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义。下面看395 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这是病后余留下的水湿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不是说病后的若干问题
吗?有的是食复,有的是劳复,有的是余留下的余寒,有的是余留下的
余热,有的是余留下来的水湿,那么这一条,就是病后遗留下来的水湿,
大病差以后,由于气化不利,致使湿热壅滞,水气不行,停聚腰下,我
们讲义释义上写得很准确,可见腰以下肿满,既然有水肿,那一定有大
小便不利,而水热邪气,水湿邪气,壅滞在腰以下,包括了腿肿,腰以
下肿,这脉就不应当是浮,而应当是脉沉。《金匮要略》关于水气病的治
疗说“腰以上肿者,发其汗,腰以下肿者,利小便”这是它的精神了,
腰以上肿的因势利导,用发汗的方法,使水邪从表而走,而腰以下肿的,
因势利导,使水邪从小便、从大便而走,那么现在水热邪气,留滞腰以
下,腰以下出现了水肿,仲景用了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散这张方子,
是逐水清热、软坚散结的,你看他所用的药,“牡蛎,熬”,“熬”就是炒
呀,这里用的是煅牡蛎,“泽泻,蜀漆”,“蜀漆”就是常山的苗,我们今
天药房里没有,如果要用的话,那就用常山来代替“(暖水洗去腥)”,就
是用温水把那个(蜀漆)的腥味洗一洗,减少它对食道和胃粘膜的刺激。
“葶苈子(熬)”实际上就是炒葶苈,“商陆根(熬)”,炒商陆根,“海藻
(洗去咸)”,因为海藻是海里的东西,表面上有一层盐,所以要把它洗
掉,“栝楼根”就是天花粉,“各等份”。“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
于臼中治之”,做成散剂了,“白饮和服方寸匕”,用白米汤一次调服一方
寸匕,因为这些药大多数都是植物药,我测过五苓散,一方寸匕五苓散,
大约是 5~6 克,而这个方子呢,可能比五苓散的质量稍稍重一些,因为
它有牡蛎,那可能是,一方寸匕的话大概在 6 克或者 6 克多一点,一次
就吃这么多,一天吃三次,“小便利,止后服”,小便通了就行了。泻水
的方子,我们在《伤寒论》中学过几个,十枣汤有泻水的作用,大陷胸
汤、大陷胸丸有泻水的作用,牡蛎泽泻散有泻水的作用。这三个方子,
应当说他们用的这个药,都是比较峻烈的,我们今天这些药都当作有毒
·854 ·
… Page 865…
第 69 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1)
药来对待,轻易的不怎么用,象甘遂呀、芫花呀大戟呀、商陆呀,这些
药在通常情况下不怎么用,所以十枣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牡蛎泽
泻散,今天在临床用的不多,但是我们应当会区别它,十枣汤主要是泻
胸水,治悬饮,治疗饮停胸胁,证候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胸腔积液等等,
大陷胸汤或者大陷胸丸,它是治疗的结胸,它是热和水饮邪气相结,如
果水热互结,结的病位偏高的,出现胸痛、汗出、短气、心中懊恼和项
亦强,如柔痉状用大陷胸丸,泻热逐水,峻药缓攻。至于大陷胸汤的适
应证,我们在太阳病篇结胸证曾经谈到它既适合于水热结于中焦的心下
痛,按之石硬,短气烦燥,心中懊恼,膈内拒痛,也适应于治疗水热互
结病位偏下的,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那是个泻热逐水的,它
的水的部位呢,在胸腹腔,以疼痛为主,胸痛、腹痛为主。十枣汤适应
证,它的水的部位,在胸腔,没有涉及到腹腔,但是十枣汤证,热象不
明显,而大陷胸汤证和大陷胸丸证热象明显,这是两者的区别。十枣汤
证、大陷胸汤、大陷胸丸证都没有水肿,而牡蛎泽泻散是治疗水肿的,
是水热邪气滞留下焦,出现了腰以下,当然包括腿了,水肿,这个方子
也是很峻烈的,所以这三个泻水的方子,我们应当学会鉴别。那么大家
说了,你为什么不拿真武汤、五苓散和猪苓汤和这三个方子相鉴别呢呀?
真武汤、五苓散和猪苓汤它们不是泻水而是利水,利水主要是使水邪从
小便而走,泻水呢,主要是水湿、水邪从大便而通,从大便外排,这是
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把利水和泻水区别开来。利水的那三个方子,真
武汤、五苓散、猪苓汤,药都比较平和,重点是利尿,或者它们治疗阳
虚水泛,或者它们治疗水热互结又有阴虚,或者它们治疗太阳膀胱气化
失司,水液代谢失调,和刚才我们讲的三个泻水方,它所治疗的适应证
完全不一样,牡蛎泽泻散证我们就谈这么多。这个差后病篇,下面有396
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这里的“喜唾”就是常常地吐涎沫,就是口腔中分泌大量的清稀的唾液,
这是两太阴虚寒,饮邪不化的表现,两太阴是指的什么呢?足太阴脾脏
和手太阴肺脏,这两个太阴虚寒,所以饮邪不化。那么为什么你不单纯
讲脾而要联系上肺呢,因为张仲景说“胸上有寒”,我以前曾经说过,古
代没有“痰”这个词,如果出现“痰”了,出现饮他有时候就用“寒”
字来代替,所以这是两太阴虚寒。胸是肺所在的部位呀,手太阴肺和足
·855 ·
… Page 866…
郝万山讲伤寒论
太阴脾虚寒,饮邪不化,所以他就吐大量的清稀的唾液,这实际上也是
阳不摄阴的一种表现,饮邪不化,阳不摄阴,治疗用理中丸来温两太阴,
来化寒饮。我们学到这,就使我们联想起过去我们所讲过的内容,那个
吴茱萸汤适应证,有干呕、吐涎沫、头疼者吴茱萸汤主之,唉呀,吴茱
萸汤也治吐大量的清稀的痰涎,我们在少阴病篇 324 条提到,若膈上有
寒饮,膈上也是胸中呀,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
逆汤。这三个方子,四逆汤、吴茱萸汤和理中丸都可以温化寒饮,或者
说都可以温化胸中膈上的寒饮,而这三个方,三个刚才我们谈到的是三
个适应证,理中丸的适应证之一,有喜唾,久不了了,吴茱萸汤的适应
证之一,有明显的吐涎沫,那个四逆汤的适应证之一,虽然没有说吐涎
沫,只是说到干呕,但是它明确说“膈上有寒饮”,有寒饮也很可能出现
吐涎沫,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见到饮邪不化,吐清
稀痰涎的这种证候,我们要考虑,这是由于脾肺阳虚的缘故呢,还是由
于胃寒邪饮不化的缘故,还是由于肾阳虚衰饮邪不化的缘故,这也就给
我们治疗流清稀的涎水,也就是流清稀的哈拉子,你是用理中汤呀,你
是用吴茱萸汤呀,你还是用四逆汤来治疗,所以我们也要把这三个方证
所涉及到的喜唾,吐涎沫和胸上有寒饮联系起来看。由于时间关系,“阴
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的内容,下面我们不一定能够讲完,所以
我想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
我们下节课呢,上课的时候把差后病篇讲完,把《伤寒论》的全书
的内容做一个贯穿总结,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856 ·
… Page 867…
第 70 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第 70 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
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上次课讲到了《伤寒论》讲义的最后一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
病证并治”,这篇的内容还没讲完,我们把剩下的讲完后再给这篇做
小结。
还剩下的两个条文一个是397 条, “伤寒解后,虚羸'lei2'少
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这条描述了一个什么证候呢?描述了一个外感热病,病后高热
已退,但余热未尽,形气两伤。为什么说它余热未尽?这个“余热”
在什么地方?我们是根据“气郁欲吐”的证状来的,这是“余热在
卫,卫气失和”而出现胃气上逆的临床表现,那么这种病人在临床
上我们观察到的是,不仅有“气逆欲吐”的症状,而且食欲不振或
者根本没食欲,恶闻荤腥,他讨厌闻油腻的味道,甚至炒菜的味道
他都讨厌,他在家里会说,“你们不要炝锅,不要炒菜,这个油烟子
的味道我受不了,一闻我就恶心”,这正是“余热在卫,胃气上逆”
的表现。为什么说是形气两伤?这里所说的“虚羸少气”这四个字
把一个大病初愈、形体消瘦、弱不禁风、正气不足的病人非常形象
给我们的呈现在眼前,大家想一想,发高烧之后,这个人虽然站起
来,病好了,烧退了,(但)消瘦,弱不禁风,这不就是“虚羸”吗?
所以我说他是形伤。为什么说他是气伤呢?他少气,上气不接下气,
动则感到气就不够用,这是气伤的表现。
在《伤寒论》中,有少气和短气。那么短气呢是有形邪气阻滞,
使胸中气机无力,在讲大结胸证的时候提到大结胸证是水热互结于
胸膈、脘腹的证侯,当水热邪气相结的部位偏高的时候,出现胸痛、
短气、烦燥、心中懊憹'nao2'等等。这里的短气是实证,是有形邪
·857 ·
… Page 868…
郝万山讲伤寒论
气阻滞气机所致。少气在《伤寒论》里是指正气虚、气不够吸,这
就像上面讲的栀子豉汤适应证的时候提到,那是无形邪热留绕胸膈、
蕴郁心胸,轻者见到心烦不宁,重则反复颠倒,心中懊憹'nao2',
如果火热伤气而兼见少气的,那么就用栀子甘草豉汤轻宣郁热,兼
以益气。所以那个地方,我们提到了少气,那个少气是火热伤气所
造成的,所以用甘草来补气。我们在这里提到的“虚羸少气”,也是
热病耗伤了人体的正气,因此这个证候的基本病机就是“余热未尽,
形气两伤”。有的医家说它是气阴两伤或者气津两伤,或者气液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