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钚悴乓惶拖谜飧龅廊瞬皇瞧胀ㄈ耍沃兴械木辰纾飧龅廊嗽诙ㄖ型惩晨吹健�
以我们现在来讲,几分钟的时间,他在梦中过了六、七十年。六、七十年长的时间能够在几十分钟,融入几十分钟,这就是『或无量劫入一劫』。我们从这个经验当中,这个境界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念劫圆融。不要说是一劫,无量劫可以融入一刹那。实际上,做梦的时间是很短的,你睡熟做一场梦,梦里头几十年,实际上大概只有几分钟。几分钟跟几十年当中是划等号的,无量劫跟一刹那也是可以划等号的。
反过来,『或复一劫入多劫』,一刹那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浓缩为一刹那。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在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讲,如果从自性这一边来看,自性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时间,没有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空间的往返,称性!到自性里面就融了,融成一体,这是原理。变化呢?变化完全在妄想分别执著,把性德的妙用转变成千变万化。能转变的是情识,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从心想生」。如果没有心想,万法皆空,一无所有。
虽然起心想,千变万化,你一定要晓得,变出来这些现象,佛法里称之为「妙有」。能变的是空无所有,所变的怎么会变成事实?不可能!所变的是什么?《般若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变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比喻里面,主要的比喻是梦,幻、泡、影是陪衬的,梦是主要的比喻。梦,你能不能说它有?不能说有。梦醒的时候,你知道是空的,没有!正在做梦的时候,又何尝有?我们想想能懂吗?梦确实是空寂的。但是梦这一桩事有没有?有!真的做了梦,梦醒来之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做了一个梦。
所以事实真相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佛讲「非有非无」,有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觉悟的人跟我们一般凡夫不一样,觉悟的人处理这个事情是一切不分别、不执著,他很自在。一般经典里面常常讲,觉悟的人应化在这个世间是游戏神通,那就像幻像影。幻是变魔术,舞台表演是人生如戏,他来演戏的,演得很逼真,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不落印象。没有印象,他怎么落法?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我们称他作佛菩萨。凡夫不知道在做梦,把这个梦幻当作真实,亏吃大了!这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不知道是一场梦,不知道事实真相。
这是《般若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在中国,中文经典翻译的《大般若经》六百卷,佛的一切经这一部经分量最多,六百卷!《华严经》才八十卷,就算是加上贞元译本四十卷,《四十华严》,去掉重复的,实际上只有九十九卷,只有《大般若经》的六分之一。这一部《大般若经》,佛说些什么?实在讲,真正学大乘的不能不懂,最后总结九个字: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所有」,梦幻泡影无所有;「毕竟空」,当体即空;最后告诉你,「不可得」。
所以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面他随缘,他可以受用,他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也绝对没有支配的念头。我们凡夫的亏就吃在这里,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我可以支配,我可以占有。如果你常常想到梦幻泡影,常常想到佛这个比喻,真相既然是梦幻泡影,你怎么可能占有?你怎么可能支配?真正修道人是在这个虚幻的境界里头,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人成就了。
这些梦幻泡影的境界,我们今天读《华严》,这才真正明了;纵然不能彻底明了,有几分的了解。我们肯定这一切梦幻泡影是干什么的?帮助我提升境界,帮助我在这个虚幻境界里面彻底觉悟。觉悟就是佛菩萨。换句话说,是帮助我们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所以这一次轮回到世间,值得!非常有意义,没有空过。过去无量劫中在六道轮回打滚,没有悟到这桩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真正的真实是觉悟,不是别的,别的全是假的。要是能悟入华严境界,那就恭喜你,这是真实里面的真实。
《华严》要细说,再跟诸位说明白,《无量寿经》是略说。说有广略,意义、境界没有两样。但是我们毕竟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太简略我们不懂,没有法子理解。简略在修行上便於受持,这是真的。修行要抓住纲领,这个方便,但是理解是愈详细愈好。我们今天走的这个道路,行门我们依《无量寿经》,解门我们依《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有没有冲突?给诸位说,没有冲突。彭际清居士说得好,《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就有大、中、小三本,大本的是《华严经》,中本的是《无量寿经》,小本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的。这三部经是一部经,一部经里头有简单的说、详细的说,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三句,『一切劫海种种门,十方国土皆明现』。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得很好,「一多互融,齐摄双现」。双现就是一能现多,多能现一。华藏是这个境界,极乐也是这个境界。我们说实在的话,入不了华藏,华藏我们可以听、我们可以读,一定要明了,我们的心量才真的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两句话真正的义趣,我们才能理解。否则的话,这两句从文字上决定没有办法,解不透,不了解事实真相。什么叫太虚?什么叫沙界?不知道太虚之外还有太虚,沙界里头还有沙界,不知道这个,这个境界不知道。
十方国土能现一切劫海,这个话这样讲法,大家还很难体会、很难懂。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刹那之间,我们可以知道过去、未来,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融在一刹那之间。这个比较会有一个概念。这种能力是本能,每个人都有。本能为什么失掉?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诸佛菩萨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他这个能力恢复,知道过去、未来,我们今天称这种人神通广大。没有别的,妄想分别执著去一分,你这个能力恢复一分;去两分,恢复两分;去十分,你恢复十分。所以,神通能力大小是你断妄想分别执著多少,决定成正比例。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偈颂第九首:
【或一切劫庄严事。或一劫中皆现睹。或一劫内所庄严。普入一切无边劫。】
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一首讲「时法相摄,普入无边」。时法就是讲时间,时间也不是定法,可以互相摄入的。跟前面不一样的,前面是一多互融,这个地方是讲时法。
『或一切劫庄严事』,这就太多了,说之不尽。「一切劫」,我们平常讲无量劫,无量劫中所有这些事相。我们今天不要讲这么长,这么长我们没有法子,没有这个概念,我们讲历史。中国的历史,上古时代尧舜禹汤,尧舜之前文字上记载得很少,中国最早的史书,记载历史的是五经里面的《书经》,那是一部通史。一直到汉朝司马迁注疏《史记》,《史记》还是属於通史。可以说是最早的历史书,《书经》。孔子作《春秋》,《春秋》有注解,有左丘明的注解,这是大家最常见的;还有谷梁的注解,公羊的注解,所谓是「春秋三传」,这属於史书、历史。《史记》之后有《汉书》,这以下都是断代史,这个历史是记载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我们现在中国的史书有二十五史,二十五史第一部就是《史记》。一直到现在,现在虽然《清史》没有定稿,要是加上《清史》,叫二十六史。
中国就从这二十几个朝代,这二十几个朝代有二千五百年,好像也是讲「一切劫」。这二千五百多年,二十五几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那些事迹都用「庄严」两个字来代表,治、乱、兴、衰。『於一劫中皆现睹』,「一劫」是很短的时间。像我们观看「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国大陆拍摄的,这几个小时,几个小时我们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坐在这个地方喝一杯茶,统统都看到了!我们从这些事情里面来体会这个经的真实义。
佛在这里讲的庄严事,它就不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这么短的时代,太短了!二千五百多年太短了。他讲一切劫,无量劫。无量劫里面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些众生无量无边,十法界具足。无量劫里面有佛、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诸天,色界天、欲界天,有修罗、有人间、饿鬼、地狱、畜生,这些庄严事。「於一劫中」,这个一劫是讲短,一劫跟无量劫比,一劫很短。在这一劫里面你统统都能看到,这个我们能相信。
像我们现在看历史故事的影片一样,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浓缩两个小时,我们就统统看完了。这是长时间入短时间。长时入短时,这里面是讲许许多多的故事,全是梦幻泡影。如果你真正看清楚,觉悟了,我相信你的心会定下来,决定不去惹这些无谓的纷争,你肯定会向往清净的佛菩萨国土。这个国土里面没有竞争,当然更没有斗争,决定没有争权夺利,所有刹土里面的众生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菩萨的清净刹土,我们一定会选择在这个刹土里面去生活、去修行,决定不愿意跟这些六道凡夫迷惑颠倒,天天在那里搞竞争、斗争,毫无意义,搞来搞去到最后一场空。真的经上所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招来的是什么?招来生生世世不如意的果报,三途恶道,搞这个!迷惑颠倒。
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觉悟到觉悟之可贵。人生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有人讲: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实在说,人生的意义在觉悟,不是别的,人生的价值在转凡成圣。否则的话,不觉悟、不能提升自己境界,这个人生真的空过了。末后这一首: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
这一首是总结。实际上我们从这个经上看到的,重颂前面长行只有最初三首偈,后面七首都是总结。每一首偈一个意思,最后一首这是总结里面的总结,结出什么?结出都是由心想生。『始从一念终成劫』,「一念」是心想,「劫」还是从心想生。我们从文字上来看,也可以这样说法,时间是由一念累积成为长劫。好像我们现在看的时钟,现在时钟计时的单位是「秒」,积六十秒这叫一分,积六十分叫一个小时,积二十四个小时叫一日。由此可知,劫就是一念累积而成的,积三十日是一个月,积十二个月是一年,长劫还不是一分一秒累积的吗?这个事实的真相,还是『依众生心想生』,这一句非常重要!说明《百法明门论》里面,二十四个不相应还是从心想生。
《百法》是一切法的归纳,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时间跟空间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色法十一个。合起来九十四法都叫做有为法,后面还有六法叫无为法。有为,有生有灭,有为是生灭法;无为,没有生灭的现象,像虚空,虚空就列在无为,看不到它的生灭现象。这些有为法都是从心想生,《金刚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