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肿笥摇;褂幸坏悖纷柿虾芏喽夹肟客际楣菔伎瞬钩洹U饨刮业男醋鞑荒芩忱亟小2还医×ψ鋈ィ蚕M魑挠讯喽嘀Α!蔽颐窍衷谒摹洞笪渖街琛非榻诩苹碇性ぜ菩吹氖奔淇缍任1893年到1923年共三十年。钟理和只写了一个开头,大约五千字,时间是1893年(光绪二十一年)夏历正月十五,主要叙写对象是一个名叫吴增和的老人。吴增和的曾祖一百年前带了一把镰刀、一把锄头和一支铳,离开嘉应州原乡老家,携家带眷,搭了帆船来到南海的孤岛,最终迁到中央山脉奥地山麓下一个河流出口处的沿河地带定居下来。吴增和眼看着村子在他们的照顾之下成长和繁荣起来。后来他又改农为商,一心经营药铺。几个孩子中现在有女儿玉招和小儿子庆庭在家。玉招柔娴贞静,分明贤淑,事亲至孝,持家有方;庆庭气宇轩昂,果断大胆,对人虽和气但不亲切、虽诚谨但不客气、虽不一定轻率却不能容忍,做事则更是刚愎自用,不但嫖、赌、酒样样精通,说到“滋事和杀人”一事,庆庭更是不甘后人,“他和枪和刀,已是结下生死缘,几乎是行必随身,卧则当枕”。这让吴增和大伤脑筋,“他日日为庆庭的冒险提心吊胆,深恐万一发生不测,那将如何是好?”元宵佳节的早晨,吴增和突然听到一声枪响。这又让他心生疑虑起来……
其实,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钟理和为我们留下的“情节计划表”,对《大武山之歌》的内容作出初步的了解。计划表中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主要情节内容,并标有主人公的年龄,推理起来,当是指的吴庆庭。具体如下:
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十岁
十五日赌博场。大安药房与吴增兴。枪声。方进发拣棺材片,“考白仔”与一群年轻儿女。再进赌场。郭松坚来见。冬,庆庭结婚,场面与穿插。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十一岁
夏历六月,中日交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十二岁
“三月二十三日”澎湖沦陷。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割台。五月台湾民主国诞生,万民腾欢。唐景崧任大统领,年号永清。蓝地黄虎旗。
“六月一日”清朝李经芳与日方桦山资纪于基隆港外德船内办理移交。
日军上陆,风声鹤唳。
“六月八日”基隆失守。景崧由淡水搭德船遁归厦门。
蝗虫飞来。谣言四起。
贵娣出生,不能逃难。
“十月十日”府城沦失。
再逃难。逃难与秩序。家庭问题。
庆庭与金鸾烽火中作乐。
郭松坚自卫与自治的建议。
“十月十一日”日军枋寮上陆。
“十六日”凤山失守。
“十九日”刘永福乘英船フトリス号逸去。
烧焚与捕杀。
劝降与归来。
迎接日军。军人的狙击。
第二次的迎接。
宣抚与搜捕,缴纳菁稿,国王庙一场虚惊。
“十一月十八日”台湾及澎湖二岛住民退去条例的布告。
名治二十九年(1896年),二十三岁
选择与彷徨。人心动摇,抗拒与暗杀、追踪与缉捕。金鸾嫁。捉奸。
“一月三十一日”设三县一厅。
郭松坚行踪飘忽。
“十一月十九日”郑吉生偷袭凤山。
名治三十年(1897年),二十四岁
“一月十日”再袭凤山。紧紧追缉。
暗杀陈金来。
朋友夜会,忠告与分别。
海清出生。
名治三十一年(1898年),二十五岁
经营糖廍。
“六月十八”置三县三厅。
“十一日”政府开始肃清南部地方“土匪”。
“十二月十八”林天福、林少猫袭潮州办务署。
名治三十二年(1899年),二十六岁
邂逅与冥想。放弃武器。
海祥出生。
名治三十三年(1900年),二十七岁
日人、村人合谋诱杀番人于“永丰”交易所。
床下巧遇。
徐福妹受吓生病。死。
名治三十四年(1901年),二十八岁
开始放荡。糖廍荒怠。
第二次南部大肃清。
名治三十五年(1902年),二十九岁
海清死。更放荡。
公布糖业奖励条例。
争风吃醋。
赌。输得精光。
反省。
名治三十六年(1903年),三十岁
整顿廍务。修理糖灶。
第二次结婚,娶妻周凤招。
名治三十七年(1904年),三十一岁
父亲吴增兴死。海祥六岁,性格渐露。常抱一犬坐于大门前,喃喃说道:“一村人恨我自己,我自己恨全村人。”
名治三十八年(1905年),三十二岁
バルチツク舰队驶过台湾海峡。戒严。
“制糖场取缔规则”公布。会社创立。烟酒公卖。
名治三十九年(1906年),三十三岁
秀娣出生。海祥八岁,入村塾就读。喜逃学。
名治四十年(1907年),三十四岁
凤山线开通。制糖会社铁道渐展。
庄派出所设立,剪去辫子。
名治四十一年(1908年),三十五岁
纵贯线二百七十哩开通。禁止制糖。
海祥十岁。入公学校。
名治四十二年(1909年),三十六岁
再申禁令。糖廍停止。
废止大阴历。小情人们。二雄相见。
名治四十三年(1910年),三十七岁
死产。
经营瓦窑。
名治四十四年(1911年),三十八岁
大正元年(1912年),三十九岁
死产。
大正二年(1913年),四十岁
海祥十五岁,情窦渐开。与瓦窑做砖师傅的女儿调情。
大正三年(1914年),四十一岁
海聪出生。海祥十六岁,公学校毕业,入高等科。
贵娣二十岁。出阁。
大正四年(1915年),四十二岁
海祥(十七岁)。少年放荡。秀娣十岁入公学校,不成。
大正五年(1916年),四十三岁
海伟生。海祥十八岁,高等科毕业,再入村塾,耽迷女色。
海祥二十岁结婚。娶妻张珠妹。
大正九年(1920年),四十七岁
海恩出生。海聪七岁,海伟五岁,海祥二十二岁。海祥对昆弟间感情的冷酷,对手下人的刻薄无情。吊田。情人与佃户之间。
海聪七岁入塾就读。
大正十年(1921年),四十八岁
海祥(二十三岁),长子国栋出生。
大正十一年(1922),四十九岁
海聪九岁入公学校。海伟七岁入私塾。
兼营青果出口。
大正十二年(1923年),五十岁
钟肇政曾对钟理和说,每一个有志文学的人都应该有一部台湾人的史诗,两个友人计划中的时间、段落竟还十分巧合。钟理和便想,假使我们都把它写出来,然后彼此传观,看看两篇作品所描写的是否一样?到底是些什么东西?这该多么有趣呢。然而仅写了第一部《大武山之歌》数节,钟理和便自知体力不支,无法完成,于是寄望于好友钟肇政全力以赴。钟肇政最终果然写成了一部“台湾人三部曲”,取材内容与钟理和的构想迥然不同。
第九章 开拓一代乡土文风
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名作大多是日文作品或台湾方言作品,台湾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战后时期的钟理和那里开始而得到有效解决。钟理和从内容到形式上为奠定台湾乡土文学的民族风格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在中国台湾地方文学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因而也有人称其为“乡土文学之父”。
钟理和一生酷爱文学,想在艺术创作里找到自己的工作和出路、人生与价值、平和与慰安,甚至说道:“我把一生中最最有用的一段时间献给文艺,连健康也为它而毁坏了。”钟理和:1957年10月30日致廖清秀函,《钟理和全集》第6卷,(高雄)财团法人钟理和文教基金会发行,春晖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19页。虽无名师指点,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索,慢慢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在作品中体现出纯熟的艺术表现力,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现实主义文学遭到“反共文学”和“时髦文艺”洪水泛滥般的包围,得不到多少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于甚嚣尘上的“反共八股”,钟理和十分反感,说:“但是现在的风气却在要求你这篇也‘爱国’那篇也‘反攻’,非如此便不足以表示你确系一位爱国者,非如此便不为他们所欢迎,想起来真是肉麻之极。”钟理和:1958年12月24日致钟肇政函,《钟理和全集》第6卷,(高雄)财团法人钟理和文教基金会发行,春晖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51页。在钟理和看来,“一篇作品之得于永垂不朽,主要还在它的主题的社会价值”。钟理和:1959年12月13日致钟肇政函,《钟理和全集》第6卷,(高雄)财团法人钟理和文教基金会发行,春晖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80页。因此,他不去写那些回避现实、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无聊文章,更不做迎合之作,即使作品被拒之门外,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他始终以人民大众为描写对象,坚持乡土文学的方向,维护和发展了台湾新文学的主流,实为可贵。他完全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主张,与农民、城市贫民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亲身经历了坎坷艰难的生活,并用敏感善良的心灵体察社会,用极其写实的方法表现人生。钟理和的创作虽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与见闻,但内容深刻,他正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构筑作品的思想、情节、人物、场景,加之细腻真切的描写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从而形成了其作品质朴平实的艺术风格,在其后期创作越加显得充分纯熟。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正是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材料。钟理和在谈到《蒙恩记》的《败子》一篇中作者透过夏洛克对子健说“写小说一定生活经验丰富”时认为:“也许就是为此,所以作者便把各方面的生活都写给我们看。然而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不能遍及各方面,对于他的生活范围,他知之详而体之深,写来自然亲切动人,有真实感。然而一走出他的门槛,既已不是他的世界,他就难免生疏隔膜,如果要写就只能靠想象,因此要想它写得好,写得动人是很难的,说不定还会变成矫揉造作。”钟理和:1957年12月30日致廖清秀函,《钟理和全集》第6卷,(高雄)财团法人钟理和文教基金会发行,春晖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23—124页。就钟理和本人的创作情况来看,他正是致力于按照自己“知之详而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