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对包括江青和谢富治在内的中央文革小组的剩余成员来说,认为杨正在为控告他们寻找材料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杨成武也卷入了军队内部两败俱伤的斗争。尽管杨与林彪有某些历史联系,但是,在革命的最后几年他是在军委直属的野战军而不是在第四野战军工作。杨与包括空军司令吴法宪在内的杨最亲密的助手们的关系是相当紧张的,而林显然怀疑杨的忠诚。同时,林也把清洗杨成武当成是打击他自己的对手聂荣臻和徐向前的一种手段,聂和徐曾是杨成武所在野战军的上司。
因而,杨成武因支持了第二次“二月逆流”而受到陷害,像第一次一样,第二次“二月逆流”的本意是保护保守力量,尤其是保护高级干部免受激进派的冲击。他被解职的直接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它能使林彪加强对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控制,办公厅负责对武装部队的日常控制。现在林彪能够把他的五个亲信塞进这个要害部门,这五个人是:吴法宪;黄永胜,原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现在代替杨成武成为总参谋长;海军政委李作鹏;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林的妻子叶群。①激进的群众组织提出抗议,他们宣称新的革命委员会不足法定人数。这种运动开始回潮,并合法化。这就是杨成武事件的第二个结果。在山西、河北、山东和广东,暴乱尤为广泛。在北京,清华大学对立的双方以校内建筑物为工事保护自己,他们在大楼前面设置水泥路障和铁丝网,而且用弩机各自向仇敌发射砖块。
在广西这样的省份里,革命委员会尚未成立,武斗更容易发生。对立的组织都从开往越南运送军需物资的列车上偷取武器。他们用机关枪、火箭筒甚至用防空武器互相战斗。人们在香港附近的水域发现了沿珠江漂流而下通常被捆绑起来的尸体。它们是武斗的牺牲品。
正是清华大学的武斗引起了对群众运动的最后镇压和解散红卫兵。7月 500 页,在《新华日报》(1984 年10 月9—10 日)和外国广播信息处:《中国动态》1984 年11 月5 日聂 荣臻的文章, (第18—21 页),以及在《北京晚报》1985 年4 月12 日及1985 年5 月1 日的傅崇碧的文 章,(第9—10 页)。也见哈维·W。 内尔森:《中国的军事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研究》,第97—101 页。 ① 孙敦В骸独方惨濉罚戮恚�270—271 页。底,毛命令部分保卫党中央领导人的精锐保安部队——8341部队,与北京一个针织厂和印刷厂的工人一起进驻清华。几天后,7月28日夜,毛接见了清华和北大的学生领袖。听到蒯大富抱怨:有一只“黑手”把工人派到学校来镇压红卫兵,毛宣布:“黑手仍没抓住,黑手不是别人正是我。”毛对红卫兵搞武斗,而不是进行合理的文化大革命表示不满:
你们现在是一不斗,二不批,三不改。斗是斗,你们少数大专学校是在搞武斗。现在的工人、农民、战士、居民都不高兴,大多数的学生都不高兴,就连拥护你那一派的也有人不高兴,你能用这种方式把全国团结起来吗?②除非红卫兵能把事情办好,否则,毛警告,“我们将诉诸军管(对学校),并且要林彪实施指挥。”
此后不久,正如毛所威胁的,军官监督下的“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开始进驻中国的主要大学。8月5日,毛把巴基斯坦访问团赠送给他的一些芒果转送给清华的宣传队,代表个人对他们的行动表示支持。毛指出: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而不是在学生手里。以此作为压制红卫兵的理由。8月中旬,毛发布指示,宣布“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几周后,他命令,与“解放军战①士”配合的“工人群众”应领导“无产阶级教育革命”。
姚文元曾写过论海瑞的文章,发起了文化大革命。8月底,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该文实质上突然中止了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运动。姚的题为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文章,严厉批评过激的群众运动。文章的作者以此为基础登上权力宝座。文章说,红卫兵运动的无政府主义和宗派主义是由于参与者的“小资产阶级”观点。姚表示:“现实的状况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学生、知识分子不能完成教育战线的斗、批、改,及其他一系列②任务,必须有工人、解放军参加,必须有工人阶级的坚强领导。” 由于实行这样的领导,遗留的群众组织被解散,红卫兵的报纸和期刊都停止发行。
到年底,在遣散红卫兵组织的同时,开始了数百万年轻人的上山下乡运动。12月,毛又发出了一个指示,认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到1970年底,约有540万青年人被转送到农村。
大部分人在当地农村落户,但也经常安置到偏远和边疆地区。人们对于他们还能返回老家几乎不抱任何希望。③ ② 《毛泽东思想杂录》第2 卷,第470 页。 ① 陈:《毛泽东的文章与目录》,第105 页。 ② 《北京周报》第11 卷第35 期 (1968 年8 月30 日),第3 — 6 页。 ③ 托马斯·P。伯恩斯坦: 《上山下乡:中国青年从城市走向农村》,第57—58 页。政治体制的重建随着1967年8月底清洗“五一六”兵团和翌年春天遣散红卫兵,文化大革命的重心从对旧秩序的破坏转变为创立新秩序——从中国人所谓的“批斗”时期转变为“批改”时期。重建政治体制包括两个方面:完善革命委员会组织和重新恢复党自身的地位。
这一时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形式上,中国“新”政治秩序的结构与①文化大革命前夕存在的那种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文化大革命以沿着巴黎公社的路线,“推翻”官僚机构并建立直接民主的乌托邦式的夸张词藻开始的。但是,当政治重建的工作实际上已开始以后,重建的蓝图才描绘出来,而且远不是那么美妙。干部们在“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他们在那里参加体力劳动和政治学习,认为这样就能培养他们更为无私和更为有效的工作方式。人们认为革命委员会及其监督下的官僚机构比之以前的机构更加精悍能干,而且更加忠实于毛主义的价值。而且由于其中包括了少数群众代表,这些组织被认为更能代表大众利益。虽然如此,重建时期的组织路线在这两个方面仍然十分明确:政府机构仍按官僚政治路线来建设;中国共产党仍是一个指导革命委员会工作的列宁主义的组织。
新的政治体制区别于以前的政治体制的地方是它的成员而不是它的机构。军队官员比50年代初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级别较高的组织中。老一辈的政府官员靠边站,让位于那些缺乏经验、文化程度较低、派性观念重而且资历较浅的男男女女,尽管这些人并不比前者年轻多少。接纳新党员的工作重新开始。而且强调要大量吸收从红卫兵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群众积极分子。此外,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牺牲者、积极分子和旁观者之中所造成的冲突尚未解决,结果,党政机构受到了宗派主义的严重侵染。
毛的“战略部署”
1967年9月,毛泽东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制定了所谓的“伟大战略部署”。
在为前20个月的混乱辩护的同时(“不要怕制造麻烦,我们制造的麻烦越大,越好。”),毛承认,乱子已达到了它的目的,现在应迅速结束。毛告诫说:
①“车子开得太快就要翻,因此,谨慎是必须的。”
毛发现,当务之急是在中国29个省成立革命委员会。直到此时,成立革委会的进程十分缓慢,令人烦恼:1967年1月到7月底,在省一级仅有6个革命委员会成立。毛指示:现在我们必须“发展和巩固革命的大联合和革命的 ‘三结合’”。毛期望这些任务到1968年1月能完成。
毛似乎认为两条指导方针有利于其余的革命委员会的成立。首先,毛现在准备看一看,人民解放军究竟能否主宰这个进程,因而毛愿意检验一下军队的权威和忠诚,并愿意宽谅它的偶尔的过失。就像他在夏末所说的那样:
“军队的威望必须坚决维护,无论如何都不能有任何迟疑。”有一次,毛以相当宽宏大量的口气提及武汉事件,他接着指出:“军队在首次执行大规模 ① 关于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机构变迁的叙述和估价,见哈丁《组织中国》,第8 — 9 章。 ① 《中国的法律和政府》第2 卷第1 期 (1969 年春季号),第3—12 页。的支左、支工和支农以及执行军管和军训的战斗任务时犯错误,这是难免的。
②当时的主要危险是一些人要打倒人民解放军。”毛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反映在他不愿看到翌年春天杨成武解职后,人民解放军成为大批判的靶子。③第二条指导方针是,毛认识到,如果革委会中的群众代表来自于广泛的群众组织,而不是仅仅从那些得到地方军队司令员们支持的群众组织中产生,那么,就能加速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这一意义广泛的观念在一份通知中得到具体体现。这份通知说,解放军应该“支左不支派”。毛的一个指示指①出:“工人阶级……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1967年底,新闻界对宗派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发起猛烈攻击,配合宣传毛关于全国团结的理想。现在,宗派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被说成是“小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的表现。
1967年夏天毛巡视全国后,革命委员会分两个阶段逐步建立起来。1967年8月到1968年7月,18个省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最后五个省,如福建和广西这样分裂很深的省,以及像新疆和西藏这些敏感的边疆地区的革命委员会是在7月对红卫兵运动最终压制下去后产生的。总之,革命委员会是在一系列协商之中诞生的。在这些协议之中,地方军队指挥官和北京的领导人力求硬把互相竞争的群众组织拢到一起。
由于毛规定革命委员会应当广泛地代表各种观点,因此,革命委员会通②常是庞大臃肿的机构。每个委员会都由100—250人组成。不过,革命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是比较有效的机构,通常比文化大革命前存在的类似的党和政府领导组织还要小。常务委员会的构成随时代趋势的变化而变化,在较为激进的时期任命的群众代表多一些,在较为温和的阶段任命的群众代表就较少一些。尽管在这一时期成立的革命委员会中,群众代表占据了适当数量的位置(在182个主席和副主席中占61个。原文如此,实际是主任、副主任——译者),但实权仍掌握在军队手里。23个主席中,有13个是部队司令员,5个是专职政委。第一副主席中,有14人是军队司令员,5人是政委。其余的都是党的干部,群众代表一个都没有。①过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毛也预言,一旦在全国各省把革命委员会当作省一级的政府建立起来,就应进行党的重建。从一开始,毛主席就把文化大革命看成是一个净化党的运动,而不是毁灭党的运动。就像在八届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