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条「布施」。这个布施跟六度里的布施不一样,这个布施我讲得很多,就是「多送礼,多请客」,人与人之间往来,礼多人不怪。人与人之间,最密切的是夫妻,夫妻要能够白头偕老,要懂得四摄法。先生常常有小礼物送给太太,太太也常常有小礼物送给先生,常常送礼,常常请客。平常在家里头,太太烧饭请先生,先生也可以常常一个星期一、两次请太太到外面吃饭。你把这些事情看作小事,这是基础,和睦的根就在此地,非常重要!扩大之后,你在社会上,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你是什么样的身分。你是老板,你用四摄的布施对待你的员工;我是员工,我用四摄对待我的同事,你这个公司上下和睦。扩展到国家,国家对国家外交要懂得四摄法,国与国的关系和睦,能够化解一切冲突,化解一切疑惑,就能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佛的这个开示,这种交际往来的指导原则,高明到极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讲:
  【称赞一切菩萨功德摩尼王云。】
  前面跟诸位讲到菩萨行里头最重要的修学要领,是怎样跟一切众生永远保持良好的接触,或者说是保持最好的关系,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如果关系处不好,他就不会接受你的教化。「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就没有法子去落实。
  四摄头一条是「布施」,这个意思前面讲过,不再多说了。第二是「爱语」。中国古德常讲,言语是祸福之门,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灾祸从哪里生的?都是从言语,正是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的人没有这个味道,随便谈谈,但是听话的人,他把你的意思错会,产生误会,造成隔阂,造成对立,造成仇恨,造成冤冤相报。实在讲,起因真的是微不足道!所以「言语」在儒家列入重要的教学课程。孔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古人重视,从小就教导,教你察言观色,教你言语要有分寸。在什么场合,面对哪种人,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可以多说,哪些话要少说;哪些话可以深说,哪些可以浅说;要把分寸抓住。大学问!
  我们今天有许多同修跟我讲,我们真的发好心,想替大家做点好事,想替佛教做点好事,为什么许许多多障碍?自己总以为众生没有福报。没有错,众生是没有福报,那是一面。你有没有自己回头想想,我自己做得好不好?做得圆满不圆满?自己如果做得不圆满,做得叫人家疑惑,叫人家怀疑,这个过失自己负责,不能一味怪别人;一味去怪别人,加重自己的罪过。人与人相处,人与社会相处,非常复杂。古人感叹著说,做事难,做人更难,这都是千万年古往今来的经验之谈。
  世间人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磨就是折磨,很难做。不要怪对方,要责怪自己,「我自己做得不圆满,我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样才能够增长自己的德行。你这个路愈走愈光明,愈走愈通达。事事都推到别人,你的路愈走愈窄小,愈走愈走不通,那叫死路。孟夫子说得非常好,凡是行事遇到障难(障碍困难),一定回过头来问自己,「反求诸己」。这是圣贤人说的话,圣贤人的智慧,圣贤人的经验。
  言语太重要了!四摄法里头的「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爱语是真正爱护对方。真正爱护对方,这里头不完全是感情,感情里面你还会做错事,你还会产生障难。要高度智慧、要高度的艺术,以高度艺术来显示你高度的智慧,处事待人接物,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我现在做事还遇到障难,那是什么?我的智慧跟艺术还不足,我才能做到六成、七成。我怎么能做到圆满?不断求进步,不断的改过自新。假如能够达到八成、九成,那就相当自在了,障碍就少了。所以现前的障碍,实在讲是促进我们未来的大通。如果现前的障碍一味把责任推给别人,那我们前面就不通。几个人能懂这个道理!
  你们有些同学在我身边多年,你看到我一生学佛,五十年来走的路,讲经说法四十四年,我的挫折障难很多,我从来没有责怪过别人。我总是觉得我自己做得不够好,为什么让人误会?为什么让人家障碍我?为什么不能让别人欢欢喜喜来帮助我?不是他的过,是我自己的过。我在这里头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这个路才愈走愈宽。这是你们有一些同学常常跟著我的,你们亲眼看到的。你们怎么不能体会?你们跟我没有学到!别人怀疑我、别人误会我、别人轻慢我、别人障碍我、别人陷害我,我绝对没有一念去想别人。想自己,想别人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对待他一定有过失,一定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改过自新,我们才能够赢得大众的爱戴,才能得到大众的帮助。我们以善心善行对人,人家不接受,不可以怪别人,一定是自己的过失,「反求诸己」就对了,要心平气和,决定不能有感情的冲动,你才有真正的智慧。
  所以言语出自於真诚,爱护对方,还要有高度的艺术。否则的话,你对人太好了,人家怀疑,「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目的,你有什企图」。你看,马上引起别人怀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观察对方,我对他表示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分。他只能接受一分,我达到一分就止了,不能搞得超过了,三分、四分,引起他怀疑。如果他要是有十分的真诚,我对他做到九分,我对不起他。为什么?我做得还不够圆满。佛法里面讲的「观机」,那个观机多么重要。「机」,有人、有时、有处所。你看我们讲经时教学,至少教你观机的时候,你要观察这三方面:对象是什么人、是在什么时间时节因缘、是在什么处所。时不同,处不同,你所表现的分寸就不同。你想想,这是不是大学问?粗心大意的人,你怎么能做得到?
  这个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要多读书,多读圣贤书。儒家的书,从前李老师为我们介绍的《五种遗规》、《四书》、《五经》,《四书》是要全读,《五经》可以选读;大乘经典。大乘经典尤其是「戒经」,戒经里面有在家戒,有出家戒。出家人这两种都要读诵,至少要选读;在家居士,《南山律在家备览》,那个好,是弘一大师编的。古人也有编辑,都不难得到,往年在台湾流通很普遍。大乘的经论,弘一大师为知识青年介绍的就是《华严经疏钞》,真的是一部好书,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你念了会开智慧。
  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不能不重视。学习期间多听少说,尤其是要多听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谈话,这一点现在年轻人疏忽了,我这一代的人已经疏忽了。我自己是因为早年失学,因此求学的心切,比一般人恳切多了。虽然没有机会上学读书,自己要找工作,要养活自己,但是我在公余的时候,我没有浪费,我都是亲近有学问有德行的这些好教授。有空我都去亲近他们,向他们请教,多听他们谈话,我在这里头学。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到娱乐场所去过,没有时间。年岁大了,学会讲经,到处讲经,也没有机会到哪里去游玩、观光,没有机会。香港这个地方我很熟悉,那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在这边讲经,讲经的时间都是晚上,每天晚上两个小时,白天有些热心的居士带我去玩,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我都去玩过,不妨碍讲经。一天去玩一个地方,或者两天出去玩一次,不累!言语要懂得怎么去学。
  第三个「利行」。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造作,绝对是给对方有利益的,对方怎么会不欢喜,决定没有损害,是有利益的。但是这里头虽然我们是全心全力利益众生,有一些众生他还是产生误会。你的盛情他怀疑,你的利益他要去分析,你是真心,还是别有用意,还是别有企图,他不放心。这里头就是我前面讲的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决定不造成别人的误会。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到底从哪里做起?从自己的德行、品德、修养下手。这是要时间,是要功夫,是要你的诚意,你的真诚,你的毅力永恒不变。时间久了,人家观察你,观察你三年、观察你五年、观察你十年、观察你二十年,你都不变,人家相信了。喜怒无常,人家怎么会不怀疑?谁敢相信你!人之常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个人有成就,无论是世法是佛法,他的心志是定的。世法里头也是如此,他心是定的。学佛的人心是清净的,所以他才会有成就。
  这个地方我要补充一句,决不是他对我有怀疑,我对他利益的事情,我就放弃不做了。不可以,还是要做,决定要利益他。他现在误会,将来他会有明白的一天。他纵然有障难,我们要有智慧技巧避开他的障难,减少他的障难,我要把利益他、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不是说有一点障碍我就不做,那个错了。此地有障碍,别的地方没有障碍,佛法讲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去。
  特别是学佛的人,从事於社会教学的人,学佛就是从事於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凡是教育都是多元的。你看看香港,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还是理工大学,你去里面问问学生,决不完全是香港人,有从外国到这儿来留学、来读书的,那不就是多元文化?所以教育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只要你愿意来学,学校都接纳,一律平等对待。你看看,全世界哪个国家不是如此?在中国,你看北大、清华,我都去参观过,我在那边设有奖学金。我看过他们的留学生宿舍,留学生餐厅,留学生的活动中心,来自世界各国,所以社会教育是多元的。这个地方有障碍,我到那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有障碍,还有没有障碍的地方,去处很多。不要执著在一个地方,执著在一个地方,你就生苦恼了。我那个地方做好了,影响这个地方,也利益这个地方,平等的利益。你说这多欢喜,这多自在,这做得多快乐。
  又何况现在我们大可以利用高科技,现在我们用网路、用电视,电视我们还没有用到卫星的传播,我们终极的目标是希望自己将来拥有一个卫星频道,可以对全世界播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我有这个愿望,这样一来障碍就没有了。我讲经就在摄影棚,全世界都能收看得到,哪有障碍!人有善愿,有愿必成,佛讲的「佛氏门中,有愿必成」。善!纯善纯净,决定没有利益自己的念头在,全心全意利益众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菩萨的功德,菩萨的事业。
  四摄法最后一条是「同事」。同事就是我们中国古德所讲的和光同尘,一定要跟你打成一片,这是随缘随喜做到最圆满的境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同事里面落实。决不要求别人随顺我,要求我随顺别人,这个事情好办。要强迫别人随顺我,难!饮食起居里头,一定要随顺我喜欢吃什么,你们大家跟我吃什么,难!应该怎么样?你们喜欢吃什么,我就喜欢吃什么,容易!走到哪里都欢喜,没有一样不随顺,这样多好,一点都不麻烦人。
  诸位无论是在家出家,到你德行学问有成就的时候,在家一样教化众生。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就是在家人,我跟他的时候,他在台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