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输布就导致了发黄,所以近来有些人说,这种发黄是溶血性的黄疸,
是毒热破坏了红血球之后,造成了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液中的一种溶血性
黄疸,这个只供大家参考,但是我们说这是热伤营血,营气不布所造成
的发黄。
“剧则如惊痫,时瘛疭”,“疭”是肢体的伸展,“瘛”是肢体的收引,
瘛疭就是肢体一收一伸,这不就是抽搐吗?这是热盛动风的表现,热盛
动风出现了抽搐,就像惊证和痫证一样,小儿抽搐的病就叫惊证,成年
人的抽搐的病叫痫证,抽风的病,小儿曰惊,成人曰痫,就是癫痫,所
以严重的就出现了热盛动风,出现了一阵一阵的抽搐,就像儿童的惊风
证,成年人的癫痫病一样,这体现了温热邪气伤人容易发黄,容易动风
的特征。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我把““若火熏之”断到
下一句,如果再用火熏的方法,“一逆”,逆者,错也,误也,逆字在这
·108 ·
… Page 119…
第 08 讲 太阳病的分类提纲
里当错字,当误字讲。如果一次错误,两次错误病人还可以多活几天,
“再逆”,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进行错误的治疗,“促命期”,你只能缩短
病人的生命。也就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的治疗,那就能促进病人
的死亡。这一条,在风温病的一系列错误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了温邪上
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问题,出现了温热邪气容易下伤肝肾之阴的
问题,出现了温热病容易发黄的问题,容易动风的问题。因此为后世温
病学家来研究探讨温病学的发病规律,温病的传变规律的时候,给予了
很多的启示,所以这第六条就把温热病的一些特征都给描述出来了。我
们学伤寒,第六条并不重要,但是学温病,第六条倒是很重要的,所以
我们研究生入学考试,温病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常常把《伤寒论》
作为它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出题时常常出《伤寒论》中的和温病学有关
的题目,像第六条这个题在温病学研究生入学的专业基础题中就常常出
现。
上述我们讲了太阳病的分类,有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有太阳温病,
有风温,我们现在不把它叫太阳温病,就把它叫温病和风温,这是四个
证候。这四个证候又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发热、
汗出、恶风、脉浮缓的这是太阳中风;恶寒为主,恶寒、发热、无汗、
身疼痛的这是太阳伤寒;发热而渴不恶寒的这是太阳温病;高热、汗出
而热不退者,这是风温。这四个证候都属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前两个
属于风寒外感,后两个属于温热外感。张仲景把广义伤寒的风寒和温热
这两大类(病证)的临床表现分得清清楚楚,我们把它看成是太阳病的
分类提纲。我们这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109 ·
… Page 120…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 09 讲 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内容,讲了太阳病的提纲,讲了太阳病的分类。太阳
病的提纲原文是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列了三
个症状,其实这三个症状,脉浮对诊断表证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头项
强痛是太阳经脉受邪、太阳经气不利的(表现),是诊断太阳病的定位性
症状。恶寒呢,可以是表证的共同特征,也可以是里阳虚的表现。因此
要想诊断为太阳风寒表证,这三个条件必须具备,也就是这三个要素的
集合,也就是说这三个条件同时符合、同时具备的,我们才可以诊断为
太阳风寒表证。这就是提纲证的意义。所以以后,凡是说太阳病,特别
是指太阳风寒表证的话,它都应当具备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这样的临
床特征。
由于人体的体质有不同,感邪的性质有差异,所以在临床上就出现
了外邪伤人的表证阶段的不同类型。随后,《伤寒论》在第2 条、第3 条、
第 6 条提到了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和风温的问题,这四个证
候都是表证初起阶段的临床表现,其中中风和伤寒是典型的风寒邪气伤
人阳气的病变,可以说,它们都属于六经辨证的太阳病的范围。至于温
病和风温,是温热邪气侵袭人体的病变,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把它仍
然叫做太阳病。不过第 6 条的那个太阳病,仲景那个时候是这样说。后
世医家认为是温热邪气伤人体表的阴液,它就不是风寒邪气伤人体表的
阳气,(风寒)伤体表阳气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太阳病,(温热)伤体表
阴液的就不应该叫做太阳病了,而应该叫做手太阴温病。只不过仲景那
个时代,对温热病伤人阴液的病变的辨证论治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
识。或者说,《伤寒论》现存的本子里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那
个时候呢,他仍然用太阳病这三个字来说明这一个外感温热邪气的初起
的证候。中风、伤寒、温病、风温这四个证候都以发热为主要特征,都
是因为外邪所造成的,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这是太阳中风;恶
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的,这是太阳伤寒;发热而渴、不恶寒的,这
·110 ·
… Page 121…
第 09 讲 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
是太阳温病,我们今天就直接把它叫做温病就可以了;高热、汗出而热
不退的,这叫做风温。这四类证候的特征,我们应当学会区别。
今天我们接着讲新课。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 11 页第 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这条的前半段是讲病发于阴、病发于阳的问题,这里的阴和阳,我
们归纳一下注家的认识,“病发于阳”有一部分注家认为是三阳,病发于
三阳,是阳证,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也就是说,以发热为主要
特征的证候应当是阳证,应当是三阳病。确实是太阳病,发热恶寒同时
出现;阳明病,是但热不寒,或者是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或者是蒸蒸
发热,或者是日晡所发潮热,阳明病也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对于少
阳病来说,或者是往来寒热,或者是头痛发热,或者是呕吐而发热,也
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所以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是阳证,是三阳的病。
那么阴呢?就是指的三阴,指的阴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而不发热的,
一般来说是三阴的病,是阴证。这样解释,这样理解病发于阴,病发于
阳,符合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呢?应当说,临床确实是这样。因为发热
和恶寒,是外感病病程中最常见的两种证候,所以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
是阳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的是阴证。你把握了,辨别出阴阳就把握了
辩证的大方向。这个认识,可以说有指导临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有
的书里,就把这一条在编排归类的时候,放到了太阳病篇的最前面,把
它作为第一条,就是说六经辩证,分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分证实际就是
阴阳分证,因此把“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放为第一条,是辨阴阳的总纲。《金匮玉函经》也是把它放在第一条的,
可是问题是这个认识和后面这句话结合起来的话,“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发于阳,是阳证,要七天才能好,如果是阴证的话,
六天就可以好,这和临床的实际不相符合,因为阴证是真阳衰微的证候
居多,常常是不去治疗的话,它很难自愈,怎么发于阴六天就可以好呢?
所以如果和后面的话结合起来的话,那么人们就对刚才的认识产生了动
摇,于是乎就出现了第二种认识:“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
·111 ·
… Page 122…
郝万山讲伤寒论
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太阳病确实是发热恶寒同见,发于阳就
是发于太阳,符合临床实际,符合《伤寒论》对于太阳病的认识;“无热
恶寒者,发于阴也”,少阴病,特别是少阴寒化证,在它的早期阶段,没
有发热,只有畏寒踡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还有但欲寐
这样的真阳衰微的证候。所以说发热恶寒是太阳病,无热恶寒是少阴病,
也符合临床实际,但是如果和后面的话结合起来,说“发于阳者,七日
愈”,太阳病确实它的自然病程是七天,一会儿我们将会提到,而少阴病,
特别是对于真阳衰微的这种少阴寒化证,它六天绝对不能自己好,如果
不积极救治的话,肾阳越来越虚,最后可能会导致亡阳而死的这种不良
后果。所以少阴病,它六天不能自己好,这种解释和后面的七日愈、六
日愈的问题又不相符,于是又有人想出了第三种解释方法,说“发于阳”
是发于太阳中风,因为风为阳邪,太阳中风证是风阳之邪伤卫阳,这就
叫做发于阳,所以它起病之初,“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见到了发
热、恶风寒,这是风阳之邪伤卫阳,就叫做太阳中风证;“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阴是指的太阳伤寒,原文第3 条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
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在它的起病
之初,对于太阳伤寒来说,它就是无热恶寒,所以说发热恶寒是太阳中
风的初起阶段,无热恶寒是太阳伤寒的初起阶段,和临床实际情况也相
符合。如果我们结合后面的话,“发于阳者,七日愈”,太阳中风证七天
可以好,它的自然病程一般来说是七天,“发于阴者,六日愈”,对于太
阳伤寒来说,别看它寒邪闭表,无汗高热,这个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