耐基的心灵世界;书中的卡耐基和林肯等事业巅峰上的群像,
将永远被读者所钟爱和崇拜,他们的名字将震撼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一九九八年六月
第一章 卡耐基的奋斗历程
一、走出乡村的小男孩
对于瘦弱、苍白的戴尔·卡耐基而言,一个穿着破旧、不合身夹克及裤 子的养猪户之子,要进入位于密苏里州瓦伦斯堡的州立师范学院是没有捷径
可言的。不像大多数原来是运动员的校园英雄人物,戴尔在体能上丝毫看不 出有任何本领。他追忆着说:“曾经有一位满怀自信的文化讲习会主讲人,
断定我具有非凡的演说能力。”
而幸运的是,瓦伦斯堡学院是很重视学生辩论及公众演说能力的。同时 戴尔也观察到获胜者往往被视为学校的领袖人物。公众演说总是吸引着城里
及学院的注意,而胜利者的名字也就广为人知。
所以在母亲的鼓励下,戴尔在主日学里做了几场演说。另外他在中学时 曾有些舞台经验——曾在《女巫的秘密》中饰演报童史努克斯。
“我那时是很差劲的。”他回忆说:“但后来我发现至少自己可以站着, 并说出比一般演说者更具活力及热忱的演说。”
然而,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演说优胜者并不是可在一夜之间诞生的。 首先,与赛者必须先加入一个社区。只有借着赢得社区内的所有比赛,才能
合法地参与社区间的竞赛。
卡耐基参加了 12 次比赛,却屡战屡败。 之后,他告诉一名听众说:“在最后一次,我的希望粉碎??筋疲力尽??
意志消沉。”他的沮丧无疑地引领他朝向一个如他父母般艰辛、疲惫的生活 光景继续前行。
现在,这家人正住在一座新的农场上,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财富。 当时的戴尔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并觉得自己是个笑柄。他对自己笨拙
的外表及破烂的衣服感到非常自卑,因而无法专心于课业上。他认为自己是 社会的遗弃者及女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而农场至学院间 3 英里多的路
程,把他与住在城里的学生群阻隔了;贫穷,也阻隔了他与其他人的交往。 倘若戴尔不会在瓦伦斯堡成功,可能终究要步上其父亲的后尘??还有什么
比让他的余生成为一个被贫困笼罩的密苏里农人更糟呢? 似乎已是山穷水尽了。
当他在 30 年后谈及于第一次演说中的绝望情况时,卡耐基以半开玩笑的 口吻说道:“是的,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或是那类的东西。不过,我真的
想到自杀。”虽然他的评论带来了听众的笑声,但他是很认真的。16 岁的戴 尔对于预期的失败感到非常难过。在一阵心灵探索后,他有了解决之道。
“没这回事的!我要继续比赛直到赢他一次。”每晚,他利用一些念书 的时间去记林肯及戴维斯的名言,并在前往学院或由学院返家的车上,朗读 着前晚所学的演说。
一年后,戴尔·卡耐基以戴维斯及林肯的“盖兹堡演说”一文,在校内 朗读比赛中赢得了勒柏第青年演说家奖。他也创了学院的纪录。
戴尔说道:“这是学院有史以来,唯一胜过女孩的男孩。” 他除了赢得辩论比赛外,也在他一直追求的学生团体里获得了显要的职
位。学生们不仅已知晓他的名字,也在公众演说课外找他。当然,其中也包 括一些女孩子。
对卡耐基而言,学院公众演说的获胜,也带给他一个新的开始。以前, 他因为明显的与其他学生隔离而成为社会的失败者;现在,他已被视为是知 识分子的领导者。
他回忆说:“去年我在学院里赢得了辩论比赛。我训练的男孩赢得了公 众演说比赛,女孩赢了朗读比赛。”
卡耐基可以不在意那些拒绝搭乘他的破旧汽车的女孩,和那些当他站在 黑板前时却在背后嘲笑他的男孩。公众演说组织弥补了他所有社交魅力的不
足。现在,他不用去找学生,他们自己会找上门来。
“当我离开学院后??”他后来评论道:“我只知道自己可能在训练人 们有效地发表演说方面,比某些人略胜一筹罢了。”
凭借着这份才能,他独自离开密苏里农地,为寻求真正该做之事而努力。
戴尔·卡耐基一家
哈曼尼教堂,这个曾在 1888 年 11 月 24 日诞生下卡耐基的小市镇,其实 只是个位于密苏里西北方玛丽维尔东北约 10 英里处、临近 102
号河广大洪水 平原上乡村市集中的一所小教堂。他的最初记忆是一栋两层楼高、两旁及屋 后都附有库房的白色农舍。
虽然戴尔的父亲詹姆士说他们与既是钢铁大王、又是慈善家的安德鲁·卡 内基有远亲关系,但这种关连似乎所言非实。戴尔自己不曾在公众场合或私
下提及和百万富豪的卡内基有何亲戚关系。他变更本姓的拼音法,显然是为 了生意上的关系。
戴尔在成长时期曾数度举家迁徙。第一次是在他 5 岁时,由哈曼尼教堂 迁至拜第森。第二次是大约在他 12 岁时,迁至哈曼尼教堂南方 1 英里处的莫
瑞农场。最后一次是在 1904 年——戴尔 16 岁的时候,他们在堪萨斯南方约
50 英里的密苏里瓦伦斯堡居住下来。 农场临近瓦伦斯堡,距城及州立师范学院约 3 英里。该学院相当于一所
高级中学或初级学院。来自密苏里的学生,将来愿以教学为业者,可享有免 付学费的优待,而只需付食宿费。最后一次迁徙的目的是为了使戴尔能进入
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如此可省下一笔食宿费。
戴尔还有个哥哥叫克里佛顿。往后几年,他很少提到克里佛顿。虽然他 们一起上学,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密切。那些明知克里佛顿已是个成人的人,
却不对他抱有太高评价。一直具有学习欲求动机及进取心的戴尔,对克里佛 顿的缺乏冲劲始终怀有深深的挫折感。在往后几年里,当戴尔已在国内享有
盛名时,克里佛顿却连个工作也找不到。尤其令卡耐基痛心的是,在年岁渐 长时,克里佛顿还搬回父母家倚赖他们。虽然他试图使他有进取心,甚至帮
助他、扶持他,但每当看见哥哥性格上的缺失时,一阵沮丧与挫败感便涌上 心头。
贫穷中的善举
生活在长久的极度贫困中,卡耐基一家人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颠簸而
行。当他回忆家人在这几年如何努力地维持收支平衡时,戴尔并没有夸大其 辞。就如大多数的密苏里农人,卡耐基家人拥有不同数量的乳牛、肉牛和猪,
主要的现金作物是小麦及玉米。那条为肥沃农地生产出翠绿农作物的河流, 几乎在每年的秋天,都会对那些想由土地谋生的农人们进行报复似的破坏。
年复一年,每当农作繁盛、小麦及玉米成熟之际,雨水亦尾随而至。在 采收的前几天,102 号河的棕色河水涌过河堤,冲入卡耐基家的农地。棕色
的水浪更新了土壤,也摧毁了正自土中茁壮成长的农作物。
7 年中有 6 年,每当夏末来临,对这个瘦弱的男孩而言,他依然是穿着 补钉及破烂衣服的惨状。站在农舍外围略高之处,戴尔看着河水蔓延过农地。
起初几乎感觉不到,然后,就在那一瞬间,急速而来的湍流冲过低处的平原, 河水淹过仍在摇摆阶段的小麦根部,击碎了粗重的玉米茎。
每年的毁坏景观依然如此熟悉。河水退却后,他与父亲挣扎着走过泥泞 的农地,去抢救那些劫后余生的茎干。这家人又得再度举债,再度没钱买新
衣。每当戴尔的母亲操持家务并坚定地唱着圣歌时,詹姆士·卡耐基的愁容 也逐渐地变得更为顽强与不屈。
詹姆士·威廉·卡耐基在他的产业企业中一直未能遇到好运。有一年, 当他的农地幸免于长年洪患时,他总算有了一次玉米丰收。他买了牛,用玉
米把牛喂肥后再卖给屠夫。然而数以千计的中西部农人早已一窝蜂地抢着养 牛,于是芝加哥市场的市价直落,在辛勤地工作了一整年后,卡耐基家人只 净赚了 30
块美金。
詹姆士·卡耐基为了不愿持续做一个失败的农人,于是当农作及牛只继 续亏本时,他开始养骡子。然而养 1 只骡子需要 3 年的时间,将它船运到田
纳西州的曼菲斯出售前还要予以驯养。于是,在第三年的年末,卡耐基家又 亏钱了。
曾获奖的名种猪是卡耐基家农场里的另一种产品,然而这项冒险也结束 于天灾。戴尔追忆道:“年复一年??我们的猪死于霍乱,最后只好忍痛烧
了它们。现在,每当我合上双眼,仍能忆起焚烧猪只时产生的刺激气味。” 洪水淹没作物,养肥的牛群只有些许利润,一只只的猪又因不得已而烧
毁。如果这加入的努力不是被下了诅咒,那么这一连串的不幸,也实在荒唐
得令人难以置信。 某日,戴尔的父亲买了一只公驴,把它安置在谷仓内。这只公驴踩到一
块松弛木板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