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笏腔嶂С治幕蟾锩哪勘辍@钕饶睢⑻氛鹆值雀呒陡刹浚谥芏骼炊淘莸姆醋笃诩洌艿呐Γ靡灾匦鹿ぷ鳎胫醒胛被幔茨芊祷卣尉帧�
  当激进派经过林彪事件的打击,在十大上取得胜利之后,他们便秣马厉兵,准备向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周恩来总理本人发动攻势了。
  “批林批孔”
  1974年1月18月,毛批示同意转发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 ② 郝和段: 《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8 页。 ③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2 页。周恩来在报告中实际上使用了同样的语言;同 上,第9—10 页。 ④ 同上,第45 页。 ⑤ 威廉·A。约瑟夫认为,周的报告中含有微妙的暗示,林彪实际上是极左而非极右;参见他 的《评1958—1981 年中国的极左思潮》第138—139 页。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可以设想,周 在王和张向他呈送报告草案之后, 他曾修改过。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7、48、50、52、55 页。② 根据一份材料的记载,最初允许进行这种看来稀奇古怪的联系的,是 1973年8月毛对清华大学一个学习小组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毛指出可以将批①林批孔结合起来进行。但是,清华大学的学习小组肯定已经从毛在1973年3月召开的、旨在批判林彪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启示,毛在讲话中认为既需要批判林彪,也需要批判孔子。在5月和8月的两首诗中,毛泽东强化了他发出的信息。毛写这两首诗意在批评中国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沫若,因为郭沫若称赞儒家,谩骂儒家的主要反对者,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②                                                                  ③皇。 中国人常不适当地把毛比作类似秦始皇的开国皇帝,而秦始皇是遭到中国历代历史学家辱骂的专制统治者。
  到8月,毛的讲话肯定已经在政治鉴赏家中广泛地传开,激进派控制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位广东教授撰写的文章,提出了随后的批林批孔运动的一些主要观点,其中包括与当代中国政治关系最密切的那个观点。他引用了孔子的《论语》中的一段话:“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虽然转弯抹角,却明白无误地批判了周恩来重新起用一些高级干部的措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的一个原因是周的姓氏的缘故,他所批判的一位公元前12世纪最伟大④的政治家周公,正好与周恩来同姓。 (原文如此——译者)。
  当这篇文章在中国上下讨论的时候,江青跑到清华,组建了一个班子,⑤为全国性的官方批判运动提供理论武器。该小组由前中央警卫团、人民解放军8341部队政委迟群领导。迟群当时是表6                               年4月—19731969年8月领导班子的变化 ②  “林彪与孔孟之道”,参见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16 页。 ① 乐黛云、卡罗林·韦克曼:《走进暴风雨:奥德赛——一位中国革命妇女》,第323 页。 ② 党史教研室:《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8 页。毛在他与一位神秘的来访的埃及领 导人的谈 话中,把孔子和秦始皇帝进行了比较;同上,这里我不能引用有关资料。毛习惯于用郭沫若的诗作陪衬来 赋诗填词;例如可参考《中国文学》1976 年第4 期,第43—44 页、 48—50 页。但在《沫若诗词选》中没 有收集毛泽东答郭沫若的任何一首最近的诗。 ③ 《彭德怀事件》,第36 页。 ④  “每季大事和文献”, 《中国季刊》第57 期 (1974 年1 — 3 月),第207—210 页。周恩来就他长期以 来一直主管的外交事务发表的讲话,在毛的提议下,1973 年11 月受到政治局的批评,当然使“四人帮” 以为他们的机会来了;王:《大动乱的年代》,第417 页。 ⑤ 乐和韦克曼:《走进暴风雨》,第323 页。清华在发动批林批孔运动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江青与这所大 学的联系,表明她最初可能是从毛泽东那里得到指示的。原政治局成员获得提中共九大                       中共十大升或新入选政治局者毛泽东 常委                    毛泽东 常委林 彪 常委                     周恩来 常委、副主席周恩来 常委                    王洪文 常委、副主席             (新入选)陈伯达 常委                    康 生 常委、副主席              (提升)康 生 常委                     叶剑英 常委、副主席             (提升)叶剑英                        李德生 常委、副主席             (提升)李德生 (候补委员)            朱 德 常委、副主席              (提升)朱 德                          张春桥 常委                     (提升)董必武                         董必武 常委                     (提升)江 青 (女)                   江 青 (女)叶 群 (女)                  刘伯承刘伯承                         许世友许世友                         陈锡联陈锡联                         李先念李先念                         姚文元李作鹏                         纪登奎                          (提升)吴法宪                         汪东兴                          (提升)邱会作                         韦国清                          (新入选)姚文元                         华国锋                          (新入选)黄永胜                         吴 德                           (新入选)谢富治                         陈永贵                          (新入选)纪登奎 (候补委员)            吴桂贤(女)(候补委员)  (新入选)李雪峰 (候补委员)            苏振华 (候补委员)             (新入选)汪东兴 (候补委员)            倪志福 (候补委员)             (新入选)赛福鼎 (候补委员)             (新入选)说明:两次大会中只有主席和副主席排了名次,其他人皆按姓氏笔划排列,九大以后政治局的名次重新进行了排列,以便于表明1969年至1973年之间政治局领导成员的变化。
  清华大学革委会主任,同时负责首都另一所重点院校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他的助手是谢静宜,也来自8341部队,曾做过江青的秘书 (原文如此,实际上,谢在文革前是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中——译者),后来调到清华大学担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①1973年秋天,迟群和谢静宜组织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12位 (后来增加到32位)学者,专门进行研究,撰写文章,把林彪和孔子联系起来,为了现实政治的迫切需要,去进行历史类比。这个理论批判队伍被称为北大—清华两校大批判组,简称“梁效”(两校)。梁效成员搬进专门的办公地点,②配给特供伙食,从事收集材料的工作,而这又常常是根据江青授意进行的。 ①  《走进暴风雨》,第303 页。有关江青和这两人之间的谈话记载,参见王:《大动乱的年代》,第479—489 页。 ② 同上,第 323—326 页。乐对这个批判组的了解很多,因为她的丈夫汤一介是梁效班子的 12 位学者之③他们成为“四人帮”在全国上下建立的帮派体系的核心。1974年1月18日发布的文件,是“梁效”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这标志着官方的“批判林彪,批判孔子”运动(“批林批孔”)的正式开始,它由江青和王洪文一手策划,197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 《解放军报》联合发表了元旦社论 《元旦献词》,为大张旗鼓地④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作舆论准备,预示着它的到来。这看起来像是不断深入的清除林彪在党内和军内的支持者的运动的进一步扩大,实际上这场清除余党的运动后来被称为“读书班”,由王洪文负责,企图乘机控制军队。但由康生起草的这个社论,真实目的在于搞垮周恩来,这从上年8月第一个借口出台时,就已经昭然若揭了。⑤1月24日,据说未经毛泽东批准,但可能得到毛的首肯,江青等人召开了在京部队单位“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第二天,又召开了在京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她和姚文元、迟群、谢静宜都在会上①作了讲话。随后,他和她的大批判组四处活动,甚至插手高度保密的军事机②构,发表讲话,或如后来人们描述的那样到处“点火”。这场“批林批孔”
  运动控制了全国城乡各单位的政治行动,批判文章充斥了新闻媒介。③批判保守势力的复辟是这场运动的一个主题,强调在要求前进的人和企④图倒转历史车轮的人之间,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另一个主题是在儒家和为⑤秦始皇服务的法家之间进行比较,正是法家向秦统治者证明了实行严刑峻法的必要性。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这种类比,进一步深化反复辟的阶级斗争。在大量的讲话和文章中,周公的罪行遭到了严厉的批判。⑥不管这场喻古讽今的大批判对活着的周的心理影响如何,由于身患癌⑦症,总理的身体日渐衰弱,最后不得不中断工作,同意手术。  1974年 6 一。 ③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第194 页。 ④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495 页。 ⑤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16 页。有关“读书班”目的的描述,参见《萦思录》, 第295—296 页;关于这些学习小组,迈克尔·舍恩哈尔斯曾请我注意参阅《中共中央党校年鉴》(1984) 第4 页,该书认为它们没有什么野心勃勃的目标。有关康生的作用,参见仲:《康生评传》,第310—311 页。默尔·戈德曼认为周恩来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批林批孔运动,参见《中国的知识分子》,第166—176 页。梁效的一位主要成员曾声称,他从来没有写过或领导写过有意针对周恩来的文章。 ① 戈德曼:《中国的知识分子》;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39 页;《大动乱的年代》,第 489—494 页。 ② 乐和韦克曼:《走进暴风雨》,第325—327 页;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496— 497 页; 郝和段: 《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34 页。 ③  “每季大事和文献”,《中国季刊》第58 期(1974 年4 — 5 月),第407 页;同上,第59 期 (1974 年 7 — 9 月),第 627—630 页。 ④ 同上,第58 期 (1974 年4 — 5 月),第407—408 页。 ⑤ 同上,第408 页。 ⑥ 《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9 页。 ⑦ 周坚持要在得到毛的批准之后,再去做手术;参见《不尽的思念》,第583 页。关于他1975  年3 月写 给毛、详细报告他的健康状况、请求允许他第三次做手术的信,参见《周恩来书信选集》,第633—635 页。月1日,他离开中南海办公室,住进首都医院,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