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而另一方面,前苏联则出于全球争霸的考虑,力图南下印支地区,找到一个扩张势力的永久立脚点。这与越南寻求靠山以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需要一拍即合。于是,苏越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结合在一起。在超级大国的支持下、越南当局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大肆反华排华,全面控制老挝的同时,积极备战准备入侵柬埔寨,对柬实行武力兼并,以实现其早就怀有的拼凑“印支联邦”的迷梦。
1975年6月,越南侵占柬寨的威岛,同时向柬埔寨提出领土要求,蓄意制造柬越边界冲突,企图寻找大规模侵柬的借口。1977年几次武装侵柬行动受挫后,更变本加厉地策划大规模军事行动。1978年上半年,越南当局决定对柬埔寨实行全面军事占领。为了达成入侵行动的突然性和保证战争行动的顺利实施,越南当局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紧同前苏联的勾结,加入“经互会”,把金兰湾提供给苏作军事基地,与苏签订带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对东盟施加压力,威慑东盟;大规模驱逐华侨,不断制造中越边境流血事件,谎称中国侵略越南;搜罗亲越反柬势力,多次在柬埔寨策划政变活动。在军事上,越南当局在西贡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挥部,制定入侵计划,调集部队,补充给养,加紧训练。
入侵初期,越军企图通过突然袭击一举攻占整个柬埔寨。
为此,它集中了18个师共20多万正规部队,于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发动大规模闪击战,准备首先占领柬浦寨湄公河以东地区,尔后伺机攻占柬西部地区。为了对付越军的进攻,柬埔寨迅速进行战争动员,扩充军队,组建了24个师,共约12万人,基本沿柬越边境一线展开,主力集结于金边地区,有5个新建师配署在纵深地区。
12月25日,越军开始进攻。第一路2个师另4个团首先沿19号公路向柬军防御薄弱的东北地区发起突袭,于1979年1月3日占领了上丁和戈涅。随后第二路2个师另2个团在坦克配合下,迅速突破柬军斯努防御阵地,继而沿13号公路北进,于1978年12月30日占领橘井市。第三路4个师从克列沿7号公路西进,于1979年1月2日进抵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贝,并渡河围攻磅湛。第四路4个师为主攻部队,一部沿1号公路攻占柴桢,另一部沿湄公河北进至乃良,然后逼近金边。第五路6个师另5个团在空军支援下,沿2、3号公路进占贡吥、茶胶等地,随后攻入金边西南地区,切断4号公路。至此,越军仅用9天时间便已基本占领了湄公河以东地区。从1979年1月5日起,越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围攻柬埔寨首都金边。柬部队主动撤离金边,越军于1月7日中午进占金边。随后,越军又分3路向柬西部地区推进,至1月12日占领了柬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柬军在越军大兵压境、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伤亡巨大,部队由8万多人锐减至2万人。鉴于一线防御阵地相继失守,已无法制止越军长驱直入,为保存实力,遂主动转移至西部山区和广大农村,继续坚持抗越武装斗争。他们采取“以游击战为主,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化整为零,机动作战,不断给侵略者以打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政治外交斗争,号召柬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越军在占领金边及柬埔寨大片国土后,在侵柬战场上加紧进行“清剿”和“扫荡”,同时大力扶植亲越政权,向柬大批移民,封锁柬泰边境,采用各种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这些行动,遭到柬埔寨抗越武装的有力牵制和打击。柬埔寨爱国抗越武装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总理乔森潘领导的民柬国民军,柬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组建并领导的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柬前首相宋双领导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为了抗越救国,三方摒弃分歧,于1982年6月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实现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联合,从而使柬埔寨抗越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三方抗越武装联合后,以柬西部山地为依托,不断袭扰越军,收复一些失地。随着抗越力量逐步发展,并针对越军的作战特点,柬三方适时将抗越斗争由柬泰边境发展到内地,由山地发展到平原,直到金边及其附近地区。这样,以柬泰边境地区为一线,5、6号公路沿线地区为一线,金边地区为一线的三线作战局面开始形成,使柬抗越形势大为改观。与此相反,越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进退维艰。在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下,越南被迫于1990年从柬埔寨撤出了侵略军,拼凑,“印支联邦”的计划遂告破产。
越南当局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出于称霸东南亚、拼凑“印支联邦”的战略需要而采取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由于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争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越军设想的速决战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越连年征战,经济凋敝,加之军费开支巨大,使其不堪重负;二是越南国内矛盾重重,人民普遍厌战,士气低落,逃役、开小差不断增加;三是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国际社会普遍谴责越南的侵柬行径,要求越南从柬撤军;四是战争越陷越深,劳民伤财,陷入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的窘境;五是柬三方联合作战,不断发展和壮大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越军进攻屡遭挫折。
96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解体前南下扩张的最后一曲挽歌
当西方世界的人们举杯把盏,欢度1979年圣诞节之际,在空降兵的配合下,苏军以10多万人的兵力,兵分两路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入侵,从而开始了对阿长达9年之久的军事占领。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是个内陆国家,面积仅相当中国西藏的一半,是苏联“南方战区”的一部分。南方战区对苏联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一直想在这一地区实施分阶段的战略推进,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战略。控制阿富汗是苏联实现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苏联在阿富汗苦心经营多年,对阿富汗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但是,阿富汗逐渐加剧的动荡局势和领导人违背苏联人意志的行为,对苏联的南下战略产生了威胁。苏联认为只有诉诸武力才能加强对阿富汗的全面控制。
同时认为,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由于美国因人质问题卷入了与伊朗的争端,美国愿意采取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国家因根本利益没有受到侵害也不会有强烈反应,占领并控制阿富汗易于取得成功。
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仅是完全有准备的,而且是一种预谋的里应外合的军事行动。
远在入侵之前,苏联通过“经援”和“军援”,在阿富汗进行了大量的战场建设。其中修建了几条战略公路和两个空军基地及喀布尔国际机场,并在苏阿边境修建了大型后勤补给基地。另外,在阿富汗的几千名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早已控制着阿军一些要害部门和部队,对阿军情况比较熟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最后决心和入侵方案,是在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多次对阿实地观察了解情况后,大约在11月26日正式确定。
入侵决心定下后,苏军以保卫在阿基地和人员安全为名,开始向阿调运先遣部队。12月上旬,1500名配备有坦克、火炮的苏军人员被空运进阿,尔后配置在萨兰山口,一些工兵部队也进入阿境,修复赫拉特附近被破坏的路段、桥梁并恢复一些机场和军事设施。同时以“军援”为名,通过公路向阿运进大批武器装备。圣诞节前夕,先后向巴格兰姆空军基地和首都喀布尔机场分别空运了1个空降团和1个多空降师,先期夺占、控制要害地区。在空降部队向喀布尔大规模空运期间,编成东西两个战役集群的地面进攻部队向边境地区秘密机动,进入了出发阵地,各种装备器材和后勤保障物资也向边境调集。为了指挥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协调有关军区和各军种之间的行动,组成了总部和军区之间的中间战略指挥机构,并在捷尔梅兹开设了前方指挥部。同时派出先遣电台潜入阿境内重要军事基地待命,专门的通信指挥网也开通完毕。
在阿富汗,苏顾问以冬季装备换季和检查维修为名,集中和拆卸了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而且限制作战飞机驾驶员飞行,使阿军实际上被解除武装处于无法作战状态。阿总统阿明被诱骗离开总统府,转移到郊区行宫,失去了与各战斗部队的联系。
苏联还对西方发动了外交和宣传攻势,大肆宣扬苏联从东德部分撤军,抨击北约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对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推波助澜,以此转移西方对其侵阿行动的注意力。
12月27日晚7时半,先期在喀布尔机场空降的苏军空降师经过集结整顿,在克格勃的配合下,迅速占领首都各要害部门。苏军经与总统卫队和首都驻军激战4个小时,击毙总统阿明,逮捕了政府重要官员,解除了政府军抵抗部队的武装。此后不久,边境的苏军部队分别在预定地点陆续大举越境,并沿预定路线快速开进。在边境地区苏军只遇到阿军轻微的抵抗。为保障地面部队主力的推进,苏军还动用了前线航空兵团进行空中支援。1980年1月2日,进行地面主要突击任务的东路集群第三○六摩步师一个团和担任辅助突击的西路集群第三五七摩步师主力在坎大哈会师,1月3日苏军封锁了霍贾克山口,一周之内,苏军控制了阿富汗全国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至此,苏军基本实现对阿富汗的占领。
苏军占领阿富汗,遭到了阿富汗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广泛的反抗。阿富汗人民有着3次抗英斗争的光荣历史。在1978年4月苏联支持推翻达乌德政权的军事政变之后,阿富汗人民就开始逐步开展游击战争。当时的游击战只具有内战性质,打击目标主要是亲苏执政党所把持的各级政权和政府控制的武装力量。苏军武装入侵后,游击战的性质就由以反政府为目的的内战很快转变为抗苏民族解放战争。
游击组织多达几十个,游击活动遍及全国各个省,抗苏斗争广泛开展。侵阿苏军为了巩固自己占领的地位,积极镇压阿富汗各族人民的抗苏运动,从此阿富汗开始了一场持久的抗苏游击战和苏军反游击战的较量。
游击队经过多年反政府与抗苏武装斗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国际社会的一定援助下,他们以农村广大地区为基地,开展游击战争,扩大与巩固游击队在农村的阵地和活动基地,同时加强城市和交通线上的活动,抗击苏伪军对游击区的进攻。游击队经常利用夜晚或乘敌戒备松懈之机,突然袭击城市政府机关、军营、仓库、停车场等,捕杀苏伪军政官员,炸毁车辆。在有利时机,集中必要力量,奇袭和打击城郊孤立军事据点、哨所和军事设施。在交通公路线上,广泛开展伏击战、阻击战和各种形式的奇袭,不断打击和杀伤苏军。一次,游击队在一支拥有200多辆坦克的苏军大部队行军必经的山口两侧悬崖上埋设了大量炸药,并在山顶上设伏,当苏军通过山口时,游击队引爆炸药,引起石崩,压毁苏军先头部队坦克40多辆,砸死官兵数百人。当苏军以优势兵力进行围剿和扫荡时,游击队则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诱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