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的那些事 作者:朱景晖-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多尔衮治国     
  多尔衮在北京立住脚跟的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政策,以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取消加派。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数目之多,已为明朝政府正常赋税的数倍,实是明末最大的苛政。多尔衮在顺治元年(1644)十月下令,革除三饷及正税之外的一切加派。穷困已极的人民得以缓一口气。     
  反对贿赂。多尔衮对明末广行贿赂的恶劣之风也严加斥责。顺治元年(1644)六月,他在《谕众官民》中说:“明国之所以倾覆,都是由于贿赂之风横行,以至于乱政败国,罪莫大于此。”因此,他责令:“如有人行贿营私,则必不轻处,定行枭首。”     
  打击太监势力。明末太监势力极为猖獗,除操纵朝政外,对一般百姓迫害也非常厉害。清入关后,太监的势力仍然非常嚣张。当年七月,太监要照旧例,到京郊各县皇庄去催征钱粮。多尔衮认为这样“必致扰民”,不同意这样做。八月正式下令,不准太监下去征收,而改为地方官员征收,同时下令禁止太监参政议事。     
  暂时妥协,平息反抗。剃发问题是清朝统治者执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之一,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凡是投降满洲的,都要以剃发作为标志。入京之后多尔衮很快发现,“剃头之举,民皆愤怒”。于是,在进京的当月,多尔衮就改变前令,宣布“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在剃发问题上的暂时让步,使清朝在攻下江南重颁剃发令以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同北方汉族人民的矛盾。     
  安定边疆。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攻占西安后,多尔衮曾下令,对嘉峪关以外的新疆地方“三十八国部落头领,投诚归顺的都按例封官封赏”。对西藏,允许茶马照旧贸易,“一切政治都依照原来进行”,“番僧”可由陕西入贡。     
  科举取士网罗名士。皇太极时虽然已举行过科举,但规模不大,未能成为制度。入关后,顺治三年(1646)首次开科,即录取了傅以渐等四百名进士。录取人数之多不仅明朝罕见,终清之世,除雍正八年(1730)录取了创纪录的四百零六名外,再没有超过此数的。多尔衮除了用科举、招抚等各种手段尽力收罗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参加清政权外,还经常让身边的汉官随时推举各地的贤才。由于多尔衮重视搜求汉族统治人才、网罗名士,使大批汉族士大夫纷纷归附。多尔衮把他们当中一些最具统治才能的安排在内院、六部等中央的重要机构中,使他们能有效地发挥治理国家的作用。         
虹桥书吧txtbbs  
第9节:清太宗皇太极篇(6)       
  尊孔读经,提倡忠义。清入关前已开始祭孔,但未成定例。占领北京后的第二个月,多尔衮即派人祭孔,以后每年的二、八月都派大学士致祭,成为整个清代所遵奉的定例。顺治二年(1645),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六月,多尔衮“亲谒先师孔子庙,行礼”,同时把儒家著作“四书五经”奉为经典,列为士子必读之书,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即以之命题。又提倡忠孝节义,把关羽作为忠君的最高典范来崇拜。自顺治二年(1645)起,每年五月十三日即“遣官祭关圣帝君”。     
  ● 狂放不拘说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二十四日,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大妃乌喇那拉氏。作为努尔哈赤的幼子,多铎自幼极受宠爱。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去世,年幼无忧的多铎遭遇了人间第一惨事:其母被逼无奈,盛装自尽。生母的悲惨遭遇,在13岁的多铎心中打下了痛苦的烙印,也使原本因自幼受宠就无所顾忌、年轻气盛的多铎在成长的过程中愈发狂放不拘。     
  多铎15岁时,随太宗攻袭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初次从征,因功受封“额尔克楚呼尔”。16岁时,与莽古尔泰、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入掠明境,在蓟州等地屡立战功。18岁时,参加围困明军的大凌河城战役。大凌河一战,失足坠马,几乎命丧锦州城外。19岁时,随大军远征察哈尔蒙古林丹。天聪九年(1635)正月,为配合多尔衮招抚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牵制关外明军,22岁的多铎奉诏挂帅,率精锐进攻宁远、锦州。明大将祖大寿合锦州、松山明兵三千五百人,屯驻大凌河西。多铎率军与祖大寿军激战,斩明军副将刘应选,歼其兵五百人,并分道追击明溃兵至锦州和松山。师还,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在盛京五里外郊迎。     
  多铎性情残暴,南征北战间屡屡纵兵屠城。     
  多铎部二十万军队攻陷扬州后,随即封锁全城,挥师对已放下武器的明军官兵、扬州居民以及所有非战斗人员疯狂屠杀,狂杀十日,到农历五月五日“封刀”。短短十天内,八十多万人惨死在清军的铁蹄下,扬州城一片废墟,成为八十万冤魂哀哭求告的人间地狱。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多铎被封为和硕豫亲王,但其孤傲的性格使他愈发狂放不拘,经常在皇太极与诸贝勒商议大事时,直言提出违忤皇太极的异议。起初皇太极只认为多铎是从小被汗父宠坏了,但久而久之,皇太极便极为不满,兄弟间的隔阂便越来越深。崇德三年(1638)九月,多尔衮出兵伐明,皇太极亲自送行,但是多铎却以避痘为辞,没有送行。皇太极闻后恼怒异常。第二年,清室王公大臣聚崇政殿,共议多铎之罪,夺多铎正白旗牛录的三分之一,降为多罗贝勒。     
  顺治六年(1649)三月十八日,多铎因患痘症,不治病故,年仅36岁。摄政王多尔衮闻讯,率师由前线返京,为其举行隆重葬礼,立碑记功。     
  ● “格格”知多少     
  “格格”原为满语的音译,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顺治十七年(1660)开始,把“格格”分为五等: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虹桥门户网txtbbs  
第10节:清太宗皇太极篇(7)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第十女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绅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她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 顺治帝下诏求言     
  顺治七年(1650)冬,多尔衮去世,接着顺治帝亲政。这位15岁的少年天子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权。顺治帝主政后,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下诏求言”,想通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共同应对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但是,事实并没有如顺治帝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下诏求言”遭到了群臣的冷遇,效果很不理想。而“下诏求言”的失败原因正是在大力倡导此事的顺治皇帝本人身上。     
  在发布求言谕旨时,顺治承诺说凡大臣进言,对的自当采纳,错的也不会追究责任,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因为连年的天灾,检讨政治得失,在奏折中历数多尔衮开国时的种种功劳,认为对他削爵籍产,处罚太过,提出恢复他的封号。谁知,顺治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一起仔细研究其意图,然后上报处理结果。大臣们揣摩上意,给彭长庚定了个“以进言为名,紊乱朝纲,煽惑国家”的罪名,原本应该杀头,但看在“奉旨进言”的面子上,从宽免死,给了个流放宁古塔的处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个叫李森先的御史,直截了当地指出:“皇上苦求言路,然而官员们看到说错了话就被流放或杀头,永无出头之日,都吓得战战兢兢,都‘以言为戒’,哪个还敢进言呢?”     
  ● 前生定是佛家人     
  顺治爱子去世,爱妃又去世,心情非常郁闷。他经常到寺院与和尚们促膝长谈。他还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他曾经对和尚木陈说:“我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我到寺庙之后,觉得这里窗明几净,都不愿意回到宫里了。”     
  顺治跟和尚溪森关系很密切。他自称是溪森和尚的弟子。他找了溪森说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溪森就把他头发剃了。皇太后知道后大怒,就找来溪森的师傅玉林,要他出面惩治溪森。玉林赶到北京,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溪森烧死。顺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说:“我不出家了,请玉林师傅饶溪森一命吧。”     
  ● 多情顺治     
  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被册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就晋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顺治帝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大赦天下。在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当时,少年福临也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的习气,寻花问柳,喜新厌旧。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贵妃后,少年天子尽改恶习,专宠一人。他与董贵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人们都感叹说:“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     
  谁知好景不长,枕上春梦刚三年,董鄂妃竟撒手人寰。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生了一个男孩儿没过百天就死了,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